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的名士範兒

2020-12-13 荊楚網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我風 通訊員 翁向紅

武漢重啟110多天,中華書局捐贈的110萬碼洋圖書已經進入湖北35家醫院、學校、社區、機關和報社的圖書室。

接受捐贈的35家單位,本來都有自己的圖書室、資料室,但中華書局的書一到,大家不約而同,把圖書室和資料室C位騰出來,把中華書局的書請上去,「因為中華書局的書,無論是從內容到包裝,都最有名士範兒。」

近日,中華書局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徐俊先生接受了楚天都市報專訪。

做傳統文化出版,中華書局是最專業的。讀傳統文化,選中華書局就對了

記者:我們經常說,人有人格,報有報格,社有社格,中華書局的名士範兒應該也體現了徐總您的格調。中華書局是出版傳統文化典籍的國家大社,您在出版內容和出版環節的掌握和把關上,和別的出版社有什麼不同呢?

徐俊:感謝楚天都市報的支持和各個接受捐贈單位對中華書局圖書的厚愛。我不敢說中華書局有名士範兒,我想名士範兒應該是廣大讀者對我們圖書所具有的鮮明的文化特徵的一個印象式的概括。中華書局一直追求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如果這樣理解,我也認同讀者的這種判斷。不過我們更願意用「專業水準+時代精神」來定義書局出版的格調。「做傳統文化出版,我們是最專業的;讀傳統文化,選中華書局就對了。」我們希望能做到這樣。

對於108年歷史的中華書局來說,個人的影響是有限的。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版傳播重鎮的中華書局,主要得益於他的百年傳統和稟賦,還有近幾十年來幾代人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產品建設的努力。回顧中華書局的歷史,我們的前輩總是能夠在時代和讀者最需要的時候,適時推出適合時代和讀者需要的產品,在社會和文化的變革中,從未缺位,這是我們的傳統,也是我們的目標。中華書局在不同歷史時期出版的代表產品,如老中華書局的《中華大字典》《辭海》《四部備要》,新中國成立之後的《資治通鑑》《全唐詩》《全宋詞》,點校本「二十四史」「新編諸子集成」「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歷代史料筆記叢刊」,以及近年來廣受歡迎的「中華國學文庫」「中華經典藏書」「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等,都當得起這個評價。讀者的認同、認可,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和鼓舞。

疫後需要重建的不只是我們的正常生活,還有我們的精神世界,重建需要向前的信心,重建需要傳統智慧的借鑑

記者:這次對湖北的圖書捐贈,針對目標讀者不同的醫院、學校、社區、機關和報社,您和中華書局在書目的選擇上有哪些不同?

徐俊:今年以來,武漢各界民眾的抗疫行動和精神,一直給我們非常多的感動。書局的老領導九十高齡的程毅中先生,我們本希望以請程先生跟我們年輕編輯座談的形式為他祝壽,後來程先生給我多次打電話,一再婉拒任何形式的祝壽活動,他表示要捐出自己的稿費,指定捐給武漢中心醫院一線醫務人員。程先生說,90歲生日,捐一點稿費,表達自己的心意,也為自己的生日做一點有意義的事。他還說,疫情之下才理解古人「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良醫越多越好。程先生就是中國人的代表,說出了我們的心聲。我們一直有一個想法,希望能夠在疫後重建中,為武漢人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我們認為需要重建的不只是我們的正常生活,還有我們的精神世界,重建需要向前的信心,重建需要傳統智慧的借鑑。要特別感謝楚天都市報幫我們在「4·23讀書日」活動中完成我們的捐贈意願。

中華書局專注於傳統文化出版一百多年,我們的圖書有豐富的結構,從普及到研究,從學生到大眾,都可以找到適合的對應讀物。我們這次拿出看家的圖書進行捐贈,選擇的書目也是充分考慮了不同機構讀者對象的閱讀需求。這次捐贈對象有14家中小學的圖書館。我們選擇了《聲律啟蒙》《千家詩》《中華神話故事》《重讀先烈詩章》等適合小學生閱讀的送給小學圖書館。初高中生可以進行更深入的閱讀,我們捐贈了《論語譯註》《重讀抗戰家書》,中華經典藏書、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中小學傳統文化必讀經典、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叢書等,有助於中學生提高傳統文化素養,更輕鬆學習迎考。七家醫院、社區和一般機構的圖書館,我們主要捐贈傳統文化的大眾讀物,如《萬曆十五年》《中國古代物質文化》《資治通鑑與家國興衰》,中華生活經典、四大名著名家點評、中國古代書法名家名碑名本、中華傳統詩詞經典等。對於報社閱讀室,我們考慮報社的工作需要經常查核文獻材料,所以是以書局最核心的古籍整理圖書為重點,如點校本二十四史,《資治通鑑》《全唐詩》《全宋詞》等。希望大家能從我們的圖書中各有所獲。

記者:看到您們捐贈的傳統文化典籍,很多讀者大呼過癮,還有人說終於看到了從前只在課本注釋的小字裡看到過的書籍。但這個年代的讀者,很容易在浩瀚的故紙堆和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前陷入恐懼和迷亂,請問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應該從何處入門?哪些書是必讀的經典?

徐俊:要說如何入門、如何有效地閱讀,我特別主張經典閱讀,入門可以藉助各種選本讀本,可以藉助前人的闡釋講解,但都代替不了經典的整本書閱讀,經典原著的閱讀是最有效的閱讀。另外,通過我們對廣大讀者選擇的調研,距古已遠的現階段,如果你不滿足於略有所知,我覺得經典的注釋和翻譯,仍然是最有效率的閱讀方式。比如讀《論語》,首選就是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經典的註譯本,本身也可以成為經典,楊伯峻先生的《論語》《孟子》《左傳》註譯,就是這樣的經典。所謂必讀的經典,這個提法比較寬泛,還是要區分讀者需求,前輩大師開過很多必讀書單,數量懸殊,也是因為針對性不同。所以我主張讀者給自己一個分階段的閱讀目標,從基礎開始,不斷進階,達到一定閱讀量後,也不妨再回頭讀一些或者重溫一下那些最基礎的書。我個人空閒時間會讀我們出的一些傳統文化蒙學讀物,一些非常初級的讀物,但也往往都會有所得。比如我們都知道張元濟先生的一副名聯:「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後來我知道原聯是清代姚文田的書房聯,年初我們的三全本《格言聯璧》出來,午間翻讀,赫然在目,竟然是開篇第一條:「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這就是所謂開卷有益吧,所以前人說得好,最好的閱讀方法,就是現在開始閱讀。

相關焦點

  • 中華書局總編輯顧青:中華書局的編輯們
    顧青編審通過講述中華書局一路走來的傳承與堅守、古籍出版背後的人事與制度等內容,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書局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責任與擔當,更深地認識了編輯的價值與出版的意義。在經歷過多年的探索之後,中華書局最擅長、做的最好的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圖書,因此中華書局選擇只出版傳統文化類的優秀作品。顧青編審直言:「其實放棄這件事,是出版社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內容;就中華書局的戰略來說,我們拒絕掉的書可能比出版的書還要多得多。」中華書局的定位可以概括為「做中華優秀學術文化的傳承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以及優質傳統文化圖書的出版者。」可以看出,這一定位的核心就是傳統文化。
  • 中華書局百年曆程
    九一八事變後,中華書局又策劃出版《新中華》半月刊,呼籲全國上下一致對外、抵禦外侮。  中華書局出版發行的雜誌皆力主有益時代精神之養成,先後有24種之多,其中尤以中華「八大雜誌」為著:《中華教育界》《中華小說界》《中華實業界》《中華童子界》《兒童畫報》《大中華》《中華婦女界》和《中華學生界》。
  • 陸費逵與中華書局的創辦
    1912年1月1日,陸費逵宣布成立中華書局,自任書局局長。在書局成立的宣言中說:「國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教育不革命,國基終無由鞏固;教科書不革命,教育目的終不能達到也。」有人說,中華書局的創辦緣於教科書革命,這一說法,沒有錯。中華書局新出版的十多種教科書不僅裝幀精美,圖文並茂,而且增添了許多有關革命的內容。
  • 中華書局之變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向陽春白雪的中華書局也尷尬地遭遇著「使命」和「活命」的難題,圖書銷量下降,經營捉襟見肘。儘管從1982年開始,中華書局每年都享受著國家獨一份的古籍出版專項補貼,然而,20多年未變的50萬元,如今只能算是杯水車薪。  1997年,中華書局新任總經理上任,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 徐俊 中華書局 社長
    中華書局:開啟民智  守正出新徐俊 中華書局社長   中華書局於1912年1月由陸費逵先生在上海創辦。梁啓超、于右任、舒新城、陳寅恪、顧頡剛等一大批專家學者和社會名流均為中華書局的作者。先後出版有《四部備要》《古今圖書集成》《資治通鑑》《甲骨文合集》《中華大藏經》等古代文史哲經典文獻,以及「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新編諸子集成」等,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大量基本典籍。  近年來,中華書局本著「守正出新」的理念,組織實施了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
  • 中華書局:百年的守正與出新
    百餘年來,這位創始者的情操與格局,在幾代中華書局人的血脈中薪火相傳,成為這家出版重鎮的精神根基。強毅「立國之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教育不革命,國基終無由鞏固。教科書不革命,教育目的終不能達也。」在1912年發表的《中華書局宣言書》中,陸費逵如此闡述中華書局的使命。不久之後,中華書局就出版了自己的《中華教科書》。
  • 中華書局風雨百年路(3)
    中華書局100年的歷史,也是國家文化記憶的一部分。「《四部備要》和《古今圖書集成》成為中華書局古典文獻書籍的著名品牌,這種品牌效應,一直延續至今日。」「照理說中華書局是做『古』的,但中華的『古』是一種非常新的『古』。是在新思維、新視野下的整理國故。」
  • 中華書局 翻過一個世紀
    中華書局開業首日,僅售碼洋5元;到了年底,營業額就超過20萬元。貳 落成總廠房1916年編印的《中華書局五年概況》中,將中華書局開辦以來分為3個時期:「最初兩年為草創時期,資本薄弱,規模狹小,雖營業發達,餘利尚豐,然無成績可觀;其後兩年為培植根本時期,資本稍大,規模略具,然資本大部用於建築房屋、添置器械,而屋未竣工,器未全到,尚不能得其用。
  • 1912:中華書局從這裡出發
    在這樣的歷史時刻,28日,總部已在北京的中華書局再次回到昔日的出發地——上海,在這裡舉辦「中華書局百年曆程暨珍貴圖書文獻展」。在上海圖書館的展覽大廳裡,一幅幅歷史圖片,一冊冊珍稀版本、一件件名人書信手札,吸引著專家、學者和廣大觀眾。歷史學者餘英時先生說:「清末以來,中國文化傳統之所以危而未傾,中華書局在以往百年中之努力與有功焉。」一百年的風雲變遷,幾代人的傳承與堅守,歲月有波瀾,書香無斷續。
  • 中華書局出版《隋書》
    據新華社上海電(記者許曉青、黃揚)中華書局和復旦大學近日在上海聯合舉辦座談會,宣布《隋書》修訂本正式出版。這是中華書局已出版的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中的第八部史書。
  • 陸費逵是怎樣創辦中華書局的
    中華書局全名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組織系統由股東大會選舉董事和監察。不少革命派人物和進步人士曾擔任中華書局的董事,如于右任、宋耀如、沈恩孚、孔祥熙,史量才等,編輯人員也先後容納了不少革命人物和進步之士,如馬君武、蔣維喬、舒新城、陳伯吹、錢歌川、李平心等,因而使該書局具有鮮明的進步特色。
  • 民國時候呼和浩特的中華書局曾被漢奸強制改名「中興書局」
    中華書局由陸費逵於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創立,後來又搬到北京。中華書局在印刷、古籍、教科書方面產業顯著。民國時候,中華書局在全國多數地方都開設分局,舊時稱作歸綏的呼和浩特就有中華書局的分局。在歸綏的中華書局經歷坎坷,它的興衰跟著當時中國的內憂外患所跌宕起伏。
  • 中山:中華書局「中華國學館」落戶詹園
    中山:中華書局「中華國學館」落戶詹園 2015-04-29 07:50:00 導讀:據介紹,詹園「中華國學館」是中華書局設立的首個用於展示中華古籍經史子集的展館。此前,中華書局已向四為書院贈送近萬冊圖書。
  • 「福爾摩斯」與中華書局的百年因緣
    圖為1916年中華書局推出的首部中文版《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  一提起剛剛度過百年華誕的中華書局,大家自然就會想到傳統文化,想到厚重的「二十四史」;不過,恐怕絕大多數人無論如何也不會聯想到據學者考證,1896—1916年20年間引進出版的翻譯小說中,數量最多的就是福爾摩斯探案故事,1916年中華書局推出的首部中文版《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為集大成之作。  1916年,中華書局出版了由劉半農主編的12冊《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參與翻譯的有後來被譽為「東方的柯南·道爾」的程小青,著名報人嚴獨鶴,著名作家陳小蝶、周瘦鶴、天虛我生、漁火等人,皆一時之選。
  • 中華書局以暢銷書養學術書
    在長達80分鐘的講座結束後,中華書局向未管所贈送了100本《於丹〈論語〉心得》。    於丹的講座側重交友和處世之道的講解,她向未成年犯著重講述了《論語》中「勇者無懼」的真正含義。    據未管所副所長金花介紹,這次講座是該所在中央電視臺「《論語》心得」第二次熱播和《於丹〈論語〉心得》旺銷之際,主動聯繫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在中華書局等單位協助下促成的。
  • 中華書局: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版第一品牌
    「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展出點校本二十四史1978年3月7日,國家出版局正式發函,重申中華書局是整理中國古籍的專業出版社。1979年8月,國家出版局宣布中華書局恢復原有建制。自此,中華書局恢復了1958年以來的古籍整理出版專業特色,高品質的古籍整理圖書成為中華書局品牌的底色。
  • 直播預告 | 俞國林:顧頡剛與中華書局
    直播預告 | 俞國林:顧頡剛與中華書局 2020-09-05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華書局「雙十佳」圖書揭曉
    本報訊(記者 路豔霞)中華書局第二屆雙十佳圖書評選會前天在京舉行,2015年度「古籍整理類十大好書」和「人文社科類十佳圖書」揭曉。據介紹,中華書局將經過編輯部門、選題委員會、終評會三輪遴選出的50種備選書目交予各評委進行初選。這50部作品代表了中華書局2015年出版的大致情況。經過學者和媒體專家的閱讀、討論,並綜合中華書局官方微信上的讀者投票意見,最終評選出「雙十佳」。
  • 面對百年中華 記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
    身為總經理,擔著中華書局這副不輕的擔子,而且上任盈年,要做的事很多,但《史記》定稿這事,他絕不袖手。「精審細校」,中華書局的百年傳統,在他這兒淋漓展現,守正沒得一點兒含糊。   30年前,徐俊從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中華書局,起初在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辦公室工作,組長是大名鼎鼎的老革命家、學者李一氓,古籍辦就設在中華書局。古籍小組當時著力推動古籍規劃的實施,聯繫非常廣。
  • 中華書局版《史記》「全新升級」
    10月19日,在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嘉賓參加中華書局版《史記》修訂本全球首發式。當日,中華書局版《史記》修訂本在北京、上海、香港、臺北、新加坡、倫敦、東京、紐約等20多個城市同步首發。這是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的第一個成果,也是在點校本《史記》初版問世54年之後迎來的首次修訂本。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