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有名山,名曰九華。在安徽池州青陽縣境內。古稱九子山,傳說因詩仙李白的《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而更名。詩曰:「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碧水,秀出九芙蓉」。
九華山景色秀美,山峰林立。是上古的修仙聖地之一,《福地考》 有記載,九華山列道教「七十二洞天福地」第三十九位。目前九華山還有葛仙丹井,葛仙洞等遺蹟。
唐開元年間,有新羅國僧人金喬覺雲遊而來,感九華秀美宏偉,卓錫傳法,結廬修行。有當地大檀越號閔公,念金喬覺弘法大德,獻出九華山為金喬覺開闢道場,後又送子皈依,侍奉金喬覺,法號道明和尚。閔公後來也皈依佛教,父子二人隨侍金喬覺。現在我們看到地藏王聖像左右即是其父子。閔公也被九華山的信眾奉為閔公財神。
金喬覺在九華山修行75年,99歲圓寂。據說圓寂時群鳥哀鳴,山鳴石隕。肉身置於缸中三年不腐,面色如生,肌理柔軟。信徒根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曰:菩薩「安忍如大地,靜慮可秘藏」。認定金喬覺為地藏王菩薩應化。尊為金地藏,建塔供奉。後又在塔上建殿。形成了如今的殿中有塔,塔中有肉身的殊勝所在。也就是今天的月身寶殿。真身寶塔據說60年開啟一次,如有幸趕上,即是莫大的法緣。

末學已經連續3年朝拜九華,這一處聖地帶給心靈的洗禮是不易言盡的。這裡建議參訪的善信們,如果坐火車,可以從池州站的出站口右手邊坐大巴上山。車票50往返。40分鐘左右從火車站到達九華山腳下。然後再做景區大巴上山,晚上可以在九華街住。末學每次都會住在化城寺的旁邊,經濟實惠,晚上可以在九華街走走。據九華山本地人說,到九華山可先到化城寺參拜一下。算是給地藏菩薩報個到。第二天再開始進香朝聖之旅。可以從地藏禪寺進入往上朝拜。山門宏偉莊嚴,左右楹聯書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渡盡方證菩提」。此為地藏王菩薩的誓願。因此,菩薩又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常有善信說,如此,菩薩何時成佛。殊不知,大願已許,佛身已成。

入得山門,拜完彌勒菩薩後,即到地藏殿。這裡供奉著地藏王菩薩的聖像。同時這裡還供奉著近代肉身成聖的大德高僧—慈明老和尚。老和尚1990年舍報歸西,三年後瑞相示現,金身成就。慈公長老的金身供奉於地藏殿左手邊的佛龕裡,有緣善信可以到此朝拜瞻仰。感受佛力的不可思議。

月身寶殿,又稱老爺頂。下面匾額為青陽書法家施玉藻1919年題寫的「東南第一山」。後門有黎元洪題寫的「地藏大願」,大殿前有原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的「護國月身寶殿」。本地有「不到月神殿,不見菩薩面」之說此建築為16世紀重修,殿中即是地藏王菩薩的月身塔。殿中塔供奉著多尊地藏王菩薩聖像,常有來自於各地的善信虔誠饒塔念佛。饒塔從左至右,順時針。

此處為九華街上的一處比較大的寺廟—旃檀林,始建於清康熙年間,重建於清光緒十二年。因有佛家珍品旃檀樹而得名。


九華山佛教祖庭,又稱九華山寺院的「總叢林」,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地藏王道場。始建於東晉,於唐至德年間改建,定名化城寺。也是九華山歷史博物館所在地(末學每次來都會住在左手邊白色的房子) 。化城寺門口有兩個形態逼真的獅子,很多善信相信撫摸獅子的頭,腳及腳下的球能夠帶來好運。經年累月,獅子被摸得頗為光滑。去過九華山的你們有沒有摸過呢?

化城寺山門前有一處放生池,與其他寺院不同的是,此放生池竟然呈彎弓形狀,後有有識者提示。此處確為弓,遠處廣場曾經有一處立起的柱狀石雕為箭。後雕塑失修損毀,只剩彎弓蓮池了。


此處供奉著近代肉身成就的比丘尼—仁義師太的金身。仁義師太,精通中醫,以佛子之身參加志願軍,救死扶傷,行無上佛道。後卓錫九華山通慧禪林。於95年安詳示寂。世壽85歲。現供奉在通慧禪林大殿二樓。

此處為天然睡佛,百歲宮纜車站旁邊是最好的觀察點。據說有緣人才能看出來。佛緣所致,心靜眼明。

東崖禪寺,坐落於東峰峰頂,建在一塊巨石上,在這裡可以鳥瞰九華群景。此處為金地藏出來九華的修行之地。
寥寥數言,匆匆行之,數不清、道不盡九華勝景。九華山大廟99座,國家級重點寺廟9座。千年來地藏文化深入人心,有「香火甲天下」「蓮花佛國」等美譽。大願之名,法澤眾生!
虔誠祈願正法久住,有緣善信所願所成。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