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冰河 願入劍來」
國恨家仇時方顯正宗文人氣節。文人都在說聖賢之言,說大丈夫當仗義死節,到了天下大亂之時,如果連一一個人都不願意做些蠢事,以死衛道,那又有誰願意信那聖賢道理呢?儒家的道,不是說說,而己!
提起唐詩自然想到「李杜」,提起宋詞必然想到「蘇辛」。
蘇軾、柳永、李白既然在劍來天下大展手腳,我便有一個願望。我希望那個文能提筆吟風月,武能馬上定幹坤的稼軒先生,也能「活一一次」,那個一輩子都在做著鐵馬冰河夢想的辛棄疾不再鬱鬱而終,而是堂堂正正的戰死在沙場。
醉裡挑燈,看劍來,喚起一天明月,浩蕩百川流,鯨飲吞東海,劍氣橫桐洲。
(此部分轉載自圈友:倚窗聽冷雨 第742章章評)
「儒家教化」
在現今看來,儒家教化在一定程度是有問題,但要知道,很多的儒家道統是有割裂的,被閹割,或被做取捨,其間斷章者則更為可恨,所以病症自然會有。終有人一言概之,視之全為糟粕,此類人太想當然爾。
想,為何幾千年來,這個文化基因為何未曾斷過?那是因為儒家的某些理念思想已經滲透到身體髮膚,血液之中,沉潛於意識之中。當有危難時,總有一些這樣的先行者不惜以身舍國,以身成仁,在某些境遇下,有一批人不肯低頭折節,泥濘中擢衣而起,以「己燈」點醒人間千萬人!
然自有後來者,
書中,白也是,於玄是
後來者蘇曹柳皆然。
這大概就是儒家教化最大的功績。
所以至聖說:唯我浩然有白也!
小得瑟。
再者,事功脫離了儒家範疇嘛?並沒有嘛。
德性修養並不是儒家最高歸旨,在社會中經世濟民,安邦定國才是那位老人家最高的目標。
所以在書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這兩個脈鬥爭史,濃縮了下歷史演化。
劍來非劍,以史明之。
「畫地為牢」
畫地為牢萬載有餘,只為神道一脈香火得存,孤心苦詣,居功至偉。
前朝餘孽,審時度勢,順應時勢,自古使然,畢竟勢不可擋。
須變。
言李柳有人味,自己何嘗不是。
猜想,可能至天外,助禮聖。
老神君一路好走。
「天開神秀」
秀秀這個動作有些刻意,覺得其實是在點醒我們倒讀:秀神開天。
開天之後,恢復真身。
就像前文說的,神靈之身,高座神臺,俯瞰人間,焚天煮海,煉殺萬物!
聯繫前面老楊一樣說的:來不來都一樣啊。
想來應該如此。
但……意識之中,還會是那個秀秀嘛?
「風、雪、夜」
風:春風,齊靜春
雪:福地,陸抬。
夜:聯繫本章標題,打更巡夜。
風、雪、夜,已齊
靜待歸人。
轉自縱橫圈子心安鄉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