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回禪修:打坐呼吸意念的配合?航天員太空打坐,南懷瑾提供經驗
其實有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或者說是體驗。不過都被我們多數人忽略罷了。
當我們專注於某件事情的時候,有可能是被嚇的,被震驚的。也有可能是特別專注於某件事情。這個時候猛然一剎那,自己屏氣凝神,沒有了呼吸。雖然時間非常短暫,但那一個剎那是精神和呼吸相統一的。
由於時間非常短,由於普通人很少了解修行的知識,所以大多數人雖然有類似的經驗,但是都被忽略掉了。
包括我們觀察別人睡覺呼吸,在某個時刻,他睡得非常深沉。一個深呼吸之後,隨著胸部腹部的起伏,忽然停頓一會。這個停頓的時長大概有幾秒鐘,然後又接著呼吸起來。過一會兒又重複幾次,這樣的停頓。在這些停頓的時刻,就是普通的呼吸停止了。
人睡眠真正的休息,也就是在這些短暫的時刻。如果人們能隨時隨地的達到這個類似狀態休息。那麼,所謂的睡眠休息也就是一個偽命題了。
我們去看佛陀的睡眠休息,他老人家睡一覺的時間是非常少的。因為他老人家整天都在禪定的狀態,所以他的精力是夠用的。佛陀雖然是躺下,但是和我們普通人的睡覺也大有不同。
佛陀躺下多半是為了休息身體,他的大腦思維是非常清醒澄明的。佛家許多高僧大德們都有類似的經歷。據他們說,這個時候躺下睡覺會有一個東西看著你在睡覺,清清明明的。所以他們睡得時間太短,等到身體這個硬體的東西完全恢復過來,也就起床了。
南懷瑾老師在主持長期的時候,能夠連續好多天不睡覺,也有類似的因素。他們這些大修行人的大腦思維幾乎是不用休息的。因為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禪定當中,他們的精力就夠用。
雖然他們躺下去,我們看起來像是睡眠,其實也只是為了恢復這個身體硬體。這個是需要我們大家以後深入研究實踐的。如果能把類似的方法,用到學習工作實踐科研當中。對於效力的提升,對於事業的完成,肯定是好處多多的。
那麼如何達到這些狀態呢?
其實不僅是佛家,道家的好多修行人,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張至順道長就描述過很多次打坐禪定中的景象。
打坐修禪修定修止修觀,從呼吸入手是一個不錯的路。佛家的安那般那觀息法門,就有一套相應的系統的修行實踐方法。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什麼時候呼吸急促,什麼時候呼吸深沉,什麼時候呼吸變得微細……這些種種的現象步驟,其中都有描述。甚至是十分的精確,精確的讓我們稱讚古人的智慧。
在幾千年前,又沒有相關的醫學監測設備。他們是如何做到如此之精確呢?答案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拿自己的身體做實驗。找個安靜的地方,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盤腿坐下,覺察呼吸。然後,一點一點的觀察,一點一點的深入,並且把這些記錄下來……形成了這些相關的經典。比如《大安般守意經》,《達摩多羅禪經》等。
像古人的相關經驗,還有待我們發掘。當年,航天員培訓中心的專家專門去請教南懷瑾老師有關人身體,心理,調節和禪定的相關經驗。後來,太空人聶海勝還在太空上表演打坐,這些都有相關的照片記錄。
淵回相信,人類終究是要做星際航行的。星際航行的距離,往往是以光年來計算的,也就是光一年行走的距離。這是以我們目前飛行器的速度來講,是遠遠低於光速的。所以,在這些漫長的太空航行當中,人類如何去生活,休息?甚至要藉助某些方法讓生命暫時停止,等到目的地再甦醒過來?如何在航行的途中將氧氣的損耗量降低到最少?包括太空人的飲食,如何做到少而有效……
這些都是非常具體的問題,非常實踐的問題。也許在古人的這些智慧,中會給我們相關的經驗,相關的靈感,相關的啟發。
對於以上修行實踐的相關具體方法,大家還是要深入原來的經典,去研究學習。因為這些東西非常的親密,三言兩語很難說得清楚。途中也有很多岔路,淵回希望大家能夠謹慎地對待。
時間有限,行文難免會有些錯誤問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批評指正。如果覺得有幫助,歡迎大家點讚,收藏,轉發,推薦。讓有限的內容,發揮無限的力量,幫助更多的人。相關點讚,轉發,也會增加淵回的更新頻率。
最後大家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謝謝大家,這一期的淵回禪修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