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夸父君。
美國在很多發達國家都有駐軍,比如德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發達國家,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等發達國家,都有美國駐軍。
在我們的意識中,國家主權與軍隊駐紮密切相關。發達國家本身經濟水平也不差,自然是有本錢來搞國防、軍隊建設的,可為何甘願「讓出一些主權」,讓美軍進駐到自己的國家呢?他們就不怕、美軍爭奪他們自己的國家主權嗎?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分國家、區域來回答。不同情況之下,美軍駐紮在這些發達國家的原因也不盡相同。
1
美軍駐紮在歐洲發達國家
美國在歐洲派遣駐軍,基於四個原因:
第一,北約軍事同盟,按照條約,同盟之間可以相互駐軍。
根據相關國際法規定,北約軍事組織同盟中,成員國互相派軍,是正常操作。
比如,截止到2020年,在英國,美軍就駐紮了8400人;在美國的維吉尼亞州、阿拉斯加州地區,英國就派遣駐軍5400人。
這種兩國之間相互派軍的操作,在北約軍事同盟內部,都算得上是普通行為。
縱觀整個北約內部,除法國之外,各個成員國都有美軍駐紮。
第二,二戰之後,一些戰敗國被迫接受美軍駐紮,比如德國。
兩次世界大戰,德國賭上了一切,最終還是輸的精光。作為戰敗國,就只能接受戰勝國強加的條約,接受美軍的管理了。
第三,構築地緣安全防線,防範俄羅斯。
美蘇爭霸時期,歐洲緊鄰蘇聯。在現代文明發展史中,歐洲一直作為世界文明的重要推動力量,再加上歐洲與美國同宗同源的親緣關係,美國很有必要,構建一條針對蘇聯的安全防線。
於是,為了共同的地緣安全,美國開始在歐洲地區駐軍。
後來,蘇聯解體,這條以美國為主導的歐洲安全防線,就將矛頭指向了俄羅斯。俄羅斯雖然不及蘇聯,但他的軍事力量不可小覷,對歐美潛在威脅很大。
第四,加強對歐洲各國的控制。
在現代文明發展史上,歐洲的影響力很大。美國想要做世界霸主,就需要捆綁住歐洲,打造歐美一體化。這一戰略,可以追溯到美國支援歐洲的「馬歇爾計劃」。
美國要想控制歐洲,經濟上有馬歇爾支援計劃;軍事上,就需要有美軍的強勢入駐。如此一來,歐洲再怎麼鬧騰,都有美軍看護著。
2
美軍駐紮在亞洲發達國家
美軍能夠留在亞洲,很大程度上都歸功於二戰、美蘇爭霸。
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都有美軍駐紮。
日本不用多說,二戰戰敗國,吃了兩顆原子彈,還要接受太上皇麥克阿瑟的管理。
時至今日,駐日美軍依然有三萬多,而且海陸空三軍配備齊全。
駐韓美軍,源於韓戰。韓戰時期,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在仁川登陸,從此就再也沒有離開韓國。
蘇聯在的時候,駐韓美軍的存在,就是為了防範蘇聯;蘇聯沒了,到了今天,駐韓美軍的意義,大家都懂。
新加坡,位於東南亞的馬來半島最南端,扼守馬六甲海峽,軍事戰略意義非常大。因而,新加坡就有「咽喉之國」和「遠東十字路口」的稱號。
美國要想控制亞洲局勢,新加坡這樣的關鍵位置,非佔不可。再加上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親美外交政策,最終,在1992年,美國選擇了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作為美軍航空母艦的停靠、後勤基地。
3
美軍駐紮在澳大利亞
在與美國建交之前,澳大利亞主要與英國進行軍事合作;與美國建交之後,並且經歷二戰巴布亞半島戰役之後,澳大利亞逐漸轉向與美國進行軍事合作。
到了2016年,美國提出重返亞洲的戰略。作為西方體系中的一員,澳大利亞自然就倒向了美國,與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達成軍事合作,美國將分階段向澳大利亞,派遣25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
4
美軍駐紮在加拿大
美國和加拿大,在立國之初,都是英國的北美洲殖民地。後來,美國、加拿大相繼獨立。
未獨立之前,加拿大的國防體系全靠英國撐著;獨立之後,英國走了,加拿大的國防也跟著沒底了。這時,加拿大便開始依靠美國,想憑藉美軍的力量來守衛加拿大。
於是,美國和加拿大達成一系列軍事合作:
美蘇爭霸時期,加拿大加入英美陣營,將自己的一切軍事防務,交由美國負責,自己則從從1947-1996年開始,大力裁軍;
1958年,美國和加拿大成立北美防空司令部;
如今的加拿大,在軍事防務上,基本上都是照搬美國經驗、武器,而且實施「伴美而行」戰略,將自己的國防事業完全扔給了美國。
截止到2018年,加拿大的人口3700萬,領土面積世界第二,而他的軍費支出僅為155億美元。國防建設,就全看美軍了。
註:所有信息,均由公開網絡資料整理
我是夸父君,關注我!一起看世間百態,品悟其中真味!現在正在更新美國史、中國史,已經更新完部分蘇聯史、普京早年經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翻!歡迎大家轉發、點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