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天才、堅韌、感性......
任何詞彙都不足以概括香奈兒在女性、時裝和藝術領域取得如此成就的理由,似乎這個出身貧困、在修道院長大、一生情路坎坷的女人身上有種神秘力量。
有人說,這種神秘力量的根源是香奈兒強烈而純粹的復仇欲望:她痛恨著將女性物化的一切,女性作為男性的附庸品已經太久了,她畢生最痴迷的事,就是甩掉這種羈絆,這是她人生主要的目標。
嘉柏麗爾.香奈兒的冷豔與堅韌
生而貧窮與少時不幸的摧殘
十八世紀,法國鄉下一個頹廢的小山村,因為山村的落後,很多村民都已經遷徙,到處是被廢棄的房屋,雖然很多屋頂已經塌陷,但其高大的結構外形,仍能想像出鼎盛時期繁茂的光景。
在遷徙的村民中,也包括香奈兒的祖父。在離開了世代居住的山村後,香奈兒的祖父當上了一名流動商販,靠遊走於各個城鎮的集市為生。後來,他與一個女孩奉子成婚,這個孩子就是香奈兒的父親阿爾貝.香奈兒。孩子子承父業,也一直做著流動商販的生意。
1883年8月19日,一個流動商販的未婚女友,拖著笨重的身軀,匆匆來到隸屬於聖約翰修道院的麻風病醫院,醫院簡陋的大門上寫著幾個大字:綜合救濟院。
當時,只有社會最底層、最貧窮的人,才會在這樣的救濟院生子。
香奈兒就在這裡出生。
第二年,香奈兒的母親多年的夙願得以實現:她與阿爾貝.香奈兒登記結婚了。結婚證的頁邊空白處寫著兩個孩子的名字:茱莉亞和嘉柏麗爾。
夫妻兩人一起在集市上養大了他們的兩個女兒。
那個時候,法國幾乎還沒有室內的集市,無論任何天氣,集市都是無遮無蔽地攤在外面。嘉柏麗爾全部的童年都是在這樣粗陋的世界中度過的。
19世紀法國集市影像資料
12歲時,香奈兒失去了這個世界上最愛她的人-她的母親。
而她的父親,絕情的將她和妹妹遺棄在一家孤兒院後,就消失不見了。香奈兒和妹妹一起,從此只能生活在這裡,一直到六年後因為年滿18歲而不得不再次進入一家由修女管理的學校。
在香奈兒20歲時,修女們將她安排在一家生意很好的針織品商店工作,在此之前,她很少有外出的機會。
在一個女人最好的20年裡,香奈兒嘗盡了生活的苦寒與人世的悲歡離合,然而生活的磨難並沒有消去她對美好的嚮往和追求,反而在她的骨子裡,深深埋入了堅韌不屈的品格,這種品格,一直伴隨她終生。
被「圈養」的籠中雀
20歲的香奈兒已經出落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美人,做店員沒多久,香奈兒就成了眾多年輕爭相祝酒的對象。在修道院長大久未涉世的香奈兒也很樂於與他們交往。
久而久之,香奈兒的身後排起了長長的愛慕者隊列。
因為出眾的形象,香奈兒得以離開針織品店,到當地的「表演咖啡館」裡做起了演員。每次她登臺,激動的觀眾都會大叫她的名字。從那時起,「可可.香奈兒」成了所有歌迷對她的稱呼。
初次嘗試的勝利喜悅讓香奈兒雄心壯志:假以時日,自己一定會成為表演巨星。
為了這個確信的目標,香奈兒遠赴維希,因為這裡有法國「美好年代」最好的戲劇節,這意味著更多的機會。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香奈兒雖然美麗優雅,但天生缺少一副好嗓子。幻想漸漸破滅,她不得不放棄表演這條路。
這是香奈兒第一次孤身為自己夢想做的努力,結果令她失望,她明白了自己的弱小,無奈之下,她只能回到穆蘭,重拾往日的生活。
回到「表演咖啡店」的香奈兒仍然有眾多的追求者,25歲那年,她和第一位愛上她的紳士-艾蒂安.巴爾桑在一起了,巴爾桑是一名步兵軍官,出身上層中產階級,享有不菲的私人收入。
與巴爾桑的同居,讓香奈兒離開了閉塞的鄉下生活,開始了全新的城堡生活。
25歲的香奈兒是名副其實的美人
香奈兒一直渴望逃離原來的生活,如今她因為男人得償所願,然而城堡的生活卻遠沒有她想像的那麼美好,她精緻的臉龐始終透著一絲苦澀和無奈。
小仲馬曾經在《半上流社會》中做過如下闡述:半上流社會就是名流貴婦能達到的至低點,也是平凡女子能企及的最高點。
19世紀初的法國,正處於小仲馬所描述的年代。
在巴爾桑的家人眼裡,香奈兒遠比那些風流場裡的女人更具有威脅性,因為起碼那些女人是明碼標價的。而這個出身貧民的年輕女孩,確有可能引誘巴爾桑做出婚姻的承諾,這是可怕且不能接受的!
因此香奈兒漸漸明白:她永遠只能是巴爾桑的情人,僅此而已。
香奈兒成了巴爾桑圈養的「籠中雀」。
但不可否認,巴爾桑的出現改變了香奈兒的人生軌跡,從此香奈兒有了展現自己獨特能力的機會。
憑藉自己「半上流社會」的身份,香奈兒用自己簡潔、線條流暢的著裝傳遞著自己的理念:一切服裝都應該是合乎邏輯的!她相信,舒適,絕對比緊身胸衣更有價值。
在當時,她的這種著裝理念顯然是很激進的,她也因此飽受詬病,然而事實證明,她遠遠領先於自己的時代!
1909年的香奈兒,所穿衣服是她自己的作品
香奈兒獨到的簡約時裝理念漸漸風靡於身邊的朋友,僅僅給身邊的朋友設計服裝和帽子已經不能讓香奈兒感到滿足了。
此刻的她只想把自己的創造,轉換成自己的事業,真正做出點名堂!
然而巴爾桑並不支持,因為他無法接受自己圈養的「籠中雀」工作,這是對他貴族身份的侮辱!
這時,一個香奈兒無法拒絕的男人出現了,他俘獲了香奈兒的芳心,也成為改變香奈兒人生軌跡的又一個男人。
博伊.卡佩爾,擁有部分猶太人血統,一個大銀行家的私生子。
作為巴爾桑的朋友,在香奈兒開始追求自己設計師夢想的時候給予了她足夠的支持和鼓勵。
不同於巴爾桑的不思進取、墨守成規,卡佩爾無論在生活還是事業上,都能與香奈兒不謀而合。
同樣是孤兒的出身,讓卡佩爾更能明白香奈兒真實的渴望。
1910年2月,香奈兒終於得以在巴黎一間底層公寓裡,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香奈兒成名後,很不願提及自己早年的經歷,尤其是自己的情史。儘管她自己三緘其口,但香奈兒情史履歷中的男性,尤其是巴爾桑和卡佩爾,對於香奈兒生活軌跡的改變和事業上的助力的確頗多。
雖然,隨著香奈兒成就與日俱增,其情史履歷也不斷增加,更是不乏重量級人物,但巴爾桑作為其初戀,卡佩爾作為其一生摯愛的地位都是無法替代的,卡佩爾死於車禍,更是香奈兒終其一生不婚的最直接原因。
或許不是每一個成功女人的背後都有一群男人的支持;
但每個漂亮又成功的女人背後,大概率有著一群男人的支持。
勢不可擋的香奈兒
香奈兒在時裝界仍然是默默無聞的新人,但是之前獨特的制帽能力卻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通過這樣的口口相傳,很多喜歡嘗試的年輕名流紛紛找到可可定製服裝。
就這樣,香奈兒累計了自己的第一批顧客,不斷磨礪著自己的專業能力,漸漸地,她清楚的感覺到,自己已經具備了與時尚巨頭們一教高下的實力了。
1912年,《時尚》用大篇幅的溢美之詞報導了一位新銳女帽設計師:香奈兒。多個版面刊登著頭戴香奈兒帽子的女明星照片。
1912年《時尚》刊登的照片:盛名一時的歌劇演員維克斯頭戴香奈兒製作的帽子
1914年,敏銳的香奈兒再次發現了改變的契機:當時的著裝,對於女性來說,下水遊泳是一項非常困難但又極其時尚的運動,女性不得不穿著長筒襪,帶著一頂笨重的帽子踏進水裡。
於是香奈兒再次進行了全新的嘗試:她找到卡佩爾製作運動衫的布料,結合男裝元素,設計了當時第一件現在看來十分保守的遊泳衣。
1914年香奈兒身穿自己設計的泳衣
憑藉自己超越時代的理念、獨到的設計、強大的商業頭腦和名流好友的熱衷、支持,香奈兒不斷用創新顛覆著傳統,從此,她一路高歌,引領時尚,逐步開啟了香奈兒對時尚世界的統治。
1954年,經歷二戰後復出的香奈兒接受採訪時,有記者問道:「你認為能夠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麼」,香奈兒毫不猶豫的回答:「服裝必須要合乎邏輯」。
這是香奈兒踐行一生的服裝理念。
與此同時,我們從香奈兒固執的話中也能找到她更深的執念:「女人的衣服就不應該交給男人來打理」。
歸根結底,香奈兒是在對男性支配世界的抗爭,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全世界的女人:對於女人,所謂的幸福在手,都是因為,你是獨立、堅強、感性且自我成就的女人。
參考文獻《香奈兒傳》埃德蒙.夏爾.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