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太難,一笑而過;眾生皆苦,活成彌勒

2020-12-07 蘇州尋玉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向左走痛苦,向右走酸楚。

深深淺淺的每個腳印都透著艱辛。

沒有誰的一生永遠一帆風順,總會有痛、總會有苦,讓我們去經歷、去感傷。

記得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

女主曾問殺手裡昂:

生活總是這麼艱難嘛?還是只有小時候是這樣?

裡昂:總是如此。

而到成年人的世界,更是沒有容易二字。

每個看似風平浪靜的表情,背後都有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

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

有時你看見一個人表面很正常,會說笑、會社交。

但實際上心中的糟心事,早已積累到了一定程度。

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把他推向崩潰的邊緣。

之前看到這樣一個新聞,深夜一名女子開車走錯回家的路,在路邊痛哭流涕。

有人說她太小題大作。

其實我看到後,真得很能體會到她的感受。

就像有評論說的,她崩潰的不是眼前的路,而是現實的生活。

自己又何嘗不曾有過這樣的感受呢?

記得某次深夜加班回家,錯過了末班車。

站在空無一人的站臺上,那一刻突然感覺自己累到了極致。

談不上歇斯底裡的崩潰,就是不太想活、也不太想死。

眾生皆苦,只是我們不曾見過罷了。

面對這樣千瘡百孔的生活,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有人說「痛苦就像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開了生命的新起源。」

我們再來看看,蘇軾的人生經歷。

22歲喪母,30歲喪妻,31歲喪父,42歲差點死去;

45歲起不停被貶謫,49歲喪子,直到60歲還被貶;

終於在66歲,走到生命的盡頭。

是不是感覺他的一生太難了。

年輕喪母、中年喪妻、老來喪子,仕途多舛、懷才不遇。

但是讀過他的詩詞,卻發現他過得太瀟灑,太愛笑了。

即便人生如此艱難,他依然能開開心心,真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

每一個動人的微笑,背後都有一個瀟灑的靈魂。

面對那些痛苦,有些人會整日鬱鬱寡歡,放大痛苦,最後深陷其中。

而有些人則會給自己一個微笑,以積極心態面對它,最終戰勝它。

就像羅曼羅蘭所說,真的英雄主義,是認清人生的本質,依然熱愛生活。

忘記了挫折後的微笑,遠勝於記住它的愁苦。

或許古人早就發現這樣的生活真相,把這樣的情感,都寄託給了彌勒佛。

你看他的形象一個布袋、一件破衣、矮胖的身體、寬大的肚皮,太接地氣了。

還有那標誌性的純粹笑容,如此的溫暖人心,顯露出他人生的大智慧。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他活的太瀟灑,什麼時候都是,一副開懷大笑的樣子。

沒有讓他為難的事,沒有讓他傷心的人。

坦然面對一切,笑對人生,遊戲人間。

想想我們一路走來,背負的太多,處事處處謹慎,連笑也變得小心翼翼。

其實我們多數的痛苦,來源於對生活無能為力的憤怒。

不如就此和自己和解,活著不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這所有世界的不堪和美好。

正如木心所說:不知道原諒什麼,感覺一切都能原諒。

人生太難,一笑而過;眾生皆苦,活成彌勒。

聲明:本文由【蘇州尋玉】原創,任何形式的抄襲必追究,歡迎喜歡和田玉文化的朋友訂閱。

-再讀一篇-

和田玉真的能闢邪保平安嗎?謎底終於揭開了!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 「關注」 行不行!!!

相關焦點

  • 眾生皆苦
    不只是一個人會受苦,而是所有人都很苦,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個體時間上的苦,以及群體空間上的苦,便是「眾生皆苦」。生而為人,苦難必將如影隨形,無人例外。眾生之苦的不相通,會幾何倍數地加劇眾生之苦。痛苦情緒得不到適當的發洩,人們最終會付諸暴力,加劇社會的撕裂與動蕩。由是,產生更多的苦難,惡性循環。如何減輕或緩解生命中避無可避的苦呢?
  • 佛說眾生皆苦,我說苦樂由心
    故眾生皆苦。有人問,那麼佛算不算眾生一員呢?如果算,佛是不是也苦?那我們修行的意義在哪裡?如果不算,為何佛在塵世?或者說佛又是什麼?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佛說的眾生皆苦,前四條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而後四條則是人的貪嗔痴造成的。在這快節奏的社會中不難看到,很多人掙得錢越來越多,幸福指數卻越來越低。為什麼呢?因為朋友圈總有比你過得更好的。
  • 佛說眾生皆苦,人又有哪些苦
    佛說眾生皆苦:無論是天上的天道眾生,或是人界的生靈,還是在地獄裡受難的眾生,或享福或遭罪,其本質都是苦的,只因在六道輪迴中沉浮。這裡的眾生是指沒有脫離生死的一切有情識的生命形態,包括六道輪迴中的天、人、阿修羅、傍生、地獄、鬼等,一切具有無明煩惱,流轉生死迷界的所有凡夫。
  • 眾生皆苦,除了鳩摩智
    02鳩摩智的happy ending取書名為天龍八部,其含義是眾生皆苦。然而金庸筆下皆苦的眾生,卻有一個漏網之魚——大輪明王鳩摩智。作為吐蕃的護國法王,無論武學還是佛學,大輪明王在吐蕃都是大師級人物。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事業有成的和尚,出於對武學的狂熱追求,他毅然前往中原這個亂世,隻身一人。
  • 佛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常有朋友與我抱怨,生活太苦,過的好沒意思,求神拜佛沒少去,卻沒什麼變化,問我有沒有什麼辦法。他們中不乏有大老闆,也有普通小市民,但是談及到生活,都有著各自的苦水。其實,眾生皆苦,芸芸眾生都在這個婆娑世界之中,婆娑世界雖大,但是苦海無邊,想要脫離苦海,自渡才是關鍵。
  • 佛說:眾生皆苦,只可自渡!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宇宙之規律,概莫能外。其餘四苦皆是人七情六慾、因果業力所感召。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眾生皆苦,苦在心地。
  • 蘇東坡:我太難了,但我一笑而過
    《蘇軾詞意圖》作者:範曾「我太難了,但我一笑而過」,是蘇東坡本相。正如人生,慢慢享受,只管開心過活,火候到了就順利起來。苦悶日子因那塊紅燒肉,開始變得活潑起來。生活實苦,不如吃得開心點。在東坡眼中,萬物皆可入詩。
  • 餘華《活著》:眾生皆苦,但人間值得
    所以,好好活下去吧,眾生皆苦,但人間值得。02.餘華的小說《活著》裡面的主角福貴,就是這樣一個有著頑強生命力的男人。但他依然堅挺的活著,懷疑過這個世界,也對這個世界失望過,但他依然活著,這人間,值得他活下去。經歷了種種磨難,終會明白生命的可貴。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 佛說「眾生皆苦」,都有什麼苦?佛門的人生八大苦,分別都是什麼
    佛說「眾生皆苦」,又雲人生有「八苦」,那麼佛門的人生八大苦,到底是指什麼呢?「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這就是佛教宣揚的人生八苦,可謂每一苦都催人淚下。一、生、老、病、死之苦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按照佛教的說法皆為苦難
  • 眾生皆苦,你也不能認輸
    你說生活太苦了,太累了,未來太遠了,沒有什麼盼頭,沒有什麼期待。可是你看,世人匆匆追逐碎銀幾兩,眾生皆苦,人間萬物可愛且值得。眾生皆苦,你也不要輕易認輸啊。很輕鬆的生活,頹頹廢廢沒有目標,懶散成性,當你開始自律,開始認識到自己可以變得更好,可以在一條路上被別人照耀,也照耀著他人,生活好像就不再只是有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有未來,有無限的可能。眾生皆苦,你有可能有幸遇到屬於自己的歸途,也會有幸成為別人的救贖。
  • 外賣員擠進系統,老爺子凌晨擺攤,眾生皆苦,你我皆用力而活
    80塊錢是毛利潤,擺過攤的會知道,油價上漲了,在刺骨寒風中站幾小時,也不過三十四來塊錢,更何況,還是一位老年人。小時候,常常會看見,那些爺爺奶奶挑著扁擔,去集市上賣東西。自己都過得不盡人意,卻還見不得人間疾苦。
  • 眾生皆苦,唯心不易
    又或許還有更多的人過得更加糟糕吧。可能這些提問沒有準確的答案,其實就算有,答案也不再重要了。眾生皆苦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在路途中,去追逐世俗意義上成功。為了能過上想要的好日子,時刻保持著奮鬥的姿態,不敢有一點的鬆懈。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能得到一個「拆」字而一夜暴富。
  •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我們都曾經歷過在這個陌生城市裡獨自一人生活,經歷過凌晨兩三點的城市,隔著窗戶看東方泛白,經歷過與甲方無數次的對談周旋。有時,真想放肆一回,也想酩酊大醉一次,然後大哭一場。在無數的夜晚裡,也曾質問過自己:我們曾經拼命努力爭取的安全邊界,我們曾想在年輕時信手拈來的逞強,現在回想,是否值得?可是,誰還不是為了家,為了工作,為了肩上的那份責任,委曲求全卻有努力的活著呢?
  • 原創:眾生皆苦,你憑什麼停下腳步
    春至人生亦然,眾生皆苦,繼續向前也無需哭訴。前行人生無常,滿心愁苦,輪迴往復也無需佛渡。但安逸不是歸宿,眾生皆苦,你沒有理由停下腳步。迷途人生路途,各種愁苦。眾生皆苦少年,你看,眾生皆苦,你憑什麼停下腳步!
  •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讀史鐵生《我與地壇》
    21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一個充滿希望的年紀,一個最適合追夢的年紀,可是,上帝卻選擇在這個年紀讓史鐵生雙腿癱瘓,後半輩子都只能在輪椅上過活,多麼殘忍!這種苦難,我相信降臨到誰的頭上,誰也不會欣然接受,史鐵生也是一樣,不止一次的想過自殺,也不止一次的真的自殺過,但好在最後他終於戰勝了苦難,並在人生中碰撞出一條出路,讓他好好的活下去了。
  • 眾生皆苦,不止你一個,放下即是自在
    我們一生聽說過很多道理,為什麼,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佛說:眾生皆苦,不止你一個,放下即是自在。我說:活下去,終有一天花會重開,候鳥會回頭,走下去,等明月再升起,終有一日,定會迎來又一個春花秋月。因為,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 眾生皆苦,你矯情什麼?
    眾生皆苦,你矯情什麼?最近黃多多健身的動圖上了微博熱搜,馬上掀起一片熱點潮。平心而論,這是我拿到熱點推文以來,最沒什麼感觸的了。畢竟,作為有運動習慣的我,覺得也不過如此。在我還上小學的時候,我就從家人口中知道了我們小區的金老師,他是一個初中體育老師,每天晨跑。不論冬夏,永遠都是跨欄背心配短褲。
  • 眾生皆苦 唯有自渡、文/南嶽-梧桐雨
    ID:bxq2233眾生皆苦 唯有自渡文/梧桐聽雨一、曾經,我們總是盼望著快點長大,長大了就可以脫離父母的管束,隨心所欲,而成年人的世界,不能讓情緒影響到工作和生活,更不能輕易示弱,所以,在人前總是一副堅不可摧的樣子,即使,轉過身有淚流出來。其實,生活最好的模樣就是當經歷過所有的風霜雪雨,還依然能保持內心的從容和淡定,腳步的輕盈,還能有重新再來過的勇氣。如果真的盡力了,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也請相信一定會另有安排。
  • 眾生皆苦,別輕易認輸
    的確,我們走過半生,我們不願服輸,因為我們知道:眾生皆苦,別輕易放棄。像張愛玲說的那樣:中年以後的男人,真的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患過兩次抑鬱症,毛大慶在萬科轉型最艱難時期正值患上抑鬱症,搜狐張朝陽因為抑鬱症而長期閉關,還有盛大網絡的陳天橋兄弟。。。。眾生皆苦,別輕易認輸。沒有什麼比生命和健康更重要。
  • 佛為何說眾生皆苦,四聖諦之「苦」諦的含義
    周所周知,釋迦牟尼佛出家前,名喚悉達多,作為迦毗羅衛國的儲君,他在出城遊歷時,見到了眾生的生老病死,體會到生滅無常的道理,毅然放棄王位,出家修行,尋找離苦得樂的方法。眾生皆苦這類的佛教名詞,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用語當中,它源自四聖諦之「苦」諦,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苦諦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