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為政篇第二》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020-10-18 陳小劍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29 篇文章

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

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

【注釋】

①周:團結多數人。比:勾結。

【譯文】

孔子說:「君子能普遍地團結他人而不與人互相勾結,小人與人互相勾結卻不能團結他人」

【解讀&感悟】

本章中,孔子提出君子與小人的區別之一,就是小人因私利而結黨勾結,不能與大多數人融洽相處。而君子則相反,做事總是以大眾利益著想,能與眾人和諧相處,但不與人相勾結。

人處在社會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在群體裡與他人合作,君子和小人的處事之道就各不相同,對於我們來說,首先是以君子為目標,做到與人融洽團結相處;其次,要多結交君子,才能互相學習、勉勵,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謝謝。



往期精彩回顧
#每天一本書#專欄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


#多元思維模型#專欄




#思維偏誤#專欄




#自品牌#專欄




#其他#專欄


陳小劍,自律者、晨型人、多元思維模型踐行者、終身學習者

幫助提升個人認知水平和人生效率

相關焦點

  • 感悟《論語》——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篇第二》君子和小人,在儒家經典中提的很多,常說的話:做人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連三歲孩童也知道小人不好。經典中,小人的含義通常有幾種,比如:一、人格卑鄙的人;二、平民百姓;三、對地位高於己者的謙詞;四、指古時老師對學生的稱呼;六、小孩子等。可見,小人用在不同的地方,含義是不同的,那麼在這裡呢?君子與小人,顯然是相對的。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摘自:《論語·為政第二·第十四章》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小人所為不同,如陰陽晝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則在公私之際,毫釐之差耳。故聖人於周比、和同、驕泰之屬,常對舉而互言之,欲學者察乎兩閒,而審其取捨之幾也。 小文解讀:孔子在這一章中提出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點之一,就是小人因私利而結黨勾結,不能與大多數人融洽相處。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篇》 孔子。二者皆指與人親厚之意,但君子、小人所為不同,褒貶也不一。君子善於以周全公正之心普遍厚重待人,但不拉幫結派、徇私偏袒;而小人善於比附一方,只會拉攏與自己立場一致的人結黨營私,不會普遍公正待人。 宋代政治家範仲淹,推行政治改革,啟用了一大批支持新政變法的人。後被小人攻擊,說他結黨營私,於是被罷免。
  • 一起閱讀‖《論語》: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0、《論語》: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11、《論語》:父在,觀其志12、《論語》:禮之用,和為貴13、《論語》:信近於義,言可復也14、《論語》: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國學經典·一日一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普遍地團結人而不相互勾結;小人相互勾結而不能普遍地團結人。」      【基本信息】    出處:《論語·為政第二》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釋:周:合群;比(音bì):勾結。
  • 也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第二章「為政」篇中,14孔子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0、還有一位纏中悟禪999網友的文章《被胡解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論語》求知|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4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釋】(1)周:合群。(2)比(音bì):陳曉芬:勾結,即以私利相親。錢穆:比,阿黨義。(3)小人:沒有道德修養的凡人。【譯文】 錢穆先生試譯:先生說:「君子待人忠信,但不阿私。小人以阿私相結,但不忠信。」楊伯峻先生譯文:孔子說:「君子是團結,而不是勾結;小人是勾結,而不是團結。」
  • 《論語》: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到底是什麼意思?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圖說《論語》|為政2.14|君子周而不比篇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此篇講君子和小人與人交往之德行相異。朱熹:君子小人所為不同,如陰陽晝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則在公私之際,毫釐之差耳。周者,普遍也,比者,偏黨也。周、比都有親也、密也、合也之意,但「以義合者,周也;以利合者,比也。」
  • 君子與小人:「周而不比」則公正包容,「比而不周」則結黨營私
    對於君子與小人的人格差異,既然不能一概而全,就只能於一能、一性上作以區隔、分別。在評判人格標準的對比或比照上,君子與小人二者無疑具有相互界定的價值內涵。知君子之為君子者,往往就可從反面觀知小人之為小人的所在內涵。反之,看到小人的所作所為也就可以推知君子之人格堅守。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麼意思?
    【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文】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廣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結,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結卻不顧道義。【習】 這句話是在表明君子無私,小人有私。也就是說,有德行的人做事往往沒有私心,心寬而廣交好友;而小人做事,往往更多是出於求利私心,是帶有目的性的,正因為小人這種以利交友的心態,導致出現互相勾結的情況。
  • 交友之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這是第65篇文章。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交友之道。《論人生》:「友誼在人生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友情,生活就不會有悅耳的和音。》有一種說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是說君子之間雖講究和睦、調和,但是允許有不同的意見和聲音,如果遇到問題,朋友之間可以開誠布公,坦誠相見,目的是為了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解決了,皆大歡喜,相互間不虛偽,不猜忌,這樣的友情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 《論語》處世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大叫好,我是一今,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論語》,一起來學習一下孔子及弟子的處世思想。相信我們從中會大有收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釋義: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君子品德高尚,興趣高雅,喜歡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絕不阿諛奉承,諂媚地去討好人,不靠攀附關係去獲得好處。小人滿肚子壞心眼,喜歡和人勾結,擅長攀附關係以獲得利益,不管做什麼事都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可謂是利益薰心。所以,君子與人結交是團結,小人與人結交是勾結。
  • 《論語心解 為政篇第二》:2.14君子周而不比
    2.14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2. 比:偏私也。【譯文】先生說:「君子能以公正之心來對待天下所有的人,不徇私護短,不以個人的偏見與好惡;小人呢則結黨營私。」「君子周而不比」,首先什麼叫「周」呢?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能發現一些人能將大家團結在一起,處理事情冷靜公正周到,不以個人的私利為考慮問題的核心與出發點,不偏私,不狹隘,這就叫「周」;求取集體利益的最大公約數,這就叫「和」;為著公共的利益,有擔當,不自私,不偏私,這就叫「義」。
  • 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眾所周知題目中兩句話源出《論語·為政第二》,《為政》篇的思想根源是闡明如何謀官及為官原則,但是在新時代新文化的今天,我們應該用動態的方式來解讀它,而不是簡單被動地去理解原始文字。「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核心是「周」與「比」的關係問題。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原來這才是小人和君子的差別
    此處孔子以「君子之周」與「小人不周」作對比,表明德行高尚的人因為沒有利己之目的性,所以交友廣泛;之後,孔子又以「君子不比」和「小人之比」做對照,表明德行卑劣者做事往往是出於私心,而出於利之有目的的交友最終會指向「互相勾結」。
  • 國學經典語錄一日一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善於團結周圍的人而不偏私;小人偏私而不善於團結周圍的人。
  • 懷川講堂|樂讀《論語》2.14:君子周而不比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譯文】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評析】 本章體現了君子和小人截然不同的道德修養。(1)周:指結合,表示團結。(2)比:本指齊同。在甲骨文和金文裡,「比」的象形字就是一前一後兩個人,方向、步調一致地走路。這裡引申為勾結之意。 《論語》中,有關君子和小人的對比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