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玉友好,前幾期分享了許多關於和田玉的知識,這期咱們實戰籽料-黃沁。隨著玉友對於和田玉的認知越來越高,對於黃沁的喜愛也隨之增加,下面先和大家聊一聊玩黃沁,部分玉友比較迷惑的問題:
1、籽料黃沁分為純黃沁和黃沁帶玉種
顧名思義,純黃沁就是整個原石都是由沁構成的。黃沁帶玉種,就是由沁和白玉結合構成的,這與白玉在整塊原石或者作品當中所佔比例無關。
Δ 全黃沁
Δ 黃沁帶玉種
Δ 王清作品《福壽雙至》,黃沁中的黑油皮,全玉種。
2、沁皮不屬於黃沁
簡單來說無論紅皮、黑皮、黃皮等都會出現沁皮的現象,沁皮就是由沁和皮色結合而成。
Δ 沁皮
3、再好的黃沁永遠也無法成為黃玉
黃沁最初期是僵與玉以非常恰到好處的比例共生而成,後期在河床中慢慢由礦物質的浸染上色而成為了黃沁。
Δ 市場上很難見到的籽料原生礦黃玉
黃玉則是形成初期就只有玉的成份,而恰巧他的玉色天然形成的時候就是黃色的,至於見到黃玉的機率,只能用-可遇不可求,有緣自會相見來形容了。動不動告訴您是黃玉的人,您可以與那些整天把羊脂玉掛在嘴上的商家,等同視之。
天然的黃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顏色自然多樣,世上找不到兩塊顏色一模一樣的黃沁。
2、顏色是由外至內,由深至淺。
3、大多數黃沁籽料的表皮多伴有黑點、黑氣,或散或聚。
Δ 黃沁表皮由深至淺
Δ 黃沁裡面的黑氣和黑沁
4、黃沁切出好肉的概率極低
通常都伴有黑點、黑氣、僵性,甚至切開會成為火龍果,通常十賭九輸。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人不惜花重金來場豪賭!
Δ 切一刀,切出火龍果
為何還有很多人對黃沁趨之若鶩呢?
原因如下:
1、籽料黃沁多伴有黑點、黑氣,玉友以此特徵作為分辨他的標誌,認為可以少受騙。
2、黃沁經盤玩後,不僅玉質變潤、顏色越來越紅、部分裂和起皮會癒合,就連僵都會轉變成為玉質,所以可玩性非常強。
3、黃玉的替代品,雖然黃玉不可得,但是黃沁卻較之容易擁有。
4、皮色是加分項,往往帶皮色的精品黃沁價值不菲,很受人們追捧。
5、物以稀為貴,好黃沁的數量比紅皮白肉還要少很多。
Δ 小郭提供-黃沁頂級玩料
然而,市場上黃沁的品質參差不齊,真假難辨,對於不了解黃沁的人分辨起來確實很難的。不過很多玉友對於黃沁也存在一定的誤區:
1、貼身佩戴出汗過多的時候,由於汗液含鹼,所以黃沁經長時間汗液浸泡會出現返白鹼的現象。
2、黃沁長時間即不佩戴也不上油,長期幹放,也會出現返白鹼的現象,甚至內部會出現乾裂紋。
Δ 這個黃沁沒有問題,就是長期放著,放完之後就會跑幹,用臉上的油蹭一下,不超過三分鐘就會消失,這種裂在黃沁身上是非常非常正常的。
3、黃沁長時間在太陽或者燈光照射下,例如炎熱夏天的運輸途中,同樣也會出現返白鹼和裂紋的現象。比如下面這塊料子,當時在咱們直播間很受歡迎,因為它很細膩、很油潤。
但發快遞的時候正是夏季炎熱的季節,快遞包裹都燙手,客戶拿到這件寶貝的時候,由於料子受高溫的影響,內部的水分幾乎全部被蒸發出去,當客戶打開包裹後,太吃驚了,簡直就是兩件東西。
所以,這件事情以後,聯盟對於黃沁的把關更加嚴格,都會用熱水泡一下,再拿出來觀察一天。
聯盟對品質有著死磕的態度,深知盤玉應該是自內而外通體愉悅的事情,只要有哪怕一點不喜歡都建議玉友退貨。其實這情況是非常正常的,只要盤玩一會兒,一旦接觸體溫與油脂,很快就會恢復到油潤細膩的狀態。
·黃沁如此少量,為什麼市場上卻有這麼多呢?原因是:造假,目前造假手段有以下這些:
1、唐河石冒充黃沁。
前面提到過很多玉友把黃沁表面的黑點、黑氣視為分辨標誌,那麼您一旦遇到唐河石,一定會潰不成軍,因為唐河石太像黃沁了,它不僅具有毛孔、皮色、就連黑點黑氣也一樣不少的統統都有,那咱們如何分辨呢?比重和油性就是分辨的最好方法。
Δ 唐河石,這種材料被廣泛用於仿造和田玉黃沁籽料,它的比重為2.89,與和田玉(2.9——3.5)的比重僅差了一點點,就失去了籽料的比重特徵。
2、藥水去黑去髒。
讓作品看起來顏色豔麗,玉質純淨。由於藥水是強酸,所以佩戴對人體存在傷害。黑與髒都是與玉質共生,也就是說是玉質的共同組成部分,經過藥水去掉之後,那麼玉質就少了一部分成份,那麼自然易幹、易起性、有僵絲、小碎裂、玉質松、也無油潤感。
3、泡蠟、上油、泡水進行優化。
這三種方式所達到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使之表面看起來無起皮、無裂、無傷、有油性、顏色豔麗、無僵,讓料子趨於「完美無瑕」。但是這三種方式,從掩蓋時間上卻是有區別的,泡蠟的時間最長,餘下依次是上油、泡水。
Δ 通過泡蠟、上油等手段,可讓這些炸裂紋消失,使料子達到完美的狀態。
玉石巴扎有很多料子就是放入水中來交易的,行家在買原料的時候,泡水的原料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不會馬上交易,而是拿回去擦乾水份並幹放1天左右再觀察情況。
Δ 新料子一般都是泡在水裡兜售
4、僵石做假成黃沁
通過人工上色,使之具備黃沁的顏色,再經過礦物油的浸泡,使之具備籽料油潤的特性。
Δ 加色黃沁
5、水石、卡瓦石冒充黃沁。
水石與黃沁同在河床中,所以也具備毛孔、皮色、鵝卵石的外形特徵,直觀很像,顏色也很漂亮,沒什麼雜質,這對於新手玩家有很大的殺傷力,只有通過比重,也就是手感上加以區分判斷。
Δ 卡瓦石冒充籽料黃沁
6、滾筒料。
經滾筒各種原料並且二上皮冒充黃沁。
Δ 加色黃沁
Δ 只要在原料市場看到這樣黃黃的一片,請繞行!
大家不要驚慌,馬上教大家兩個簡單易行的方法,自己在家就可以辨別黃沁:
小妙招1:
用80度的水浸泡,等開水自然涼,取出放在通風處,放置大概一天後,就會原形畢露。但在這個過程中,黃沁會變幹、返白鹼、甚至一些內裂。那是因為黃沁被高度水浸泡後,沒了油性。這屬於正常現象,只要上手盤盤,白鹼就會消失,油性也會回來。
小妙招2:
自測比重的方式,在前面文章已經介紹過了,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所以呢,對經驗不足的玉友來說,黃沁的水很深。因此,一定要多看、多揣摩,掌握黃沁的相關知識,通過實踐認識它、了解它,這樣才能玩得遊刃有餘。
下期乾貨,您想了解些什麼內容呢?歡迎留言.......
前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