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食物很是講究,因此自古以來就有食物搭配宜忌和食物「相衝」的說法,比如說吃豆腐與蜂蜜會有耳聾,海鮮與西紅柿吃會產生砒霜中毒。聽起來挺嚇人,但這些說法是不合理的,理由是這些食物在一起即使經過烹煮,也不會產生這麼大的化學反應,從而產生相關毒素導致人中毒,因此不用擔心。但以下情況就要當心了!
常聽醫生講在吃藥的時候不要喝茶,吃西柚會影響降脂藥、降壓藥、化療藥物、靶向藥物的效果呢?是否又是真的呢?恭喜您!這次您的擔心是對的。
早在2013年《加拿大醫學會雜誌》(見圖1)就發表了1篇關於西柚汁影響藥物效果的文章。該文章指出有85種藥物與西柚(汁)同服,可使藥物的不良反應加重,甚至可能致命。
圖1《加拿大醫學會雜誌》關於西柚汁與藥物作用的文章
到底是什麼回事呢?首先我們了解一下西柚是一個什麼食物。
西柚又叫葡萄柚,皮薄、果肉紅。西柚中含有豐富的天然維生素P、維生素C和葉酸,以及可溶性纖維素,且含糖量不高,在北美、歐洲各國和日本,是很多家庭早餐必備的水果和飲料,目前也進入了中國的市場。那麼為什麼西柚等食物會和藥物相互作用呢?關於食物和藥物的相互作用機理比較複雜,主要是與食物和藥物在消化、吸收、代謝過程有關,包括拮抗(減低藥效)、協同(增加藥效)以及特殊反應(如低血糖、臉部發紅)等。而西柚與藥物的作用主要表現為西柚中的呋喃香豆素會抑制肝臟和腸道中的一種酶即細胞色素P450的成分,從而影響藥物的效果,根據研究發現而此酶受阻後,藥物在體內的濃度即會上升,超過一定濃度即會引起不良反應,甚至達到中毒水平。研究人員將反應分為四級,最重者在服藥前數小時吃過西柚也可出現反應。嚴重的不良反應有:室性心動過速、心臟傳導全阻滯、橫紋肌溶解症、腎毒性、骨髓毒性、靜脈血栓形成、呼吸抑制及消化道出血等。例如調節血脂的藥物辛伐他汀,如果每天1次,喝葡萄柚汁7盎司即約210ml左右,共3天,即可使體內辛伐他汀的濃度較僅喝水者高出330%。這一濃度可能產生致命的橫紋肌溶解症的不良反應。表1列出西柚汁與部分藥物相互作用的情況(僅供參考,詳細需諮詢醫師、藥劑師和營養師)。
對於類似西柚的水果如柚子類水果也可能引起上述藥物不良反應,但決不是一般的橘子、橙子及其產品。因為含有呋喃香豆素的也不僅僅是西柚,其他橘類水果如酸橙(常用於制橘醬)、柚(文旦)、檸檬、苦橙等也有,不過目前相關的研究做得還不夠深入。總之,要提高警惕,至少吃藥時不要用柚子汁吞服,而要用溫開水吞藥。如果必須飲用時,至少要與服用藥物間隔12小時以上,或服藥前後1-2小時不要食用。
當然除了西柚外,還有一些常見食物也需要注意,如牛奶、酒精、茶葉、大蒜、紫錐菊、聖約翰草(貫葉金絲桃)。理論上所有食物都會和藥物都會產生相互作用,因此我們在食用藥物時需要弄清楚服藥時間以及藥物和進餐時間的關係,才是比較安全的做法。說到這裡,有患者可能會問,如何做才最安全呢?這裡提供1個小貼士供參考。
小貼士:
1、不要看了食物和藥物作用就擔心而出現「恐藥症」,從而自行停藥,此時寧可先不要進食某種食物,而不是先停藥。同時需要諮詢您的醫師、藥劑師、營養師查詢和了解相關藥物和食物作用相關內容再做決定。
2、對於已有證據表明會出現不良反應的食物,最好不要喝藥物同時吃。而對於同類食物,如果沒有證據表明有此類相互作用,如同時柑橘類的橘子、橙子等,如果想吃,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食物和藥物的作用也有劑量對應關係,偶爾吃一點,量不是太多(如50g),也可放心使用,同時做好服用的間隔時間,通常進食食物與這些藥物的間隔時間為1-2小時。是在有不明白和擔心的可諮詢營養師了解相關內容。
2.某些特殊用藥如腫瘤用藥、抗凝藥物、抗生素等,最好常規做一些血藥濃度的監測,一方面可防止藥物濃度過高或過低,影響療效;另一方面還可了解進食某些特殊食物是否對其有影響,為進食食物或未尋找替代藥物提供依據。
摘自《加拿大醫學會雜誌》2013,185(4):309-316
了解更多營養信息,歡迎關注東方均膳營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