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黃河泛「金」光
萬裡黃河綿延5464公裡,途經9省區,但卻只有6.968公裡與金水「親密接觸」,她西起馬渡村,東至黃崗廟村,涉及馬渡、來童寨、黃莊、黃崗廟4個行政村。同時灑下0.66平方公裡的灘區,均在興達路街道辦事處轄區。河段最短、防汛最險、顏值最高、產業最優、鄉村最美,這仿佛是黃河賦予金水的「人設」命題。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前不久,金水區誠邀來自北京、杭州的規劃專家,圍繞黃河金水段量身定製出發展「路線圖」——以黃河為魂,鄉村為基地,緊扣「北靜」功能定位,努力打造涵蓋全域旅遊、運動度假、郊野溼地、現代農業、美麗鄉村五位融合的北部休閒旅遊度假區,讓黃河沿岸有鄭州,鄭州北部有金水,金水未來有發展。
黃河留給金水的河段是名副其實的安全河、生態河、景觀河、文化河、幸福河。文旅精典、鄉村精緻、滿目精華,同時更體現出新時代黃河精神!
防大汛、抗大澇打造「安全河」。今年5520立方米/秒的調水調沙洩洪流量,為歷史新高,金水區加密街道、村級河長、巡河員巡河頻次,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實時公布黃河水情,安排20餘名巡防隊員沿河巡護勸導,成立1280餘人的護閘隊、民兵隊和群防隊,建立防汛物資儲備庫備齊備足防汛物資,認真抓好黃河防汛工作。
推進沿黃生態保護打造「生態河」。圍繞全市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加大黃河溼地巡查保護力度,31個問題點位全部清理完畢,並通過市驗收組驗收;2019年以來,完成森林氧吧、京港澳高速綠化、連霍高速綠化、賈魯河廊道綠化及石溝河綠化共約190.26萬平方米。「天上有飛鳥,地上小獸跑,魚蝦水中躍,綠林隨風曳,花兒競相開」的美麗畫卷將徐徐展現在黃河岸邊。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做好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全面提升核心板塊建設品質,金水區圍繞打造沿黃科創帶重要節點,加快推進鄭州國際金貿港和金科智慧城片區兩個核心板塊建設發展,全力打造城區開發建設的新亮點、經濟增長的支撐點。
金水區重點開展拆違治亂、環境治理、基礎設施配套等工作。目前,創科路、慧科路等11條園區市政道路已建成,通車總長11.5公裡;任莊路、鴻業路等15條在建市政道路順利施工;拆除違建154處、清理積存垃圾2.3萬平方米;對房屋建築、店面門頭、遊園廣場、交通幹道、老式公廁等進行高標準建設改造提升,建設完善「馬渡·黃河」主題文化牆、衛生服務站及「鄉村大食堂」等公共服務設施,為下一步發展鄉村旅遊夯實環境基礎。
讓黃河成為書寫燦爛篇章的「文化河」「景觀河」。依託燦爛的黃河文化,打造度假休閒類、文化體驗類、旅遊觀光類及戶外拓展類等多樣的旅遊度假體驗,讓金水北部成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與休閒旅遊度假區開發的一個標杆。
牢記殷殷囑託,130萬金水人交上一年發展新答卷,金水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轄區群眾美好生活質量的增長點。」
水木清華出芙蓉
悠悠歲月,這裡,從來不缺少波瀾壯闊的史卷;
跌宕雄風,這裡,從來不缺少中原兒女的豪情。
5月29日,興達路街道馬渡村中心廣場鑼鼓喧天,5.7米高的金色泥馬雕塑重新落座村委會廣場前。駿馬栩栩如生、神思躍動,四蹄翻騰、長鬃飄揚,你若端詳,好似耳邊傳來千年前的嘶吼,響徹雲霄。
馬渡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這雕塑,雕刻著美麗傳說「泥馬渡康王」的典故就發生在此地。採訪黃河金水段,繞不開有料有故事的馬渡村。
鄉村振興 馬渡一馬當先
綠樹成蔭的堤畔,有處紅牆灰瓦的村落,這便是馬渡,一個盛名在外的「魅力鄉村」。
歷史上這裡曾經是黃河的古渡口,是連接古都汴梁、洛陽和溝通黃河南北重要的貨運碼頭,昔日車船雲集、商賈如潮。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南渡錄》中記載:南宋開國皇帝趙構在北宋末年曾被金兵追殺,騎泥馬渡黃河,馬渡由此而得名。
黃河雖然在金水區「急匆匆」穿越6.9公裡而過,但卻留下了千年黃河防汛難題答卷:馬渡險工。馬渡險工始建於1722年,工程全長3864米,現有壩、垛、護岸100道。由於工程所處河段是黃河遊蕩型河道,河勢遊蕩多變,歷史上,黃河曾經兩次在該段發生決溢(1722年、1887年)。
人民治黃以來,這裡曾發生過多次重大險情。馬渡險工是鄭州市轄區重要險工之一,工程挑流能力較強,根石深度一般在7米至10米,是保障鄭州河段的重要屏障。
上世紀90年代,根據黃河綜合治理規劃,共建設21道壩,工程全長2100米,工程建成後該段河勢逐步歸順,確保了黃河防洪工程的安全。
這兩年,馬渡站上了歷史潮點。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9年11月15日,鄭州市委、市政府出臺「三項工程、一項管理」實施意見;2020年1月4日,鄭州發布1200平方公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規劃。
黃河孕育馬渡,文產反哺金水。機遇降臨,天時地利人和,金水迅速啟動以馬渡村為起步區的連片發展計劃,講好黃河故事、唱好沿黃文化,將15平方公裡沿黃河區域打造成具有鮮明「金招牌」的生態文化休閒片區。
金水沿黃區域包含北四環—慧科大道(規劃)以北區域土地面積約15平方公裡,涵蓋馬渡、來童寨、黃崗廟3個行政村,5000餘畝的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和1795畝的金水郊野公園,自然生態優勢卓越。
2006年,中央出臺了《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馬渡村緊緊抓住這一機遇;2008年,馬渡村啟動了新農村建設;2010年群眾全部回遷聯排新居,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被評為「全國魅力鄉村」「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接待了來自印度、巴基斯坦等40多個國家的考察團。
千帆過盡方懂得,泥馬的嘶鳴是在訴說馬渡不平凡的昨天和充滿希望的明天。
沿黃文旅 帶動鄉村建設
2019年11月15日,全市改進城市管理與改善人居環境工作會議召開。會上出臺的「三項工程、一項管理」中,城鄉結合部綜合改造工程成為重要一環。
長久以來偏安一隅,馬渡終於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璀璨耀眼的未來頻頻招手。
金水區緊貼鄉村振興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規劃和城鄉結合部綜合改造工程三大契機,以馬渡村為起步區、核心區,先期打造馬渡優良環境,二期向東拓展,未來將來童寨、黃崗廟、金水郊野公園和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囊括其中。
遇土播春,馬渡村迸發出勃勃生機。村支部委員尹金領、於全喜等104名黨員一起,帶領村民擼起袖子搞發展。
先「去汙」,由內到外,由地下到地上,村基礎設施和拆違治亂同步進行;再「增綠」,綠化培土、路肩整理、苗木栽植同步進行;後「添彩」,生態公園、郊野公園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山川披綠衣,為大地添底色。
「未來希望大,生活有奔頭了!」56歲的於全喜滿面春風,笑容不斷。
如今,村委會的圍牆拆了,泥馬雕塑「鳥槍換炮」;改建中心廣場,增加面積、降低臺階高度便於村民出入;兩側放置大屏幕,用於搭臺唱戲等文化活動;盤活現有資源,原本用於婚喪嫁娶的大禮堂改為農家大食堂……
「重塑金身」的馬渡村,成為金水沿黃流域發展橋頭堡,為的是引鳳築巢,集聚文旅項目、人才、優質資源,培育文旅產業,打造金水科教園區文旅產業生態體系,塑造金水名片,為振興河南、出彩中原送上一道「本幫特色菜」。
馬渡村和泥馬一起煥發新生。瞧瞧!鎏金的身軀遒勁有力,欲馳騁,念奔騰。
科技騰飛 孵化「中國智造」
誰說鄉村的發展只能與「土」為伍?
北四環為界,北部馬渡毗鄰黃河孕育文化,「土」字領跑;南部園區連片生長潛力無限,「洋」字領飛。「土」與「洋」的結合,在金水區沿黃流域發展交相輝映。
2019年12月20日11時22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一箭多星」成功發射了河南「國智恆好年景中原金水一號」等9顆小衛星。
而赫赫有名的「金水一號」的「出品方」,就穩坐金水沿黃流域的金科智匯谷。
金科智匯谷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全市20個創新創業綜合體之一,也是金水圍繞自主創新示範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大國家級戰略,重點打造的集科技研發、技術轉移、創新孵化、人才集聚、綜合服務配套為一體的新型產業園區。
在這個園區內,「河南智造」打破了地域邊界,金水科技引領著中原大地一起騰飛。
項目總建築面積27.21萬平方米,建設總投資約16億元,2019年10月建成使用。通過引入「人工智慧」新業態,園區實現「智能系統+物業管理」的新模式。
「園區兩期加起來,餐廳可容納3000至5000人同時就餐。」「總管家」河南頤城金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項目經理關春義介紹。
截至目前,金科智匯谷已入駐河南華清生態環境研究所、國智恆北鬥好年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等8家企業。西亞斯國際軟體園、大國際創業孵化中心等園區也正在極速生長中。
有人的地方就得有服務。2019年12月,金科智匯谷社區正式成立。「共有2893戶居民在這工作生活,衣食住行一應俱全。居住有鴻園、瀚海爾灣,學校有鴻興路中學、金水區第二實驗小學,生活有便利店、乾洗店等配套門店,未來還將建成1200平方米功能館室齊全的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書記尹燕燕信心滿滿。
文化帶動旅遊,旅遊導入產業,產業反哺區域,經濟發展環環相扣,相輔相生。
厚重底色 提振鄉村神韻
文運同村運相牽,文脈同村脈相連。
馬渡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村莊。傳承傳奇,呼喚創新。對此,興達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孔之見說:「歷史賦予的厚重底色,在鄉村振興上不僅要深挖,更要蔓延,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
講好一段故事,發展一個區域。馬渡村不差故事,差的是故事的輸出。興達路街道辦事處與馬渡村委會反覆推敲,怎樣才能使馬渡的文化絢爛綻放?
除了泥馬雕塑外,會說故事的文化牆首當其衝。今年7月份,揭開紅蓋頭的文化牆驚豔世人。如果說數百畝的大花園就是文化幕布,那麼,大花園前的文化牆就是流動的映像。村莊簡介、「泥馬渡康王」典故、馬渡險工、新農村改造、新時期美麗鄉村建設等內容以多種形式重現歷史。
從新農村邁步到美麗鄉村,跨越的是文化,飛躍的卻是精神。
為提振馬渡村民的精氣神,興達路街道引進河南廣播電視臺「中原戲迷擂臺賽」,政府搭臺、文化唱戲,結合戲劇創作和文化旅遊資源,共同建設美麗鄉村,打造黃河文明尋根處、黃河文化傳承地、黃河生態示範區,建設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行業特色的黃河文化體系。從今年下半年開始,8場大型賽事陸續展開,將一直持續到2021年1月。
與此同時,馬渡村德治、法治、自治並重,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開闢道德榜和善行義舉榜,開展「家風家訓」徵集、道德模範戶評選和「衛生示範戶」評選等活動,引導村民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形成人人關心、戶戶參與,促進全村提升向縱深發展。
回望過去,泥馬已渡走康王。遙想未來,泥馬將渡來鳳凰。這,鐵定不是朦朦朧朧的新傳說,而是冉冉升起、漸行漸近的新傳奇!
鄭報全媒體記者 聶焱 黨賀喜 圖片均由金水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