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生:大陸處處都能讓人大開眼界 還想再去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8日電 臺灣《旺報》8日刊登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學生陳朝鈺的文章稱,去年暑假,陳朝鈺曾有過一次山東之行,還走訪了許多小時候在詩文裡讀到的地方,使其感覺特別有意義。陳朝鈺表示,雖然只去過大陸這一次,但感覺處處都能大開眼界,還想再去大陸多看多見聞。

資料圖為臺灣學生在孔廟大成殿前懸掛許願牌,祈福自己升學順利。中新社發 李欣 攝

文章摘編如下:

大陸近年來的發展如火如荼,就說綜藝節目吧,什麼樣類型的節目都有。像是《極限挑戰》、《中華好詩詞》、《我想和你唱》等,這些是其中我最喜歡的節目,每次必定準時收看!從那些華麗的舞臺和堅實的陣容,也可以看出大陸廣納人才、兼容定序和經濟強大的能力。

去年高中剛畢業的暑假,我曾參與333創視野的山東之行。在那次的行程中,有走訪孔廟和孔林等,瞻仰聖人廟堂和土地,也有登泰山,看到古代帝王封禪所在,詩人們歌詠的地方。天氣很炎熱,但是能看到這些小時候詩文裡讀到的地方,卻更加有意義。

另外,我也有去到即墨古城,那真是一個太美麗的城,想起古代齊國著名的戰役,就不免對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更加鄭重。這些景點都讓我印象深刻,留下很好的回憶。

而關於臺灣跟大陸文化差異的部分,我認為還是差異相當大的,往往可以從外貌、言語就能判斷他是哪裡人,臺灣人很美,大陸人也有大陸人的氣勢,各有各的優點。

我覺得我們不可以捨棄自己原本的文化,因為這樣臺灣的道路就更加迷茫了,多少人小時候都讀過四書五經,聽過古代的那些傳說故事,這都還是我們這一代還有的經歷。

再想想上兩代那些來臺灣的長輩們,這些牽連更是密不可分,並不是站在了什麼立場而這樣說,而是對人、對土地、對歷史中的人物懷抱著情感,才對大陸有所憧憬,所以即使兩岸有所差異,也應該以寬宏的態度去學習,正面積極的心去感受。

我只去過大陸這一次,感覺是處處都能大開眼界,不論是現代的各項發展還是地道人文風俗,都令人心嚮往,我還想再去大陸多看多見聞。

相關焦點

  • 臺灣青年遊大陸開眼界:有幸摸到熊貓倍覺感恩
    石汶欣說,「雖然來自不同地方,但熱愛舞蹈的心都一樣,可以一同學習進步。」兩岸夥伴齊動手臺灣虎尾科技大學研究生盧亭宇已經是第二次參加系列活動。此前她在網上看到報名信息,當即報名參與,前往四川臥龍、雅安、都江堰三處熊貓基地,在實踐中學習大熊貓保育知識。能與大熊貓親密接觸,讓她現在想來還滿心歡喜。
  • 臺灣大學生:大陸的發展機會讓人熱血沸騰
    7月15日,20名臺灣大學生來到上海,開始在2家新經濟企業展開為期1個月的暑期實習,說到未來,他們大都興奮地表示,正考慮在大陸就業和謀劃發展。「逐夢上海」2019臺灣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由香港大中華會、匯勤資本和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共同主辦,希望幫助臺灣大學生親身體驗內地職場環境,累積實踐經驗,在感受上海新經濟高速發展魅力的同時,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
  • 5個讓人大開眼界還比較「另類」的吉尼斯紀錄
    5個讓人大開眼界還比較「另類」的吉尼斯紀錄相信大家對于吉尼斯紀錄一定不會陌生,吉尼斯紀錄起源來自英國,被公認為全球紀錄認證的權威機構。如今有很多五花八門的種類,只要在領域上做到其他人無法完成的成績,就有機會獲得吉尼斯紀錄的認可,今天就來說說5個讓人大開眼界還比較「另類」吉尼斯紀錄。
  • 臺大學生遊大陸感嘆兩岸差距:大陸進步嚇死人 臺灣仍是玻璃心
    「臺灣包袱鋪,兩岸差距擋不住。」大家好,我是曾經心心念念想去寶島臺灣,如今老老實實待在大陸上班的迷你「海賊」中二仔~Why?因為曾經那個印象中碧海藍天的世外桃源,如今也已經變成了空汙泛濫的可怕夢魘……更何況,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也選擇到大陸遊玩,這不,最近有位臺灣大學生用親身體驗舉例,列出了他眼中的「兩岸大不同」……隨著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有不少臺灣人選擇前往大陸求學或是工作,更能直接體驗當地的社會文化。
  • 臺灣大學生上海尋夢:我挺羨慕大陸 終生難忘的體驗
    95名臺灣學子中有79名來自臺灣的中南部,幾乎都是第一次來大陸。對於上海,他們是「聽說過沒見過」;平時接受到的大陸資訊,負面的東西居多,對大陸的誤解和偏見頗深。28天的所見所聞讓他們不得不承認「自己一直都是在坐井觀天」。  上海的生活節奏也讓臺灣學生們有些沒想到,直呼「比高雄快太多」,「好像每個人都很匆忙」,他們有些不太適應。
  • 臺大學生遊大陸感嘆兩岸差距:大陸進步嚇死人 臺灣仍是「玻璃心」
    「臺灣包袱鋪,兩岸差距擋不住。」大家好,我是曾經心心念念想去寶島臺灣,如今老老實實待在大陸上班的迷你「海賊」中二仔~Why?因為曾經那個印象中碧海藍天的世外桃源,如今也已經變成了空汙泛濫的可怕夢魘……更何況,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也選擇到大陸遊玩,這不,最近有位臺灣大學生用親身體驗舉例,列出了他眼中的「兩岸大不同」……隨著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有不少臺灣人選擇前往大陸求學或是工作,更能直接體驗當地的社會文化。
  • 臺灣社工系大學生在閩實踐:大陸社工正起步,是很好的機會
    本屆活動吸引了127位臺灣大學生報名,最後錄取了美和科技大學、高雄醫學大學等8所臺灣大學的40多名大學生參加活動。近一個月來,他們在福州11家社工機構進行實踐。蔡廷儒目前在福州市馬尾區新蓮花社工服務中心進行實踐。對於首次「登陸」,他直言道,大陸這邊的行動支付很方便,實習成本也不高。
  • 臺灣大學生首次來湖南暑期實習 稱願在大陸就業
    臺灣大學生首次來湖南暑期實習 稱願在大陸就業 2012年08月09日 11:21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日本都承認了,臺灣還想「潑髒水」給大陸?
    在12月,臺灣地區相關媒體發表文章指出,當時列車發生斷裂的部分來自於大陸製造,試圖用這種方式來暗示這次的事故,應該由大陸負責。雖然當時日本項目負責方已經承認了這一錯誤,但臺灣媒體還是不死心,想要把鍋甩到大陸身上。
  • 臺灣節目再出洋相:驚嘆大陸黑科技能翻譯方言!網友:想騙翻譯機
    10月9日,臺灣一檔財經節目中,主持人開始吹捧起大陸的「黑科技」,即「科大訊飛即時翻譯軟體」,稱科大訊飛是「大陸最聰明的公司」。不過這次網友卻不買帳了。有網友聽完直接吐槽,「太孤陋寡聞了。」邱敏寬介紹科大訊飛語音辨識系統,他表示,2017年大陸召開人大會議的時候,所有地方的代表都會來,那就涉及到很多方言了,「地大物博啊,整個很多的人,人大是講方言的,它不是講漢語!」他表示,科大訊飛這時就可以在同一時間處理多達二十八種方言!主持人徐俊聽聞立馬驚訝道,「都靠他的轉譯軟體啊?」
  • 60名臺灣大學生在上海實訓 體驗大陸職場
    2017年臺灣大學生職場研習活動日前在上海拉開帷幕,來自臺灣10所大學共計60名臺灣大學生,深入赫比國際集團,開始進行為期1個月的職場研習,活動至今已是第3次舉辦。圖為參加研習的臺商在上海外灘合影。因為整個大陸在提高生產力,我們也相當自動化,由此提高生產力。」姚曉東說。在姚曉東看來,赫比國際能取得今天的發展,離不開大陸的優良環境。他建議臺灣年輕人也多來大陸看看。「臺灣的年輕人真的蠻辛苦的,大陸的工資水平尤其是高層經理的工資,已經遠遠超過臺灣。臺灣有很多年輕人都沒辦法很快找到好的工作。我覺得臺灣年輕人真的應該走出去。」
  • 臺灣,一個去了還想再去第二次的地方!
    臺灣 ,去了一次就還想再去的地方。因為五一假期只有三天,小夥伴們年假也所剩無幾了,最後決定本次 臺灣 遊以西海岸線為主,整個行程共計5天4夜。一、出行準備-證件辦理去 臺灣 玩,需要的證件包括往來 臺灣 通行證(簡稱大通證),籤注以及入臺證。大通證可以在各地的出入境管理局辦理,以帝都為例,因為是外地戶口,所以還需要 北京 居住證!
  • 「還想再幹一屆大學生村官」
    浙江省臨安市潛川鎮牧亭村大學生村官姚鈺祺一邊指揮著工人砌牆,一邊觀察山上散養的蘆花雞。自2008年考上大學生村官,3年任期即將結束。她對記者說:「這裡的創業才剛起步,我還想再幹一屆村官。」    與姚鈺祺有同樣想法的,還有臨安市天目山鎮門口村大學生村官周建偉。據團臨安市委和大學生村官俱樂部粗略摸底,約有90%的大學生村官表示願意繼續留任。
  • 臺灣大學生訪問團在北京
    訪問團此行最重要的活動是到幾所大陸知名高校參觀,北京大學是本次學生重點參訪的高校之一,也是臺灣學生都想與之親密接觸的大學。  北京大學地處北京西郊,佔地4062畝,創辦於1898年,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
  • 冰島陽具博物館藏品近300件 讓人大開眼界(圖)
    冰島陽具博物館藏品近300件 讓人大開眼界(圖)發稿時間:2016-11-18 09:00:19 來源: 環球網 在那裡,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各種動物的陽具,從尺寸最大的抹香鯨,到北極熊、海豹等大型哺乳動物,再到生活中常見的動物,甚至還有小老鼠的陽具。據說,館中還藏有神話中洞穴巨人和精靈的陰莖。除此之外,博物館還收藏了一個人類的陰莖,是由一名96歲的冰島老人捐贈的。  冰島陽具博物館建立於1997年,由歷史學家哈特森(Sigureur Hjartarson)創辦。
  • 「秸博會」讓人大開眼界
    基料化利用,培育靈芝、銀耳、香菇;原料化利用,壓製成建材、餐具;能源化利用,送入氣化爐生成生物質炭和高溫生物質燃氣……昨天上午,2020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在濱湖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大幕,全省各地參展商帶來的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讓人大開眼界,助推我省成為全國「兩利用」產業高地。
  • 臺灣大學生赴大陸臺商企業研習活動 名額很搶手
    據中評網報導,由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主辦的臺灣大學生暑期赴大陸臺商企業研習活動今年邁入第7年,該院院長陳明璋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說,大陸臺商企業今年可望提供200到250個名額,也將首度安排大陸來臺學生到臺商公司研習,希望能更積極而正面促進兩岸交流。
  • 大陸的女人想去臺灣打工,如何才能年收入30萬,現實嗎?
    前幾天,有位女同事問我,你有沒有在臺灣工作的朋友或親戚?我想了解一下那邊的工作和工資這方面,如今內地工資低已太普遍了,很難還上房貸、車貸,希望是年收入30萬以上,啥苦我都能接受。我直接就拒絕回答了,我在想你目前工資也就六七千,還加班加點的工作,你有什麼能力證明去了臺灣就能拿高工資,簡直是異想天開。
  • 臺灣大學生在大陸雜誌社實習 對家鄉有了新認知
    臺灣大學生在大陸雜誌社實習 對家鄉有了新認知 2014-08-13 15:35:28  皓雲讀了兩次高一,先是在臺灣讀,後來她的貝司手爸爸到北京發展,把她和妹妹接到北京,她又讀了一次高一,發現兩岸歷史教科書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大陸用很大篇幅講八年抗戰,臺灣教科書只講了幾頁紙。  關於臺灣50年日據史,臺灣的課本和老師倒是費了不少筆墨、唇舌,因為有時用「日治」有時用「日據」,皓雲也被教科書搞糊塗了。  「你贊成哪種說法呢?」我問。
  • 臺灣藝人:要想富 去大陸
    臺灣藝人:要想富 去大陸2013-08-27 11:0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王思羽,臺灣製作人們也已悄然北上。曾經一手捧紅F4的「臺灣偶像劇之母」柴智屏,去年底宣布退出臺灣電視劇市場,解散了旗下專拍偶像劇的兩個公司。她表示,臺灣偶像劇市場容量越來越小,所以將北上和大陸娛樂圈合作。  曾拍過《盛夏光年》的臺灣導演陳正道說,除了導演和演員外,其實整個臺灣劇組人員都已北上,「包括服裝、化妝、道具、攝影的所有創作團隊都來大陸發展了」。陳正道本人一年有2/3的時間呆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