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楊絮在春風的搖曳下開始群魔亂舞,大街小巷,只要附近有楊樹的地方,就會看到這些白毛毛,有些人在春季最容易過敏,過敏的症狀就是鼻塞。如果鼻塞,按摩哪些部位可以緩解呢?
中醫理論中的穴位按摩具有很好的理療效果,可以試一試,今天,我就來推薦這3個穴位,一起抵抗春季裡鼻塞過敏的症狀吧!
迎香穴
迎香穴,別名衝陽穴,為手足陽明之會。迎香穴是人體穴位之一,接收陽明胃經的五穀濁氣並向胃經輸送大腸經的清陽之氣。迎,迎受也。香,脾胃五穀之氣也。該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經供給的氣血。大腸經與胃經同為陽明經,氣血物質所處的天部層次相近,迎香與胃經相鄰,所處又為低位,因而胃經濁氣下傳本穴,故名。
位置: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鼻翼旁開1.5cm,鼻唇溝處。在上唇方肌中;有面動、靜脈和眶下動、靜脈。布有面神經和眶下神經的吻合叢。
功能主治: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過敏性鼻炎:鼻癢和連續噴嚏:每天常有數次陣發性發作,隨後鼻塞和流涕,尤以晨起和夜晚明顯。鼻癢為多數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有時鼻外、軟顎、面部和外耳道等處發癢,季節性鼻炎以眼癢較為明顯。
按摩法:將食指指尖置於迎香穴,做旋轉揉搓。鼻吸口呼。吸氣時向外、向上揉搓,呼氣時向裡、向下揉搓,連做8次,多可64次,如傷風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盡可多做。鼻塞時按揉迎香穴,通常可緩解鼻塞。若未見效,可按壓印堂穴(印堂穴在左右眉頭間的中央)。將中指指腹按在印堂穴上,稍用力往上推,再緩慢往下壓。如此幾次施加刺激,鼻塞就可消失。
魚際穴
魚際,經穴名。出自《靈樞·本輸》。屬手太陰肺經。位於手外側,第1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對掌肌,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際,邊際也。凡兩合皆曰際。穴在拇短展肌、指對掌肌之邊緣,其處肌肉豐隆,形如魚腹,又當赤白肉相合之處,故謂之魚際。
位置:位於手外側,第1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對掌肌。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
功能主治:咳嗽、咯血、咽幹、咽喉腫痛、失音等肺系實熱病證;掌中熱和小兒疳積。咳嗽中可有發熱、胸痛、咳痰、咯血、打噴嚏、流涕、咽部不適、氣促等症狀。
按摩法: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掐揉魚際穴,可緩解治療咳嗽、咽痛、身熱(平時可經常兩手對搓,也可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按壓魚際,感覺酸痛時,再稍稍堅持一會兒)。
湧泉穴
湧泉穴,別名地衝穴,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腎經的首穴。湧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位置: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當你用力彎曲腳趾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就是湧泉穴。
功能主治: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下肢癱瘓、頭頂痛、咽喉痛、失音、舌幹、小兒驚風、癲癇、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病、精神分裂症、奔豚氣等。
按摩法:端坐於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著腳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腳心的湧泉穴,也是摩擦到腳心發熱為止。
春季流感盛行,過敏也是,如果您也有鼻塞的症狀,不妨試一試以上推薦的3個穴位,沒事的時候可以多多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