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盧廣:拍攝霧霾 直到拍不動為止

2021-01-21 鳳凰衛視

核心提示:盧廣是一位專門拍攝霧霾問題的攝影師,他希望通過自己拍的霧霾照片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讓更多有能力幫忙卻因為不清楚事實真相而沒有幫忙的人伸出援手。

鳳凰衛視2月5日《與夢想同行》,以下為文字實錄:

許戈輝:各位好,歡迎大家與夢想同行。這一周我們都在說和霧霾相關的話題,儘管進入2016年沒有出現像去年年末那種面積巨大的霧霾籠罩的天氣,但是人人都懸著一顆心。生怕睡醒了,一覺醒來的時候又和霧霾相遇。霧霾一出現,各種應急的預案就紛紛出爐,但是,人們似乎一直只能做「等風來」的鍵盤俠。

那麼導致近年來霧霾最重的罪魁禍首究竟是什麼?攝影師盧廣用鏡頭帶領我們一起去尋找。

盧廣: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獎獲獎以後四十幅作品在網上一公布,那馬上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或者是中央領導人的關注。所以我拍過的很多地方中央領導就批示,他就派一些工作組下去進行調查,解決一些問題。所以後來我再,因為我這些地方經常去,還回訪經常回訪的,所以他們當地就反響很大。

許戈輝:從北京市區出發,往南駕車50公裡就進入河北省,每年初冬西伯利亞的大風還沒有吹來的時候,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燒煤味,河北是中國的鋼鐵大省。至2013年河北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連續12年全國第一。但另一方面,作為霧霾重汙染的地區,河北唐山、保定、邢臺、邯鄲等地,長期佔據全國空氣品質最差城市的排名前十。跟隨盧廣的鏡頭所到之處,居民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希望情況有所改善的願望也最迫切。他們會主動帶著盧廣去找汙染源,然後拍到了照片並不意味著汙染問題能夠得到解決。盧廣無奈地說起自己在浙江的經歷,浙江省為了監督汙染,在一些汙染嚴重的工廠排汙口安裝了攝像機鏡頭,24小時監控。後來他看到有所改善覺得很高興,但是不久以後就有群眾告訴他,如果晚上和周末來,就會發現汙水源源不斷的流出來,因為那是監控員下班休息的時候。

這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屢屢發生,讓盧廣也感到十分無奈,可是怎麼辦呢?照片還得拍。但在堅持拍攝之餘,盧廣開始尋求更多的解決方案。

盧廣:一定要把它調查清清楚楚了,有些地方,可能群眾反應很強烈的汙染,我們去了以後不一定那麼強烈,因為我不是靠一天靠一次,而是我會住在那裡,住它一段時間,或者是我反覆地去很多次,才能調查這個問題。

許戈輝:幾年下來,他跟很多省市環保局的工作人員,以及很多大型工業企業的老闆「打過照面」。他把自己拍的照片拿給他看,希望通過自己的照片,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讓更多有能力幫忙卻因為不清楚事實真相而沒有幫忙的人伸出援手。

在和盧廣的交流當中,他特別強調自己這幾年自己做得猛了一點,因為年紀越來越大了,再幹幾年就幹不動了。作為一個攝影師的生命也就結束了,他要在這還能夠幹的動的幾年當中,儘量的多拍一些片子。而做這一切的動力,就是因為他深愛著自己的祖國。

掃描屏幕下方的二維碼,關注鳳凰衛視官方微信平臺,更多精彩盡在鳳凰私享會! 

點擊關注@鳳凰私享會,更多精彩內容實時掌握

《與夢想同行》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艾楚怡【主持人專區】

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19:55-20:00

回放時間:周二至周六00:55-01:00

相關焦點

  • 【志願】攝影師盧廣:用鏡頭髮聲
    從吸毒到愛滋病村,從西部淘金到環境汙染,曾經用鏡頭掀起無數巨浪的攝影師盧廣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大眾視野。 在經歷了吸毒女和愛滋病村兩次轟動社會的拍攝後,2005年3月,盧廣再次啟程,準備開始拍攝西部汙染。
  • 攝影師盧廣:沒有照片,汙染就不存在?(圖)
    憑藉《中國的汙染》專題,攝影師盧廣成了中國大陸首位獲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的人。有人被巨大的視覺衝擊所震撼,也有人批評攝影師為了獲獎而暴露「家醜」。成就和爭議並存,一直是盧廣在圈內的境遇。上一次他成為輿論的焦點,是因為其組照《喜馬拉雅的槍聲》圖片說明「有意模糊、隱瞞新聞事實」,而被取消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獎。相關的質疑還包括擺拍、日期出錯等等。
  • 攝影師盧廣描述蘭考棄嬰:袁厲害沒有能力撫養
    3年跟拍「愛心媽媽」袁厲害攝影師稱其沒有能力撫養棄嬰 死孩子司空見慣  她確實不適合收養這麼多棄嬰  一場火災,7個生命的逝去,讓河南蘭考人——袁厲害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人物。  過去的20多年裡,因為持續地收養棄嬰,袁厲害成為當地有名的「愛心媽媽」。
  • 攝影師盧廣描述袁氏「棄嬰王國」:孩子命若垃圾
    盧廣攝於2011年「媒體報導一陣風過去,也就慢慢沒了動靜。如果當時(當地政府)能採取有效措施,而不是默認或不管,或許就不會發生今天的事了。」——攝影師 盧廣◎死嬰像垃圾一樣扔掉蘭考大火後,一組題為「命若垃圾」的照片重新被拾起,將袁厲害的「棄嬰王國」展露得赤裸而沉重。
  • 郭大龍:盧廣攝影中的真實與虛假
    對於盧廣的另一個詬病與責難,來自於國內的新聞攝影領域的一些專家。詬病的理由是盧廣的照片,有些是擺拍出來的,而擺拍的照片就是虛假的。筆者在「攝影的見證、虛證和偽證」等文章中曾經闡述過這樣的觀點,抓拍的不一定是真實的,擺拍的不一定是虛假的,端要看其所要傳達的信息來判定。
  • 深入毒窩、愛滋病村,攝影師盧廣,用無聲的鏡頭記錄下有聲的一切
    本專欄每天一個人物,今天要講的是「記錄者」———盧廣一個攝影師該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什麼呢?美麗的風景亦或者光鮮亮麗的人物。但是總有一些人,願意把鏡頭用來記錄一些別的事物。白居易的《賣炭翁》中曾寫,「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這是一種古往今來根植在中國人體內的一種精神,居廟堂舞文弄墨之人,也當為底層發聲,為那些發不出聲音的人而發聲。盧廣,一個拍出過《西部淘金》、《愛滋病村》這些讓人耳熟能詳的作品的人,而到至今仍沒有人將他的故事收錄進百科。
  • 爭議者盧廣:我的價值觀就是一種社會責任
    為了拍到好照片,他可以持續幾個小時死守,也可以堅持好幾年不間斷回訪。對於攝影,他有令人訝異的毅力和信念。  而另一方面,對這樣一個「半路出家」的攝影者所收穫的成績,新聞攝影圈內的人私下的第一反應大多是「急功近利」,甚至是「人品有點問題」。人們對他的爭議和質疑集中在照片Photoshop處理的痕跡太重,擺拍、圖片說明模糊、日期出錯及其拍攝目的不單純、拍攝手段不「道德」等等。
  • 中國新聞周刊:為什麼只有一個盧廣「遭人恨」?
    「體制內的人,大家還有一個界限來管著你,就算體制外的很多攝影師也有自我約束。不像他,得獎拿錢就行了。」賀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賀延光覺得,更嚴重的後果是,獲了獎的盧廣很可能會影響一批人。「都是愛好者,也不懂這個,看到一些名氣很大的人都這麼拍而且獲了獎,很難指責他們。但影響很不好。」賀延光說。
  • 盧廣:影像是我與外界溝通的信使
    "作為一個紀實攝影師獲得這麼多榮譽,我想很大程度上是我拍攝的影像是一個真實的訴說者",說到真實,盧廣反覆強調虛擬的數碼影像在傳遞力量上被削弱了,輸出後的影像才會以原始的視覺力量,直白地訴說、傳遞影像中的情感、思想等
  • 自由攝影師五年追拍汙染源 用勇氣調查嚴重話題
    從2005年至今,盧廣走遍中國七大河流中的一半,追蹤汙染的來源。他拍攝的照片,獲得今年的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中國的攝影師獲得了紀實攝影的最高榮譽。汙染問題已經超越了國界,不再是一國一地的事情,而關乎每個人生存的地球。
  • 佳能專業噴墨印表機PRO-100助盧廣影像更上一層樓
    「作為一個紀實攝影師獲得這麼多榮譽,我想很大程度上是我拍攝的影像是一個真實的訴說者」,說到真實,盧廣反覆強調虛擬的數碼影像在傳遞力量上被削弱了,輸出後的影像才會以原始的視覺力量  「我拍攝的對象很多是人,拍攝過程中,我與很多人建立了很好的感情,我需要將被拍攝者的照片及時列印出來,送給他們。對於他們來說,保留我的照片也算是一種紀念。現在,也有一些攝影師答應給被拍攝者送照片,但是最後卻沒有送,因為現在衝洗照片不方便,到照相館要跑很遠的路,搭進去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質量方面還不能要求太高。
  • 盧廣 荷賽金獎獲得者
    荷賽金獎獲得者 盧廣盧廣,1961 年出生,浙江金華人,1995 年開始接觸紀實攝影。《中國的汙染》是盧廣自2005 年開始拍攝的專題。近5 年來,盧廣的足跡遍布中國,從中國西部到東部沿海,從黃河流域到長江兩岸,專題的內容不斷壯大,真實地記錄了中國的汙染現狀。憑藉該專題,盧廣先是在 2008 年獲得了尤金·史密斯助研獎;2009年,他獲得了尤金·史密斯年度大獎,並獲3 萬美元的獎金,以幫助他繼續調查中國的環境汙染情況。 進修期間,邊學習,邊走南闖北,邊創作,成為京城攝影界的一匹「黑馬」。
  • 盧廣拍賣自己的金獎作品永康攝影家協會為微微籌款61920元·都市快報
    時間不等人,微微必須馬上到北京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正規康復訓練,北京的醫院已答應春節後給她留床位。  1月3日,陽光愛心社的志願者湊在一起,為她想辦法。  這時,永康攝影家協會主席盧廣打電話給陽光愛心社的志願者,也是永康攝影家協會會員的徐美兒,問她拍過什麼好片子可以參加年會評獎,電話裡,說完了正事後,徐美兒順便和盧廣說起了微微。
  • 盧廣:傷痛與希望——長江水汙染攝影展
    約四十年後的今天,獲得第30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紀實基金攝影獎的中國攝影師盧廣走遍中國各大江河,懷著同樣的人道主義關懷,通過鏡頭向人們展示了中國的工業水汙染情況,也講述了那些深受汙染之害的人們的故事。然而回顧傷痛是為了不再傷痛。影像不僅僅是為了記錄,更是為了傳播真相。
  • 歷屆獲荷賽獎的中國攝影師作品,太精彩了!
    1988年的第31屆荷賽中,楊紹明以《退下來以後的鄧小平》成為首位獲得荷賽獎的中國攝影師。下文將對歷屆荷賽中獲獎的中國攝影師作品進行簡要回顧。第31屆荷賽1988年,新華社記者楊紹明拍攝的《退下來以後的鄧小平》獲新聞人物類組照三等獎。第39屆荷賽1996年,《山東畫報》記者李楠的作品《聊城少兒雜技學校》獲藝術類單幅金獎。
  • 中國攝影師荷賽投稿秘籍,分析了至今31年獲獎作品之後,發現答案
    這個參賽人數,相比前2016到2018年的1014人、799人、678人有所下滑,不排除有些國內攝影師在參加幾次荷賽後知難而退了,也有人說這是不少攝影記者轉行的結果。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攝影師已經成了荷賽的重要參賽勢力,也是對荷賽最熱衷對獲獎最為看重的一個群體。
  • 向霧霾挑戰!指數爆表照樣拍出好照片(全文)_佳能 5D Mark III_數碼...
    另外,霧霾天氣不適合使用偏光鏡,如果您喜歡拍風光時時刻帶著CPL,請您將CPL去下,這樣可以保證更好的照片質量。·合理進行構圖    霧霾天氣下拍攝照片,色彩會變得非常難以把控,甚至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拍攝單色或者黑白的片子。因此,照片的衝擊力更多的依靠構圖與反差來表現。
  • 拍者大家說:御用攝影師如何拍攝袁世凱
    (原標題:拍者大家說:御用攝影師如何拍攝袁世凱)
  • 霧霾天,該如何拍攝一張「好」照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玩轉手機攝影,ID:wzsjs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今天我們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霧霾天,該如何拍攝一張「好」照片?▼看到霧霾天的照片時,會不由自主的想努力看清霧中的細節,但卻又無能為力。有時候,似乎看到了什麼,但其實那些元素又並不存在。這種模稜兩可的氣氛給予了我們充分的想像的空間,同一張照片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觸。那麼,我們該如何著手拍攝霧霾天的照片呢?
  • 日本老人仍堅持Excel作畫:直到畫不動為止
    對於自己的作品再次走紅網絡,堀內辰男表現的很淡定,並表示自己會一直畫下去直到自己畫不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