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詩詞風流,亂世風流。
開天:絕地天通,天開神秀。
歸人:決戰在即,風雪夜歸。
第一章【風流】
「白衣風流」
柳七,原名三變,後改名柳永,家中排行第七。科舉不中後填詞《鶴中天》,「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再次參加考試,宋仁宗(有說宋真宗)看到柳三變的名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用浮名"。再次落榜後流連歌樓,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歌女傳唱其詞遍四方,宋人葉夢得筆記《避暑錄話》:「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民間傳說,改名柳永後考試得中,歷任小吏官聲頗佳。皇祐五年辭世,據說名伎紛紛集資安葬,每年清明祭掃的風俗持續到宋室南渡,如此人生堪稱白衣風流。
「詩詞風流」
一部中華文明史,一本詩詞風流帳,始於《詩經》和《離騷》,至唐詩宋詞為高峰。中國古典文學有詩言志的傳統,詞是隋唐以來配合音樂演唱的歌詞,早期多以女子和愛情為主題,歷經馮延巳、李煜、晏殊和歐陽修等名家的發展。柳永突破文人只填小令的風氣,以長調慢詞的新腔創新詞牌,內容上也超出花前月下,如《八聲甘州》的「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描寫的士人感懷。詞至蘇軾堪稱突破,一改文人遊戲筆墨填詞的習慣,詞中飽含以前只在詩中表達的理想抱負和品格修養,其過人才氣和超曠襟懷為後人仰視。
「亂世風流」
詩詞歌賦,太平氣象錦上添花,值此亂世趕赴扶搖,蘇子三詞人要上演亂世風流。加上之前說要去的鄭居中,看來扶搖洲有熱鬧看了。蘇辛並稱豪放派,蘇詞超逸曠達,辛疾。「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是英雄,"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裡須長劍"是豪傑,一枚英雄膽,一腔豪傑氣,一生繫念重整山河,一世奮發壯志難遂,一再貶謫義無反顧,一闕悲歌慷慨沉鬱,怎辛,遠勝帶著柳曹,也更配得上白也誇讚的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蘇軾《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也更值得「醉裡挑燈看劍"。
第二章【開天】
「天地相通」
自清代龔自珍的《定庵續集》,意思是遠古天地相通而神人共居。《山海經》記載天地之間有天梯,第一種如黃帝騎龍飛升,第二種如建木和扶桑神樹,第三種如崑崙山(不周山),南方少數民族中也流傳著不同的天梯神話,比如水族的月亮山。劍來世界,驪珠洞天和託月山是兩座飛升臺,桐葉洲梧桐神樹,山可能指託月山。
「絕地天通」
《山海經》記載,顓頊命令重和黎兩位大神將天地分開,從此天地相隔而神人不通,劍來世界絕地天通的是禮聖。《尚書》記載,黃帝和顓頊代表的華夏部落,為防止蚩尤等部落神人勾結作亂,所以斷絕天地。近現代人類學對此有新解釋,絕地天通是人類演進到階級社會萌芽時期「巫的職責專業化",此後平民再不能直接和神溝通,顓頊是宗教改革者,重和黎是巫之始祖。
「天開神秀」
李柳藥鋪陪老揚,確實很有人情味,老楊看來是真要走了。桂夫人不會無緣無故來,阮秀不會無緣無故不來,火神大人應該是有事要做。猜測一下,"齊靜春"跨海腳踩神靈,說明遠古遁逃神靈找到了回來的通路,可能是萬年前被三劍客消去一半的託月山飛升臺修復了,也可能是禮聖已經擋不住。老楊和阮秀等要幹的大事,或者對戰返回神靈,或者接回平安。驪珠洞天兩座山很神秘,一座是是凡人不可見的龍頭山,另一座是神秀山。「天開神秀"這個坑已經埋了很久,難道真是反過來讀的秀神開天"。
第三章【歸人】
「決戰在即」
曹督造調任陪都戶部右侍郎,告訴劉羨陽本命瓷有新眉目,這又是拽起了另一個大線頭,最有可能的幕後黑手是曾經全息影像開會的反派聯盟。陪都一般是養老和貶謫之地,大驪陪都卻不同,各部侍郎皆青壯,兵部由京師尚書擔任,國子監祭酒由林鹿書院山長擔任,特別是坐鎮的是國師本人,一切跡象表明老崔與妖族決戰的焦點就是陪都,他不打算再退了。一切精英調任陪都,老崔深入周密小天地,左右、君倩和大天師馳援,鄭居中和蘇子等趕赴扶搖洲,決戰在即。
「山水顛倒」
崔齊兩位師兄合奕周密,最後肯定要把棋局交給小師弟。怎麼「山水顛倒"真不好說,老崔借來「山水本命字,書院山長可以一洲山河為小天地,阿良在託月山,老瞎子在十萬大山,亞聖準備抄後路。陳平安,獨守的半截長城仍屬於浩然天下,土屬本命物是寶瓶洲大嶽五色土,水屬本命物是水字印,全身的縫衣真名似乎能對周密小天地的大妖起到壓勝作用。難道是要換到周密小天地,學習孫悟空肚中開花嗎?
「風雪夜歸」
「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裡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復能來",石柔哼唱的古蜀歌謠出在《穆天子傳白雲謠》,西王母對穆天子唱,如果沒死,是否歸來? 風,齊靜春的春風。雪,陸臺的芙蓉山落雪。夜,更夫巡夜已是戌時,一夜共五更,戌時第一更指晚七點至九點,俗稱黃昏,這是夜的開始。「風雪夜歸人",風雪夜都齊了,還有四更,天亮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