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台州郡仙居縣貳營後帥木印
北宋大晟應鐘
商代青銅夔紋蟠龍盤▷
東漢青瓷五聯罐▷
想了解一座城市,從它的博物館開始,是不錯的選擇。在咱們台州,幾乎每個縣(市、區)都有各自的博物館。昨天,記者從市文物保護中心獲悉,目前全市共有博物館48家,其中國有14家,非國有34家。
記者挑選了其中部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有時間的話,你可以帶上孩子或長輩,走進家門口的博物館,更深層次地了解我們的台州,同時也欣賞一下這些各大博物館的「C位」擔當。
▶▷台州市博物館
台州市博物館是一個地市級綜合性博物館,館內陳列區共四層。一層為臨時展廳,用於引進國內外精品特色展覽;二層為台州歷史文化陳列,以展示台州人文精神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三層是台州民俗與非物質文化陳列,採用明代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臨海人)「澤國」、「山谷」、「海濱」的人文地理論述來講述台州的風土民情;四層由多個小展廳組成,屬於民間收藏專題展廳。
太平天國台州郡仙居縣貳營後帥木印是台州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長10.5釐米,寬6釐米,厚2.9釐米。木印系用普通雜木刻成,保存完好,字跡清楚,印面呈紅色,印文為「太平天國台州郡仙居縣貳營後帥」。框外兩邊對稱飾有龍紋,頂部以雲紋、底部以水波紋修飾。
太平天國官印實物留存較少,此印對太平軍在台州的活動提供了實物證據。
▶▷黃巖區博物館
黃巖有1300多年的建縣歷史,素有「東南小鄒魯」美譽。星光璀璨的名人文化、得天獨厚的柑橘文化、歷史悠久的古蹟文化、源遠流長的宗教文化,形成了黃巖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
黃巖區博物館新館於2011年開工,歷時6年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3億元。博物館總建築面積1.3萬多平方米,歷年來共收藏8000多件藏品。
7月25日開始,該館成為台州首家開放夜間遊覽的博物館,今後每周六的開放時間,由下午的4點半延長到晚間8點半,受到很多市民的歡迎。
東漢青瓷五聯罐和北宋沙埠窯青瓷香爐都屬於該館「鎮館之寶」之一,均為國家一級文物。
前者高39.8釐米,大口徑管位於頂部,其他四個小口徑管則在上腹部,管內中空,與腹相通。此瓶上部施釉,釉色呈青黃色。
後者高19.5釐米,子母口,蓋鏤空,以三瓣卷葉忍冬為主紋飾,共十七組連環構成。
還有南宋交領蓮花紋亮地紗袍,雖經幾百年的時光,但色彩依然鮮亮如新,面料手感還具有良好的彈性。這件紗袍是直領大襟,腋下有紐襻,通袖長270釐米,清雅別致。
▶▷臨海市博物館
臨海市博物館前身為1951年3月成立的台州專區文物管理委員會,館址屢經變遷,現坐落於靈湖景區西北。目前,該館館藏文物逾5萬件,涵蓋青銅、書畫、陶瓷、玉器、金銀、古籍等,文物收藏量居台州各地之首,在浙江省內地方博物館中亦居前列。
該館有很多經典的館藏。比如商代青銅直內戈,屬於國家一級文物,內端已殘,殘長34釐米,寬7釐米,闌長8.7釐米。近闌處飾弦紋與小圓點紋,兩面凹槽中脊線上各有八個小圓點。
再如同為國家一級文物的五代線描戲曲人物瓶,高26.6釐米,腹圍44釐米,口徑11釐米、底徑8.5釐米。據瓶身上的戲曲人物圖案推測,在南戲之前台州可能已有戲曲的存在。
還有北宋大晟應鐘,通高28釐米,腹圍53釐米,重6.1公斤。作為研究古典音樂的重要材料,今時今日它仍能發出樂音,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溫嶺市博物館
溫嶺市博物館於2018年12月24日開館,建築外形如一塊靈動的巨石,內部空間又如長嶼硐天一般,流動交錯。館內共有館藏文物1500餘件,含國寶廳、歷史廳、臨展廳等分區,設盤王鑄造模型、長嶼採石場景、南宋製鹽業場景和東甌古城縮微模型等展覽區,可謂集溫嶺石文化、海洋文化、農耕文化、書院文化之大成。
商代青銅夔紋蟠龍盤是該館的「鎮館之寶」,國家一級文物。
商代青銅夔紋蟠龍盤通高26釐米,口徑61.5釐米,重達22.5公斤,在出土的同類物中極其罕見。商周時期的銅盤上,蟠龍往往以線條鑄出形體,而此盤卻用浮雕鑄出,特別是龍首用立體塑出,十分罕見。
▶▷三門縣博物館
三門縣博物館坐落在三門縣海遊大橋北端馬家山,建築面積1016平方米,展廳面積400平方米,為仿古建築。據有關數據顯示,該館有藏品2300餘件。
宋代武將石翁仲造像二尊,原系南宋丞相葉夢鼎廣潤寺墓前遺物。石像為武將造型,每尊高280釐米,肩寬80釐米,頭戴魁冠,身披鎧甲,雙手按劍,肅穆而立,用粉紅色的石材雕刻而成,雕工精湛,線條流暢,威武雄壯,神態自然,具有典型的南宋造像風格,有很高的藝術雕刻水平,是三門縣現存的大型石雕藝術珍品之一。
台州市文廣旅體局供圖
台州晚報 記者 陳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