中華書局:建造傳統文化出版重鎮(組圖)

2020-12-12 搜狐網
中華書局總編輯李巖

線裝書古籍

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

  有著95年歷史的出版業老字號——中華書局,近幾年憑著「正說」歷史書系、《於丹〈論語〉心得》、《明亡清興六十年》、《國史十六講》等中國歷史文化普及讀物出版方面取得的驕人成績,引起各方關注。細想起來,中華書局決非「一夜躥紅」,它原本就是一家中外知名的出版機構,在中國的古籍整理與出版行業,更是佔有重要地位。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固然有機遇、機制等方面的原因,而深究起來,還在於它悠久的歷史、優良的傳統、厚重的文化底蘊、金子般的招牌(品牌)。

  開啟民智 業績顯赫

  成立於1912年的中華書局,建局之初,奉行「開啟民智」的宗旨,以編輯出版各類教科書為主,雲集了梁啓超、于右任、範源濂、馬君武、田漢、張聞天、潘漢年、徐志摩、錢歌川、陳伯吹、舒新城等一大批專家學者和社會名流,出版了《中華大字典》、《辭海》、《四部備要》、《古今圖書集成》等頗有影響的圖書,以及《大中華》、《新中華》、《學衡》等二十餘種深受讀者歡迎的刊物,在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推行新式教育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新中國成立後,中華書局實行公私合營。

  1958年,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立,中華書局被指定為該小組的辦事機構,成為整理出版中國古代和近代文學、歷史、哲學、語言文字圖書及相關學術著作、通俗讀物的專業出版社,承擔著國家級古籍整理項目的編輯出版任務。1949年以來,中華書局累計出書已達一萬多種,編輯出版的多種古代文史哲經典文獻,以及「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叢刊」、「新編諸子集成」、「中國近代人物文集叢書」等,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典籍。特別是歷經20年時間組織整理、出版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點校本,被公認為新中國最偉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中華書局在古籍整理與出版領域的顯赫業績,最終確立了中華書局在業界及學術界的權威地位,在新聞出版總署2006年公布的《「十一五」期間(2006年-2010年)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中,中華書局申報的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本、《顧頡剛全集》、《中國古籍總目》、《長城叢書》、《大中華文庫》等16種圖書被列為規劃項目;在196種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規劃項目中,中華書局承擔了39種,佔到總數的五分之一,再一次證明了中華書局在古籍整理類圖書的出版方面佔有的重要地位。

  守正出新 發揮優勢

  如何利用好近百年形成的品牌,如何維護品牌、發展品牌,這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重要課題。2003年底,中華書局在北京大學召開了「弘揚傳統,重塑品牌」座談會,袁行霈教授寄語中華書局要「守正出新」,給書局同仁很大啟發。大家終於形成共識,認識到「守正」就是要堅持中華書局90多年來所積澱的品牌和傳統文化整理出版的優勢,把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視為立身之本;「出新」就是要把書局已有的豐富資源有效地拓展、轉化,使之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通俗歷史文化讀物。

  中華書局新的領導班子明確提出了挺拔主業,保持品牌,突出重點,在堅持中華書局的學術傳統、專業優勢的基礎上,向相關、相近的領域拓展,形成適應市場和現代讀者需求的多層次出書格局的新的出版思路。根據這一思路,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全國古籍整理重點圖書規劃項目以及書局自身確定的重點項目和高品位的學術著作,作為整個書局產品線的核心和重中之重,繼續得到高度重視。2005-2006年,已經較好地完成了《黃侃文集》、《南明史》、《文鏡秘府論匯校匯考》、「大中華文庫」之《列子》、《新編千家詩》等十多種「十五」、「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項目的編輯出版任務,同時啟動了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等國家重大出版工程、重點規劃項目的編輯出版工作。其他如《讀史方輿紀要》、《尚書校釋譯論》、《全唐文補編》、《清代蒙藏回部典匯》等一批新的古籍整理類圖書的相繼出版,也得到了學術界一致好評。

  2003年底,中華書局明確提出了出版學術大家文集的計劃,到目前為止,已經整理出版了《岑仲勉著作集》、《陳夢家著作集》、《張政烺文史論集》、《王毓銓史論集》、《王鍾翰清史論集》等等。總字數達兩千多萬字的《顧頡剛全集》將於2007年陸續面世,這是史學界,甚至整個學術文化界都很關注的項目。

  今年中華書局將出版新書620多種,加上重印書,總品種將達到1000種左右。具體到古籍整理類圖書的出版,除提高重點規劃項目的完成率,進一步配套完善重點叢書套書外,將加大原創性古籍整理、影印類(稀見資料和實用古籍並重)圖書的規劃和實施力度;為適應當前新的學術研究需要,策劃、設計新的叢書、套書,逐步實現為國學研究提供必備「基本書」的目標。在學術著作的出版方面,重點是出好現當代著名學者的著作集、文集,同時加大對港臺及海外著名學者著作的出版,緊跟學術潮流,加大反映學術前沿思想和成果的圖書的策劃和實施,始終立足於圖書的學術質量和文化積累價值,而不去簡單地追求品種數量。

  開拓創新 傳播文化

  在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編好、出好古籍整理和學術著作類圖書的同時,近年來,中華書局又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品牌,開拓創新,在傳統文化普及類圖書的出版方面,同樣取得了驕人的業績。2004年,書局成立了大眾讀物編輯室,陸續推出了《正說清朝十二帝》、《正說明朝十六帝》等「正說系列」圖書,以及其他面向大眾的普及性歷史讀物,受到廣大讀者的普遍歡迎,取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特別是2006年11月推出的《於丹〈論語〉心得》,出版三個多月,銷售超300萬冊,創造了一個業界奇蹟。

  除了在大眾普及讀物領域突飛猛進外,在「學術普及讀物」領域,他們推出了《順生論》、《禪外說禪》等5種「張中行系列作品」以及《國史十六講》、《萬曆十五年》等,這個領域的出現,改變了中華書局只出版艱深學術著作的觀念。在「經典普及讀本」領域,推出了「中華經典藏書」系列以及《史記》、《三國志》的白話文普及本等。這個大膽嘗試,不僅很好地利用了品牌優勢,而且成為古籍整理圖書與大眾普及讀物之間的橋梁。

  近年來,中華書局切實貫徹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大力開展圖書對外貿易,讓更多的好書走向世界。由於好書越來越多,中華書局的版權輸出品種也在迅速增加。2005-2006年,「正說」歷史書系、《帝國軍團》、《國史十六講》、《周思源看紅樓》、《於丹〈論語〉心得》、《明亡清興六十年》、《三國前傳》等近40種圖書的版權相繼輸出到海外和港臺地區。另外,多年以來,中華書局的很多古籍書、學術書還直接銷往日本、美國及港臺地區,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培養了中華版圖書相對固定的讀者群,進一步擴大了中華書局在國際上的影響,提升了中華書局的國際形象。

  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市場的檢驗中華書局對於自己的使命有了新的認識。中華書局總編輯李巖認為「古籍整理和學術出版重鎮」的傳統定義已不能完全涵括「中華書局」的品牌他們決定將其調整為「傳統文化出版重鎮」。他表示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華書局的出版宗旨將從「弘揚傳統、服務學術」逐步遞進到「傳播文化、優化生活」成為中國乃至海內外最具影響力的傳統文化內容提供商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創新繼承和弘揚盡一份心力。

相關焦點

  • 中華書局: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版第一品牌
    建國後,中華書局從全國文史界調來各處一流專家,轟轟烈烈地展開了傳統文化整理與出版的事業。那一時期,中華書局工作著一大批「學者型」編輯和出版家,也因此在出版項目和學術交流上佔據了高地。1954年,中華書局實行公私合營,從上海遷至北京。1958年2月,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在北京召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立大會。
  • 中華書局倡議書店設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區
    本報訊(記者王洪波)「貫徹落實『兩辦』《意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書店——中華書局與圖書發行界高層峰會」近日在第27屆全國書博會上舉辦。會上,中華書局面向各界發布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推薦書目》(233種),並舉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部經典讀本」叢書首發。
  • 中華書局推出百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
    新華社廣州8月10日電(記者陳寂)在10日開幕的2017南國書香節上,中華書局推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部經典讀本》(全100冊)。據悉,該套叢書面向廣大讀者,凝聚了數代優秀學者注釋和翻譯的成果,兼顧歷史傳承與當代需求。
  • 中華書局:文化故鄉和精神家園
    此後出版了《資治通鑑》《全唐詩》《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等一大批內容厚重的優秀圖書,享譽海內外。我們一直認為,作為傳統文化出版重鎮,培根鑄魂,是中華書局在新時代的天職和神聖使命。中華書局向來關注傳統文化的普及,比如定位於「大專家寫小文章」的《文史知識》期刊,自1981年創刊以來,以普及中國古代文史知識、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宗旨,匯集全國一流文史專家,孜孜以求知識性、趣味性和學術性的統一,受到學術界的廣泛好評和各界讀者的喜愛。又如勇開風氣之先,於1982年引進美籍華人黃仁宇著作《萬曆十五年》,立刻風靡一時,數十年來,越賣越火,堪稱暢銷書榜的「常客」。
  • [新聞會客廳]中華書局:傳統功夫闖市場
    有著95年歷史,被稱作中國傳統文化出版重鎮的中華書局,2006年以60萬冊的驚人數字起印了一本談論語的書,而結果讓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    這是2006年底的《於丹〈論語〉心得》籤售現場。當天這本談論語的書《於丹心得》在9個小時之內籤售了10200本,3個月的時間,這本傳統文化書籍銷售量已達到258萬冊,顯然這本傳統文化書籍沒有讓中華書局失望。
  • 中華書局風雨百年:伴隨中國轉型呵護傳統文化
    一份1950年5月3日的《人民日報》記載了這樣一條消息:南昌市中華書局店員為了節省開支,克服經營困難,全體員工自動減薪,同時降低夥食標準,由四菜一湯改為二菜一湯,並規定了水電及日常用品的節約辦法。為了薄利多銷,店內還賣起了文具。  這讓人很難想到,中華書局是近現代中國的一座出版重鎮。  事實上,中華書局也在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 重拾傳統文化根脈 京東圖書攜手中華書局打造「傳統文化月」
    【百道編按】由京東圖書聯合中華書局主辦,商務印書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協辦的「傳統文化月」活動,於8月31日開啟,本次活動以「無傳統 不未來」為主題,京東圖書創新打造一系列的趣味互動玩法,帶領讀者一同探索傳統文化的經世魅力。
  • 中華書局的名士範兒
    接受捐贈的35家單位,本來都有自己的圖書室、資料室,但中華書局的書一到,大家不約而同,把圖書室和資料室C位騰出來,把中華書局的書請上去,「因為中華書局的書,無論是從內容到包裝,都最有名士範兒。」近日,中華書局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徐俊先生接受了楚天都市報專訪。做傳統文化出版,中華書局是最專業的。
  • 1912:中華書局從這裡出發
    ■ 深圳報業集團駐滬記者 馬信芳 文/圖一百年前,1912年元旦,一個名叫為「中華書局」的現代出版機構在上海應運而生。一百年間,這個名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在中國文化和出版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在這樣的歷史時刻,28日,總部已在北京的中華書局再次回到昔日的出發地——上海,在這裡舉辦「中華書局百年曆程暨珍貴圖書文獻展」。在上海圖書館的展覽大廳裡,一幅幅歷史圖片,一冊冊珍稀版本、一件件名人書信手札,吸引著專家、學者和廣大觀眾。歷史學者餘英時先生說:「清末以來,中國文化傳統之所以危而未傾,中華書局在以往百年中之努力與有功焉。」一百年的風雲變遷,幾代人的傳承與堅守,歲月有波瀾,書香無斷續。
  • 中華書局引進 臺高中傳統文化教材
    中華書局引進 臺高中傳統文化教材 2014年07月29日 10:59:4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璩靜)記者從兩岸高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交流研討會上獲悉
  • 「無傳統 不未來」京東圖書攜手中華書局打造「傳統文化月」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聖賢典籍,浩如煙海」,由京東圖書聯合中華書局主辦,商務印書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協辦的「傳統文化月」活動,於8月31日開啟後,讀者購書熱情高漲。截至9月2日,七家出版社銷量均有大幅提升。
  • 京東圖書中華書局攜手打造「傳統文化月」
    本報訊 (記者王坤寧)京東圖書聯合中華書局主辦,商務印書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協辦的「傳統文化月」活動近日開啟,吸引了廣大讀者參與。截至9月7日,7家出版社銷量均有大幅提升,《論語譯註(簡體字本)》成為「傳統文化月」銷售最好的單品圖書。
  • 中華書局攜手京東,傳統文化月即將開啟
    9月1日,京東圖書聯合中華書局主辦,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民文學版社、中信出版集團、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協辦的「傳統文化月」活動將正式拉開帷幕。2018年9月,中華書局京東傳統文化月首次舉辦。每日一主題的特色書單、趣味答題遊戲和給力的折扣收穫讀者眾多好評。今年的傳統文化月專題更豐富,玩法更多樣,形式更活潑,期待大家的參與。
  • 京東圖書攜手中華書局 接好傳統文化月第一棒
    原標題:京東圖書攜手中華書局,接好傳統文化月第一棒  基於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的共識,所以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傳統文化,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在此形勢下,國內圖書電商領軍品牌——京東圖書與擁有百年歷史的出版機構——中華書局合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共同舉辦「傳統文化月」活動。
  • 京東圖書再次攜手中華書局推出「傳統文化」專題,傳統文化圖書盡展...
    備受歡迎的京東圖書特色專題活動「傳統文化周」9月1日與讀者見面了!從這一天至9月8日,京東圖書將攜手中華書局以專題形式,展示多種優秀傳統文化讀物。在本次「傳統文化周」中,京東圖書聯合中華書局以專業的角度優選傳統文化讀物,其中既有《中華經典藏書(升級版):唐詩三百首》《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詩經(套裝上下冊)》《康震講詩詞經典》等通俗易讀的暢銷經典,也有《論語譯註(簡體字本)》《世說新語(套裝上下冊)》《資治通鑑(全18冊》等有口皆碑的常銷精品,都會在專題頁面展示。
  • 中華書局總編輯顧青:中華書局的編輯們
    在經歷過多年的探索之後,中華書局最擅長、做的最好的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圖書,因此中華書局選擇只出版傳統文化類的優秀作品。顧青編審直言:「其實放棄這件事,是出版社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內容;就中華書局的戰略來說,我們拒絕掉的書可能比出版的書還要多得多。」中華書局的定位可以概括為「做中華優秀學術文化的傳承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以及優質傳統文化圖書的出版者。」可以看出,這一定位的核心就是傳統文化。
  • 中華書局正式引進臺灣地區高中傳統文化教材
    新華網北京5月20日電(記者璩靜)記者從兩岸高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交流研討會上獲悉,中華書局將正式引進臺灣地區高中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並在此基礎上修訂出版教材《中華文化基礎教材》。
  •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出版記
    這套捧在手裡頗感厚重的文選圖書是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編纂,中華書局出版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  在日前舉辦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出版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們認為,《百篇》雖然只收錄101篇作品,但選文包含了先秦詩歌、辭賦以及歷代論說、語錄、史傳、奏議、碑誌、雜記、序跋、尺牘等各類文體,它既是歷代名著名篇的精粹選本,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較小體量的縮影。
  • 《春秋風雲——歷史人物詩傳記》由中華文化書局正式出版
    文學作品《春秋風雲——歷史人物詩傳記》(陸炳文/著)近日由中華文化書局正式出版現為中華文學學會會員、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曾先後出版發行《帶色彩的腳印(故事)》(與人合作主編),以及《灼灼集》、《呦呦集》和《靜心集》等詩詞著作。
  • 中華書局:在書店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品如何有效進入書店?隨著讀者對傳統文化愈發關注,業界也在試圖解決這些難題。日前,在第27屆書博會上舉辦的「中華書局與圖書發行界高層峰會」中,專家提出解決之道:協助書店,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區。  據介紹,現行的圖書分類法不便於讀者識別傳統文化類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