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為弘揚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北京電視臺將制播2010』北京電視臺網絡中秋晚會。晚會以「天涯共此時」為主題,以月圓人圓、親情友情、家和國興為主線,以三網融合背景下的多種制播手段,著力打造《月上紫禁城》、《月圓青春夢》、《月灑萬家情》三臺晚會,定於9月21日至23日連續三天在北京衛視黃金時段播出,並在各大網站、手機上實現電視的同步播出。三臺晚會圍繞「人月兩圓」的意境,將「中秋圓月」作為統一的線索暗含於節目當中,並構成一條關聯輔線,通過歌、舞、曲、賦、詩、詞、書、畫等不同形式的文藝表達,突出群眾的參與、互動,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充分表達中華兒女歡慶團圓、祝福祖國的美好情懷,彰顯中華優秀文化強大的感召力、凝聚力、生命力,激發起人們愛家、愛鄉、愛國的精神。
《月上紫禁城》:恢弘太廟彰顯四海一家
《月上紫禁城》將首次運用電視表現手段把中秋晚會的舞臺搭建在被稱為「天下第一廟」的北京太廟,利用現代聲光電等高科技視頻手段製作一臺大型情景化歌舞晚會,在突顯太廟這一皇家建築固有氣魄的同時,又使之成為整臺晚會的展現因素,力求讓這一代表性場景與中秋文化形成情景交融的人文形態,使電視觀眾以全新視角欣賞到一臺傳統與現代、古老與時尚結合的高品質晚會。
晚會總體分為「起、承、轉、合」四大版塊,序幕為「月照北京城」,主題音樂擬選用現代合唱版的《水調歌頭》。隨著鐘鼓齊鳴,太廟將打開大門,眾多舞蹈演員出場迎接八方賓客,凸顯「此時月圓,全城邀月」的儀式感。接下來節目將以傳統民樂中與中秋圓月有關的歌舞為主,如《春江花月夜》、《月亮可以代表我的心》以及《貴妃醉酒》等。此外,還將把從網絡上徵集到的「一封家書」呈現到晚會當中,充分展現中國人文化同源、四海一家的情感脈絡。為此,晚會計劃專門從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各邀請一位代表與一位「三希帖」研究者,以友人的形式在中秋佳節共聚一堂,引申出「月圓家團圓、月圓國團圓、月圓天下圓」的美好寓意。
《月圓青春夢》:一場青春與月亮的約會
《月圓青春夢》晚會強調「互動」,主推「七星伴月」概念——來自網絡推選的七位最受歡迎的人氣演員,將接受觀眾點播,與全球網友實現多媒體互動,呈現出「中秋生活的全景展現,天下一家的連通互動」。整臺晚會還將通過「彈琴說愛」的獨特串聯方式,創新性地用各種來自民間的新奇樂器,抒情演繹中秋佳節的浪漫氣息,從新穎的「手機交響樂」到環保的柳葉笛,每一個節目創意都源自於網絡,經過電視化的加工與重新創作,體現出原創文化的智慧與清新。作為新興的網絡寄語方式,「時空膠囊」也將被搬上秋晚的舞臺。取名「2010中秋月·時間膠囊」的節目將以「穿越青春,祝福團圓」為線索,利用網絡平臺去尋找曾經的青春故事,徵集網友對往昔的美好回憶和對未來的祝福,表現形式包括文字、語音、視頻、漫畫等。徵集到的信息將在晚會播出後被數位化存儲,封存於BTV在線等處。等到十年後的中秋,網站資料庫將統一「解封」,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姓名提取十年前存儲的信息。人們在2010年中秋月下的思想與情感,將「被記憶」於未來,從而完成獨具特色的奇幻「穿越」之旅。
《月灑萬家情》:關於「月亮文化」的深情吟唱
《月灑萬家情》晚會將把古往今來有關月亮的文化資源和情感資源充分調動起來,通過展現以月亮為題材的經典歌曲、音樂作品,構建起「當時明月」、「花好月圓」、「月亮之上」三大主題篇章,加大晚會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情感魅力,打造「同心大團圓」的整體主題氛圍。除了「唱月」的主題,晚會還將重點放在觀眾的參與性方面。在前期推廣階段,擬選取北京市區多個繁華的商業區域進行路演推廣,以吸引更多普通民眾的參與。而這些選拔過程將以碎片化的視頻形式在網絡上播出,通過網友的點擊排名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才藝達人。除此之外,晚會還充分強調時下流行的「混搭」概念,比如邀請明星與遴選出的普通百姓共同演繹歌曲;對外國名曲進行外文與中文的音樂混編,邀請中外歌唱家進行同臺表演;或者以《春江花月夜》、《霓裳羽衣曲》等古曲旋律為創作基礎,進行現代編配等等,從而達到令觀眾耳目一新的觀賞效果。
多媒體聯動助推晚會網絡化
本次網絡中秋晚會在形式上的創新之處在於:將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積極探索、嘗試三屏聯動的實現手段。從前期宣傳到內容設置再到後期播出,每臺晚會都將採用多媒體聯動的推廣、製作方式,提前策劃各種互動環節,藉助BTV在線、BTV手機電視、北廣傳媒移動電視、樓宇電視、地鐵電視等資源,並攜手搜狐網等網站,以及眾多平面、廣播、戶外媒體,進行大規模、立體化的整合傳播。在吸引普通百姓注意力的同時,通過融趣味性與簡便性為一體的互動產品設計,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從單一的節目欣賞者變成節目的直接參與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華夏兒女自古就對月亮有著特殊的深厚情感。中秋節有著顯著的民族文化認同價值,能夠增強華人的凝聚力和愛國心。北京電視臺此次以「月」為主題創作的三臺網絡中秋晚會,順應了中國人對於中秋節的情感需求,蘊涵了中國人期盼家庭和睦團圓、親情永駐的人倫理想,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因此,在這三臺晚會中,我們不但將廣邀內地、香港、臺灣的各界人士,還將特別邀請知名國際友人參加,力圖打造「神州同歡,共慶中秋」的概念,進一步推動中國傳統節日的國際化進程。
(責任編輯:楊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