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

2020-12-04 爾來

眾所周知題目中兩句話源出《論語·為政第二》,《為政》篇的思想根源是闡明如何謀官及為官原則,但是在新時代新文化的今天,我們應該用動態的方式來解讀它,而不是簡單被動地去理解原始文字。「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核心是「周」與「比」的關係問題。

周與比是對立統一的關係

有譯文認為,"周"指以義合,"比"指以利合。意思是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那麼是不是就是說有義無利,有利而無義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義是利的基礎,利是義的延伸。同理周是比的基礎,比是周的改變。兩者互為矛盾,又互為發展,有周無比則消,有比無周則亂,先周后比,比又生周,如此循環往復才會發展;

舉例說明:

在企業運營過程中,許多管理者經常面臨著利與義的兩難選擇,往往陷入因利失義或因義失利的格局中,其本質還是陷入了周而不比還是比而不周的糾結上。其實,只要認識到周與比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這個核心,就不會因利、義問題而煩惱。

周與比是互為中心的關係

周與比是隨時隨刻互相關照的,不應該脫節,周是比之力,比是周之心,周比合一方為中心。只有「有比的勇氣才有周的收穫」,以「比」求周,「周」同時又是得道的源泉。有周不比」勞心「,有比不周」勞力「;

舉例說明:

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有些學校打出口號說」不攀比「,但是多數還是想」比他校強「,也有些學校確實做到了不攀比,但往往結果不盡如人意,其實這就陷入了兩個極端的問題。應該正確運用比的作用,如:指導學生自己與自己比,今天與昨天比,本學期與上學期比,同時老師發揮周的作用,如:在空間設置上、氛圍營造上為學生創造一個理性又活躍的學習環境。

小人或是君子,且不去深論,因為人性的光輝中本就是此消彼長的。我們更願意相信周而有比,比而從周才是致用的方法。

相關焦點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原來這才是小人和君子的差別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含義:君子無私,小人有私「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出自《論語》,直接翻譯過來就是,德行高尚的人廣泛交友但是不勾結;而小人就不一樣了,小人交友往往相互勾結,視道義於無物。
  • 也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辦事與人團結在一起,是出於公心,而不為私。在平時的修養中,也是去其私心,存其公心,不會為了私利與人勾結在一起。這就是「周而不比」。而小人辦事,汲汲於名利,而不為公。閒暇無事時,心中所想的,也是有私無公,為了趨近利益而與人狼狽為奸結為黨羽,一旦利不合,就會馬上翻臉,甚至互相落井下石。人處在社會之中,難免會有群體合作的時候,如何合作,君子與小人之道各有不同。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善於團結周圍的人而不偏私;小人偏私而不善於團結周圍的人。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麼意思?
    【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文】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廣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結,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結卻不顧道義。【習】 這句話是在表明君子無私,小人有私。也就是說,有德行的人做事往往沒有私心,心寬而廣交好友;而小人做事,往往更多是出於求利私心,是帶有目的性的,正因為小人這種以利交友的心態,導致出現互相勾結的情況。
  • 君子與小人:「周而不比」則公正包容,「比而不周」則結黨營私
    今天,就圍繞孔子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學而》)的思想主張,來對君子與小人之人格作以一個品性上的相對之界定,在對比中揭示二者不同的價值追求和人格操守。要弄清這一思想主張的深刻意旨,關鍵就在釐清「周」與「比」的價值內涵。就二者的意義,歷來解家有從公、私之判上解,有從義、利之分上解,有從全、偏之別上解。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到底是什麼意思?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論語》: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釋】①周:普遍。②比:偏私。【譯文】孔子說:「君子普遍團結人而不只是和少數幾個人親近,小人只和少數幾個人親近而不普遍團結人。」【讀解】在這一條裡,孔夫子對君子與小人的差別做了一個比較。從語言上來說,「周」者,普遍也,就是周到、面面俱到之意。「比」在這裡有一個特定的意思,就是勾結。「君子周而不比」,君子是以道義來團結人,團結群眾,但是君子與君子之間從不互相勾結,拉幫結夥,所以中國古代有「朋黨」之說。
  • 國學經典·一日一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為此,全能少年特訓營微信平臺隆重推出「國學經典·一日一句」欄目,旨在和廣大網友一同學國學、悟國學、用國學,願大家在這片園地能感悟國學的魅力,讀有所悟、學有所得,收穫人生的財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普遍地團結人而不相互勾結;小人相互勾結而不能普遍地團結人。」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二者皆指與人親厚之意,但君子、小人所為不同,褒貶也不一。君子善於以周全公正之心普遍厚重待人,但不拉幫結派、徇私偏袒;而小人善於比附一方,只會拉攏與自己立場一致的人結黨營私,不會普遍公正待人。 宋代政治家範仲淹,推行政治改革,啟用了一大批支持新政變法的人。後被小人攻擊,說他結黨營私,於是被罷免。
  • 交友之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小人同而不和」,也是說君子之間雖講究和睦、調和,但是允許有不同的意見和聲音,如果遇到問題,朋友之間可以開誠布公,坦誠相見,目的是為了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解決了,皆大歡喜,相互間不虛偽,不猜忌,這樣的友情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 感悟《論語》——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篇第二》君子和小人,在儒家經典中提的很多,常說的話:做人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連三歲孩童也知道小人不好。經典中,小人的含義通常有幾種,比如:一、人格卑鄙的人;二、平民百姓;三、對地位高於己者的謙詞;四、指古時老師對學生的稱呼;六、小孩子等。可見,小人用在不同的地方,含義是不同的,那麼在這裡呢?君子與小人,顯然是相對的。
  • 一起閱讀‖《論語》: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8、《論語》: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喜悅分享】      今年江蘇卷名句默寫,課外名句考查的一句就來自《論語》,就是「三山語文」4月22日推送的文章,這是考試當天,一位讀者朋友和我的聊天記錄。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論語·為政篇第二》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譯文】孔子說:「君子能普遍地團結他人而不與人互相勾結,小人與人互相勾結卻不能團結他人」【解讀&感悟】本章中,孔子提出君子與小人的區別之一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摘自:《論語·為政第二·第十四章》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小人所為不同,如陰陽晝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則在公私之際,毫釐之差耳。故聖人於周比、和同、驕泰之屬,常對舉而互言之,欲學者察乎兩閒,而審其取捨之幾也。 小文解讀:孔子在這一章中提出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點之一,就是小人因私利而結黨勾結,不能與大多數人融洽相處。
  • 論語求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現實、常道,而非褒貶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的難點在「周」和「比」的含以上,下面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字的本義。「周,甲骨文,字形像種滿了莊稼的田園,表示築埂劃界,圈地而種。這讓我們聯想到了《大學》的「治國」,「治」是管理,「國」是具有防禦功能的(國字是有城牆的)。「比」,挨得近、關係近,還向著同一個方向,讓我們聯想到了《大學》的「齊家」。
  • 《論語》處世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釋義: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君子品德高尚,興趣高雅,喜歡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絕不阿諛奉承,諂媚地去討好人,不靠攀附關係去獲得好處。結交朋友不能太有目的性,太過功利豈不是和小人一樣。對於那些不靠譜的人,我們可以不喜歡,但一定不要將喜歡和厭惡的情緒明顯地擺在臉上,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表達,倘若明顯地將情緒表達在臉上,其行為與小人無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纏中悟禪:被胡解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幾乎所有的解釋都是:孔子說,君子是團結,而不是勾結;小人是勾結,而不是團結。字面意思很簡單:孔子說,君子所見所聞所知所行周遍而沒有疏漏,但不會要求別人使其和自己步調一致、比肩而行;而小人,總是要求別人使其和自己的步調一致、比肩而行,但所見所聞所知所行卻不能周遍而沒有疏漏。
  • 什麼叫「周而不比」和「比而不周」
    《論語為政篇第二一四》,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錢穆譯】先生說:「君子待人忠信,但不阿私。小人以阿私相結,但不念信。」如果從「比」倒推過去,就應該不難發現「周」如何解釋了。因為二者互為相反的關係,比是勾結、偏愛,那麼「周」應該是周全、普遍的意思。朱熹在《論語集注》中注道:周,普遍也。比,偏黨也。皆與人親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為不同,如陰陽晝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則在公私之際,毫釐之差耳。
  • 10句話,看清身邊的君子與小人
    何謂君子?何謂小人?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區分?小編精選10句話,幫助大家梳理區分。1、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君子求之於自己,小人求之於別人。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小人則結黨營私。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中這樣說:君子與小人的分別是什麼呢?周是包羅萬象,就是一個圓滿的圓圈,各處都到的。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說:「一個紳士不是一個星期,但是一個小人不是一個星期。」孔子和他的長老說了這句話。也許這是他在與3,000名門徒進行教學或聊天時隨便說的一句話,但他的門徒是在《論語》一書中編纂和彙編的,這本書已經傳承了數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