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罵蘇軾「不通音律」,寫首詞與他較勁,一哥蘇軾輸在哪兒?

2020-12-21 豆芽老師00

北宋文壇,男有一哥蘇軾,女有一姐李清照,二人相差了47歲,家人雖然沒有交流,到人們經常會將兩人聯繫在一起。李清照當年她憑著十幾歲時的兩首《如夢令》,在北宋文壇一舉風採。

很奇怪,聲譽浩蕩的倆人竟老死不相往來,從別人的言語中就能表現出來。

歐陽修、蘇軾在《詞論》中,李清照是一同評論的:

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何耶?

晏元獻,就是晏殊。歐陽永叔,就是歐陽修。蘇子瞻,說的就是蘇軾。

這裡首先肯定這幾位大家的學問:「學際天人」,天道人道的學問他們都通曉,意思是無所不知,而用這學問來寫詞,那簡直就是往大海裡面傾倒一瓢水而已,「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簡直就是大材小用,輕鬆寫意。

但是,「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意思就是他們的詞作都只能算是句讀不整齊的詩罷了。「句讀」,就是斷句,句讀不葺之詩,就是長短句。

李清照還曾暗懟過蘇軾。蘇軾的一首詞,詞名叫《菩薩蠻·溼雲不動溪橋冷》,那時候的他是位心上人寫的,在詞中東坡寫道:「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幹。夜深花正寒。」意思是說佳人因惜春憐花,而花比人瘦。

這首詞也是引得了一眾名家叫好,至今為止都是被人們引用。為此李清照便專門寫了這首詞與對方暗懟和較勁,只是這一懟就懟出了篇千古絕唱,詞名《醉花陰》。

《醉花陰》宋。李清照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寫了在重陽節一起喝酒賞花的場景,烘託了一種悽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上片詠節令,寫盡了憂愁;

下片寫賞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帶有自己的感情,給人呈現一種人與景相結合的風格,冷清又孤獨。

尤其是結尾三句,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看似無意卻有深意,卻意外流傳至今,成為了上古佳話。

通讀全詞,可謂是字字珠璣,悽美異常。而詞的最後一句更是千古名句,歷來受到名家推崇。

蘇軾和李清照,兩位巨匠,卻因為朝堂種種俗世老死不相往來,這對詞壇來說確實是一大憾事。而李清照能懟出這篇千古名作,也算是對愛詞之人的一種彌補吧。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歡愉,亦有徹骨的悲涼。千百年前的李清照被人傳頌,千百年後值得後人銘記,即使不在我們身邊,李清照的詩在經過千百年來的沉澱,發酵,至今為止只會越來越香。

世間曾有李易安,時光流轉,她的詞,她的人,就如同一壇佳釀,愈陳愈香。

讀李清照,前期悠閒,後期傷感

有人說,在李清照的身上,看到了一個人傾盡全力活出女人之美、人生之美的樣子。

這位「詞國皇后」,不僅能說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言壯語,也能寫就「莫道不銷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轉細膩。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她還是個酒道中人,李清照的酒後詩句更是千百年來無人能敵的「精神財富」。

黃昏時喝酒一般是喝不大的,因為時辰不對。獨自賞菊,愁緒萬千。這是酒勁兒剛上頭,酒勁一上頭,便開始孤芳自賞、顧影自憐。

有人說:這世上,有一種人的生命目的,並不是為了存在,而是為了燃燒;如果世間有女漢子,一定是李清照這樣的吧!

我一直覺得詩是這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之一,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而讀李清照能幫助我瓦解生活中的消極情緒,祝你看清世間炎涼,不是更好嗎。

本書以李清照的人生蜿蜒為源頭,點綴宋時煙雨,在曲折中走近一代詞後。少時的天真爛漫,青春的純情摯愛,晚年的悽風苦雨,都沿著詩詞的壟沿,去感受詞人的悲歡離合,感受那時李清照的萬千風情,以及叩問人性和歷史的真情懷。

讀李清照的詩,能看見李清照在孤獨中卻能勾畫出一代才女的剛毅堅強,可以說讀李清照能在書中遇見最美的自己。

現在粉絲價只需69元,不僅可以買到李清照詞傳,還有辛棄疾、李煜、蘇軾、納蘭若容、倉央嘉措的詞傳,共6本,平均一本十幾塊錢。

現在的10塊錢能幹什麼,什麼都幹不了,今天就能讓你享受到6位詩人的精神力量,是不是很值呢。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的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嬌滴滴的李清照嘴很「毒」,懟的蘇軾寫的不是詞,後人:霸氣
    李清照懟蘇軾寫的不是詞,罵柳永難登大雅之堂,人送外號「李懟懟」 題記: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提到李清照,我們腦海中不禁會浮現一個溫婉端莊,多愁善感的書香門第大小姐的形象吧。
  • 與蘇軾老死不相往來的李清照,專門寫詞暗懟蘇軾,成一首千古名作
    李清照比蘇軾小了47歲,當年她憑著十幾歲時的兩首《如夢令》,在北宋文壇獲得了滿堂彩,而一向耳聽八方、好管閒事的蘇軾不可能不知道此事,但他卻一輩子對這位才女隻字不提。而這一切,與蘇軾這一派脫不了干係。到了晚年李清照更是憤憤不平,寫了篇名為《詞論》的詞學專論。在這篇文章中,李清照痛批了秦觀、黃庭堅,而這二位都是蘇軾的得意弟子。可見這北宋詞壇一哥和一姐,早就勢不兩立了。
  • 罵柳永的詞低俗,順便批評蘇軾歐陽修,李清照年輕時到底有多狂?
    ——《醉花陰》李清照讀完這首詞,一個滿臉愁容、身體贏弱的女子便映入眼帘,這也正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李清照的樣子,她是一個和林黛玉一樣美好的女子。罵柳永的詞低俗如果要問哪個詞人最能代表宋朝,柳永絕對是一個標誌性的詞人,一首《望海潮》讓年輕的柳永名噪一時,同時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人,他的存在影響了後世的無數詞人,即使是大名鼎鼎的蘇軾也受到他的恩惠。但即使是像柳永這樣的大神級別的人物,李清照也看不上。
  • 李清照一篇《詞論》罵遍詞壇,蘇軾晏殊均在批評名單
    李清照在她的《詞論》裡面指名道姓地指出:"至晏元獻(晏殊)、歐陽永叔(歐陽修)、蘇子瞻(蘇軾),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何耶?"意思是說:晏殊、歐陽修、蘇軾這樣的大文豪學問自不用說,填詞更是猶如在大海裡面取水一樣容易,但是,所填的詞都像詩,缺乏真正的詞那樣的韻律。
  • 宋詞鄙視鏈:李清照為何瞧不起蘇軾的詞作?
    反對者中最著名的就是李清照,她在《詞論》中公然指出蘇東坡詞作: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李清照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東坡詞」兩個最為致命的「缺陷」,一時間也引起了古今詞壇上的大討論。這句話的隱藏含義就是,蘇軾的一些詞根本就無法演唱。換言之,他寫的東西根本就不是「詞」。晚清近代詞學大家朱孝臧在選編《宋詞三百首》的時候,本來是收錄了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但後來修訂的時候,思慮再三,還是將其剔除了出去,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首詞不合音律。
  • 李清照被嚴重忽視的妙詞,前幾句如詩如畫,讀到最後才知她的大膽
    文中他批了歐陽修、晏殊、王安石、秦觀等人也就罷了,甚至連詞壇一哥蘇軾她都瞧不起,她的原話是這樣的: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何耶?這話翻譯出來就是:你蘇軾雖有才識,填起詞來就像在大海裡取水信手拈來,但寫出來的東西卻只是不可雕飾的詩罷了,如果算是詞則音律都完全不通。直接這樣痛批蘇軾的詞,只能說李易安當真是奇女子。後來有人也找出了李清照不喜歡蘇軾的原因,大概就是她丈夫一家和蘇軾一派在朝堂上立場不一樣。
  • 溫庭筠寫了個千古名句,蘇軾和李清照都來模仿,蘇軾終不敵李清照
    有了這層淵源,按理說李清照應該對蘇軾挺尊崇。但李清照曾寫過一篇《詞論》,把蘇軾及其愛徒黃庭堅、秦觀等人都批了一遍。這兩位都是文壇大伽,過去的是是非非我們弄不清了。但兩人的詞作水平,卻都是沒得說的。蘇軾是各種詞風都能駕馭,李清照最拿手的是婉約詞,那麼蘇軾的婉約詞能否和李清照一較高下呢?小美個人認為,僅從婉約詞來看,蘇軾其實是不敵李清照的。
  • 蘇軾送給女子一首詞,十幾年後,李清照寫了一首詞,反駁他的觀點
    故而,今天的這首作品,可以說是非常優秀、非常完整的詩詞佳作,下面,讓我們來一起賞析一下吧。蘇軾寫出這篇文章的時候,李清照剛剛來到這個悽慘的人間。可以說,這正是東坡先生無意間送給李清照的見面禮。而過了很多年之後,李清照也寫了一片同樣有花的詩詞,文風悽婉,讓人沉醉其中。
  • 李清照為何那麼狂?一篇《詞論》罵遍詞壇,柳永蘇軾均在鄙夷之列
    (李清照畫像)李清照曾寫了一篇關於詞的專論文章,題曰《詞論》,寥寥不足千字,其中提到的宋朝詞人有柳永、張先、宋祁、宋庠、沈唐、元絳、晁次、晏殊、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曾鞏、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共16人,數量之巨、咖位之高,幾乎涵蓋了整個北宋詞壇巨星。
  • 李清照多狂?一篇《詞論》罵遍詞壇16位,王安石蘇軾都不放在眼裡
    李清照曾在南渡之前,寫下一篇關於詞的議論文《詞論》,這裡面,李清照對宋代詞壇各路大家都進行了評價和評判。李清照評價柳永是:"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評價蘇軾是:"句讀不葺之詩,往往不協音律。"之後,有繼續評價:晏殊的詞只知平鋪直敘,賀鑄的詞不會引經據典,秦觀的詞太空太浮,等等。
  • 同樣的情感,不同的筆法,李清照寫婉約詞,悼亡之痛不輸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一句將陰陽相隔的痛徹入骨的思念,寫得如此深沉深厚。而與其情相仿的另一首詞作,則讀起來哀婉動人,多了些許的婉約氣質,那就是李清照那一首《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這一首詞同樣是思念愛人之作,名氣沒有蘇軾的《江城子》大,但是真情實感卻不遜於他。才女情路,我見憂憐李清照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讀書作詩,才學匪淺。少女時的李清照俏皮可愛,18歲時就嫁給了趙明誠。
  • 新婚之夜,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了一首詞,「肉麻」程度難分高下
    當年蘇軾迎娶王弗,李清照嫁給趙明誠的時候,兩個人都曾經寫過一首「洞房詞」,「肉麻」的程度簡直難分高下。這首詞寫的非常有特點,因為其中的大多數句子,都不是蘇軾原創的,蘇軾通過借鑑前人們的手筆,自己重新排版出了一篇新作,在古時候,這樣的創作手法被稱作「集句」。
  • 李清照化身鍵盤俠,一篇文章噴遍北宋詞壇16人,蘇軾也未能倖免
    一代才女李清照李清照出身於書香門第,受家庭環境影響,從小她就打下了紮實的文化基礎,琴棋書畫,無一不通,詩詞歌賦,無一不曉,小小年紀,便在文壇嶄露頭角,得到了當時文壇大師、蘇軾大弟子晁補之的大力讚賞。李清照隨父親來到汴京後,京都的繁華場景激起了她的創作熱情,寫下了被後世廣為傳頌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轟動了整個京城,讓她名噪一時。
  • 蘇軾與李清照的婉約詞中分析其詞風差異
    蘇軾與李清照的婉約詞中分析其詞風差異蘇軾最早提出了「以詩為詞」的觀點,不僅擴大了詞的寫作範圍,同時還將一些其他的體裁和語句融入詞中,使詞的語言表現更加靈活多樣。蘇軾婉約詞的語言特色上,詞的選用極其洗鍊、凝重。例如《江城子》中的「茫茫、孤墳、悽涼、淚、斷腸」等詞語的運用,把詞人失去愛妻的悲痛以及對愛妻思念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詞人與亡妻十年生死相離,孤墳千裡之外,無處話悽涼,流露出了詞人悲涼的心境。
  • 李清照為何在《詞論》中對蘇軾大肆批評?暗懟蘇軾卻成就千古名作
    李清照更是如此,雖然父親李格非號稱是「後蘇門四學士」之一,但她當對這位爸爸的師父是個透明人。原因就在於他的丈夫趙明誠身上。作為蘇軾死對頭左僕射趙挺之的兒子,李清照嫁給了趙明誠也就表明了他們不是一個陣營的人。而父親李格非在知道的情況下孩子將女兒嫁進趙家,也就表明了他的立場,所以蘇軾對李清照自然沒有好感。
  • 蘇軾愛徒寫首詩,十幾歲的李清照隨手和兩首,讓一堆男詞人沒面子
    一:張耒寫了首眾人誇讚的詩蘇軾有名愛徒,名叫張耒。他與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人,一起被稱為蘇門四學士。這四學士在當時是頗有名氣的,按現在的話來說,他們就是那時候的「頂級天團」。可以說他們與恩師蘇軾一起,扛下了兩宋文壇的半壁江山。張耒本人也是頗有才華的,其平生存世2300餘首,內容上無所不有,蔚然成家。
  • 李清照為何批評歐陽修、蘇軾、柳永等詩詞大家?
    第一個是「當世不論」,另一個是李清照夫家與周邦彥政治上的不合,導致《詞論》沒有討論周邦彥的作品,實際上把掌管「大晟府」的「詞中老杜」周清真排除在外,整個《詞論》的格局是差了一點的。李清照確實是對歐陽修、蘇軾、柳永做出了批評。不單只這幾位名家,基本上沒有詞人躲開了她的批評。
  • 一篇《詞論》「罵」盡唐宋詞壇名家,李清照為何鋒芒畢露?
    》這篇講述「詞」的發展以及特性的短文中,幾乎是「罵」盡了唐宋詞壇的諸多名家,從中晚唐數到北宋詞壇,諸如蜀中花間、南唐二主,再到歐陽修、晏殊、王安石、曾鞏、蘇軾、柳永、秦觀、黃庭堅等等,都沒有逃過她的貶斥。
  • 李清照寫了篇詠梅詞,自稱第一,狂到連蘇軾王安石都不放在眼裡
    李清照的狂傲不止這一點,她的狂讓她「目中無人」。李清照寫了篇詠梅詞,自稱第一,狂到連蘇軾王安石都不放在眼裡。李清照曾說「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吹簫人」,秦穆公時人蕭史,他的簫聲能招引鳳凰。後來他和他的妻子──穆公女弄玉雙雙仙去。這個美麗的神話,既暗示了她曾有過的夫唱婦隨的幸福生活,又以「人去樓空」,傾訴了昔日歡樂已成夢幻的刻骨哀思。
  • 溫庭筠的一首詞,蘇軾和李清照都化用過,誰的水平更高一些?
    他筆下的梧桐細雨,引起一波又一波學習模仿熱潮,就連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以及婉約派代表詞人李清照,也都模仿化用過。比如在其詞作《更漏子·玉爐香》中,就很好地使用了梧桐和細雨兩個景物。雖然蘇軾一生的仕途道路總是忽上忽下,他的性格,也早已在屢屢被貶黜中,變得豁達開朗,可這一次被貶往英州,依然讓他產生了不少愁緒。去往英州路途遙遠,到鬱孤臺時秋季已來臨,蘇軾夜宿造口,半夜被雨水驚醒,想起昔日與弟弟蘇轍的友誼,寫了下這首詞。詞的上闋,寫夢被驚醒時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