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廣 荷賽金獎獲得者

2021-01-21 騰訊網

荷賽金獎獲得者 盧廣

盧廣,1961 年出生,浙江金華人,1995 年開始接觸紀實攝影。《中國的汙染》是盧廣自2005 年開始拍攝的專題。近5 年來,盧廣的足跡遍布中國,從中國西部到東部沿海,從黃河流域到長江兩岸,專題的內容不斷壯大,真實地記錄了中國的汙染現狀。憑藉該專題,盧廣先是在 2008 年獲得了尤金·史密斯助研獎;2009年,他獲得了尤金·史密斯年度大獎,並獲3 萬美元的獎金,以幫助他繼續調查中國的環境汙染情況。

進修期間,邊學習,邊走南闖北,邊創作,成為京城攝影界的一匹「黑馬」。在北京創辦陽光聚焦圖片網。擅長社會紀實攝影,主要作品多是反映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如:西部大淘金、吸毒禁毒、小煤窯、愛滋病村、京杭大運河、三峽、青藏鐵路建設等。

榮獲、年度「愛克發十傑」的稱號。

組照《罪惡路上無青春》獲第九屆尼康杯攝影比賽專業組金獎。

作品《黎明》獲第五屆樂凱杯一等獎。

96年獲全國攝影藝術最高獎金像獎。

98年被授予「中國攝影家協會德藝雙馨優秀會員」稱號。

組照《鏡頭不會撒謊》獲第十三屆尼康杯全國攝影大賽金獎。

人民攝影報度全國新聞攝影年賽中《愛滋病籠罩的村莊》和《黃河決口,村莊被凍》分獲非突發新聞類組照金獎、銅獎。

被評為中國攝影報舉辦的年中國最佳攝影師。

榮獲年中國藝術攝影學會舉辦的最高獎「金路獎」。

第屆全國影展中《愛滋病籠罩的村莊》獲銀牌,《狂熱淘金何時休》、《鐵路,在世界屋脊延伸》獲銅牌,《黃河決口,村莊被凍》、《癌症村的悲哀》入選。

人民攝影報全國新聞攝影年賽中《迎戰愛滋病》獲傑出圖片專題獎,《西部淘金何時休》獲環境類組照金獎,《聚焦三峽清庫》獲環境類組照銅獎,《西氣東輸奮戰呂梁山脈》獲非突發新聞類組照銅獎。

第十屆佳能杯「亞洲風採」華人攝影比賽中《狂熱淘金何時休》獲專題獎,《迎戰愛滋病》獲二等獎,《鐵路在世界屋脊延伸》、《聚焦三峽清庫》、《藏羚羊遷徙》獲三等獎。

在中央電視臺《瞬間世界》欄目中國攝影大盤點中成為「十個新聞人物之一」。

10月14日,中國攝影師盧廣以《關注中國汙染》的專題攝影獲得了第30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紀實基金攝影獎。他是獲得該獎的第一個內地攝影師。

「智慧東方——2009中華文化人物頒授典禮」今晚將在南京舉行。此次活動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視、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設立「中華文化人物」和「2009中華文化人物」兩大獎項。盧廣獲得「2009中華文化人物」獎項。

相關焦點

  • 盧廣:影像是我與外界溝通的信使
    作為一名自由攝影師,盧廣是中國攝影界裡的一名傳奇性人物。他雖然不是記者出身,卻擅長社會紀實攝影,主要作品多反映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因此屢獲大獎:中國攝影金像獎、德藝雙馨優秀攝影家,尤金o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第47屆、54屆荷賽分別獲得金獎、銅獎,2013年獲得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設立的"2013年克勞斯王子基金獎"。
  • 中國新聞周刊:為什麼只有一個盧廣「遭人恨」?
    《中國日報》總編輯助理、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王文瀾認為,盧廣的問題出在拿紀實攝影的作品去參加新聞類攝影獎項。  王文瀾對盧廣的評價是,「拍什麼」沒有問題,但「怎麼拍」尚有爭論。「在處理一些題材時,有時候應該比較放鬆的,看得出來他會很『刻意』」,「有些過於藝術化」。  而新聞攝影界元老、中國青年報攝影部主任賀延光則認為,盧廣的問題是缺乏「自我約束」。
  • 中國攝影師荷賽投稿秘籍,分析了至今31年獲獎作品之後,發現答案
    這個參賽人數,相比前2016到2018年的1014人、799人、678人有所下滑,不排除有些國內攝影師在參加幾次荷賽後知難而退了,也有人說這是不少攝影記者轉行的結果。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攝影師已經成了荷賽的重要參賽勢力,也是對荷賽最熱衷對獲獎最為看重的一個群體。
  • 盧廣拍賣自己的金獎作品永康攝影家協會為微微籌款61920元·都市快報
    這時,永康攝影家協會主席盧廣打電話給陽光愛心社的志願者,也是永康攝影家協會會員的徐美兒,問她拍過什麼好片子可以參加年會評獎,電話裡,說完了正事後,徐美兒順便和盧廣說起了微微。  「微微的事,我們一起來努力。」聽完了徐美兒的講述,盧廣說,他會想辦法,助微微一臂之力。  1月26日是永康攝影家協會2012年度的年會。
  • 郭大龍:盧廣攝影中的真實與虛假
    這種公共媒體的噤聲,當然是與權力部門的授意有關,這就象幾年前盧廣獲得「荷賽熱點新聞一等獎」時的情形一樣。那次筆者帶福建電視臺一個欄目組採訪盧廣,剛剛採訪完,就得知有關方面通知,不許報導盧廣。身心茁壯、吃苦耐勞的盧廣並未在現實的困境下氣餒,他始終把鏡頭對準飽經憂患的中國那些迫在眉睫的社會問題上。2009年度尤金·史密斯大獎,就是對他這種艱苦卓絕的工作的最好報答。
  • 佳能專業噴墨印表機PRO-100助盧廣影像更上一層樓
    作為一名自由攝影師,盧廣是中國攝影界裡的一名傳奇性人物。他雖然不是記者出身,卻擅長社會紀實攝影,主要作品多反映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因此屢獲大獎:中國攝影金像獎、德藝雙馨優秀攝影家,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第47屆、54屆荷賽分別獲得金獎、銅獎,2013年獲得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設立的「2013年克勞斯王子基金獎」。
  • 爭議者盧廣:我的價值觀就是一種社會責任
    此前,他的作品《愛滋病村》曾獲荷賽金獎,中國攝影金像獎、尼康杯全國攝影大賽金獎等國內獎項也曾盡數被他收入囊中。  這個當過最底層的挑沙工人的拍攝者,總是喜歡去捕捉那些耗時長、危險、敏感且邊緣的拍攝主題,比如西部大淘金、吸毒者,比如偷獵者、愛滋病人,通過這些題材揭開中國最醜陋的一角。為了拍到好照片,他可以持續幾個小時死守,也可以堅持好幾年不間斷回訪。對於攝影,他有令人訝異的毅力和信念。
  • 攝影師盧廣:沒有照片,汙染就不存在?(圖)
    憑藉《中國的汙染》專題,攝影師盧廣成了中國大陸首位獲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的人。有人被巨大的視覺衝擊所震撼,也有人批評攝影師為了獲獎而暴露「家醜」。成就和爭議並存,一直是盧廣在圈內的境遇。上一次他成為輿論的焦點,是因為其組照《喜馬拉雅的槍聲》圖片說明「有意模糊、隱瞞新聞事實」,而被取消中國新聞攝影「金鏡頭」獎。相關的質疑還包括擺拍、日期出錯等等。
  • 2016「荷賽」獎揭曉 兩位中國攝影師獲獎
    今年的大獎獲得者是來自澳大利亞攝影師沃倫·理察森(Warren Richardson),他反映歐洲難民事件的作品《渴望新生活(Hope for a New Life)》獲得年度圖片,同時獲得突發新聞類單幅一等獎。
  • 「荷賽」的「刺點」疲憊
    澳大利亞攝影師瓦倫·理查森拍攝的歐洲難民題材作品《渴望新生》獲得2016年第59屆荷賽獎年度圖片年年荷賽,似乎已經沒有了新鮮感。但是年年面對荷賽,總希望有點新的話題說說。2月18日下午,2016年第59屆荷賽獲獎名單公布。
  • 盧廣首獲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紀實攝影金獎
    Eugene Smith Grant in Humanistic Photography)基金在美國紐約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現場公布了今年的獲得者。來自中國大陸的攝影師盧廣以專題《關注中國汙染》獲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攝影獎。
  • 【志願】攝影師盧廣:用鏡頭髮聲
    從吸毒到愛滋病村,從西部淘金到環境汙染,曾經用鏡頭掀起無數巨浪的攝影師盧廣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大眾視野。 在經歷了吸毒女和愛滋病村兩次轟動社會的拍攝後,2005年3月,盧廣再次啟程,準備開始拍攝西部汙染。
  • 本網專訪帕格尼尼金獎獲得者黃蒙拉
    本網專訪帕格尼尼金獎獲得者黃蒙拉
  • 攝影師盧廣描述袁氏「棄嬰王國」:孩子命若垃圾
    這組照片由國內知名自由攝影師盧廣攝於2011年,他花費兩年多時間,6次走訪袁厲害家後拍攝。其中一幅尤為觸目驚心:廣闊田地中,一名頭髮花白的老人拿著鐵鍬費力地挖坑,身旁是死去不久的棄嬰。「拍這張照片時,我的整個手都在發抖。」盧廣說,照片中的老人是袁厲害以每月400元的工資僱來照顧棄嬰的。
  • 攝影師盧廣描述蘭考棄嬰:袁厲害沒有能力撫養
    從2009年開始,國內知名自由攝影師盧廣在3年時間裡多次前往蘭考,跟蹤拍袁厲害收養棄嬰的點點滴滴。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盧廣表示,在他眼裡,袁厲害的家庭、經濟條件的確不適合收養這麼多棄嬰,但她的愛心行為不應該被誤解。
  • 盧廣:傷痛與希望——長江水汙染攝影展
    約四十年後的今天,獲得第30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紀實基金攝影獎的中國攝影師盧廣走遍中國各大江河,懷著同樣的人道主義關懷,通過鏡頭向人們展示了中國的工業水汙染情況,也講述了那些深受汙染之害的人們的故事。然而回顧傷痛是為了不再傷痛。影像不僅僅是為了記錄,更是為了傳播真相。
  • 攝影師盧廣:拍攝霧霾 直到拍不動為止
    核心提示:盧廣是一位專門拍攝霧霾問題的攝影師,他希望通過自己拍的霧霾照片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讓更多有能力幫忙卻因為不清楚事實真相而沒有幫忙的人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