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子曰:「君子周(1)而不比(2),小人比而不周。」
【注釋】
(1)周:合群。楊伯峻:「周」是以當時所謂道義來團結人,「比」則是以暫時共同利害互相勾結。「比」舊讀去聲bi (必)。陳曉芬:周:因忠信而親密的樣子。錢穆:忠信義。
(2)比(音bì):陳曉芬:勾結,即以私利相親。錢穆:比,阿黨義。
(3)小人:沒有道德修養的凡人。
【譯文】
錢穆先生試譯:先生說:「君子待人忠信,但不阿私。小人以阿私相結,但不忠信。」
楊伯峻先生譯文:孔子說:「君子是團結,而不是勾結;小人是勾結,而不是團結。」
孔子說:「君子天下為公,泛愛眾人,而不結小群營私利;小人結黨營私而不能兼利天下。"
【評析】
錢穆先生說:《論語》每以君子小人對舉,或指位言,或指德言。如謂在上位,居心宜公,細民在下,則惟顧己私,此亦通。然本章言君子以忠信待人,其道公。小人以阿黨相親,其情私則本章之君子小人,乃以德別,不以位分。
周,有周遍、周普的意義。應當是指君子泛愛眾人,能與眾人能和睦相親。比,有結小群、結朋黨,營私利的意義。我認為這段文字也講這樣的意義:君子泛愛眾人,以利天下為公為原則,不結黨群,不營私利。而小人營私利,結小群,缺乏兼利天下的公心。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參考文獻】
楊伯峻 《論語譯註》
錢 穆 《論語新解》
陳曉芬 《論語譯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