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剛剛經歷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爭中賺的盆滿缽滿的美國一舉躋身為世界強國,強大富裕的背景自然而然的推動了消費,那時候的美國人民一心只想著如何享受物質帶來的快樂,人們開始想盡辦法賺取錢財,股票和地產開始盛行,各種產業也在不斷發展,屆時人們都做起了同一個夢,變得富有的夢,這也是我們說的"美國夢",而那個全民做夢的年代也被稱為爵士時代。
在一個人慾橫流的社會背景下,做著一個物質的夢,這並沒有什麼錯,至少錯的不是你,與眾不同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只不過一個物質的夢,它可能也是一個空洞虛無的夢,這是《了不起的蓋茨比》所能帶給人們的一個警示。
作者菲茨傑拉德是當時美國稿費最高、書籍最暢銷的作家之一,他每個星期為雜誌撰寫的短篇小說受到廣大讀者的追捧,無疑他在商業上是成功的,
但是商業上的成功並不足以使其偉大,他嘔心瀝血創作出了《了不起的蓋茨比》想要證明自己是一名偉大的小說家,不料反響平平,這讓他感到十分鬱悶。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政府與出版社合作,印製了大量書籍發放到戰場上,供美軍娛樂消遣,使得這本書得到關注,從此聲譽日隆。而小說刻畫的紫醉金迷的爵士時代,一出精緻的悲劇和一個足以代表時代的人物使其廣受評論家喜愛。
菲茨傑拉德成為了偉大的小說家,但是他早已逝去,因《了不起的蓋茨比》與他的人生的相識程度,也披上了自傳色彩。
這是一個悲劇式的愛情故事,但不只是一個愛情故事。
年輕時的蓋茨比愛上了一個豪門千金黛西,貧窮的他深知之間的差距,這讓他們無法走到一起。
於是一個美國夢式的奮鬥史開始啦,蓋茨比通過努力奮鬥獲取錢財,以為這樣那個讓他魂牽夢繞的女人就會回到他身體,他就可以獲得他想要的愛情。
可惜的是黛西已經嫁人了,嫁給了一個富有的人,儘管她的丈夫是一個紈絝子弟,儘管他在外面有染,儘管他們的婚姻並不辛福,黛西還是不願離開她富有的生活。
蓋茨比試圖奪回這一切,他揮金如土,在自己的別墅辦著豪華的宴會,點亮通明的燈火,奏起歡快的爵士樂,只為引起黛西的注意。
當他與黛西再次相遇的時候,悲劇也接踵而來,一場意外讓蓋茨比死於非命,他替黛西承擔下了所有,但是又好像他從沒出現過一樣,他離去了,他的葬禮十分的冷清,沒有了宴會上趨之若鶩的飛蛾,更沒有他一直深愛的那個女人,一切都只是一場徒勞,夢的破碎道出了人生的徒勞。
它超越了愛情故事,讓人們去思考生命的徒勞,這是許多偉大的文學作品的共同主題,也是我們所有人探尋生的意義。
可是總想著人生的徒勞虛無,根本過不好這一生啊,還是要有一盞燈指引方向。
這也是蓋茨比了不起的地方,他是鮮活的,是一個一直在追夢的形象。他擁有財富,揮金如土,卻依然沒有迷失在紙醉金迷的生活中,他沒有像那些在人慾橫流的社會中衍生出的人一樣醜陋、貪婪,他比其他所有人更明確自己生存的意義。
他道出了我們所有人迷失的的內心,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我們追求的究竟是什麼。
人生固然徒勞,但是有夢才能活得精彩,讓我們打起精神,繼續去尋找屬於我們的追求。
---
在書籍和電影裡尋找到一絲幸福。
歡迎關注公眾號:旺福福福
關注回復「旺福」,獲取電子圖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