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學者指2018年兩岸關係或面臨更嚴峻形勢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路梅)2017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15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認為,「臺獨」依然是兩岸關係最大的現實威脅,2018年兩岸關係可能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大陸方面應加強危機管控,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導權。
-
2018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8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京召開 2018年12月26日 21:0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12月26日上午,2018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京召開。
-
學者指兩岸或擦槍走火,國臺辦:兩岸關係主導權在大陸
有臺灣記者問,兩岸有學者指出,目前兩岸關係更趨嚴峻複雜,大陸有信心也有能力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下一步兩岸關係何去何從,關鍵在民進黨當局的一念之間。當前「臺獨」勢力誤判形勢,以為挾洋、投靠、勾連外部勢力就可以搞對抗、謀分裂,他們完全是錯判形勢,利令智昏。勾連外部勢力搞「臺獨」,是在走危險的獨木橋,腳下是萬丈深淵,梯子在別人手裡,隨時都有可能粉身碎骨。
-
兩岸關係與兩岸治理學術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 中新社臺北6月1日電(記者 董會峰 杜燕)時值「九二共識」20周年,「兩岸關係與兩岸治理」學術研討會1日在臺北舉行,大陸6位專家與多位臺灣學者與會。 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研究員楊立憲在發表論文時說,從1992至2012的20年,是海峽兩岸對「九二共識」的真諦及其重要性,在認識上不斷調整、不斷深化、不斷清晰、不斷凝聚的過程。回顧20年來兩岸互動的經歷,帶給人們很多啟迪和思考。
-
臺灣學者展望兩岸關係:統一是歷史必然
新華社臺北3月18日電(記者吳濟海)由臺灣《遠望》雜誌主辦、新中華兒女學會與《兩岸犇報》協辦的「統運30·遠望30──回顧與前瞻」座談會,18日在臺北舉行。
-
兩岸學者在福州研討兩岸關係
主持人:近期,「新世紀海峽兩岸關係研討會」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五十多人參加了此次活動。研討會一開始,雙方學者對於兩岸全面、直接、雙向的「三通」及兩岸加入WTO後的經貿合作等議題,展開了學術探討。來自臺灣中山大學的學者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前景,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呢?
-
世經回顧與展望(十):全球股市跌聲一片 滬指倒數第二
相關新聞: 世經回顧與展望(一):全球經濟"探底回升" 中國領跑 世經回顧與展望(二):經濟升溫股市回調 美國三隱憂> 世經回顧與展望(三):日本"五病症"纏身 復甦靠中國 世經回顧與展望(四):歐盟復甦乏力 四大"軟肋"待解
-
兩岸青年學者「雲」話全球大變局下的兩岸關係
他認為,2020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如今國際和島內形勢變化發展使兩岸關係走向發生新變數,ECFA會否中斷、兩岸會否擦槍走火、大陸何時認定和平統一已無可能是兩岸關係中的三大變數,這些都將對兩岸關係今後的走向產生深遠影響,但臺灣不能低估大陸統一的決心,兩岸也要警惕美國頻打「臺灣牌」的舉動。
-
兩岸學者聚焦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挑戰與應對
兩岸學者聚焦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挑戰與應對 2017-11-26 18兩岸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展開研討。11月26日,第四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在昆明舉辦。兩岸近50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新形勢下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展開研討。
-
《兩岸關係40年曆程》新書發布 專家學者共議兩岸關係發展經驗啟示
來自全國各地40餘所高校與涉臺研究機構的逾百位臺灣研究相關專家學者及從業人員與會,圍繞「兩岸關係發展的經驗與啟示」展開研討交流,並共同見證《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一書隆重發布。《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一書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發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廈門大學講座教授孫亞夫與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等資深涉臺學者合著。
-
兩岸學者深入探討兩岸政治關係的合情合理安排
新華社重慶3月19日電(記者 齊湘輝、牟旭)全國臺灣研究會19日在重慶舉辦第六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來自兩岸的40餘位學者圍繞「兩岸政治關係安排前瞻」這一主題,深入研討了如何在當前形勢下對兩岸政治關係進行合情合理安排等議題。
-
大陸學者聚焦2020臺灣選舉:將對兩岸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大陸學者聚焦2020臺灣選舉:將對兩岸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2019年11月09日 21:3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張亞靜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9日北京訊(記者 趙靜)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當前臺灣政局及兩岸關係前瞻」學術研討會,11月9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六十餘位涉臺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當前兩岸關係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
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兩岸協商談判30年回顧與展望
2017年是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周年,《兩岸關係》雜誌特開闢專欄,刊發系列報導,撫今追昔,向兩岸關係過往致敬;瞻望未來,對兩岸關係前途充滿希望。以下為《兩岸關係》雜誌2017年第8期刊發的系列報導(之三)――兩岸協商談判30年回顧與展望。文章全文如下。
-
大陸腳,走臺灣︱我所經歷的兩岸史學交流
引子2016年4月中旬,「互動與新局:30年來兩岸近代史學交流的回顧與展望討論會」在臺北舉行。舉行這次會議背景是:臺灣地區選舉結束,民進黨取代國民黨執政已成定局,臺灣的會議主辦者預感到兩岸關係將發生變化,史學交流難免要受到影響,所以趕在5月20日當局交接之前,對30年來的兩岸近代史學交流進行一次回顧,對未來有所展望。
-
臺灣前高官蘇起展望兩岸關係:關鍵在「不獨」
原標題:臺灣前高官蘇起展望兩岸關係:關鍵在「不獨」 中新網8月7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灣前「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6日在臺北表示,展望未來兩岸關係,應重點觀察「不獨」這個政治面向會不會出現變化,觀察「臺灣認同」會不會向「臺獨」轉移。
-
《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出版
《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出版來源:新華社作者:陳鍵興責任編輯:李晶2020-12-17 15:58該書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廈門大學講座教授孫亞夫與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領銜編著,分上、下篇,共15章,系統論述、縱深剖析兩岸關係40年風雨歷程,研究探尋兩岸關係發展的規律性特徵。
-
2018年,兩岸關係拒絕「雞飛狗跳」,也不要「七上八下」
國臺辦17日舉辦2018年第一場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馬曉光對2017年兩岸局勢進行了回顧,對2018年兩岸關係作出了展望。2017年是雞年,2018年是狗年,有人用「雞飛狗跳」形容島內的情勢瞻前顧後、不進而退。
-
如何走出兩岸關係「悶」局?大陸重量級學者提出三點建議
兩岸學者要盡所能影響、疏導民意。 楊明傑說,本次論壇的主題「維護和平穩定 深化融合發展」是一個辯證統一的關係,「和平穩定」是如何解決面臨的危機或者潛在的危機,「融合發展」是如何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楊明傑說,今年在尋找兩岸關係的年度字的時候,有媒體提出了「悶」字,結合會上的討論,兩岸確實有些「悶」,即「門字框心」:一個「悶」是疫情帶來的,防疫措施給兩岸之間的交流帶來了一些限制,我們對此可以理解;另一個「悶」,是島內當局有意製造人為障礙,蠻橫施政幹擾兩岸各方面交流,用一把牢鎖鎖住心,造成臺灣同胞心靈無處安放,感到在全球化的新潮流中臺灣有可能成為新的全球化孤兒;對於兩岸的學者來說,「悶
-
兩岸專家連線研討 臺灣學者談兩岸解局之道
因應疫情防控形勢,部分臺灣學者通過視訊方式參加本屆研討會。在大會發言階段,來自臺灣的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兩岸統合學會執行長鄭旗生、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中國文化大學發展所教授龐建國分別就兩岸關係表達看法,並提出各自的解局思路。趙春山表示,兩岸需要談判,更需要和平。兩岸要開展智庫交流,而擺在兩岸智庫眼前的當務之急,則是要為重開兩岸和平對話大門,研商一套因應時空變化的「通關密語」。
-
國安機關破獲「兩岸交流」諜案:臺諜約大陸學者寫稿轉給軍情局
蔡金樹被判有期徒刑4年,向臺灣情治人員介報大陸人員50多人2018年7月,國家安全機關破獲蔡金樹臺灣間諜案。1959年出生的蔡金樹此前為「南臺灣兩岸關係協會聯合會」會長、「鷹傳媒」文創有限公司董事長。由於早年間在大陸求學,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從事兩岸交流活動,在大陸人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