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戴建業成為一名人所共知的「網紅」教授。
操一口「麻城普通話」,他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場景式的解讀,吸引了大批粉絲,他趣講古詩的視頻片斷,在網上熱傳,其中一條視頻一周的點擊量就超過2000多萬,在抖音上也擁有百萬粉絲。
網友紛紛表示,戴建業教授的課可謂是大學課堂的一股「泥石流」,還有網友表示「聽三天三夜也不會累」。
而戴教授自己表示,幽默風趣不是他刻意追求的效果,他只是在真誠地和學生聊天。他教學的基本初衷和目的,是儘可能重現詩歌的現場感,讓學生們能夠感受到古典詩歌的美。
這些對詩人的幽默調侃也並非憑空捏造,需要做大量積累工作,每個調侃都能找到歷史依據。
戴教授也強調:「大家覺得我用幽默的方式講述盛唐詩歌,覺得很好玩。但不是好玩就能學好詩詞,講課也不是瞎好玩,每個幽默解讀的背後都是我長期讀書的積累。」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戴教授對古典詩詞的趣味解讀。
文|李浩然黃倩楠(瞭望智庫實習生)唐代自我感覺最好的人就是李白,李白自我感覺之好到了不可理解的地步,他一直覺得自己身上有仙氣,他遊泰山時「活見鬼」了,連作六首詩(即李白《遊泰山六首》),首首都稱見到了鬼。
他一輩子最感恩的就是寫「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賀知章,為什麼呢?
因為賀知章讀了他的《蜀道難》之後認為他是個「謫仙人」,李白覺得賀知章才是知音。
其實李白也有他搞笑的一面,他一直以為自己有政治才幹,四十歲那年接到唐玄宗召他進京的詔書:「哇!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看這德行就知道當不了官。
再來說他寫的《將進酒》,這其實是一首勸酒歌,李白不僅會喝酒,還會勸酒。只有李白勸酒勸得這樣有氣勢,排山倒海,極盡誇張:「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首句就憑空起勢,很壯美,寫得大氣磅礴,接著用極具誇張的手法表現人生苦短。
連續的長排句,呼嘯而來的氣勢,仿佛李白在勸他的朋友喝酒:「來啊!喝酒!人生苦短,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啊!再不喝就來不及了!」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就「須盡歡」,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這種高度自戀也只有李白才寫得出來。
這幾句讀起來極有金石之聲,尤其「烹牛宰羊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有強硬的節奏感,「烹牛——宰羊——且為樂」鏗鏘有力,就像在「六六六」、「八匹馬」地猜拳一樣。
「一飲三百杯」當然嚇住了客人,李白馬上就點名了「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岑夫子是李白的一個好朋友岑勳,丹丘生是另外一個好朋友元丹丘,他們都是河南人。河南人能喝酒,但這兩個人沒給河南人長臉。
酒宴至此,漸入高潮,大家已有八九分醉意,李白又接著說「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李白要唱歌了,讓他的朋友們把耳朵豎起來聽他唱。大家注意,這不是卡拉OK,是李白自己有點亢奮,控制不了,手舞足蹈。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古時大貴之家宴飲時,鳴鐘列鼎,以示富貴,而在李白眼裡卻「不足貴」,他所渴望的是「但願長醉不復醒」,這簡直就是醉話。
他接著又發謬論了「古來聖賢皆寂寞」,只有善飲的陳王曹植才留下了千載美名。言外之意,只有善飲酒的人,才會傳名於後世。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宴飲至此,李白恐怕喝高了,他豪邁地說儘管喝,難道怕我付不起錢嗎!?
接著他就露餡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就是要把他的五花馬、千金裘拿去當了,換成美酒!「來來來,我們繼續喝!把曠古以來的憂愁通通喝掉!」
這首詩情感誇張、濃烈,非常有力度。一下是痛苦的深淵,一下是歡樂的頂點,說明李白的生命力極其旺盛。他到底寫的是快樂還是痛苦?自信還是頹廢?都能在詩裡找到證據。因為他寫的不是單一情感,是矛盾的情感碰撞。這就是情感張力,兩種極端的情感激流相互衝撞,感情強勁,讓人震撼,這是一流的詩人。
圖為航拍湖北白兆山主峰頂上李白雕像大家一直覺得李白狂,而杜甫是個老實巴交的人,其實你錯了,杜甫也一樣狂。
我們看看這首詩,杜甫寫到「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意思是說我少年時候,唐玄宗的國家大典就邀請我去做「觀國賓」,這其實是吹牛的,他一直到40多歲還是倉庫保管員,唐玄宗怎麼可能請他去做「觀國賓」呢?
他還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很早知道這兩句詩是杜甫寫的,但我原以為是他寫別人的,上大學後我大吃一驚,原來他是在說自己。
接下來「賦料揚雄敵」,是說我寫的賦,大概揚雄還勉強能匹敵,揚雄是漢賦四大家知道吧?
然後「詩看子建親」,就是說我寫的詩曹子建(曹植)勉強能碰得上邊。曹子建才高八鬥,南朝的謝靈運曾說天下的才有一石,也就是十鬥,子建獨佔八鬥,我謝靈運佔了一鬥,其他的一鬥天下人共用,但杜甫比他還狂!
再看後一句「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李邕是當時的大名士,國家的大書法家,杜甫卻說李邕想見他一面,但他沒有答應。王翰就是寫「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那位,他說王翰都想做他的鄰居,你看狂不狂。
如果我今天說這些是我的志向,估計你們就嚇跑了,以為我神經有毛病。
事實上,唐朝狂的並不只有李白、杜甫。
我們來看一下當時其他詩人的精神風貌,比如王之渙、王昌齡等。
王之渙寫了《登鸛雀樓》,一般人寫不出來,他傍晚登上鸛雀樓後,看西邊「白日依山盡」,看東邊「黃河入海流」,景界闊大,把宇宙都望穿了,還覺得不過癮,他說「欲窮千裡目」,還要「更上一層樓」,這叫盛唐,浪漫得要死,狂得要命。
到了宋朝就不行了,宋朝有個非常有才華的宰相叫晏殊,寫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跟盛唐相比根本不是一個味道,盛唐詩人都昂首闊步「我就是天下第一!」
即使愛情詩,盛唐也不一樣,大家看看王昌齡的《閨怨》,他寫到「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凝裝就是盛裝,一個少婦打扮得漂漂亮亮到秀樓上去看春色。
接下來看三四句「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她到樓上一看,滿地的花紅,遍野的柳綠,到處春意盎然,少婦說:「哎呀,我當時怎麼一時糊塗,讓老公到邊疆去打仗了,當什麼將軍,把我的青春都給耽誤了。」
我原來一直把這首詩當愛情詩讀,但實際上這是當時社會心理的生動展現,為什麼?
唐朝「起宰相於寒門,拔將軍於卒伍」,就是從寒門家庭中提拔宰相,從部隊中提拔將軍,打仗機智勇敢就可以當將軍,「覓封侯」就是封侯拜相。
如果一個小夥子娶到了漂亮老婆,誰願意去打仗?但他的老婆可能不依不饒,在家裡反覆跟他嚼耳根子,類似「隔壁的狗娃打仗當了師長」、「連黑娃打仗也當了團長」、「你有什麼用?天天就圍著我轉」小夥子沒辦法,狠狠心走上了戰場,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老婆逼著老公到前線去拋頭顱灑熱血。
而讀書人什麼狀態呢?比如王維,手無縛雞之力,但他的詩也慷慨激昂,「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他們都是在唐朝那個恢弘的時代,有著一種強烈的自信,我認為一個人要真幹出大事,就要有一點匪氣,我身上沒匪氣,所以等下回去還要給老婆洗碗。
3唐朝人不僅狂,而且很浪漫,浪漫到什麼程度呢?
就拿李白來說,他活了60多歲,但正兒八經工作的時間其實也就一年多,所以都不知道他這60多年是怎麼過來的,他一直在到處玩,「一生好入名山遊」。
李白只會寫詩,又沒有工資,但他又很富有,從來都是一擲千金,錢到底哪裡來的?之前有個北大教授研究了一年多李白的經濟來源,但一直沒搞明白。
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那個金不是Gold,而是Money,就是給他一筆錢把他趕出宮廷。李白從長安來到洛陽,杜甫是李白的粉絲,慕名求見,李白賞臉讓他見了一面,見面後,不知道李白是吹牛吹得好還是真的風度迷人,反正杜甫對李白佩服死了。
於是杜甫聽了李白的話,夏天裡跟著大哥一起,從河南洛陽出發,到河北、山東,幹什麼呢?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
半路上他們又遇到了另外一個「流浪漢」——寫「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高適。三個人一起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
就這樣,他們從夏天一直找到深秋,北方的秋天很冷,三個人搞得蓬頭垢面——他們都沒有成仙。
後來杜甫醒悟了,不幹了。他有一首詩寫道:「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再來說李白比較有名的《贈汪倫》,李白一輩子愛玩,他有一天就來到了涇縣桃花潭。
汪倫是安徽涇縣桃花潭一個農民,也是李白的粉絲,他一聽說李白來了,就天天釀好酒給李白喝,李白臨走時就寫了這首詩對汪倫表示感謝。
於是汪倫走了狗屎運,李白的一首詩讓他流芳千古了,後代人都知道唐朝有個農民叫汪倫。
這詩一開頭「李白乘舟將欲行」就寫得很好,「將欲」就是正準備要走,這句欲揚先抑,李白根本沒想到有人來送他,畢竟他跟汪倫是萍水相逢。
於是才有了第二句「忽聞岸上踏歌聲」,「踏歌聲」就是邊走邊唱歌,這句我年輕時其實沒讀懂,感覺有點違反人情,後來才明白了,為什麼呢?
我舉個例子,比方說我有個30多年沒見面的大學同學,他從北京去廣州開會,回北京途中專門到武漢找我。我跟太太介紹說,這是我同寢室的親兄弟,我太太特別高興;到了第二天,我太太比較高興;第三天我太太就說,你們這個同學真是煩死了,我忙得要死,他還不走;第四天同學說要回去了,我太太把臉一變馬上說,你們親兄弟30年沒有見,怎麼呆這麼幾天就走了,至少要呆夠一星期。
她反覆「挽留」不行,於是買了一點水果讓我提到火車站,一直到火車開走,我還把手揮一揮,顯得心情沉重依依不捨。他如果一說要回去,我一家人興高採烈,唱著歌送他,那他下次肯定就不來了!
所以汪倫為什麼唱著歌來送李白?
就其實體現了汪倫的淳樸,你來就高高興興地來,走就高高興興地走,他的感情非常真率。同時,汪倫跟李白也有相似的地方——兩個樂天派,成了一對忘形交。
再看後兩句,一般詩人肯定會寫成「桃花潭水深千尺,恰似汪倫送我情」,如果是「恰似」,三四句就是平行的,但李白卻遞進一層用了「不及」,天才和庸才只差了這麼一點。
李白的比喻也從來不重複,層出不窮,他的詩歌真把盛唐那種浪漫的激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再比如著名詩人岑參,也算是個頂級貴族,他曾給唐玄宗上書說「國家六葉,吾門三相矣」,就是說唐朝建立以來,他們一家出了三個宰相,這是多麼榮耀,但「今以何衰矣」,他就下定決心重振家威。
岑參20多歲就考上了進士,人長得也帥,在長安娶到了漂亮的老婆,要是我肯定就不離開長安了,但他卻很快就把老婆留在長安,一個人到今天的喀什去打仗。
有次他在沙漠裡看到迎面走來一個人,他了解到那人要回長安後,頓時眼淚直流,「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雖然流眼淚,但他還是不回去「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馬上相逢沒有筆,不能寫信,「兄弟,你告訴我老婆,一路都好」!這叫男人。
還有他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八月就飛雪給他的感覺是太好了,虧他想得出來,這就是有才華,而且極度浪漫。
但到了中晚唐,這個浪漫就有問題了。
中晚唐的杜牧、李商隱、元稹等也浪漫,但他們就是那種在閨房裡跟女孩子打情罵俏的「小白臉」式浪漫,不是盛唐那種豪勇的浪漫。
元稹是個風流才子,他愛上了一個女子「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說我看到你這個大海之後,所有的黃河和長江就看不上眼了,我看上你巫山的雲彩,天上的其他雲彩就都不是雲彩,「取次花叢懶回顧」,從今以後眼前一排排的漂亮姑娘我都不看一眼,為什麼呢?
「半緣修道半緣君」一半是為了提高我的道德品質,一半是為了表達對你的忠誠。結果,沒有半個月他就跟別人談戀愛了。
41、中國歷史上有個奇怪的現象,人才來的時候,都來了,走的時候,一下子就沒了。你看,春秋戰國有孔子、老子、莊子、韓非子等諸子百家,魏晉南北朝曹氏三傑、建安七子、詩人陶淵明,唐朝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大批詩人,宋朝有黃庭堅、朱熹、蘇軾,近代有魯迅、胡適、梁啓超、鬱達夫、沈從文……哎呀,那個群星燦爛啊!像赴宴一樣,一群群來,一群群走。
2、駱賓王寫了篇檄文,他那檄文波瀾壯闊,把武則天罵得狗血淋頭,最後兩句:「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武則天一看並不生氣,她說:「這麼有才的人,你們幹嘛不把他弄來,把他搞到外面去罵我,搞到這裡來幫我罵別人多好!」
3、李白這樣「狂得要死」的人,也有崇敬的人,那就是孟浩然。孟浩然是湖北襄陽人,家裡有錢,40歲前一直勤勤懇懇讀書,40歲考進士,朋友圈中全是李白、王維、王昌齡這樣的頂尖人物。後來考進士失敗,因為官癮沒有別人大,反而活得爽朗而閒適,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充滿了詩意。
譬如《春曉》,講的是一個大男人早上醒來,想的是花園裡的花掉了幾朵,現在的人都很忙碌,沒人會關心花掉了幾朵。再譬如《過故人莊》,寫出了農家生活之美:看的是農家的景,喝的是農家的酒,談的是農家的事。古人為客人殺雞、做小米飯是一種款待。農村裡散養的雞才是幸福的雞,一家煮雞肉,整個村子能聞到雞香,現在城裡人吃的都是關在籠子裡、流水線上養的不幸福的雞,在廚房煮雞肉,客廳裡都聞不到香味。
4、杜甫四十多歲還只是個倉庫管理員,但他的詩卻憂國憂民。國家一動亂,杜甫就痛哭流涕。著名的愛國詩歌《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國家一統一,他就縱情歡歌。他平生最快樂的一首詩就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他這不是坐高鐵也不是坐飛機,他這是坐火箭!你看他寫的多輕快!
5、我頭髮白了以後,有一個重大的發現,白髮的人往往不怎麼脫髮,脫髮的人往往不怎麼白髮。上天真是太公平了,要麼讓它數量多,要麼讓它質量好。
6、現在好多小孩沒有美感,一說到洗衣服就想到小天鵝。看看唐詩描寫的洗衣歸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多美,多有詩意。
7、陶淵明是一個很有幽默感的詩人,你要不認真讀,都不知道他幽默在哪,他第一句寫得特別隆重「種豆南山下」,你以為他種得蠻好,他卻突然來了句「草盛豆苗稀」,要是我種得這個水平,我絕不寫詩。
你以為他肯定懶才種得這樣吧?他不,又來一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天不亮他就起來了,月亮出來了才回去,就這樣還種了個「草盛豆苗稀」。
8、英國有個美學家,他說「雅」和「俗」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那怎麼判斷呢?他說過分則俗,比如一個女孩子,戴一個金戒指很雅,不僅好看,而且告訴別人名花有主了,不要打歪主意。如果她把十個手指頭都戴上金戒指,那就很有問題了,就是俗。
9、唐朝大部分文人的理想都是很世俗的,孟郊是個典型,他一輩子辛苦地考進士,認真地讀書,他就想「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那個長安花是什麼?是女孩子,因為考上進士之後,所有權貴的那些千金「傾巢而出」。
10、我年齡越大,越相信命,有個著名的詩人叫溫庭筠,他每次代考當槍手都考成了,但他自己考總是考不成,所以人生有很多偶然性。
11、我們現在太崇洋媚外,老是引用外國人的那句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你看我們自己的詩,「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景界闊大,多麼美!
12、英國羅素說過,參差多態乃幸福之源。可以學習別人,但不要模仿別人,百折不撓做自己。你看我說著「麻城普通話」,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13、如果可以穿越到唐朝,李白肯定不願意跟我交朋友,他太「狂」了。我願意跟在李白或杜甫屁股後面跑,做他們的小跟班。
14、古代出遠門是高風險,酒店老闆發現客人有錢就會下蒙汗藥,把人殺掉。《水滸傳》裡的孫二娘開的就是人肉包子店,我如果去估計比較安全,因為一看就做不了幾個包子,在座的有幾位很危險。
15、蘇東坡去世之前跟他弟弟寫信說:「我可能要死了,你們都不要為我感到難過,我度過了幸福的一生,這輩子從來都沒有遇到過一個壞人。」我看到這裡眼淚就來了,他晚年遇到的全是壞人,而且都是要他命的壞人。我們偉大的蘇東坡,寬容、善良、厚道,他心裡從來就沒有仇恨。
(本文根據戴建業教授相關演講視頻整理編輯,圖片來自網絡)總監製:王磊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李逸博
編務:張明麗
(本文原標題:《這個教授講的唐詩絕了!李白勸酒「套路深」,杜甫「愛吹牛」,盛唐詩人「狂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