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2020-12-12 皇極經世

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這兩句簡單的話,曾經引起許多人的詫異和反對,甚至那些以沒有哲學、特別是沒有宗教修養為恥辱的人,也對此說持異議。

這裡,我們無須引用宗教來作例證,因為宗教上關於神聖的世界宰治的學說,實在太確定地道出我這兩句話的意旨了。就此說的哲學意義而言,稍有教養的人,應該知道上帝不僅是現實的,是最現實的,是唯一真正地現實的,而且從邏輯的觀點看來,就定在一般說來,一部分是現象,僅有一部分是現實。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幻想、錯誤、罪惡以及一切壞東西、一切腐敗幻滅的存在,儘管人們都隨便把它們叫做現實。但是,甚至在平常的感覺裡,也會覺得一個偶然的存在不配享受現實的美名。因為所謂偶然的存在,只是一個沒有什麼價值的、可能的存在,亦即可有可無的東西。 但是當我提到「現實」時,我希望讀者能夠注意我用這個名詞的意義,因為我曾經在一部系統的《邏輯學》裡,詳細討論過現實的性質,我不僅把現實與偶然的事物加以區別,而,「實存」以及其他範疇,也加以準確的區別。

認為合理性的東西就是現實性這種說法頗與一般的觀念相違反。因為一般的表象,一方面大都認理念和理想為幻想,認為哲學不過是腦中虛構的幻想體系而已;另一方面,又認理念與理想為太高尚純潔,沒有現實性,或太軟弱無力,不易實現其自身。但慣於運用理智的人特別喜歡把理念與現實分離開,他們把理智的抽象作用所產生的夢想當成真實可靠,以命令式的「應當」自誇,並且尤其喜歡在政治領域中去規定「應當」。

這個世界好象是在靜候他們的睿智,以便向他們學習什麼是應當的,但又是這個世界所未曾達到的。因為,如果這個世界已經達到了「應當如此」的程度,哪裡還有他們表現其老成深慮的餘地呢?

如果將理智所提出的「應當」,用來反對外表的瑣屑的變幻事物、社會狀況、典章制度等等,那麼在某一時期,在特殊範圍內,倒還可以有相當大的重要性,甚至還可以是正確的。而且在這種情形下,他們不難發現許多不正當不合理想的現狀。因為誰沒有一些聰明去發現在他們周圍的事物中,有許多東西事實上沒有達到應該如此的地步呢?但是,如果把能夠指出周圍瑣屑事物的不足之處與應當如何的這一點聰明,就當成是在討論哲學這門科學上的問題,那就錯了。

哲學所研究的對象是理念,而理念並不會軟弱無力到永遠只是應當如此,而不是真實如此的程度。所以哲學研究的對象就是現實性,而前面所說的那些事物、社會狀況、典章制度等等,只不過是現實性的淺顯外在的方面而已。

相關焦點

  • 黑格爾「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黑格爾「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這句話常被國內一些人簡譯成「存在即合理」,而在中文語境中,合理更多是被解讀為應該、應是、應當的意思,而沒有原文中思維理性的涵義;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利用這句被曲解的話來為自己不合理和不正當的行為作辯解,並大有泛濫之勢。
  • 短篇小說:合乎理性的猜想
    這些合乎理性的猜想由此構成了小說、故事、電影,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就在昨天下午,在長沙紅星市場附近發生了一起車禍。經核實,司機並非車主本人,而是一家汽車修理店的小職員。他私自取下車輛鑰匙,開車帶著老婆上路,然後不幸發生了。事故嚴重,共造成一人死亡三人受傷,當晚新聞便傳遍了長沙市。等到第二天上午,整個辦公室的人都在談論此事。
  • 王東嶽說理性比感性更真實,但不能說理性比感性更可靠?
    我們只有把這些概念搞清楚之後我們才能回答王東嶽先生所說的理性比感性更真實,但是不能說理性比感性更可靠這句話。理性比感性更真實怎麼理解黑格爾說過一句話「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
  • 合乎自然與合乎天道:古典德性論的好生活及其實現方式
    再次,繼續探究它們對於兩種共同體——宇宙/天下共同體與現實城邦或國家共同體——和兩種人——世界公民(cosmopolitan citizens)/天民或賢哲與居民(inhabitants)/小人——的區分,以及這種區分所帶來的一個重要問題,即真正能夠合乎自然或合乎天道的賢哲或哲學家,在現實國家中的角色與功能。
  • 《一九四二》:凡是合乎人性的,都應該得以善待和接納
    無論是老東家,還是他的女兒星星,亦或是長工栓柱,他們都流露出了現實重壓下最原始的人性。01老東家:人性本就是善與惡的雙重體羅馬新柏拉圖派的哲學家、奠基人普羅提諾說過:「人類處於神與禽獸之間,時而傾向一類,時而傾向另一類;有些人日益神聖,有些人變成野獸,大部分人保持中庸。」
  • 論價值理性及其異化
    在很多人眼裡,「好像一切都是工具理性惹的禍」,「價值理性則是褒義詞,人們往往把它與神聖、崇高、理想之類的東西相聯繫」①,這句話很具有典型性。這正說明了研究價值理性在其與工具理性關係中的地位及其異化的重要性。
  • 《純粹理性批判》:人類只能認識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的東西!
    康德給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結束後並不是一切都結束了。「判斷力批判」中,康德關心的問題還有人類精神活動的目的、意義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學鑑賞能力和幻想能力。康德帶來了哲學上的哥白尼式轉變。他說,不是事物在影響人,而是人在影響事物。是我們人在構造現實世界,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 德性是中道,幸福是合乎德性的活動,亞里斯多德說的就一定對?
    但是亞里斯多德的理性顯然有個前提,需要在這裡解釋下。他說的「理性」顯然是一種「純粹理性」,即擁有智慧、明智這些「理智德性」的理性。所以,得以確定的結論是:成為有(倫理)德性的人是很難的,因為要在任何事物上切中中道是很難的。這就如並非每個人都能找到一個圓的中心,而只有有知識的人才能找到。這在根本上意味著,倫理德性要以理智德性為前提。
  • 「驚雷」原創回應楊坤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喊麥到底算不算音樂?
    最近,某短視頻平臺又帶火了一首《驚雷》,由於眾多人的翻唱甚至還出現了「柔情版」的《驚雷》,本來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結果不久前在楊坤的直播間裡,有個粉絲想讓楊坤唱一首在抖音上很火的喊麥歌曲《驚雷》,卻遭到了楊坤的如下評價:此番話瞬間就引發了網友熱議,同時,也引來了《驚雷》的原創MC六道的回覆:「比你任何一首歌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