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壇,男有一哥蘇軾,女有一姐李清照,二人相差了47歲,家人雖然沒有交流,到人們經常會將兩人聯繫在一起。李清照當年她憑著十幾歲時的兩首《如夢令》,在北宋文壇一舉風採。
很奇怪,聲譽浩蕩的倆人竟老死不相往來,從別人的言語中就能表現出來。
歐陽修、蘇軾在《詞論》中,李清照是一同評論的:
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何耶?
晏元獻,就是晏殊。歐陽永叔,就是歐陽修。蘇子瞻,說的就是蘇軾。
這裡首先肯定這幾位大家的學問:「學際天人」,天道人道的學問他們都通曉,意思是無所不知,而用這學問來寫詞,那簡直就是往大海裡面傾倒一瓢水而已,「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簡直就是大材小用,輕鬆寫意。
但是,「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意思就是他們的詞作都只能算是句讀不整齊的詩罷了。「句讀」,就是斷句,句讀不葺之詩,就是長短句。
李清照還曾暗懟過蘇軾。蘇軾的一首詞,詞名叫《菩薩蠻·溼雲不動溪橋冷》,那時候的他是位心上人寫的,在詞中東坡寫道:「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幹。夜深花正寒。」意思是說佳人因惜春憐花,而花比人瘦。
這首詞也是引得了一眾名家叫好,至今為止都是被人們引用。為此李清照便專門寫了這首詞與對方暗懟和較勁,只是這一懟就懟出了篇千古絕唱,詞名《醉花陰》。
《醉花陰》宋。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寫了在重陽節一起喝酒賞花的場景,烘託了一種悽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上片詠節令,寫盡了憂愁;
下片寫賞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帶有自己的感情,給人呈現一種人與景相結合的風格,冷清又孤獨。
尤其是結尾三句,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看似無意卻有深意,卻意外流傳至今,成為了上古佳話。
通讀全詞,可謂是字字珠璣,悽美異常。而詞的最後一句更是千古名句,歷來受到名家推崇。
蘇軾和李清照,兩位巨匠,卻因為朝堂種種俗世老死不相往來,這對詞壇來說確實是一大憾事。而李清照能懟出這篇千古名作,也算是對愛詞之人的一種彌補吧。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歡愉,亦有徹骨的悲涼。千百年前的李清照被人傳頌,千百年後值得後人銘記,即使不在我們身邊,李清照的詩在經過千百年來的沉澱,發酵,至今為止只會越來越香。
世間曾有李易安,時光流轉,她的詞,她的人,就如同一壇佳釀,愈陳愈香。
讀李清照,前期悠閒,後期傷感
有人說,在李清照的身上,看到了一個人傾盡全力活出女人之美、人生之美的樣子。
這位「詞國皇后」,不僅能說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言壯語,也能寫就「莫道不銷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轉細膩。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她還是個酒道中人,李清照的酒後詩句更是千百年來無人能敵的「精神財富」。
黃昏時喝酒一般是喝不大的,因為時辰不對。獨自賞菊,愁緒萬千。這是酒勁兒剛上頭,酒勁一上頭,便開始孤芳自賞、顧影自憐。
有人說:這世上,有一種人的生命目的,並不是為了存在,而是為了燃燒;如果世間有女漢子,一定是李清照這樣的吧!
我一直覺得詩是這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之一,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而讀李清照能幫助我瓦解生活中的消極情緒,祝你看清世間炎涼,不是更好嗎。
本書以李清照的人生蜿蜒為源頭,點綴宋時煙雨,在曲折中走近一代詞後。少時的天真爛漫,青春的純情摯愛,晚年的悽風苦雨,都沿著詩詞的壟沿,去感受詞人的悲歡離合,感受那時李清照的萬千風情,以及叩問人性和歷史的真情懷。
讀李清照的詩,能看見李清照在孤獨中卻能勾畫出一代才女的剛毅堅強,可以說讀李清照能在書中遇見最美的自己。
現在粉絲價只需69元,不僅可以買到李清照詞傳,還有辛棄疾、李煜、蘇軾、納蘭若容、倉央嘉措的詞傳,共6本,平均一本十幾塊錢。
現在的10塊錢能幹什麼,什麼都幹不了,今天就能讓你享受到6位詩人的精神力量,是不是很值呢。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的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