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化城寺,貴為九華山開山祖寺,咋成了博物館?

2021-01-09 懶遊的故事

接著分享我的安徽之行,本日來到九華山,一般的遊客或香客在山上只住一晚,我計劃住上三晚,得意洋洋地跟民宿老闆「吹噓」時,老闆說這裡很多人過來住上一個月避暑,我當時就「沒電」了。

這次又是長途旅行,且在特殊時期,一路從哈爾濱飛合肥,再到宏村、齊雲山、屯溪、徽州古城,再到九華山,「特種兵」拉練般的強度,真是有點吃不消。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的九華山,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

九華山風景區面積較大,主要景區有花臺景區、天台景區、百歲宮景區、九華街景區。那麼,九華街如何會與各大景區齊名?成為九華山風景區的四大景區之一的,今天就來介紹一下九華街景區吧。本圖拍攝於百歲宮纜車上,畫面近端就是九華街區。

九華街裡有示意圖和簡介,讓遊人能更好地了解九華老街。九華老街始建於1600年前,以化城寺為中心的寺廟、徽派建築自西向東沿串珠狀池塘、溪谷展布,街長1370米。數十座歷史悠久的寺廟、上百家店鋪與民房構成僧俗共處,農商禪交融的文化景觀,是九華山人文景觀薈萃之地。

今天要介紹的是九華老街的化城寺,化城寺迎面是一座圓形廣場,廣場中間有一個月牙形的蓮池,名月牙池,傳說為當年地藏放生池。

化城寺為九華山開山祖寺,歷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薩道場,是九華山寺院的「總叢林」。

東晉隆安五年,也就是公元401 年,僧人杯渡曾在此築室為庵。唐至德年間(公元756—758 年)改建,定名為化城寺。山門上的牌匾由趙樸初先生題寫。

化城寺為四進院落式建築,第一進為靈官殿,進深16.5米,面闊五間,有兩個小井,兩側為廂房。其臺基比平面高出3.7米。

第二進為天王殿,寬20米,進深20.5米,敞廳堂,有落水天井,東、西兩側有伴廊。殿廳上方的藻井,四周鑲畫板一圈,呈滿天星鬥狀,結構嚴謹,造型精美。其臺基比第一進高出1.5米。

化城寺已闢為九華山歷史文物館,這真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化城寺將以前保存在月身殿西側的佛教文物和該寺的一些文物珍寶搬遷過來,集中展覽。其中有康熙、乾隆二帝的手諭筆跡,有傳說是金地藏王穿過的僧靴和使用的寶印,還有宋代和元代的巖紅瓷和青藍瓷缽,以及從緬甸傳入的仰光大金塔模型、梵文貝葉經等文物。

展廳的顯著位置有重點展示的文物,近端透明展櫃裡是宋代和元代的巖紅瓷,緊鄰的展櫃裡是諦聽鑄像。

諦聽,俗稱獨角獸,為金地藏坐騎。你還有印象嗎?在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就諦聽辨別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清康熙年間姑蘇眾信士募化冶鑄敬獻九華山,乃鎮館之寶。

在九華山腳下,還有一座免費參觀的大願文化園,園內有座99米的地藏菩薩露天銅像,氣勢恢弘,是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大佛銅像。

銅像腳下,就有一座巨大的諦聽雕塑,惟妙惟肖,十分傳神。

介紹完了諦聽,咱們再回到九華老街的化城寺。靠牆的位置是九華山可移動文物展。

「金地藏」帽、鞋。清代,信眾們根據九華山史料的記載對金地藏的描述,繡制了虎頭、龍紋圖案的僧帽、鞋,供奉在化城寺。

雨傘和拖鞋,是1957年九華山義方法師隨同訪問緬甸時,緬甸佛教界贈送義方法師的禮品。

彩繪鏤空雲龍紋萬歲碑。明萬曆皇帝為九華山頒賜「大藏經」,九華山僧眾雕刻鏤空祝歲碑為皇帝祝壽,此碑以堆積巖雕刻而成。

萬歲碑細節雕刻細膩繁複,堪為精品。

殿內的康熙御書「九華聖境」橫匾。

乾隆御書「芬陀普教」橫匾。

大雄寶殿前有大、小三個藻井,建於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大藻井的八角部共雕飾八條飛龍,加藻井頂端一條矯龍和珠球,組成「九龍戲球」。

最後一進為三層藏經樓,20米高,它的臺基比大殿高了2.7米。化城寺歷代曾遭受多次火災,現有殿宇大多為清朝光緒年間重建的,而藏經樓是明代宣德年間碩果僅存的建築。

藏經樓當日有法事活動,未開放參觀。據介紹,化城寺的藏經樓還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藏寶樓」,裡面藏有完好的《涅盤經》,更保存有明代百歲宮無瑕和尚用自己身上刺出的血配以金粉,花了28年寫成的《華嚴血經》,保存至今,殊為珍貴。

相關焦點

  • 安徽九華山上的化城寺,貴為開山祖寺,咋變成了博物館?
    九華老街始建於1600年前,以化城寺為中心的寺廟、徽派建築自西向東沿串珠狀池塘、溪谷展布,街長1370米。數十座歷史悠久的寺廟、上百家店鋪與民房構成僧俗共處,農商禪交融的文化景觀,是九華山人文景觀薈萃之地。
  • 美麗中國寺院之安徽九華山-化城寺
    化城寺位於九華街盆地中心化城峰,又名地藏寺。東晉隆安五年(401 年),僧人杯渡曾在此築室為庵。唐至德年間(756—758 年)改建,定名為化城寺。為九華山開山祖寺,是九華山寺院的&34;。化城寺坐北朝南,居高臨下。寺前有半月形偃月池(放生池)和麻石鋪成、面積1864平方米的廣場,是九華山舉行廟會和大型佛事活動的場所。明嘉靖王一槐《九華山志》載:化城,天竺國佛場名也。今寺在山之西南,自麓陟旋而上數裡至其處,峰巒環列,泉壑紆迴,中曠而夷,類其國郭,故名。舊志云:晉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始創寺,曰&39;。唐郡守張嚴(巖)奏額始名&39;。
  • 九華老街,憑啥位列九華山四大景區之一,這裡有開山祖寺
    九華老街始建於1600年前,以化城寺為中心的寺廟、徽派建築自西向東沿串珠狀池塘、溪谷展布,街長1370米。數十座歷史悠久的寺廟、上百家店鋪與民房構成僧俗共處,農商禪交融的文化景觀,是九華山人文景觀薈萃之地。我們沿著九華老街走走,九華老街的北端是著名的「旃檀禪林」,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為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清道光時寺尚存,鹹豐年間兵毀。
  • 安徽這座古剎,是九華山開山祖寺,還是地藏菩薩的道場,遊客眾多
    九華山是中國佛教中的四大名山之一,在九華山的雲山腳下,有一盆地,盆地中有座寺廟,這座寺廟可以說是九華山78座寺廟中的的開山祖寺,是東晉年間懷渡僧人建造的,隨著歷史的變遷,之前的建築早就已經破敗,現在的寺廟是在唐朝時期修建翻新的,並為寺廟取名為化城寺,用作地藏菩薩的道場之用。
  • 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向安徽省九華山捐贈玉石佛像
    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向安徽省九華山捐贈玉石佛像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5日 21:10 來源: 西哈莫尼25日向中國佛教聖地安徽九華山化城寺捐贈了一尊大型玉石佛像,並祝福中國人民永遠幸福、安康。
  • 煙雨濛濛化城寺,青瓦白牆霧中行,雨霧之中探訪九華山化城寺
    化城寺為九華山開山祖庭,歷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薩道場,是九華山寺院的「總叢林」。四月二十八日,離開杭州乘坐高鐵抵達九華山,恰逢九華山下著小雨,上得山來,只見到處白茫茫一片,能見度不到300米。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 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攻略
    九華山一日遊線路安排  九華街 → 化城寺 → 肉身寶殿 → 旃檀禪林(通慧禪林)   上午:  乘車到達柯村九華山山腳後,購九華山門票,換乘景區交通大巴車從柯村站上車(門票上有顯示),坐到九華街口下,然後步行至九華街上,找合適的旅館或提前預訂的旅館住下。
  • 蓮花佛國,地藏道場;安徽九華山化城寺朝山觀光之旅
    九華山化城寺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九華山祖寺,也是九華山寺院的「總叢林」。相傳釋迦牟尼攜一小沙彌外出布道,山重路阻,小沙彌口渴腹飢,無力前行,釋迦牟尼用手指向前方一指,點化一城,讓小沙彌前去化齋,以圖繼續前行,這就是《華嚴經》所載的「佛指化城」的故事,這也是化城寺名稱的由來。
  • 冬天來「蓮花佛國」九華山看霧凇冰掛
    現在已經是九華山的淡季,所以門票和住宿等會比平時便宜很多,冬季還能看到霧凇冰掛。交通鐵路:乘火車到池州火車站,坐直達九華山的大巴(免費)自駕:山上的路比較彎彎繞繞,要當心。(節假日山上核心景區根據車位飽和情況實行臨時交通管制,可提前諮詢九華山交警大隊)推薦遊覽寺廟一般說來,到九華山一定要拜的是地藏王菩薩。化城寺是九華山地藏王親自修建的的開山祖寺;肉身殿是地藏王菩薩肉身所在地;百歲宮是九華山第二尊肉身菩薩,也是我們能看見的最早的肉身菩薩,還是崇禎皇上封的應身菩薩。
  • 安徽九華山有條「天街」,海拔640米經常煙霧繚繞,每年遊人如織
    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分別是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和五臺山,位於池州市的九華山還是安徽三大名山之一,和黃山、天柱山齊名。這三座名山都是花崗巖地貌,奇峰突兀,令人嘆為觀止。九華山每年遊人如織,九華街是最熱鬧的區域之一。
  • 疫情徹底結束以後來九華山,上山後必去的幾個地方
    今天主要聊聊來九華山遊玩的必須要去的幾個地方。一、九華山月(ròu)身寶殿肉身寶殿原名金地藏塔,俗稱「老爺頂」,又名月身寶殿。傳金地藏晚年以此為南臺讀經,其圓寂三年後,仍顏面如生,正是菩薩降世應化之兆,遂在此建三層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又稱地藏墳。
  • 九華山在哪裡?九華山旅遊景點介紹
    這裡交通十分發達,到池州九華山機場或合肥新橋機場;客運汽車可直接到九華山,或者到合肥以後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就可以直達九華山;高鐵到銅陵北站下車,火車到池州站下車;自駕車可在G3京臺高速,G50滬渝高速在九華山有出口。這些方式均可以方便的到達九華山。九華山是5A級景區,自上古以後,這裡就是學仙修道的聖地。
  • 土著教你半天暢遊佛國九華山
    emmmmm,下面按照我的線路一一為你介紹 >>>1、旃檀林旃檀林是九華山九座全國重點寺廟之一,也是九華山規模最大的寺廟。也是我最為熟悉的一座寺廟。經常會有朋友問,這個寺廟的名字怎麼讀,其實不難。
  • 九華山在哪裡 九華山必去景點介紹
    九華山的名氣非常大,它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世界地質公園,但大部分人並不知道九華山在哪。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九華山究竟在什麼地方,九華山的景點又有哪些?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與人文勝景為特色的山嶽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國家首批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景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裡,保護面積174平方公裡,由11大景區組成。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 蓮花佛國九華山,旅遊大餐!
    穿過黃山的雲煙,越過太平湖的萬頃波濤,過陵陽舊地,便到了長江之畔的九華山下。這裡奇峰突起,雲蒸霞蔚,溪瀑縱橫。唐開元年間,金喬覺駐錫九華山修行,百年示寂後被尊為地藏王,其修行所在的化城寺即九華山開山祖寺。此後,九華山又建起了多座禪院,僧侶數以千計,佛像萬尊,天下梵境一時無出其右者。
  • 「九華山旅行」我跪過的蒲團,每一次都是代表我愛你
    傳說釋迎牟尼與小徒下鄉布道,忽為山險所阻,小徒饑渴交加,坐地不起。釋迦牟尼手指前方說:「前有一城,速去化齋。」小徒頓為振奮。所謂城實乃佛祖點化而成。而化城寺是九華山的開山祖寺,歷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薩道揚,是九華山寺院的開山祖寺。現存建築最老的為十九世紀末重建而成。
  • 九華山金地藏考略
    一、名諱考略後世有地方文獻記載九華山新羅僧實名「金喬覺」,但最早記載九華山新羅僧的唐代《九華山化城寺記》並未記載,只提到新羅僧是「新羅國王子金氏近屬」,也就是說,在新羅僧生活的唐朝,當時人已經不知道他的名諱,這是符合出家人不言俗名的規矩的。
  • 九華山寺院最詳實名錄:9大叢林67處「廢寺」
    九華山化城寺(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化城寺,這是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的開山祖寺,位於九華山的中心谷地,即今之九華街上。此谷地南有芙蓉峰,北有白雲山,東為東崖,西為神光嶺,四山環圍,儼如城池。寺院始建於唐至德二年(757),寺成,金地藏應請自石室遷來居住。不久後,上首僧勝諭進一步擴充寺域,增建臺殿、山門、放生池、供經臺等。建中初(780),唐德宗敕賜寺額名「化城寺」。明宣宗(1426-1435)、神宗(1573-1620)、清聖祖(1662-1722)、高宗(1736-1795)或頒藏經,或御書匾額,並賜金修葺。
  • 佛國聖地九華山大降價,2018年十一國慶來打卡,這份攻略請收好
    安徽九華山,這裡不僅有聞名中外的「肉身寶殿」,還有一千四百多年的「鳳凰古松」、天河掛綠水的「九子泉聲」等玄妙的天然奇景,而且今年的9月底開始九華山風景區旺季門票價格由190元/人降為160元/人,帶上這篇攻略讓我們一起走進九華山吧。九華山在哪兒?
  • 九華山,一個心靈皈依的地方
    有當地大檀越號閔公,念金喬覺弘法大德,獻出九華山為金喬覺開闢道場,後又送子皈依,侍奉金喬覺,法號道明和尚。閔公後來也皈依佛教,父子二人隨侍金喬覺。現在我們看到地藏王聖像左右即是其父子。閔公也被九華山的信眾奉為閔公財神。金喬覺在九華山修行75年,99歲圓寂。據說圓寂時群鳥哀鳴,山鳴石隕。肉身置於缸中三年不腐,面色如生,肌理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