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蘇軾詞的了解若僅限於中學教科書上的簡介——豪放詞派的開創者和領軍人物。然而,當我們翻閱蘇軾詞全集時卻發現,這裡總共也沒幾首&34;的豪放,反而有大量的兒女情長、春秋閨怨?這也許才是蘇詞的真相。在三百多篇《東坡樂府》中,直接題詠和間接涉及歌女的詞,多達一百八十多首。這當然遮蓋不住蘇軾開創豪放詞的功勞,但暴露了蘇軾生活的真實環境,讓我們了解到蘇軾一生並非一味慷慨激昂。我們也理應相信,只懂陳辯、鬥爭、分析的人生並非痛快滋潤的人生。風花雪月中,有真諦和自由。
蘇軾寫過一首《減字木蘭花·鄭莊好客》,這首詞蘊含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也表現出作者高深的文學修養。
減字木蘭花·鄭莊好客
鄭莊好客。容我尊前先墮幘。落筆生風。籍籍聲名不負公。
高山白早。瑩骨冰膚那解老。從此南徐。良夜清風月滿湖。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途中經過潤州,潤州太守許遵為他設宴接風。太守讓鄭容、高瑩兩名官妓陪蘇軾飲酒。這兩個官妓體態盈美,風流嫋娜,眉眼傳神,嫵媚萬端,頗得蘇軾歡心。酒喝到半醉之時,兩個官妓知道此州太守與蘇軾關係很好,很聽蘇軾的話,見蘇軾又喜歡她們,於是就在酒席間乘機向蘇軾提出,要蘇軾向太守為她們講情,讓她們脫籍從良,不再當官妓。蘇軾對此滿口答應,二位官女當然也就十分高興。
但是,酒席散後,過了一段時間,蘇軾仍沒有在太守面前給她們講情。蘇軾在潤州住了一段時間後,馬上就要離開了。臨別之時,兩個官妓跑到蘇軾的船上,再次央求說:&34;蘇軾說:&34;二個官妓女接過來一看,只見是一首《減字木蘭花》,上面寫道:鄭莊好客。容我尊前先墮幘。落筆生風。籍籍聲名不負公。高山白早。瑩骨冰膚那解老。從此南徐。良夜清風月滿湖。
兩個官妓無論如何也看不懂,因為這是一首寫主人好客,自己與之即將告別的詞,詞是寫給太守的。出於無奈,鄭容、高瑩二人只好將此詞拿給了太守,看蘇軾是否真的幫她們的忙。誰知太守見了此詞,果然讓鄭容與高瑩這二個官女落籍從良嫁人了。
那麼,此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表面上看,這詞無甚奇特,其實它的秘密在每句的首字。原來此詞表面上寫與客人告別,但實際上蘇軾卻耍了個把戲,上闕四句話,將每句話的頭一個字取出來就是成了&34;四個字,下闕也同樣組成&34;四字。落籍,就是除去妓女名籍,恢復自由民身份;從良,即妓女出籍嫁人。蘇軾將此八字嵌入詞內,將要說的事情都說出來了,而表面上看,此詞內容又不是講此事,足見蘇軾的文字功夫。這種文字遊戲,沒有深湛的語言與文學素養是很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