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現在能夠確定的中華歷史到底有多少年呢?

2020-12-19 小李凱談歷史

中國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其中古代埃及有大約6000年的歷史,古巴比倫有大約5500年的歷史,古印度有大約4300年的歷史,同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到底有多少年的歷史呢?

司母戊鼎

長期以來,中國的歷史典籍中就認為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其主要依據是司馬遷《史記》。《史記》中記載了中國夏朝一共傳十四代,十七後 (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並且給出了夏朝從開國之主啟到亡國之主桀的統治者順序表,因此中華文明通常被認為是上下五千年。

國人暴動

但是這樣一種說法,國內外歷史學界並不認可,因為單單從文字記載上看中國有確切記載年代的歷史是公元前841年的國人暴動,這是中國最早記載確切年份的歷史,在殷墟出土之前,國外學者通常認為中國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從民國算起)。

殷墟發掘

對於這種說法,中國學者和國人極其不服氣,但是很無奈,因為確定一個文明存在,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中的至少一個,要麼發現歷史遺蹟,像埃及金字塔那樣,要麼文字記載中有明確的紀年,而這兩點中國的歷史都是欠缺的。

梁啓超之子、考古學家梁思永

1928年到1936年,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持,開始殷墟的發掘工作,主要參加者有李濟、梁思永等人,發掘出了大量的甲骨文、和一部分遺蹟,但是不久抗日戰爭爆發,發掘工作中斷,同時當時的科技也無法證明一個遺蹟的存在年代,因此中國人想爭回這口氣依然沒有實現。

殷墟

建國後,中國考古學家又對殷墟進行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又陸續發現了商朝的宮殿、婦好墓、大量帶有文字的甲骨、帶有文字的青銅器(如司母戊鼎)等重要歷史證據,但又因為種種原因,對殷墟出土文物的研究趨於中斷,中國還是無法斷定商朝的年代。

殷墟

1995年秋,國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邀請在北京的部分學者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會上宋健提出並與大家討論建立夏商周斷代工程這一設想。此時開展這項工程已經具備了很多條件,其中甲骨文的突破和碳—14年代測定法成為其中最為重要的條件。

甲骨文大家王國維

據統計,當時共計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陸收藏97600多片,這些甲骨上刻有的單字約 4500個,已釋讀出的字約有2000個左右。結合釋讀出甲骨上的文字和中國古代典籍記載,中國歷史學家已經可以對商朝的年代進行一定程度的推斷。

甲骨文大家羅振玉

另外一個條件就是碳—14年代測定法,1960年諾貝爾化學獎 獲得者威拉得·利比應用碳14發明了碳-14年代測定法,根據它可以確定考古學、地質學和水文地質學樣本的大致年代 。

於是,1996年5月,國家正式啟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

夏商周斷代工程集中了9個學科12個專業,200多位專家學者聯合攻關,歷史學家將以歷史文獻為基礎,把中國歷代典籍中有關夏商周年代和天象的材料儘量收集起來,加以分析整理;天文學家要全面總結天文學成果,推斷若干絕對年代,為夏商周年代確定科學準確的坐標;考古學家對和夏商周年代有密切關係的考古遺存進行系統研究,建立相對年代系列和分期;在測年科學技術方面,主要採用碳14測年方法,

甲骨文

主夏商周斷代工程要目的在於制定有科學依據的《夏商周年表》,對公元前841年以前到商代後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較準確的年代;對商代前期,提出比較詳細的年代框架;對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經歷幾年的研究,夏商周斷代工程接受了國家驗收,於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約開始於公元前2070年,商朝建立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都約在公元前1300年,武王伐紂大約為公元前前1046年,這就是我們初中課本上夏商周的年代為何要帶上「約」。

但是《夏商周年表》卻受到部分國內外史學家的質疑,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工程本身受到政府主導,政治性因素過強;二是碳-14年代測定法存在一定的誤差,夏商周的年代誤差在一百多年;三是天文學資料中無標點符號,一種資料可以有多重解釋,天文學建立的年代坐標不夠準確;四是未出土能夠明確證明是夏朝遺蹟的考古發現。

因此,國內外史學家對夏朝年代表時間質疑很大,對商周年表確切年代有不夠準確的質疑。

但是,即使如此,中國歷史最早的年代卻也推到了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國),這一結果基本上被國內外史學界接受(質疑也僅僅是一些年代誤差問題),因此中華上下五千年說法目前來看並不準確,應該是上下三千六百年。

相關焦點

  •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哪些我們必須了解的歷史
    而唯有中國,承接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源遠流長,從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從三皇五帝到秦皇漢武,再到後來的唐宗宋祖;由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繼而到了封建社會再到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每一個時代,中國的發展儘管都存在起起伏伏,但是沒經歷過一次大難,必然也會是大興的起點。
  • 有誰知道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到底說的是多少年?我說是一萬年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句話: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那麼這個上下五千年到底是多少年?一般認為就是五千年,從夏朝開始到清朝末年,共四千多年,也就被稱作五千年。也有人說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怎麼可能就是五千年,如果從三皇五帝說起,那大約要有六、七千年。本人認為:這上下五千年就是一萬年,你還別不信,華夏上下五千年就是一萬年文明史,而且要比西方所有文明都早。
  •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史將近四千年,口口相傳的古代文明史一千多年,合起來稱:中華文明史,上下五千年。商鼎中華兒女,創造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從未斷絕,從古代一直傳到現在。只有中國沒有加古字,只有中國傳承了古代的歷史文化,一直連續到現在,說明中國有雄厚的文化基礎,有拉扯不斷的傳承鏈條。祖祖輩輩,綿延不斷。不斷傳承,不斷發展。經受了歷史的衝擊和考驗!
  • 中國歷史為什麼是上下五千年?
    眾所周知,我們一提到中國歷史就說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文化,就像劉德華的《中國人》裡唱到的那樣「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那麼,大家肯定會問,中國歷史為什麼是五千年?還是上下?這是怎麼計算的呢?
  •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哪位皇帝是最作為的帝王?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哪位皇帝是最作為的帝王?在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中,浩浩蕩蕩地經歷了幾十個朝代。在幾十個朝代中,又誕生了上千位位帝王。那麼,在這上千位帝王中,哪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帝王呢?首先小編作了一個資格排名。小編覺得最有作為的帝王將在以下五位帝王中產生。
  • 中華文化為什麼是上下五千年?
    我們常常說道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但是你知道這五千年是怎麼來定義的嗎?歷史學者認為,「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生文字之後算起,根據中國的典籍中的紀錄,中華文明的開端大約是在公元2070年前的夏朝,那到現在也不過是公元2020年也不過是四千年的歷史,那這個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又是怎麼來的呢?
  • 中華五千年,到底是怎麼算的呢?
    中華上下五千年,從秦朝到現今也不過2200年,即使算到炎黃創建華夏聯盟部落,那也是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600年的事情,所以至今也不過是僅僅4600多年的事,那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一、炎黃時間並非《史記》記載那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時間的久遠加之秦朝時期很多書籍遭到破壞,《史記》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參考書籍,但是《史記》中記載,黃帝出生於公元前2717年,死於公元前2599年,其壽命達到了118歲,這在遠古時期就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的壽命,而且戰亂不斷,人們經常為躲避戰爭和進行戰爭而奮鬥,所以黃帝並不指的是一個人,而是有熊氏部落的首領稱呼
  •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算的呢?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這只是一個傳統的說法,大家現在所認知的是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歷史科普圖書《上下五千年》,書中所講述了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中國歷史,但是,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書,不能和「斷代史」、「中國史」等相提並論。
  • 你真的知道為什麼說中華上下五千年嗎?
    在四大文明古國當中,只有中華文化延綿不絕,未曾斷過。而每每問起中國歷史的發展,人們都會自豪的回答,我們的歷史已經有五千年啦!那麼這個年份是怎麼算出來的呢?真的有五千年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中國歷史的發展,看看這個數字究竟是怎麼確定出來的,5000究竟是實指還是虛指?
  •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上發生過哪些奇聞異事呢?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上發生過哪些奇聞異事呢?秦始皇時期曾有過始皇帝看到有古怪飛船日行萬裡,深入海底而不進水,內有古怪人長相極其怪異。這則記載被後世很多史學家稱為中國最早的UFO進錄《晉書》記載公元260年東吳有一幫孩子正在玩耍,有一個長相很奇怪的人來到孩子們中間,人們看到這個怪人頭像公雞年紀在六七歲身高不到四尺。此人對孩子們說三國局面即將結束。司馬一族將為開國皇帝,國為晉。
  • 靠譜的中華五千年歷史漫畫,有這一套就夠了!
    暢銷書《漫畫半小時中華帝上下五千年》作者再出新作,拒絕生搬硬套,不要枯燥乏味,每2.33頁大笑一次,每6.66幅圖一個知識點,讓你一套書通曉中華五千年!從黃帝上位,到皇帝退位,近百個歷史故事超強續航,枯燥的歷史千篇一律,有趣的漫畫僅此一套!
  •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誇大其詞嗎?
    那麼,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誇大其詞嗎?老謝來聊聊。 我們可以分為時間和性質兩部分來展開探討——時間上,真的有五千年嗎?性質上,是文化還是文明? 我們先來聊第一點,時間問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知道「上下五千年」這個說法從何而來?又是如何發展?
  • 《中華上下五千年》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千古傳。特色道路指航向,光輝燦爛耀東方。不忘初心永向前,復興國夢敢領先。萬民讚頌好領袖,億萬國人唱九州。
  • 易中天:中國歷史只有3700年,中華五千年是中華文化,不是文明
    不管你喜不喜歡歷史,你一定知道《百家講壇》,一定知道易中天,他在《百家講壇》中風趣幽默,能夠將枯燥的歷史講得簡單易懂,被大眾所接受和理解,為普及歷史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他有獨到的見解,也能開闊我們的思路,非常受歡迎,而且茶餘飯後,大家也很喜歡模仿他的口音,總之,他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學者
  • 《中華五千年小太極》中華上下五千年,客官不了解一下麼?
    眾所周知,我們的中華文化,橫亙古今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其中,流傳了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這一個個的神話故事,使得中華文明更加飽滿,愈加熠熠生輝。對於先手君還小的時候,各種神話故事也都是爛熟於胸,說起來更是頭頭是道。本回先手君就和各位小夥伴們分享一個中國本土動漫-《中華五千年小太極》。
  • 中國歷史真的有五千年嗎?
    中國歷史真的有五千年嗎?都說中華上下五千年,很多人會誤解說上有五千年,下有五千年,那加在一起的話豈不是一萬年?其實呢,我國歷史年份是由兩部分組成,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的「上下」是一個縱向的意思,指的是公元前和公元後的歷史年份,分別是公元前3000年和公元後2000多年,公元前後一共5000年的意思。
  • 為什麼都說中華上下五千年?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因此統稱中華上下五千年。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由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
  • 熟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沒有自己的歷史價值觀等於白讀!
    讀史得有自己的史觀。說白了就是要有自己的見解,不然那就是給自己的大腦裝垃圾了。今天老王談談中華歷史。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要細細說來那是說不清,道不明。那些史書是浩如煙海,一一說來那得把人累死了。那麼先秦時期的對社會的主要貢獻有哪些呢?它最主要的貢獻是使中華民族的思想瞬間由小孩長大成人了。我們回過頭去看一看現在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等都還有非常大的實用價值。當我們放眼世界,發現他們有很多思想成果可能現在已經過時了。就說管理學那一塊,有很多思想一次又一次地被新思想淘汰掉。
  • 中華上下五千年,從秦始皇至今也才兩千年,另外三千年哪去了?
    詩中提到:信步三百米甬道,閱歷五千年滄桑。我國自古以來一直都標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直到現在,人們一直都說中國歷史是上下五千年傳承,沒有斷過的文化大國。但如果仔細去算中國歷史,要真的是上下五千年的話,那麼從秦始皇時代算到現在,時間也就是從公元前221年開始算起,到現在也才過去了2000多年。那麼剩下的3000年到底該怎麼算呢?要知道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1個朝代,這個時代彰顯著奴隸主制度和中央集權制度開始慢慢融合。這一個時間段大約是在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之間。
  • 日本號稱兩千多年的建國史,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怎麼說?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惟一一個幾千年都未被吞併的國家,我國在歷史的長河中也算是獨樹一幟了。可日本自公元前660年建國,第一代天皇被稱為「神武天皇」,而後又經歷了奈良、幕府、軍國主義等時代,時至今日,日本實行的依然是天皇制度,日本號稱兩千多年的建國史,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