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一座城市,從它的博物館開始
最近熱熱熱熱+雨雨雨雨的天氣模式
博物館無疑是既涼爽又能漲知識的好去處
今天就跟大家講一講
台州各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有時間來逛逛噢~
臺 州 市 博 物 館
太平天國台州郡仙居縣貳營後帥木印
太平天國台州郡仙居縣貳營後帥木印,清,長10.5釐米,寬6釐米,厚2.9釐米。木印系用普通雜木刻成,保存完好,字跡清楚,印面呈紅色,印文為:「太平天國台州郡仙居縣貳營後帥」。印文居中,陽刻,印文外加框。框外兩邊對稱飾有龍紋,頂部以雲紋、底部以水波紋修飾。
清末,洪秀全領導起義軍佔領南京,建立太平天國政權,頒布系列官印。1861年,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率部由江西進入浙江,發起解放浙江之戰,台州民眾紛紛響應。太平天國官印實物留存較少,除天王外,各級官員幾乎均使用長方形印面,木質印。此印為太平天國遺物,對太平軍在台州的活動提供了實物證據。
黃 巖 區 博 物 館
東漢青瓷五聯罐
東漢青瓷五聯罐,1981年馬鞍山電廠出土。大口徑管位於頂部,其他四個小口徑管則在上腹部,管內中空,與腹相通。此瓶上部施釉,釉色呈青黃色,並有流釉現象。高39.8釐米。國家一級文物。
北宋沙埠窯青瓷香爐
北宋沙埠窯青瓷香爐,1987年靈石寺塔四層北天宮出土。子母口,蓋鏤空,以三瓣卷葉忍冬為主紋飾,共十七組連環構成。下腹內收,飾重瓣仰蓮一周,圈足。內外施釉,釉色青綠,爐內壁墨書二周。高19.5釐米。國家一級文物。
南宋交領蓮花紋亮地紗袍
南宋交領蓮花紋亮地紗袍,2016年5月趙泊澐墓出土。直領大襟,腋下有紐襻,通袖長270釐米。黑紗地飾蓮紋四方連續紋樣,仰蓮花花相連,覆蓮花葉交接,清雅別致。雖經800年的時光,但它的色彩依然鮮亮如新,面料手感還具有良好的彈性。
投龍玉璧
投龍玉璧,2016年5月趙泊澐墓出土。玉璧直徑7.5釐米,上刻銘文49字「大唐皇帝昪謹於東都內庭修金籙道場設礁謝土上仰玄澤修齋事畢謹以金龍玉璧投詣西山洞府」,為南唐皇帝李昪修金籙道場後投詣西山洞府的投龍玉璧。兩百多年的光陰流淌,投龍玉璧不知演繹了多少傳奇,幾經輾轉,被趙泊澐所得。
水晶璧
水晶璧,2016年5月趙泊澐墓出土。扁平圓形,直徑7.5釐米,中間一圓孔,全器光素無紋飾,質地純淨,晶瑩剔透。墓主視這件水晶壁為心愛之物,專配有一根直徑0.55釐米,長270釐米的帶有精美穗頭的編織繩帶。繩帶材質的編織方式與同時出土的配在投龍玉璧上的一致。
路 橋 區 博 物 館
西漢水波紋雙系原始瓷匏壺
西漢水波紋雙系原始瓷匏壺,螺洋南山工地出土。小口微斂、無沿、斜頸、下腹鼓凸,平底較大,肩上飾雙耳,腹表有旋紋和水波紋。高20釐米,口徑5.3釐米,底徑15.6釐米,重560克。二級文物。
臨 海 市 博 物 館
商代青銅直內戈
商代青銅直內戈,1988年臨海沿江鎮出土。內端已殘,殘長34釐米,寬7釐米,闌長8.7釐米,闌有二穿,中起脊,援部極尖銳。近闌處飾弦紋與小圓點紋,兩面凹槽中脊線上各有八個小圓點。國家一級文物。
五代線描戲曲人物瓶
五代線描戲曲人物瓶,盤口四系,鼓腹下斂,高頸,假圈足,平底內凹,高26.6釐米,腹圍44釐米,口徑11 釐米、底徑8.5釐米。據瓶身上的戲曲人物圖案推測,在南戲之前台州可能已有戲曲的存在。國家一級文物。
北宋大晟應鐘
北宋大晟應鐘,鍾通高28釐米,其中身高21.8釐米,鈕高6.2釐米,腹圍53釐米,重6.1公斤。鈕作相對狀龍紋,紋飾鏤空。作為研究古典音樂的重要材料,今時今日它仍能發出樂音。國家一級文物。
宋代錢氏「東簡」銘大銅瓶
明代《說郛》抄本
《說郛》是明代陶宗儀所著的文言大叢書,多選錄漢魏至宋元的各種筆記匯集而成,為歷代私家編集大型叢書中較重要的一種。書名取揚子語&34;,《說郛》意思就是五經眾說。
民國《冰清玉潤》畫冊
黃賓虹/湖舍春光
潘天壽/石上幽棲
汪勳予/棲霞一角
鄧白/蘭菊螳螂
《冰清玉潤》畫冊,是捐贈者項玉青於1949年從杭州國立藝專畢業時,請時年86歲的黃賓虹、時任藝專校長的潘天壽、國畫系主任吳茀之,以及鄭午昌、汪勳予、潘韻、鄧白、諸樂三等當時國畫界頂尖的大師親筆畫作的紀念冊,內容涵蓋山水、景物、花鳥等題材,有很高的收藏意義。
溫 嶺 市 博 物 館
商代青銅夔紋蟠龍盤
商代禮器,國家一級文物。1984年3月溫嶺縣琛山鄉(今溫嶺市溫嶠鎮)出土,通高26釐米,口徑61.5釐米,重達22.5公斤。淺腹,圓形,圈足。此盤造型獨特,盤內中心鑄一浮雕蟠龍,龍首昂起,挺出盤心近10釐米,龍角粗壯呈寶瓶狀,龍眼形似「臣」字,龍身兩邊鱗紋,中間夾以重斜方格紋。盤腹部和圈足紋飾由六道稜脊間隔分組,腹部紋飾以雙鳥為主,圈足則以夔龍為主要紋樣,均以雲雷紋為地。
三 門 縣 博 物 館
宋代武將石翁仲
石雕翁仲造像二尊,原系南宋丞相葉夢鼎廣潤寺墓前遺物。廣潤寺位於三門縣海遊鎮東北1.5公裡的瑞雲山。翁仲為武將造型,每尊高2.8米,肩寬0.8米,頭戴魁冠,身披鎧甲,雙手按劍,肅穆而立,用粉紅色的石材雕刻而成。石像雕工精湛,線條流暢,威武雄壯,神態自然,具有典型的南宋造像風格,有很高的藝術雕刻水平,是三門縣現存的大型石雕藝術珍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