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以暢銷書養學術書

2020-12-02 中國青年報
    「我看著你們就像看著課堂上我的學生……重塑心靈的前提是發現自己的心靈……」12月12日下午,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當紅主講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於丹,來到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簡稱「未管所」)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感悟經典,重塑心靈」講座。在長達80分鐘的講座結束後,中華書局向未管所贈送了100本《於丹〈論語〉心得》。

    於丹的講座側重交友和處世之道的講解,她向未成年犯著重講述了《論語》中「勇者無懼」的真正含義。

    據未管所副所長金花介紹,這次講座是該所在中央電視臺「《論語》心得」第二次熱播和《於丹〈論語〉心得》旺銷之際,主動聯繫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在中華書局等單位協助下促成的。《於丹〈論語〉心得》目前發行量已經超過90萬冊,熱銷勢頭超過《易中天品〈三國〉》。坊間有評論認為,這次公益講座是中華書局一次適時而成功的促銷行為。

    不過,也有讀者質疑中華書局這樣一家有著近95年歷史的出版重鎮推出《於丹〈論語〉心得》是自降出版門檻。對此,中華書局總編輯李巖表示,推出《於丹〈論語〉心得》這樣不失基本水準的文化普及讀物是為了更好地扶持學術出版。

    《於丹〈論語〉心得》大紅大紫的同時,中華書局隆重推出了「皓首學術隨筆」系列,該叢書由中華書局漢學編輯室具體運作——這也是目前國內出版社中唯一一個以漢學室命名的單位。首輯「皓首學術隨筆」選入了在當下學界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季羨林、任繼愈、何滿子、黃裳、吳冠中、吳小如、來新夏和戴逸八位先生的作品,所選篇目都是由這些文史學界泰鬥從自己的作品中細心遴選、精心編制,既展現了他們生動的治學心路歷程,也展示了他們深厚的學術積累和樸實、生動、簡明的文筆。

    「皓首學術隨筆·來新夏卷」既收錄了來新夏在清史和北洋軍閥史方面的專業論述,也收錄了《治學宜冷不宜躁》、《豆腐文化三說》和《郵票的說古道今》等妙趣橫生的隨筆文章。

    在近日召開的「皓首學術隨筆座談會」上,前輩學者來新夏、戴逸、馮其庸和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夢溪、藏書家韋力、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張夢陽、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玉聖與會。馮其庸追憶了學界在1949年前對「小文章」的重視,「短小精悍的文章也可能是有力的」。他認為只要有真知灼見,年齡不足80歲的學者也可以納入該叢書序列。

    劉夢溪則堅持將該套叢書的作者嚴格鎖定在80歲以上的重量級學者:「『皓首』兩個字是一種學問的象徵。老輩碩學在文化和學術的傳承中是一種象徵,也是一座橋梁。一些活著的老輩碩學,站在大眾的面前,會起到一種示範意義。」張夢陽回憶了自己的父親「文革」中帶他去同鄉季羨林家家宴的情形,認為「教育孩子從小有個崇拜對象很重要」。

    中華書局總編輯李巖透露,馮其庸先生已經答應將來將他記述近年重走玄奘路的隨筆納入「皓首學術隨筆」出版。李巖告訴記者:「我們推出『皓首學術隨筆』第一輯之後,在得到業界、學界認可的前提下,還會繼續做下去。我們計劃將一些海外漢學名家的著作收羅進來,納入我們的出版計劃。另外還設想讓海外漢學名家幫我們宣傳推介,這樣在海內外學者的共同扶持下,爭取將這套學術隨筆打造成品牌。」

    

相關焦點

  • 中華書局首次評選年度「雙十佳」
    日前,經過來自學術界、媒體圈的18人評審團的推選,中華書局評出了該社的「2014年度雙十佳好書」。這是該社第一次進行這樣的評選。候選圖書共65種,涵蓋了中華書局古籍整理、人文社科兩大重要板塊。
  • [新聞會客廳]中華書局:傳統功夫闖市場
    董 倩:看到中華書局出版社旗下的這樣的一個出版社能賣出這麼好的成績,你們有沒有想到?    聶震寧:應該說《於丹心得》在推廣之前,中國出版集團跟中華書局很好地研究過一次,把它列入到中國出版集團的暢銷書推廣計劃的頭名,那是2006年12月份。緊接著李巖第二天早上給我打電話,說賣得非常好,賣了一萬多,而且賣到晚上十點多鐘,我也很驚訝。
  • 暫別「正說」 中華書局「七劍」出鞘再運新招
    去年10月,一本名為《正說清朝十二帝》的圖書在北京圖書節亮相,並迅速成為年度暢銷書,隨後,好幾本冠以「正說」字樣的圖書相繼登場,「正說」成了出版界爭相炒作的一個時尚概念。然而,在今天召開的「中華書局正說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作為「正說」概念首倡者的中華書局卻在推出4本「正說」新書後,宣布暫時中止「正說」系列的開發和出版。
  • 香港中華書局 首家機場書店開業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張檣)香港中華書局首家機場書店日前在香港國際機場二號客運大樓開業。這家以「水」命名的書店裝飾新穎時尚、寬敞舒適;大約3000種圖書和雜誌在此陳列銷售,內容涵蓋中英文暢銷書、香港本土文化題材圖書、旅遊生活書和中國文化題材圖書等等,更有近百種的中英文期刊及其他語種的雜誌,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產品服務。
  • 中華書局:建造傳統文化出版重鎮(組圖)
    中華書局在古籍整理與出版領域的顯赫業績,最終確立了中華書局在業界及學術界的權威地位,在新聞出版總署2006年公布的《「十一五」期間(2006年-2010年)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中,中華書局申報的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本、《顧頡剛全集》、《中國古籍總目》、《長城叢書》、《大中華文庫》等16種圖書被列為規劃項目;在196種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規劃項目中,中華書局承擔了
  • 中華書局百年曆程
    九一八事變後,中華書局又策劃出版《新中華》半月刊,呼籲全國上下一致對外、抵禦外侮。  中華書局出版發行的雜誌皆力主有益時代精神之養成,先後有24種之多,其中尤以中華「八大雜誌」為著:《中華教育界》《中華小說界》《中華實業界》《中華童子界》《兒童畫報》《大中華》《中華婦女界》和《中華學生界》。
  • 中華書局版《史記》修訂本「嘉惠學林」
    10月19日上午10點,在北京王府井書店6層,數十名讀者在排隊等待籤售,他們的購物車裡擺放的並不是流行暢銷書,而是厚重的中華書局版《史記》修訂本。  當天,國內的北京、上海、香港、臺北和國外的英國倫敦、日本東京、美國紐約等25個城市的31家書店同步舉行了中華書局版《史記》修訂本全球首發式。
  • 中華書局自營的伯鴻書店:可原價購買籤名本圖書
    伯鴻書店,是中華書局開設的實體書店,自2017年1月6日起試營業,到現在已有半年時間了。伯鴻書店位於北京豐臺區六裡橋附近,在太平橋西路上,掩藏在路旁的老槐樹後面,背後就是中華書局。乘坐地鐵從六裡橋東站出,走路到書店有1公裡的路程。
  • 中華書局總編輯顧青:中華書局的編輯們
    顧青編審通過講述中華書局一路走來的傳承與堅守、古籍出版背後的人事與制度等內容,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書局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責任與擔當,更深地認識了編輯的價值與出版的意義。在經歷過多年的探索之後,中華書局最擅長、做的最好的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圖書,因此中華書局選擇只出版傳統文化類的優秀作品。顧青編審直言:「其實放棄這件事,是出版社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內容;就中華書局的戰略來說,我們拒絕掉的書可能比出版的書還要多得多。」中華書局的定位可以概括為「做中華優秀學術文化的傳承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以及優質傳統文化圖書的出版者。」可以看出,這一定位的核心就是傳統文化。
  • 陸費逵與中華書局的創辦
    1912年1月1日,陸費逵宣布成立中華書局,自任書局局長。在書局成立的宣言中說:「國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教育不革命,國基終無由鞏固;教科書不革命,教育目的終不能達到也。」有人說,中華書局的創辦緣於教科書革命,這一說法,沒有錯。中華書局新出版的十多種教科書不僅裝幀精美,圖文並茂,而且增添了許多有關革命的內容。
  • 《造物記:雲南古茶園的秘密》新書發布 中華書局出版
    本次發布會由雨林古茶坊、茶業復興、中華書局聯袂出品。  《造物記:雲南古茶園的秘密》一書由中華書局出版,系主創周重林繼暢銷書《茶葉戰爭:茶葉與天朝的興衰》之後的又一部重量級作品,也是茶業復興核心團隊全力以赴共同創作的又一部重磅作品,以原創書寫原汁原味的古樹茶韻味,以用心尋找西雙版納古茶園最初的茶境與情懷。
  • 中華書局之變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向陽春白雪的中華書局也尷尬地遭遇著「使命」和「活命」的難題,圖書銷量下降,經營捉襟見肘。儘管從1982年開始,中華書局每年都享受著國家獨一份的古籍出版專項補貼,然而,20多年未變的50萬元,如今只能算是杯水車薪。  1997年,中華書局新任總經理上任,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 中華書局的名士範兒
    接受捐贈的35家單位,本來都有自己的圖書室、資料室,但中華書局的書一到,大家不約而同,把圖書室和資料室C位騰出來,把中華書局的書請上去,「因為中華書局的書,無論是從內容到包裝,都最有名士範兒。」近日,中華書局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徐俊先生接受了楚天都市報專訪。做傳統文化出版,中華書局是最專業的。
  • 徐俊 中華書局 社長
    中華書局:開啟民智  守正出新徐俊 中華書局社長   中華書局於1912年1月由陸費逵先生在上海創辦。梁啓超、于右任、舒新城、陳寅恪、顧頡剛等一大批專家學者和社會名流均為中華書局的作者。先後出版有《四部備要》《古今圖書集成》《資治通鑑》《甲骨文合集》《中華大藏經》等古代文史哲經典文獻,以及「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新編諸子集成」等,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大量基本典籍。  近年來,中華書局本著「守正出新」的理念,組織實施了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
  • 中華書局:百年的守正與出新
    百餘年來,這位創始者的情操與格局,在幾代中華書局人的血脈中薪火相傳,成為這家出版重鎮的精神根基。強毅「立國之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教育不革命,國基終無由鞏固。教科書不革命,教育目的終不能達也。」在1912年發表的《中華書局宣言書》中,陸費逵如此闡述中華書局的使命。不久之後,中華書局就出版了自己的《中華教科書》。
  • 中華書局風雨百年路(3)
    中華書局100年的歷史,也是國家文化記憶的一部分。「《四部備要》和《古今圖書集成》成為中華書局古典文獻書籍的著名品牌,這種品牌效應,一直延續至今日。」「照理說中華書局是做『古』的,但中華的『古』是一種非常新的『古』。是在新思維、新視野下的整理國故。」
  • 中華書局 翻過一個世紀
    中華書局開業首日,僅售碼洋5元;到了年底,營業額就超過20萬元。貳 落成總廠房1916年編印的《中華書局五年概況》中,將中華書局開辦以來分為3個時期:「最初兩年為草創時期,資本薄弱,規模狹小,雖營業發達,餘利尚豐,然無成績可觀;其後兩年為培植根本時期,資本稍大,規模略具,然資本大部用於建築房屋、添置器械,而屋未竣工,器未全到,尚不能得其用。
  • 1912:中華書局從這裡出發
    在這樣的歷史時刻,28日,總部已在北京的中華書局再次回到昔日的出發地——上海,在這裡舉辦「中華書局百年曆程暨珍貴圖書文獻展」。在上海圖書館的展覽大廳裡,一幅幅歷史圖片,一冊冊珍稀版本、一件件名人書信手札,吸引著專家、學者和廣大觀眾。歷史學者餘英時先生說:「清末以來,中國文化傳統之所以危而未傾,中華書局在以往百年中之努力與有功焉。」一百年的風雲變遷,幾代人的傳承與堅守,歲月有波瀾,書香無斷續。
  • 中華書局出版《隋書》
    據新華社上海電(記者許曉青、黃揚)中華書局和復旦大學近日在上海聯合舉辦座談會,宣布《隋書》修訂本正式出版。這是中華書局已出版的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中的第八部史書。
  • 陸費逵是怎樣創辦中華書局的
    中華書局全名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組織系統由股東大會選舉董事和監察。不少革命派人物和進步人士曾擔任中華書局的董事,如于右任、宋耀如、沈恩孚、孔祥熙,史量才等,編輯人員也先後容納了不少革命人物和進步之士,如馬君武、蔣維喬、舒新城、陳伯吹、錢歌川、李平心等,因而使該書局具有鮮明的進步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