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送給女子一首詞,十幾年後,李清照寫了一首詞,反駁他的觀點

2020-12-07 歷史不散場

要說宋朝時期比較有名氣的大文學家,肯定少不了蘇軾。而提到女文學家,也必然少不了李清照。李清照和蘇東坡,像是兩個除了朝代,連性別都不搭邊的人,然而,兩位大文學家,其實還是有一層很特殊的關係的。

李清照的那位開明至極的父親是東坡先生的學生,也就是說李清照的輩分是要比蘇軾小一輩的。但兩位都是偉大且有才學的文學家,作為蘇軾的學生的女兒,李清照是自然會受到重視的,而李清照擁有的才學也是十分不一般,故而便有了今天這個文學界的碰撞。

蘇軾四十幾歲的時候,曾經與好友外出遊玩,登上了一座閣樓,有感而發,於是寫出了一首詩詞,送給了自己學生的女兒。

此時的蘇軾早已經是文壇大家,筆法精煉,並且有著極為純粹的文風,每一個風格都能夠輕鬆駕馭。

故而,今天的這首作品,可以說是非常優秀、非常完整的詩詞佳作,下面,讓我們來一起賞析一下吧。

菩薩蠻·溼雲不動溪橋冷宋朝 蘇東坡溼雲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杆。夜深花正寒。

整個作品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天上看起來要下雨,卻又一直憋著不下雨,只是讓溪水邊的小橋變得更加寒冷了。

寒冷已經侵襲過來,逐漸靠近,隨著風慢慢搖擺。橋下的流水不停地流動著,橋邊開著一朵花,像一位姑娘一樣散發出清香。

我默默注視著這可憐的花,這朵花默默注視著我,多麼孤單寂寞的一朵花,簡直比我還瘦。這麼冷的天,一旦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一定非常冷。實在是讓人看不下去,惹人憐惜。

將自己與花作對比,疼惜每一處生命

整個作品的上半部分,東坡先生用所有的意向,來描寫這世界的寒冷,讓作品顯得非常悽涼。

而就是在這悽涼的世界中,橋下的水卻是不動的,不動的還有一朵花和天上的月亮,月光衝泡出一杯花香,灑向這悲涼的世界,讓每一處生命,都浸泡在憂傷的花香中。

花比人還要瘦,蘇軾用心態掩飾悲傷

整個作品的下半部分,蘇軾寫出了花和人非常緊密的關係。花在看人,人在看花,兩位悽涼的生命被悽冷的天氣糅合在一起,生命得到了重疊也得到了升華。但東坡先生畢竟是有思想的人。

雖然他也有很多的相思,很多的難過,但他覺得自己並不如橋下孤獨的花悽慘。自己好在還能有家可回,有朋友相隨,有美酒相伴,但橋下的花只是孤身一位。

多麼孤獨啊,只有月亮陪伴,還有忍受夜晚的寒冷,讓人產生憐憫之情,而整個作品就在這裡戛然而止,給人以很大的想像空間。

蘇軾寫出這篇文章的時候,李清照剛剛來到這個悽慘的人間。可以說,這正是東坡先生無意間送給李清照的見面禮。而過了很多年之後,李清照也寫了一片同樣有花的詩詞,文風悽婉,讓人沉醉其中。

但是兩人所表達的觀點是完全不同的,其實不算是李清照去刻意反駁的蘇軾,文學家的思維,通常會有契合的地方,也就一定會有觀點不一致的地方。

那麼究竟是哪些觀點讓兩位的文學作品發生了激烈地碰撞的呢?就是下面的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李清照用簡單的意向,勾勒心情。李清照同自己的丈夫成婚以後,丈夫因為自己的一些事情外出。

這是新婚夫妻結婚之後的分別,所以李清照非常思念自己的丈夫,而自己越是思念,香爐裡的煙就越要散發出來,嗆得人咳嗽,就更加的讓人心煩更加的讓人思念。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人已經這麼憂愁了,是一定比黃花瘦的。作品的下半部分,李清照寫了自己獨自一個人站在窗戶邊上喝酒,思念之情溢於言表。

還有西風吹著自己的衣袖,讓整個已經倍顯悽涼。更是提出了人比黃花瘦的觀點,與蘇軾的詩句隔空討論「人瘦還是花瘦的問題」。

蘇軾和李清照都是大家熟悉的宋代大詩人,蘇軾是宋詞豪放派領袖,李清照則是婉約派領袖。喜歡他們的朋友,推薦這兩本《蘇軾詞傳》,《李清照詞傳》。

《蘇軾詞傳》這本書收錄了蘇軾的所有詞,通過讀這本書,我仿佛進入他的內心世界。而《李清照詞傳》中的詞,時而溫婉細膩,楚楚動人,時而橫放豪邁,擲地有聲。在她身上,已經具備新時代獨立女性的特徵。

除此之外這套詞傳還包括《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歷史不散場結語:

其實,蘇軾和李清照都是宋代的文壇大家,不論怎樣描寫,都會使人感同身受,將讀者的情感,揉碎了摻雜在悽涼的詩詞中。讓整個詩詞更有立體感,更有悠長的韻味,使得當年的文化水平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況。

相關焦點

  • 新婚之夜,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了一首詞,「肉麻」程度難分高下
    宋朝是一個文人輩出的時代,這段時期也是宋詞發展的鼎盛時期,其中蘇軾和李清照分別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而李清照生於1084年,卒於1155年。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在公元1084-1101年這段時間內,雖然當時蘇軾已至暮年,但是兩人卻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 新婚之夜,蘇軾和李清照,各寫了一首詞,誰寫得更甜蜜?
    李清照的父親和蘇軾的交情非常深厚,他是蘇門「後學士之一」,也就是說他曾「以文章受知於蘇軾」。而這兩個詞壇文豪肯定也曾惺惺相惜,相互敬仰。迥然不同的詞作風格,卻沒耽誤兩個人對生活的熱愛,兩個人都曾為自己的愛人寫過閨中詞,而他們描寫新婚燕爾春風一度的美好與甜蜜,雖描寫不同,但是那份心情卻大抵相似。
  • 蘇軾、李清照各自在新婚之夜寫了一首詞,「肉麻」程度難分高下
    —阿諾德 宋朝是一個文人輩出的時代,這段時期也是宋詞發展的鼎盛時期,其中蘇軾和李清照分別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而李清照生於1084年,卒於1155年。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在公元1084-1101年這段時間內,雖然當時蘇軾已至暮年,但是兩人卻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 李清照、蘇軾對洞房花燭各寫一下一首詞,風格不同,卻灑滿了狗糧
    有趣的是,他們都曾為洞房花燭寫過一首詞,雖然一個主要描寫妻子貌美天仙,一個主要描寫自己人間難得,風格並不同,但卻都別有一番情趣。李清照坐在院子裡彈奏一首曲子,再回到閨房中對著鏡子整理雲鬟,畫一層淡妝。到這裡描寫的都是李清照本人的心情及動作,歲月靜好的恬淡生活,躍然紙上。沒有過多花哨的點綴,都是生活中每日都在經歷的場景,被李清照這麼一修飾,卻又成了令人嚮往的平淡生活。
  • 新婚燕爾,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詞,高級肉麻,卻又春風撩人
    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而李清照生於1084年,卒於1155年。這也就表示在公元1084-1101年的這18年間,宋代詞壇的兩位史詩級大咖曾在同一片天空下棲居——李清照的青春偶遇了蘇軾的黃昏,而且是在同一座城市,當時的世界中心汴京。
  • 李清照想念丈夫,寫了一首詞,最後一句,盡顯情深意重
    那麼在與自己情投意合的丈夫逝世之後,未亡人李清照會有怎樣的一番心境,她又會用怎樣的一首詞來表現自己對亡夫的無限懷念之情的呢?就讓我們一起來賞析這首李清照的《南歌子·天上星河轉》,來聽聽她到底想對我們說些什麼。
  • 李清照是他的鐵粉,蘇軾是他學生,寫下一首愛情詞引得無數人模仿
    李清照是北宋最具有創造力的女詞人,無數是表現手法,還是思想深刻,她的詞都達到了一流的水準,完全可以媲美當時的蘇軾。當代著名學者康震曾評價李清照的詞是獨一份,認為他在寫情感的變化,那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 溫庭筠的一首詞,蘇軾和李清照都化用過,誰的水平更高一些?
    宋代大文豪蘇軾,在遭遇這樣的場景時,還直接化用溫庭筠的詞,另外作了一首《木蘭花令》。雖然蘇軾一生的仕途道路總是忽上忽下,他的性格,也早已在屢屢被貶黜中,變得豁達開朗,可這一次被貶往英州,依然讓他產生了不少愁緒。去往英州路途遙遠,到鬱孤臺時秋季已來臨,蘇軾夜宿造口,半夜被雨水驚醒,想起昔日與弟弟蘇轍的友誼,寫了下這首詞。詞的上闋,寫夢被驚醒時的場景。
  • 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詞,賞析起來倍感肉麻,卻又春風撩人
    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詞,賞析起來倍感肉麻,卻又春風撩人"你今天有點怪,哪裡怪?怪可愛!"這是當下最流行的土味情話,這樣的情話雖然聽上去有點土的,但是也不乏有情趣。她的青春,他的黃昏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蘇軾出生在1037年,而李清照出生在1084年,這中間也只有47年的時間差,在蘇軾去世的時候,李清照已經18歲了。除了時間上的相遇之外,他們還都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當中,那便是汴京,由此說來,在蘇軾晚年的時候遇到了正值青春年少的李清照。
  • 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詞,調皮撒嬌又任性,不料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宋朝是我國詞文化發展的巔峰,一說到宋詞,大家想到的一定是李清照、辛棄疾、蘇軾,雖然說宋朝時有無數優秀的詞人,但是若是說能夠代表整個宋詞的詞人,卻還是要數她們幾人。尤其是李清照,更是為當時所有的女性做出了一個表率,她在詞壇的地位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動搖的。
  • 蘇軾給學生秦觀,寫了一首詞,盡顯師徒之情,李清照也曾模仿過
    蘇軾作為北宋傑出的文豪大家,不僅文學功底深厚留下了佳詞絕句無數,更是在詩書繪畫等各方面都有著高超的水平。再加上他豁達的胸懷和堅定的性格,成為一代文豪中的佼佼者,更是成為豪放派的代表詞人之一。詞句含情,心中無奈蘇軾在《虞美人》這首詞中感慨萬千,「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別西州」,作者寫一船離恨,我們則擔心這船是不是能載得動。短短十幾個字,將這無影無蹤的感情一下子描繪到我們眼前。
  • 新婚燕爾,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閨中詞,高級肉麻就是不一樣
    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而李清照生於1084年,卒於1155年。這也就表示在公元1084-1101年的這18年間,宋代詞壇的兩位史詩級大咖曾在同一片天空下棲居——李清照的青春偶遇了蘇軾的黃昏,而且是在同一座城市,當時的世界中心汴京。其實,他們的淵源遠不止於此。李清照之父李格非與蘇軾交情甚篤,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曾「以文章受知於蘇軾」。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專門寫來向丈夫撒嬌,卻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清照很調皮的一首詞,18歲的她逛街回來,心情大好寫下此詞,專門來向丈夫撒嬌,全詞是調皮可愛又任性,卻成就了一首千古名作。《減字木蘭花》宋.李清照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寫這首詞時李清照和趙明誠成婚不久,此時的她過上了一段相對幸福的婚後生活。
  • 蘇軾為歌女寫的一首「詠足」詞,為何被現代專家評價為「俗氣」?
    提及北宋著名詞人蘇軾,相信許多喜歡詩詞的朋友都不陌生,畢竟蘇軾詞壇的地位可以說是如同魁首一般的人物。蘇軾一生寫了近2700首詩作和350首詞作,他的作品多以慷慨激昂的豪放為主,但是也不乏有一些百轉千回的婉約之詞,為後世留下的許多朗朗上口的經典之作。
  • 才女李清照憑一首詞就讓朱熹感嘆: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
    李清照給我們的印象是那樣的多愁善感,清麗娟秀而又端莊。李清照的詞就如同她的人一樣,總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傷。我們印象中那位「載不動許多愁」的李清照卻只用一首詩,就令宋朝大哲學家朱熹感嘆: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
  • 18歲的李清照寫了一首詞,一夜之間傳遍京城,公公聽後無地自容
    北宋才女李清照,除了詩詞寫得好,敢愛敢恨,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她的「懟人」。她的父親在朝為官,她十六歲時就已經名滿京城。二十幾歲時寫過一本書叫《詞論》,對那些平常愛寫詞的文人墨客,大到蘇軾王安石,小到無名秀才,都痛痛快快的品評了一頓。
  • 李清照罵蘇軾「不通音律」,寫首詞與他較勁,一哥蘇軾輸在哪兒?
    李清照還曾暗懟過蘇軾。蘇軾的一首詞,詞名叫《菩薩蠻·溼雲不動溪橋冷》,那時候的他是位心上人寫的,在詞中東坡寫道:「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幹。夜深花正寒。」意思是說佳人因惜春憐花,而花比人瘦。這首詞也是引得了一眾名家叫好,至今為止都是被人們引用。
  • 新婚後不久,丈夫外出,李清照心中思念,寫了一首寂寞之詞
    ,酒醉後找不到回家的路,一不小心划船闖入了荷花深入。這一首《醉花陰》,實際上是李清照新婚不久,南渡前所作。正因為是婚後不久,丈夫外出不在家,李清照對丈夫日益思念,才寫了這一首滿紙寂寞的詞句。雖然說是新婚應該滿懷開心,但是這別離,卻將詞人的愁悶全部引出來。
  • 蘇軾寫一首詞送給朋友小妾,現在成了流行語,殊不知原句更高級
    蘇軾看寓娘感覺很奇怪,於是蘇軾轉頭問寓娘,廣西的生活應該很辛苦吧?誰知寓淡淡地說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原來心安之處便是家鄉,蘇軾敬佩於寓娘的勇氣和情義,便寫下了這首《定風波》送給寓娘。可以說,寓娘感動了蘇軾,蘇軾也用這樣一首詞感動了900多年後的我們。詩詞就是用這首方式,影響著今天的我們,它從來沒有離我們遠去。縱觀蘇軾的這首詞,既使是他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的曠達之思。也既飄逸又富有浪漫情調,恐怕也只有蘇軾這樣曠達胸襟的人才能寫出。
  • 李清照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詞,打破常規,最後一句大氣磅礴不輸蘇辛
    但是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來,一首《青玉案》驚豔了世人;而當李清照寫起但李清照的這首《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是她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也是史上最有氣勢的《漁家傲》。這些詞多半寫閨情幽怨,它的風格是含蓄、委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