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百合
村上春樹超愛的一本小說,並不是自己寫的,他為了表達敬意,在自己的小說裡,也讓男主開同樣的黃色跑車。
因為不滿意所有的翻譯版本,他就親自翻譯一遍,並寫了一篇精彩的序言。
這本讓村上春樹愛不釋手的小說,正是《了不起的蓋茨比》。
然而,這本小說寫的是蓋茨比成為暴發戶後,追求已為他人妻的初戀情人,卻受情人的丈夫陷害,被他人誤殺的故事。
那麼,為情被誤殺的蓋茨比,究竟有啥了不起?
書中以第一人稱「我」——尼克作為視角,用局外人的態度去看待男主的一切。
「在我年紀更輕、見識更淺時,父親曾給我一個忠告 ,它至今仍在我腦海縈繞:每當你要批評別人,要記住,世上不是每個人都有你這麼好的條件。」
書中開篇便寫了這句話,為後文尼克對蓋茨比的印象埋下伏筆。
尼克的家族是名門望族,他的表妹黛熙嫁給了富可敵國的貴族後人湯姆,他們住在海灣對面的豪宅裡,過著奢靡的生活。
在一次邀約下,尼克去見了黛熙和湯姆,結識了黛熙的閨蜜貝克小姐,她提起尼克的鄰居蓋茨比。
晚餐時,湯姆接了一個電話,惹怒了黛熙,原來那是他在紐約的情婦。
聚餐後,湯姆帶他去見了自己的情人,一位汽修廠老闆威爾遜的太太。
是的,富人的世界尼克不懂,黛熙在結婚時就發現湯姆的不忠了,可是她知道湯姆可以給她想要的生活,於是一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聽說自己的鄰居後,尼克開始留意蓋茨比,發現了這個鄰居的一些秘密:比如,蓋茨比常常晚上一個人望著對岸發出幽幽綠光的電燈。
一次,尼克收到了蓋茨比宴會的邀請,目睹了驕奢淫靡的酒會,無數人都在狂歡,只有主人安靜地看著一切。
一開始,蓋茨比向尼克介紹自己出生富裕家庭,參加過戰爭,獲得過自由勳章,還在牛津上過大學。
幾次宴會後,尼克取得了蓋茨比的信任,他得知蓋茨比舉辦酒會的目的是為了吸引自己表妹黛熙的注意。
可惜,黛熙對酒會無感,於是蓋茨比只好讓尼克引見。
為何蓋茨比要見黛熙?
原來,5年前的一次晚會上,窮小子蓋茨比愛上了白富美黛熙,兩人曾熱戀了一場,可不久後戰爭爆發了,蓋茨比被調到了歐洲,和黛熙失去了聯繫。
戰後,蓋茨比得知黛熙已經嫁人,於是離開了那座城市。
等蓋茨比再次出現時,他已經成為了一名富豪,在黛熙的房子對岸買下同樣的豪宅,想用夜夜笙歌的舞會吸引黛熙的注意,見見朝思夜想的初戀情人。
「我只想看她一眼,並不想做什麼出格的事。」
尼克被蓋茨比對愛情的執著和純潔感動了,他答應幫忙,於是黛熙出現在蓋茨比的豪宅裡,但她並不喜歡喧鬧的舞會,於是豪宅的夜晚終於安靜下來。
蓋茨比從沒忘記黛熙,雖然兩人整整五年未見,他還是一如既往愛著她。
婚姻不幸福的黛熙,看見昔日的情人如此惦記自己,瞬間墜入愛河,重溫舊情。
黛熙是愛著蓋茨比的,年輕時的悸動讓她難以忘懷,只是如果蓋茨比沒有走,她也不會嫁給他,因為她是個貴族女子,註定是要嫁入豪門的。
如今蓋茨比變成富豪回來了,還念念不忘初心,實屬可貴。
只是,惱羞成怒的湯姆是不可能成全他們的,雖然他有情婦,但上流社會的婚姻就是門面,離婚是不可能的。
三人談判失敗後,湯姆揭露了蓋茨比暴富的原因:原來蓋茨比是走私犯,當時政府明令禁止售酒,可是蓋茨比找到特殊渠道,把酒帶進了上流社會,於是一夜暴富。
黛熙得知後猶豫了,層第階級之間的鄙視鏈發生了作用,她又氣又急,開了蓋茨比的豪車趕回家,因為車速過快,途中撞死了湯姆的情婦威爾遜太太。
威爾遜先生不知道妻子已經出軌,傷心欲絕時,湯姆出現了,已知真相的他告訴威尼斯先生,蓋茨比和威尼斯太太偷情,那輛黃色跑車是蓋茨比的。
在蓋茨比還傻傻等著黛熙同他一起遠走高飛時,威爾遜先生帶著手槍混進他的豪宅,一槍打死了誤以為撞死自己太太的負心漢,然後自殺了。
可恨的是,黛熙已經聽從湯姆的安排,兩人遠走他鄉了。
這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所講的故事,以尼克的口吻娓娓道來,客觀而真切。
故事發生在1922年的夏天,一戰剛結束不久,置身事外的美國趁機獲得了一次大繁榮的發展。
每個人都在做著一夜暴富的美夢,買股票、買房,派對、演出等各種娛樂層出不窮。
那時候人人都在做著發財夢,報紙上都是窮人成功的新聞,連街邊擦皮鞋的小孩,都會跟你討論股票。
所以,作者菲茨傑拉德會說20年代的美國:「這是一個奇蹟的時代、一個藝術的時代、一個嘲諷的時代、一個放縱的時代。」
可是,繁榮的外表下,卻難以掩蓋經濟危機的真相:1920年1月17日凌晨威爾遜總統頒布了禁酒法案,表面上是為了維持清教徒精神,實則是因為糧食儲備短缺。
果然,在1929年前後,美國出現了性質惡劣的經濟危機,不少證券持有人瀕臨破產。
蓋茨比的暴富,正是因為他走私賣酒,從窮小子變身為大富豪。但是這種轉變被出身豪門的湯姆看不起,他說:「你即便有錢,但你依然是一個小混混。」
蓋茨比想要彌補因為階層關係錯失黛熙的現實,然而無論暴發戶如何炫耀,始終無法躋身上流社會。
雖然無法躍遷階層,但蓋茨比有湯姆和黛熙所沒有的東西——高貴的靈魂。
「湯姆他們都是爛人,那幫混蛋全部加起來也沒你高貴。」這是尼克最後跟蓋茨比說的話,也是此文作者想表達的主題。
蓋茨比一直信奉著自己的方向,他從小就相信自己是上帝之子,註定榮耀加身,所以他一直堅定地信守著上帝給予他的準則:恪守愛情、善待父母、不斷地閱讀、規律的生活、嚴苛的禮儀,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一向如此。
他和黛熙相愛後,始終如一。
得知黛熙結婚後,悄然離去,不打擾便是最大的成全;變得富有後,用酒會吸引黛熙,只是為了能夠再見一眼;了解黛熙不幸的婚姻後,他願意放棄一切和她遠走高飛,甚至甘願付出自己的榮耀和生命。
雖然離家出走,可是他給父親買下了房子,讓他可以安享晚年。
無論是像尼克那樣善待他的人,還是像湯姆那樣敵視他的人,他始終彬彬有禮。
蓋茨比父親說自己的兒子始終會發達的,因為他看到兒子作息表上寫著:6點起床,然後花半個小時鍛鍊,下班後練習演講和社交,晚上研究有用的發明;他對自己要求嚴格,絕不浪費時間,每周讀一本有益的書或者雜誌……
所以,菲茨傑拉德在蓋茨比——上帝之子這個名字前加上了「了不起」三個字,因為他從蓋茨比身上看見了善良和希望。
也許,很多人都會疑問,為什麼蓋茨比這樣為情所困的傻瓜,作者菲茨傑拉德會認為他很了不起?
如果了解菲茨傑拉德,就會知道他和蓋茨比身處同一個時代。
那個時代,娛樂至上,離婚率飆升,惡俗的電影雜誌泛濫,禁酒令的頒發反而讓酒精越加泛濫。
人們沉溺在日夜歡歌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需要金錢來維繫:如果你富有,人們會即刻與你靠近;果然你落魄,人們又會馬上逃離你。
尼克最後想為蓋茨比舉辦葬禮,那些曾頻頻出現在舞會上的人,一個個推脫不來。
男女之間的關係,也需要金錢來維繫,生活越奢華,物質越重要,精神越空虛。
最有諷刺性畫面的是,暴富後的蓋茨比買了兩層樓的華貴衣服,一件件拋向黛熙時,黛熙感動得哭了,說:「我從來沒看見這麼多漂亮的衣服。」
與其說黛熙喜歡蓋茨比,不如說她喜歡奢華的生活;黛熙是活在上流社會的精明女人,她是不會為他放棄一切的。
金錢至上的世界裡,多的是湯姆和黛熙這樣自私冷漠的人,缺少的正是像蓋茨比這樣純情的人。
作者菲茨傑拉德的一生,如同他筆下的蓋茨比一樣,過著喧囂和悲劇的一生。
他出身普通,卻愛上一個上流社會的富家小姐,因為門不當戶不對,失去了戀人。
菲茨傑拉德發奮圖強寫作,終於寫出了暢銷小說,如願娶了富家小姐澤爾達。
一個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會讓他越自卑。
少年時的窘迫讓他暴富後揮霍無度、縱情享樂,他和妻子通宵達旦地跳舞,在租住的酒店門外放一個花瓶,只為了方便給服務生小費。
然而這樣的生活並未能讓菲茨傑拉德覺得充實,於是在他29歲時寫下了《了不起的蓋茨比》,給蓋茨比安排了一個悲慘的結局。
只是沒想到,這也是他人生的結局。
1940年,在美國洛杉磯,44歲的菲茨傑拉德因為酗酒過度,突發心臟病猝死;他的妻子澤爾達也因為飲酒過量,住進了精神病院。
最後,他們夫妻二人合葬在一起,墓碑上刻著《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那個著名的結尾:
「我們奮力前進,卻如同逆水行舟,註定要不停地退回去。」
書中以「我」的感想來結尾:
「他走過漫漫長路才來到這片藍色的港灣,肯定覺得夢想已經離得很近,幾乎伸手就可以抓到。
他所不知道的是,夢想已經在他身後,落在紐約以西那廣袤無垠的大地上,落在黑暗夜幕下連綿不斷的美國原野上。
蓋茨比信奉的那盞綠燈,年復一年在我們眼前漸漸消失的極樂未來。我們始終追不上它,但沒有關係——明天我們會跑得更快,把手伸得更長……等待某個美好的早晨。
於是我們奮力前進,卻如同逆水行舟,註定要不停地退回去。」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在於:人生的意義始終在一個追求的過程中,即使我們可以回到過去,可以重新選擇,但是我們依然會做出當初同樣的選擇。
看似我們當時只是做了一個選擇,但那個選擇其實是基於我們過去的認知、經驗和判斷力做出的綜合考慮。
我們究其一生,只能感受繁華落盡的過程,看透了這一點,也就不執著身外之物了,而是堅守那些可以讓我們顯得高貴的東西,例如善良,例如忠貞……
我是作者野百合,這是我看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後的感想,如果你喜歡此文,歡迎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