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百年的守正與出新

2021-01-08 環球網

原標題 中華書局:百年的守正與出新

2012年3月的一個夜晚,87歲的陸費銘琇老人點燃了一盞明燈。火種開始傳遞,從耄耋之年的老編輯,到中堅一代,直至十來歲的稚嫩孩童,10位傳燈使者手中的燈火,依次點亮。此刻,距離陸費逵初創中華書局時的1912年,整整過去了一百年。

強毅、專一、前進,當年,出版家王雲五曾這樣評價陸費逵的性行。百餘年來,這位創始者的情操與格局,在幾代中華書局人的血脈中薪火相傳,成為這家出版重鎮的精神根基。

強毅

「立國之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教育不革命,國基終無由鞏固。教科書不革命,教育目的終不能達也。」在1912年發表的《中華書局宣言書》中,陸費逵如此闡述中華書局的使命。不久之後,中華書局就出版了自己的《中華教科書》。

沒有了以往教材中的枯燥說教,順應辛亥革命的時代潮流,提倡教育改革,《中華教科書》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套適合民主共和政體的教科書,迅速在全國流行開來,一舉奠定了中華書局在近代中國出版界的地位。老一輩學者中有不少人正是因為這套教科書而與中華書局結緣,歷史學家鄧廣銘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回憶:「這些教科書使我耳目一新,擴展了我的視野,也開拓了我的思路。」

《中華教科書》成功了,然而,「麻煩」也隨之而至。1914年3月,當時的教育部非正式通知有關書局,要求在教科書中加入頌揚大總統袁世凱的內容。1916年1月,《日本》《國恥》《明國恥》等課文中的愛國主義內容,招致日本駐華大使向中國外交部提出交涉。面對強權,中華書局旗幟鮮明,毫不妥協,始終保持著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強毅。

「中華書局經歷百年風風雨雨,至今仍能屹立於學術之巔,靠的是兩個字:一個是『特』字,一個是『精』字。」中華書局原總經理李巖解釋說,「『特』是舉世無雙,不求第一,但求唯一;『精』是精益求精,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專一

早期的中華書局,憑藉其獨樹一幟的個性,吸引了大批志趣相投的學者加盟,梁啓超、沈雁冰、劉大傑、張相、黎錦熙、田漢、陳伯吹等或受聘編輯,或特約著述,一時風景,蔚為大觀。

1958年,中華書局成為整理出版古籍的專業機構,徐調孚、陳乃乾、趙守儼、宋雲彬、楊伯峻、王仲聞等古籍整理專家陸續匯聚中華書局。這個陣容與30年前相比,也毫不遜色。中華書局在時任總經理兼總編輯金燦然的倡導下,學術氣氛濃厚。回憶起調入中華書局工作的日子,出版家戴文葆說,中華書局成了他大學畢業二十多年後接受再教育的新學園。

「在編輯部的工作檔案中,我曾見過王仲聞先生審讀加工《全宋詞》所留下的高可盈尺的審稿記錄和與作者唐圭璋先生往返商討的信件,還見過周振甫先生審讀《管錐編》時長達數萬言的審稿意見。」現任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為前輩們的風範深深折服。1987年,當他開始擔任《全唐詩補編》責任編輯時,效法老一輩的學術態度、奉獻精神,成為他的不二選擇。

「《補編》看似一部文學作品輯補之作,實際上是一部具有非常大難度的學術考訂著作。在此期間,我系統搜集國內相關著述,並予以鑑別,再與作者往返通信,商討書稿的有關細節,彼此成為志趣相投的摯友,因緣難得。」徐俊說,在學者型編輯最集中的中華書局做編輯,要熟悉書稿所涉及學科的研究狀況,而不能滿足於書稿的一般技術性處理,已經成為一種傳統。

前進

對於熟悉中華書局的人來說,「前進」的精神一以貫之,歷史學家何茲全就曾道出其中的奧秘。他說,在其他出版社還在影印出版古籍的時候,中華書局就出版了不少標點本、排印本,像《四部備要》。而新中國成立以後的點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有標點、有分段,更方便現代人使用。

在2003年底的一次座談會上,北京大學教授袁行霈寄語中華書局「守正出新」四個字,很快成為新世紀中華書局的「局訓」。為了弘揚傳統、服務學術,重要的基本古籍,即使內容再專,市場再小,也要堅持出版。與此同時,挖掘典籍中的精華,讓大眾通過不同的載體和方式共享傳統智慧,同樣義不容辭。

於是,《中華經典藏書》《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中華國學文庫》陸續面世。普通讀者發現,放下繁體豎排的身段,這些新式標點、簡體橫排的經典,面目變得親切可愛,而古籍整理的嚴謹態度並未稍減半分。

古籍數位化的嘗試也在這裡進行。2014年6月,「中華經典古籍庫」在全國多家圖書館投入使用,首期收錄近300種中華書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共2億多字,引用文獻可以自動生成引用腳註,與查閱紙書一樣準確。

「我們希望國家社會進步,不能不希望教育進步;我們希望教育進步,不能不希望書業進步。我們書業雖然是較小的行業,但是與國家社會的關係卻比任何行業為大。」陸費逵這句名言鐫刻在中華書局的大廳,激勵著每個從這裡走過的中華人。

(光明日報記者 杜羽)

相關焦點

  • 柳斌杰:守正出新 傳承中華文明 中華書局的精髓有四點
    繼往開來、守正出新的百年老社,不但給我們留下中華書局傳之久遠的經典圖書,而且為我們出版界創造了可資借鑑的寶貴經驗。她的精髓有四點:  一是正確的辦社方向,秉承開啟民智的辦社宗旨,在推進國民教育、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預告:24日中華書局顧青談百年老店首次"開門"迎讀者
    中華書局總編輯顧青將於4月24日上午9時做客人民網文化頻道,為大家介紹百年中華書局的發展近況,並深度解讀:在「網際網路+」時代,中華書局的新發展。 背景介紹: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上午,百年老店中華書局首次舉辦讀者開放日活動,屆時國學名家講座吟誦,書茶俱備。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談「為己之學」;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陳來以「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為題,發表演講。當天,著名學者孫機與中華書局總編輯顧青共同接待讀者。並且,顧青將在中華書局官方微博上與讀者在線交流。
  • 面對百年中華 記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
    身為總經理,擔著中華書局這副不輕的擔子,而且上任盈年,要做的事很多,但《史記》定稿這事,他絕不袖手。「精審細校」,中華書局的百年傳統,在他這兒淋漓展現,守正沒得一點兒含糊。   30年前,徐俊從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中華書局,起初在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辦公室工作,組長是大名鼎鼎的老革命家、學者李一氓,古籍辦就設在中華書局。古籍小組當時著力推動古籍規劃的實施,聯繫非常廣。
  • 徐俊 中華書局 社長
    中華書局:開啟民智  守正出新徐俊 中華書局社長   中華書局於1912年1月由陸費逵先生在上海創辦。梁啓超、于右任、舒新城、陳寅恪、顧頡剛等一大批專家學者和社會名流均為中華書局的作者。先後出版有《四部備要》《古今圖書集成》《資治通鑑》《甲骨文合集》《中華大藏經》等古代文史哲經典文獻,以及「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新編諸子集成」等,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大量基本典籍。  近年來,中華書局本著「守正出新」的理念,組織實施了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
  • 「把中華書局的精神寫出來了」-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前總裁聶震寧說,百年中華書局,就是近代百年中國出版史。這篇報導牽出了近代中國百年出版中的很多人物和事件,作品與成果,讀後給人一種強烈的感覺,這就是,拿出一百多年的出版史,你發現,100年的文化積澱、圖書出版,是我們出版界對時代最寶貴的貢獻,留下來的最珍貴的紀念。
  • 中華書局百年曆程
    一百年前,1912年元旦,一個名為「中華書局」的現代出版機構在上海應運而生。  一百年間,這個名字早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在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一百年的風雲變遷,幾代人傳承與堅守,開啟民智,教育為本;弘揚傳統,服務學術;傳承文明,創新生活。3萬多種出版物,融入並塑造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 中華書局眾人談 百年後重尋光榮與夢想
    在其百年紀念之際,應該高度評價它在文化傳承、經典進入現代方面有過不朽的作為。現代中國人不論是哪個年齡段,哪怕是年輕人應該記住。當代文化建設離不開傳統文化建設,源頭在哪裡?在某種程度上應該重新解釋經典,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學術思想從先秦百家之學到歷朝歷代,都有代表性的學術思潮。
  • 中華書局風雨百年:伴隨中國轉型呵護傳統文化
    這裡是中華書局王府井門市部。  如果不是牆上一幅慶祝中華書局100周年促銷活動的橫幅,人們或許很難從靜悄悄的氣氛中發覺,這家著名的出版機構剛剛迎來了自己的百歲誕辰。  各類古籍學術圖書緊湊地排列在書架上,它們使每個人一進門,就能對中華書局的特色一目了然。然而,讀者們未必知道的事情是,這家百年老店作為古籍專業出版社的歷史,其實只有五十多年。
  • 「福爾摩斯」與中華書局的百年因緣
    圖為1916年中華書局推出的首部中文版《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  一提起剛剛度過百年華誕的中華書局,大家自然就會想到傳統文化,想到厚重的「二十四史」;不過,恐怕絕大多數人無論如何也不會聯想到但是,「福爾摩斯」與「中華書局」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名詞,卻在近百年間兩度連在了一起。  自從1887年柯南·道爾創造出福爾摩斯這個形象以來,這個冷靜睿智的英國大偵探便俘獲了全世界讀者的心。到1896年,福爾摩斯探案故事就被譯介到中國。它不但是中國最早翻譯的西方偵探小說,而且開啟了近代中國引進、翻譯偵探小說的浪潮。
  • 中華書局:建造傳統文化出版重鎮(組圖)
    中華書局在古籍整理與出版領域的顯赫業績,最終確立了中華書局在業界及學術界的權威地位,在新聞出版總署2006年公布的《「十一五」期間(2006年-2010年)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中,中華書局申報的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本、《顧頡剛全集》、《中國古籍總目》、《長城叢書》、《大中華文庫》等16種圖書被列為規劃項目;在196種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規劃項目中,中華書局承擔了
  • 1912:中華書局從這裡出發
    中華書局百年圖書文獻展在這樣的歷史時刻,28日,總部已在北京的中華書局再次回到昔日的出發地——上海,在這裡舉辦「中華書局百年曆程暨珍貴圖書文獻展」。在上海圖書館的展覽大廳裡,一幅幅歷史圖片,一冊冊珍稀版本、一件件名人書信手札,吸引著專家、學者和廣大觀眾。歷史學者餘英時先生說:「清末以來,中國文化傳統之所以危而未傾,中華書局在以往百年中之努力與有功焉。」一百年的風雲變遷,幾代人的傳承與堅守,歲月有波瀾,書香無斷續。
  • 中華印刷喜迎百年華誕
    東方網7月2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中華印刷有限公司成立100周年紀念大會昨天下午在錦江小禮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發來賀信。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孫壽山在大會中指出,紀念百年「中華印刷」在當前要秉承以下四方面的精神:艱苦奮鬥、不斷進取的創業精神;歷史積澱、薪火相傳的守正精神;奮發有為、追求卓越的求精精神;塑造品牌、多元創新的改革發展精神,並提出了對於「中華印刷」未來發展的期望。   據了解,中華印刷有限公司成立於1912年,其前身是中華書局印刷所。草創之初,只是一個僅有6臺機器的小作坊。
  • 中華書局:文化故鄉和精神家園
    1958年,中華書局成為以出版古籍整理、學術著作圖書為主的專業出版社。此後出版了《資治通鑑》《全唐詩》《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等一大批內容厚重的優秀圖書,享譽海內外。我們一直認為,作為傳統文化出版重鎮,培根鑄魂,是中華書局在新時代的天職和神聖使命。
  • 臺灣誠品推出中華書局百年特展
    2月1日,臺灣誠品書店攜手中國出版集團旗下中華書局,在誠品敦南店推出「百年歲月 時代芳華」中華書局百年特展,現場展出《二十四史》、《清史稿》等珍貴經典套書,總計超過700種書目,展期將持續至3月3日。
  • 中華書局: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版第一品牌
    2003年的「弘揚傳統重塑品牌——中華書局與學界共商重印書規劃座談會」上,學者紛紛貢獻金玉良言,北京大學袁行霈教授勉勵書局「守正出新」,這四個字成為了中華書局新時期的出版理念:在堅持中華書局出版傳統和專業優勢的基礎上,面向當代讀者需求,適應市場需要,拓展多層次出版格局。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守正」與「出新」
    有家著名出版機構,百餘年來始終堅持「守正出新」。重要的基本古籍,即使內容再專,市場再小,也要堅持出版,此為「守正」。同時,挖掘典籍中的精華,讓大眾通過不同的載體和方式共享傳統智慧,比如大膽放下繁體豎排的身段,採用新式標點、簡體橫排,既讓經典的面目親切可愛,又不減古籍整理的嚴謹態度,此為「出新」。   「守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司馬遷在《史記·禮書》中講:「循法守正者見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謂之顯榮。」乃是針砭時弊,強調要恪守正道。「正」者,大道也。
  • 中華書局一百周年寄語:百年歲月 時代芳華
    同一天,在上海,中華書局應運而生。  今天,中華書局迎來了她100歲的生日。  百年,中華人趟過了中國近現代出版的長河。水聲激激風吹衣。百年,中華人栽種起中國文化學術的書林。紅如丹砂綠似碧。100年來天光雲影,潮起潮落,那些逝去的人和事,那些繁簡橫豎排列的文字,那些在心靈深處叩發的激動和溫情,今天,都在生日的杯酒中蕩漾。
  • 百年書局,百年流變
    機遇親吻了有準備的人,是日,在上海,陸費逵的中華書局應運落地生根。「開業之後,各省函電紛馳,門前顧客坐索,供不應求」(陸費逵語)。由此,有關中華書局的光榮與夢想,就這樣開始了……歲月荏苒,時間來到2012年,中華書局已走過百年,對於一個出版機構而言,百年老店,必定有著不盡的滄桑與欣喜。本月22日,中華書局將在人民大會堂慶祝自己的百年之業。
  • 百年中華 幾度風雨-中華讀書報-光明網
    回望中華書局百年來走過的道路,不能不感嘆,這家出版機構的歷史,就是中國現代文化史的一個縮影,從其每一次沉浮起落中,我們都能看到時代風雲的湧動。    與民國同齡    1912年1月1日,一家由三個年輕人合資、股本只有兩萬五千元的小書局在上海成立。這就是後來名重出版界的中華書局。
  • "世界讀書日""百年老店"中華書局首次"開門"迎讀者
    (人民網 陳苑 攝) 人民網北京4月24  (陳苑)4月23日是第20個「世界讀書日」,從早上八點半到下午四點半,「百年老店」中華書局首次舉辦了長達八小時的「讀者開放日」活動。 「百年老店」首次開門迎讀者:好書好禮送不停 從開門的那一刻起,中華書局市場部副主任李忠良就跟多位工作人員一起站在中華書局的大門口迎接來自各地的讀者,無論是提前預約來參加活動,還是路過好奇想一探究竟,李忠良和他的同事們都熱情招呼,積極為大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