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回禪修:打坐一定要有師父?靜坐前一定要練氣?關鍵是身體放鬆。南懷瑾老師為啥強調打坐前要練氣?
師兄忙完,教教我盤腿之前的有哪些動作吧!我都是自己瞎琢磨的。
@李淵回
為啥說打坐一定要有師父?很多人連基本的姿勢都不正確,就在那裡坐啊坐的。
自己坐著不舒服,沒有任何進展,也不知道客觀的找原因。總在那裡主觀的糾結,覺得自己是不是著魔了?諸如此類。
打坐禪修出現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打坐的姿勢,打坐前準備活動,沒有坐好,而出現的。
有個師傅,有個旁觀者,能幫你指點出來,及時糾正,及時止損。我們去寺院,偶爾會看到那些彎腰駝背的老僧人,像駱駝一樣。這個大家不要笑,真的是這樣,他那個背就做壞了。
我們大家一定要注意!這也是很多人說,沒有好的師父最好不要打坐禪修的原因。並不是打坐不好,並不是禪修不好,主要是我們自己犯了錯誤,自己找不出來。
如果真的要自己搞這個東西。那麼冤回就建議你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點不能馬虎,一點不能懈怠。
否則,玩來玩去。生活上沒有進步,修行沒有進步,把自己身體搞壞了。連個正常人都不如,還遭別人恥笑,整天搞些不正常的東西,何必呢?
修行人應該有一個修行人的樣子。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做不到這一點。也是非常的可惜。
廢話說多了,下面步入正題。
打坐除了要非常重視姿勢,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放鬆。
南懷瑾老師生前,只要學生打坐就很少講什麼高深的理論,高深的經驗。基本上來就是教你學打坐,嚴格讓你學習打坐的姿勢。就像他老人家收學生,首先要教你走路一樣。打坐,你這個最基礎的姿勢要正確。
打坐的姿勢包括南懷瑾老師,很多老師都在講。七支坐法,總共有七個要點。把那幾個要點自己把握住,就行了。這裡淵回不再展開,主要提一下大家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
自己一個人打坐,最好有一個同伴來幫你糾正,看你做的直不直啊!諸如此類。
如果實在是自己打坐,條件不允許。就最好找個鏡子,自己來觀察好,把姿勢調正確,否則到後面養成習慣就麻煩了。
如果鏡子也沒有,就用手機錄像,擺好位置。一定要自己一點一點的去糾正。
姿勢不正確,縱使你後來走的再遠。你這個路都是歪的,早晚會誤入歧途,甚至搞壞身體。
我們把上面的姿勢糾正好了,一定不能忽略放鬆的工作。
很多人姿勢正確,但是不知道放鬆。打坐坐好了沒有一套,讓自己放鬆的動作習慣。自己緊張的不行,或者是身體某個部位在緊張,自己也不知道。
還一直的念佛號,越練越急,越念越煩惱。
或者是,一直的覺察呼吸,自己身體某個部位緊張,你不放鬆,那裡的氣,它就出不來。自己還在那裡,所謂的觀察呼吸。真能覺察呼吸,慢慢的,它隨著出氣就出去了。
就怕是,思想也不能寧靜,呼吸念頭也不能專一,在那裡轉啊轉啊,身體憋的不行,久而久之,廢氣出不來,不悶出毛病才怪呢。
初學打坐,在開始之前,首先要做一套非常嚴格的,讓自己放鬆的準備工作。
比如自己告訴自己,頭部放鬆,肩部放鬆,胸部放鬆,肚子放鬆,脊柱放鬆……等等一路下去,直到腿部放鬆,腳部放鬆。
據淵回所知,很多人嫌麻煩,基本都沒有一套放鬆的功法。最多是下坐時候,揉揉膝蓋,活動活動膝蓋。這個是不行的。
很多人修行法門不得力,就是準備工作沒做好。看似非常麻煩,非常繁瑣,你認真做起來真能讓你進步很快。
有的人說了,南懷瑾老師教打坐的時候,只是教我們了打坐的姿勢。並沒有那麼繁瑣啊!
其實是南懷瑾老師的智慧,他老人家覺得我們自己知道,並沒有給我們點明白。
南懷瑾老師為何說打坐前要練氣呢?為啥要讓我們身體裡的廢氣呼出去呢?
其實是一個道理,念佛持咒,安那般那觀息法門的,一般都有這個經驗。人呼氣均勻緩慢,身體就會特別放鬆。
包括我們普通人說長出一口氣,也是這個道理。
他老人家沒有那麼麻煩,說讓你放鬆頭部,放鬆肩部,放鬆胸部之類的。這個放鬆的東西,在這個鍊氣的過程中就包括了。
可是,我們自己愚蠢。有些人打坐不修觀息法門的,直接上來就坐。他就把鍊氣,這個步驟給丟了。姿勢正確了,但是你沒放鬆,出現了問題怎麼搞?
所以說,修行一定要嚴格一點,也不能懈怠。最好初學者就是上上面說的頭部放鬆,肩部放鬆,這樣的心理輔導心理暗示,一步一步的做下來。
到了養成習慣,後面可能一上坐就放鬆了,那個時候就不需要這些繁瑣的東西了。你自己的身體也能感受到,打坐是真正的放鬆了。
先說這麼多吧!只要努力,只要方法正確,一定會有所進步的,大家加油。有問題大家在評論區交流。
@李淵回
李淵回!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