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宋朝時期比較有名氣的大文學家,肯定少不了蘇軾。而提到女文學家,也必然少不了李清照。李清照和蘇東坡,像是兩個除了朝代,連性別都不搭邊的人,然而,兩位大文學家,其實還是有一層很特殊的關係的。
李清照的那位開明至極的父親是東坡先生的學生,也就是說李清照的輩分是要比蘇軾小一輩的。但兩位都是偉大且有才學的文學家,作為蘇軾的學生的女兒,李清照是自然會受到重視的,而李清照擁有的才學也是十分不一般,故而便有了今天這個文學界的碰撞。
蘇軾四十幾歲的時候,曾經與好友外出遊玩,登上了一座閣樓,有感而發,於是寫出了一首詩詞,送給了自己學生的女兒。
此時的蘇軾早已經是文壇大家,筆法精煉,並且有著極為純粹的文風,每一個風格都能夠輕鬆駕馭。
故而,今天的這首作品,可以說是非常優秀、非常完整的詩詞佳作,下面,讓我們來一起賞析一下吧。
《菩薩蠻·溼雲不動溪橋冷》宋朝 蘇東坡溼雲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杆。夜深花正寒。
整個作品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天上看起來要下雨,卻又一直憋著不下雨,只是讓溪水邊的小橋變得更加寒冷了。
寒冷已經侵襲過來,逐漸靠近,隨著風慢慢搖擺。橋下的流水不停地流動著,橋邊開著一朵花,像一位姑娘一樣散發出清香。
我默默注視著這可憐的花,這朵花默默注視著我,多麼孤單寂寞的一朵花,簡直比我還瘦。這麼冷的天,一旦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一定非常冷。實在是讓人看不下去,惹人憐惜。
將自己與花作對比,疼惜每一處生命
整個作品的上半部分,東坡先生用所有的意向,來描寫這世界的寒冷,讓作品顯得非常悽涼。
而就是在這悽涼的世界中,橋下的水卻是不動的,不動的還有一朵花和天上的月亮,月光衝泡出一杯花香,灑向這悲涼的世界,讓每一處生命,都浸泡在憂傷的花香中。
花比人還要瘦,蘇軾用心態掩飾悲傷
整個作品的下半部分,蘇軾寫出了花和人非常緊密的關係。花在看人,人在看花,兩位悽涼的生命被悽冷的天氣糅合在一起,生命得到了重疊也得到了升華。但東坡先生畢竟是有思想的人。
雖然他也有很多的相思,很多的難過,但他覺得自己並不如橋下孤獨的花悽慘。自己好在還能有家可回,有朋友相隨,有美酒相伴,但橋下的花只是孤身一位。
多麼孤獨啊,只有月亮陪伴,還有忍受夜晚的寒冷,讓人產生憐憫之情,而整個作品就在這裡戛然而止,給人以很大的想像空間。
蘇軾寫出這篇文章的時候,李清照剛剛來到這個悽慘的人間。可以說,這正是東坡先生無意間送給李清照的見面禮。而過了很多年之後,李清照也寫了一片同樣有花的詩詞,文風悽婉,讓人沉醉其中。
但是兩人所表達的觀點是完全不同的,其實不算是李清照去刻意反駁的蘇軾,文學家的思維,通常會有契合的地方,也就一定會有觀點不一致的地方。
那麼究竟是哪些觀點讓兩位的文學作品發生了激烈地碰撞的呢?就是下面的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李清照用簡單的意向,勾勒心情。李清照同自己的丈夫成婚以後,丈夫因為自己的一些事情外出。
這是新婚夫妻結婚之後的分別,所以李清照非常思念自己的丈夫,而自己越是思念,香爐裡的煙就越要散發出來,嗆得人咳嗽,就更加的讓人心煩,更加的讓人思念。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人已經這麼憂愁了,是一定比黃花瘦的。作品的下半部分,李清照寫了自己獨自一個人站在窗戶邊上喝酒,思念之情溢於言表。
還有西風吹著自己的衣袖,讓整個已經倍顯悽涼。更是提出了人比黃花瘦的觀點,與蘇軾的詩句隔空討論「人瘦還是花瘦的問題」。
蘇軾和李清照都是大家熟悉的宋代大詩人,蘇軾是宋詞豪放派領袖,李清照則是婉約派領袖。喜歡他們的朋友,推薦這兩本《蘇軾詞傳》,《李清照詞傳》。
《蘇軾詞傳》這本書收錄了蘇軾的所有詞,通過讀這本書,我仿佛進入他的內心世界。而《李清照詞傳》中的詞,時而溫婉細膩,楚楚動人,時而橫放豪邁,擲地有聲。在她身上,已經具備新時代獨立女性的特徵。
除此之外這套詞傳還包括《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歷史不散場結語:
其實,蘇軾和李清照都是宋代的文壇大家,不論怎樣描寫,都會使人感同身受,將讀者的情感,揉碎了摻雜在悽涼的詩詞中。讓整個詩詞更有立體感,更有悠長的韻味,使得當年的文化水平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