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讀《論語》第三十篇: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2020-12-04 拙愉微評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主流譯文:

孔子說:「君子是用道義來團結人,而不是為私情勾結拉攏人,小人是為私情勾結拉攏人,而不是用道義來團結人。」

這裡要介紹一下兩個字。

「周」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裡加四點,。本義:周密;周到而沒有疏漏。按這個原意,說明君子是能關顧、考慮到所有人所有事,周到而沒有疏漏的。

「比」從二匕,匕亦聲。甲骨文字形,象兩人步調一致,比肩而行。就是與自己相同一致、相近或相似,稱之為「比」。

這樣,周和比就顯出了最大的不同的地方了。

拙的譯文:

孔子說:「君子為人處世面面俱到,公道公平公正,君子為人處世不會只向著自己的利益著去想去做,不會只與自己私交好的人一起,不會只與有利於自己利益的人交好,不會只與自己利益一致的人一起;小人只與自己利益一致的人和物親近,小人不會與所有的人和物一致面面俱到一視同仁。 「

拙的體會:

君子是一視同仁的,小人是只顧自己的。這大概就是孔子「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最簡短的概括吧。

有些版本理解為君子團結所有的人,小人結黨營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關焦點

  • 拙讀《論語》第三百四十一篇:君子與小人共事的區別
    原文: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主流譯文:孔子說:「為君子做事容易,卻難討他的喜歡。拙的體會:這裡講的是與君子和小人處事等等相關的情形。與君子處事很簡單,按正常來就行了,但不能輕易讓君子高興,特別是你用不正當的方式來取悅他時;與小人處事相對費勁,但是要讓他高興卻容易,即使是用不正當的方法取悅也可以。君子用人會量才而用,根據不同的人安排到不同的崗位;而小人卻不是,對下屬求全責備,哪怕你平日是如何取悅他。
  • 拙讀《論語》第三百五十二篇:君子小人與仁德
    原文: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主流譯文:孔子說:「君子中沒有仁德的人也是有的啊!可是小人中從來就沒有有仁德的人。」拙的譯文:君子不仁的時候,也有是有的;但是小人卻從來不會有仁的時候。拙的體會:感覺本篇孔子說得太絕對了。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是什麼?《論語》給出十大標準,句句是至理名言
    「君子」和「小人」是儒家思想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對於二者的區別,《論語》一書中論述頗多,標準明確,佳句輩出,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第一,胸懷不同。「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出自《論語·裡仁》,意思是君子行事必辨其是非,小人行事必計其利害。(同義句是「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出自《論語·憲問》。)
  • 拙讀《論語》第四百二十五篇:君子和小人做事的區別
    主流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可以讓他只做小事,而是可以讓他承擔大任務;小人不可以做大事,但可以做小事。」拙的體會:一般的理解「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說的是君子不能做小事,可以做大事,小人只能做小事,做不了大事。這種理解有些矛盾,也不符合孔子一貫以來的思想。小事都做不好的人,但是他能做好大事,君子就只會做大事,小事是做不來的,這不是很明顯很荒唐嗎?
  • 《論語》中君子與小人的十大本質區別,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
    「君子」和「小人」是儒家思想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對於二者的區別,《論語》一書中論述頗多,標準明確,佳句輩出,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自《論語·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第二,價值觀不同。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出自《論語·裡仁》,意思是君子行事必辨其是非,小人行事必計其利害。(同義句是「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出自《論語·憲問》。)
  • 邱陽老師講《論語》君子和小人的區別是什麼
    在這一則當中,孔子講到了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是指普通人,一般的人。 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就是君子有公心無私心,小人有私心無公心。關於這一點,在《論語•裡仁》篇裡,孔子作了再一次的強調,他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看重道義,所以周而不比;小人看重利益,所以比而不周。
  • 《論語·為政篇第二》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29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譯文】孔子說:「君子能普遍地團結他人而不與人互相勾結,小人與人互相勾結卻不能團結他人」【解讀&感悟】本章中,孔子提出君子與小人的區別之一
  • 一起閱讀‖《論語》: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 《論語》中的君子與小人
    劉文一  在《論語》中,我們總能發現「君子……小人……」這樣的對比句,那麼到底孔子眼中的君子和小人都有什麼樣的特質呢?君子和小人又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就來走進君子與小人的世界一探究竟。其實在孔子那裡,已經有了君子小人的原則性之比。「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風必偃。」看來我們今天說的牆頭草兩邊倒,也就是孔子眼中的小人。君子之德不僅不會輕易消退,而且還會影響周圍的人,尤其是沒有原則性的小人。君子的原則性在孔子心中不只是停留在堅守上,更體現在和諧上。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論語:君子與小人,毫釐之間,天壤之別第一篇
    因為這兩次在講君子和小人之別愛君子和小人到底有什麼區別?論語裡面講君子的講的特別多,一百多處出現了君子,I還而且還有好幾處適合小人放到一起對比著來講,為什麼?因為同一件事情君子小人做起來還真的就是不一樣,這個不一樣,有時候還一般人真的還看不出來那個毫釐之間差別,那真的還就叫天壤之別。
  • 拙讀《論語》第三百三十九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流譯文:孔子說:「君子講究和諧,糾正別人錯誤的意見,而不盲目附和跟從,小人盲從,卻不肯表示自己的意見。」拙的譯文:孔子說:「君子與人和諧相處卻不一定觀點相同;小人只與自己觀點相同的人相處而與不同觀點的人不能和諧相處。」拙的體會:孔子之前也有說過此類的話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論語》|君子也有困境,面對窮途末路,君子與小人有何區別
    孔子回答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窮,不是貧,貧是無錢,窮是無前途。固,是堅持;固窮,是指窮而不改其志;濫,是放肆、無節制。孔子認為,君子就算是碰到窮途末路也會堅持自己的信念,不會妥協,不會像小人那樣,一碰到窮途末路,就放棄自己的信念,為了求生而無惡不作。
  • 《論語》中關於君子和小人的對比言論
    本文摘錄《論語》中對君子和小人對比的言論,翻譯據《論語:插圖珍藏版》(楊伯峻、楊逢彬譯註) : 《為政篇》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分不清君子小人,怎麼做君子——《論語》學習76-77
    孔子在《論語·微子8》篇中說:「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接下來我們要學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36》)也是這個意思,君子能夠心地坦蕩,不患得也不患失,實則是和義站在一起。
  • 君子和小人的五大區別
    「君子」成為儒家思想中的理想化人格,而「小人」則成為令人鄙棄的對象。那君子和小人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列舉其中的五大區別,與大家共享。一、君子責己,小人責人。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可是小人呢,與君子相反。他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想著推卸責任,把過錯推到別人頭上,甚至栽贓嫁禍,找替罪羊,冤枉別人。二、君子存義,小人唯利。《論語.裡仁第四》中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的標準是什麼?
    背誦論語時,總是會背到兩個反義詞,君子和小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會用到這兩個詞,那麼到底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呢?判斷的標準是什麼呢?今天我們通過論語中的幾句話解讀一下。我們也可以對號入座,判定一下自己屬於君子還是小人。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和小人的區別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儘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地位的標準,而以「德行」作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區別。在日常交往中,經常能聽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話語,到底何謂君子?何謂小人?能給出明晰答案的人恐怕不多。
  • 一起學《論語》6.13雍也篇——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原標題:一起學《論語》6.13雍也篇——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一起學《論語》6.13 雍也篇——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論語註疏》:「人博學先王之道,以潤其身者,皆謂之儒。但君子(儒)則將以明道,小人(儒)則矜其才名。」
  • 感悟《論語》——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篇第二》君子和小人,在儒家經典中提的很多,常說的話:做人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連三歲孩童也知道小人不好。經典中,小人的含義通常有幾種,比如:一、人格卑鄙的人;二、平民百姓;三、對地位高於己者的謙詞;四、指古時老師對學生的稱呼;六、小孩子等。可見,小人用在不同的地方,含義是不同的,那麼在這裡呢?君子與小人,顯然是相對的。
  • 《論語》對君子與小人論述影響千古 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們在讀《論語》時不難發現,君子和小人這對詞語遍布全篇,有人統計君子一詞出現過107次,小人一詞出現過24次,而君子與小人成對出現過19次。並且在《論語》二十章中都有出現,如此貫穿始終足見對君子褒揚與對小人的貶抑在孔子心目中位置有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