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餘蔭山房:100多年前,廣府人家的詩意棲居

2020-12-19 一方水土和一方人
餘蔭山房大門

題記:餘蔭山房,又稱「餘蔭園」,與順德清暉園、東莞可園、佛山梁園一道合稱為「晚清嶺南四大古典園林」。山房的故主鄔彬,祖上來自南雄珠璣巷——大部分說粵語的人們(即「廣府人」)的發祥地。按此,鄔彬及其族人皆是不折不扣的廣府人。他在番禺南村所營建的私家園林,屬於廣府人系列,區別於客家與潮汕人家。

另外,除了餘蔭山房,這裡的主體建築還包括兩座祠堂:潛居鄔公祠和善言鄔公祠,以及1922年由鄔家後人建造的「瑜園」——它的外部建築與裝飾風格與餘蔭山房一脈相承。

至於文昌閣、掛榜青山等建築,都是現代建造的,不提也罷。

在不規則地塊上演繹傳統與新潮

園林小景

儘管貴為舉人,又是從清政府辭官歸田的二品大員,但在1867年,當43歲的鄔彬拿出三萬銀兩建造餘蔭山房的時候,地塊極不規整,面積僅有1598平方米(對比一下:東莞可園2000平方米;順德清暉園:22000平方米;佛山梁園:21269平方米),且還是其祖父和父親所建的祠堂剩下的。但這個受到良好家風薰陶的有為中年人,卻是硬生生地抑制了擴大園林面積的欲望,還以感恩先祖餘蔭之情和廣府人的實在心態,將園子命名為「餘蔭山房」(「山房」之稱,是因地處偏僻的東源坊崗地之下,如此稱呼也是園主的一種姿態)。

善言鄔公祠,餘蔭山房就建在其邊上

他在面積不到三畝地的餘蔭園中,建築了門廳和庭園。作為主體,庭園的邊際線難以被覺察,而且,還會感覺它規整有序,轉角見花木,移步又一景。這源於主人的用心和匠人的精心布局。相傳,還在京城為官時,他就已經充分觀察了京城、江南、嶺南等地的園林,定下了未來自己所居家園精緻、幽美的格調,還請畫師設計了園林的模樣。營造時,以「藏而不露」和「縮龍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間內,悉心置放山、水、石、橋、亭、堂、樓、榭、軒等傳統園林元素,配合花草樹木的高矮疏密,布成極富層次且自然有序的咫尺山林,建成園中有園、景中有景、幽深且美的佳境。在這裡,傳統園林所應具備的亭橋樓榭、曲徑回欄、荷池石山、名花異卉等,一應俱全。山房花園門上的「餘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雲深」一聯,很好地概括了這一佳境。

浣紅跨綠橋

這座坐北朝南的園林的格局,努力遵行傳統深宅大院的布局,設有中軸線,組成此線的是東西兩池、浣紅跨綠橋和玲瓏水榭。其中,嶺南園林經典代表作——浣紅跨綠橋(跨橋連廊),將餘蔭園分為東西兩庭。西庭以方池為中心,北置主人與賓客雅集的深柳堂,南設主人書齋臨池別館。當客人從山房西南角的正門(非今天的正門)進入,通過一條小巷,至此就會感覺空間豁然開朗。東庭以八角形水池為中心,池上建玲瓏水榭,水庭周邊的橋、廊、疊石、道路均呈八角形分布,景色聚合而顯幽深。西庭的方形(或許就代表天圓地方的「地」)格局是傳統的,但東庭的八角形,為似圓非圓的幾何圖形,在中國園林中鮮見,算是一種新潮的作法。同時,中國傳統建築講究的對景之美,在園中也反覆出現,如東西兩庭隔連廊橋而對,深柳堂與臨池別館隔池對望,玲瓏水榭的北兩側各有一座八邊形樹池相對,臥瓢廬與鷹山,花匠房的圓門與來燻亭也是如此。

深柳堂

廣府人多喜吐故納新,所以挑戰傳統的創新,也在這園子裡不時冒出,挑逗人們的審美底蘊。最直觀的是屋面瓦,它們的鋪設沒有遵循傳統的「上尊而宇卑,吐水疾而溜遠」的要求,完全不見起翹,只是從上到下平直地鋪設。以深柳堂為例,它的山牆朝向建築的正面,屋簷無起翹,只是靠近簷角處的三攏瓦稍微上凸,垂脊、戧脊、博脊都呈直線形。又如,傳統的園林中的水面邊界、走道,常用圓弧或自然曲線呈現,但在這裡,大都是以直線和折線構圖,庭園大門前通道兩側的花池就是一例,它採用的是類似梯形的不規則形狀,八角池、方池則是規則的幾何形。

臨池別館

19世紀中後期的廣州,東西方的交融如火如荼的歷史,在這座園子裡也留下了清晰的片斷,比如西方建築中的半圓形門額搭配嶺南傳統的花草、瓜果等圖案或紋樣。在這方寸間,嶺南與西方的交匯,卻也和諧,又顯獨特。

但不論是遵循傳統還是演繹新風尚,按廣府人的性格,都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住著舒服,行走便利,招待客人有面子。很明顯,在這一點上,主人做到了。全園最佳觀景處的玲瓏水榭,是園主與客人把酒賦詩,吟風弄月的地方。在這裡,可從八面觀景,且時間不同,景致相異,正如一首五律詩所概括的那樣:「丹桂迎旭日,楊柳樓臺青;臘梅花開盛,石林咫尺形;虹橋清輝映,臥瓢聽琴聲;果壇蘭幽徑,孔雀盡開屏」。主人的那些筆墨文友,無論何時前來,都會有驚喜。

半圓形門額

園主侄兒在20世紀20年代修建的瑜園,面積更小,但迂迴曲折,園林的風格也與他叔叔的一脈相承。這裡的園林小景移步即換,極為精緻。如天井,以山石和小竹園建構;廳內隔扇,以木雕竹石裝飾。瑜園主體建築的一層建船廳。為了像行舟,廳前建有一方線條規整的小池,池上立一拱橋。池岸有山石點綴。最見嶺南水鄉特色的,還有靠水邊的窗戶:其上所鑲的不是玻璃,而是用蠔殼磨成幾乎厚薄均勻的蠔片鑲嵌而成。這與小橋流水的嶺南水鄉意境相呼應。在二層平臺,可見竹梢、餘蔭山房的園景和層層疊疊的屋簷、防火牆(山牆),感覺如同群山綿延。此景與船廳共同構成了「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意境。

從瑜園二樓平臺上望餘蔭園

那些美好的願望,散布於園中每處

華夏子民的性格,向來都是向內收斂的。但心有曲曲,情有款款,總要有個出處。於是,就有了陽春白雪——詩詞的繁榮,也有了下裡巴人——民間傳統圖案寓意的滋生。後者隨著移民,流傳於整個華夏大地,嶺南當然也不例外,看看餘蔭山房中那些圖案以及園中所種植的植物,就會知道,即使是大戶人家,渴求美好的願望與一般的民眾所追求的並沒什麼兩樣,無外乎求吉、求福、示富、求貴等。只是,有很多願景在他家已經實現了,而一般人的大多還在夢裡,還在虛幻的將來。

門額上的花果圖案有吉祥的寓意

南村所在番禺一帶,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水豐沛,因此花草繁茂,蔬果多產,鳥獸也常見。這些平常之物一經人類思維的投射,便成為人們祈願的對象。在餘蔭山房的門、脊、牆、窗、壁等等視線集中的地方,都會有這些裝飾圖案,如玲瓏水榭的槅扇和橫披以花草圖案為主,各扇門的門額圖案也常見瓜果的形象。除此外,還有一些有趣的事物也作為裝飾圖案,比如官帽、萬字紋、回紋等。它們既有飾美的成分,又飽含著園主護佑家人的美好願望。

深柳堂後巷的「壽」圖案

這些裝飾圖案,承載於灰塑(分布於門楣、窗欞、山牆牆頭、牆面、屋簷瓦脊等部位)、木雕、磚雕、窗花中。它們有的以諧音的方式道出吉祥的意義,比如紅色的蝙蝠諧音「鴻福」、瓶諧音「平」(安);有的是物品本身所關聯的吉祥意義,如花代表「花開富貴」、成串的瓜果寓意「子孫昌盛,家族興旺」、官帽則含有「加官進爵」的意義、鰲魚(常出現於門額上的磚雕圖案)則有防火避災的用意;有的則直接用文字圖案敘述,如深柳堂後巷的天井處和瑜園內,都有「壽」字的浮雕,呈現的就是希望家人延年益壽的願望。這些都是具有嶺南風味的圖案與吉祥意義。

「綠肥」壁雕

在餘蔭山房和瑜園中,有一些裝飾圖案令人過目難忘,如瑜園中的「綠肥」處的壁雕和船廳對出的半邊橋邊牆上的壁雕;餘蔭山房玲瓏水榭的落地罩、深柳堂的室內落地罩、臨池別館的窗。綠色葉子狀淺浮雕「綠肥」下的壁雕,圖案為山水,紅綠搭配,有留白,這是江南人喜歡的風格;半邊橋邊牆上的壁雕,圖案中的牡丹花,寓意子孫枝繁葉茂。玲瓏水榭的落地罩,以藤蔓上棲滿金色的喜鵲為圖案,寓意「喜上枝頭」;深柳堂的室內落地罩,有二,一是松鶴延年落地罩,寓意「延年益壽,富貴吉祥」,二是圖案為鑲松鼠葡萄罩,葡萄藤的寓意是希望子孫繁衍昌盛。

當然,這些圖案中也不乏園主志向的代言之物,如梅、蘭、竹、菊等。和中原、江南的士大夫一樣,這是園主作為中國傳統文人所希望呈現的品格。

牆壁處的小竹叢

最讓人驚訝的是,園主的美好願望,不僅寄寓於圖案中,還託付在形成園子「嘉樹濃蔭」的各種植物中。有心者會注意到,園中(包括瑜園)許多靠牆的地方都種有竹。在嶺南的民俗中,竹有「富足」的寓意,民諺即云:家有百從竹,不愁不富足。深柳堂前對植的那兩棵老榆樹,也是可見故園主的心機:「榆蔭」與「餘蔭」諧音,表達對祖上「餘蔭」的念想。坊間還傳說,光彩豔麗的錦雞喜棲榆樹。而鄔彬的祖母曾被鹹豐帝下詔書讚許:「光生褕翟常昭彤管之輝」,他從褕翟的豔美想到錦雞的羽色,就想到植榆以棲錦雞,以此彰顯鄔家女眷的榮耀,也為後代女眷樹起楷模。而堂前攀緣的炮仗花,花開如紅雨,寓意富貴、吉祥。園中的桂花和蘭花,寓意「金玉滿堂」,也暗含「蘭桂齊芳」的炫耀——鄔家有「一門三舉人,父子同折桂」榮耀時光;酸楊桃、洋紫荊、南洋杉三種植物,是取其諧音,以營造「三陽開泰」的吉祥氣氛。如此種種嶺南人的俗例,不再臚列。

深柳堂前的榆樹

有書香、有趣又兼實用,廣府人家的品味

故園主鄔彬,可謂成功人士。少年苦讀,19歲時即縣試第一,1855年中舉;中舉前一年入仕,一年後因「克襄王事」被鹹豐皇帝誥授為通奉大夫,官至從二品。三年後辭官歸鄉,主持打理家族產業。至此,他完成了從文、從仕、從商的人生大業。這樣的經歷所凝結而成的鄔氏人生哲學,在餘蔭山房裡有所迴響。通俗點說,就是有書香,有趣,又兼具實用價值,不像江南園林那般有儒氣,有審美趣味。

臨池別館處的墨寶

鄔彬的文人作派,可從深柳堂(源自劉慎虛的《闕題》詩句「深柳讀書堂」)大門上方牌匾「大雅含宏」管窺一斑。這牌匾是園主當年親筆寫下。它為餘蔭山房的文人氣質定調,即儒雅、大方。這見於當年園主精心布置了近百條對聯、楣額、題詠、橫匾、楹詩,凡有門必有楣,逢景必有聯,只要移步換景,便有脈脈書香如影相隨;見於玲瓏水榭所營造的「八景」,那是與詩友們吟詩對唱的靈感之源;見於梅、蘭、竹、菊的圖案和活生生的植株,它們營造的園主的文人氣節;見於深柳堂、臨池別館等室內擺件的文質彬彬,其中包括乾隆朝大學士劉墉、「晚清三大才子」梁山舟、翁方綱、張船山等人的手跡……

來燻亭

鄔彬雖曾為官,但僅在位幾年,是典型的不樂宦海的廣府人。但對於這段經歷,他似乎也有所懷念,怎麼辦呢?那就建座孔雀亭養孔雀吧,見著它的翎羽,便能勾起為官的往事和曾經戴著官帽的威風,可解掛懷之念。況且,孔雀亭還能與來燻亭構成「八景」中的「孔雀盡開屏」。實在是妙啊!

但為官只是他人生的一個小插曲。作為一個見過世面的廣府人,他有著靈活的頭腦,並伴著有趣的靈魂——孔雀亭的修建就是一個例子,更有趣的臥瓢廬,他在這裡的窗戶弄了個小小的機關,運用玻璃色彩的變化,為園子重構出嶺南難得一見的紅葉秋景、飄雪冬景,以取悅那些常來常往的賓客們。想像當時的人們,從夏日的園子裡走來,臉汗涔涔,卻透過窗戶看到了滿園的紅葉、飄雪,會何等的歡樂?這主人,確實是有趣的人。

天井

這私家園林畢竟還是個生活之所,生活的便利才是重中之重。嶺南之地,長夏短冬,雨多氣潮,居所要保持通風、光亮,又要能遮風擋雨,實在需要巧思。餘蔭山房園主的解決之道,就是天井和窗戶的設置。天井自不必說了,嶺南民居的標配;窗戶,餘蔭山房用的是滿洲(周)窗,而且是大號的,太陽不太時,開窗,光亮通透,有風徐來;太陽猛烈時,配合外廊和冷巷,關窗留縫,遮光通風,一樣也不落下。雨多潮溼時關窗,因有天井的透亮,室內也不顯暗。

滿洲窗

從更大的範圍看,那些花去了大錢的水景和植物,除了用於造景,其實也是營造舒適小氣候的理想幫手。大戶人家,也真是有錢任性,而且任性得實在!

餘蔭山房,就是這般味道。

感謝鄔舉人,在這裡所見到的每一寸生動,都是你漾起的波瀾,漂進我的時空。

相關焦點

  • 廣州番禺南村「餘蔭山房」:領略嶺南四大園林之一的靜謐
    餘蔭山房二月的廣州開啟了春雷滾滾的節奏在市橋地鐵站C口坐上番30路公交車,車程一個小時,終點站就是位於廣州番禺南村的餘蔭山房,或者你在廣州地鐵漢溪長隆站、員崗站出來,也可以坐上番30路公交車,一樣可以到達這個地方。餘蔭山房是清代舉人鄔彬的私家花園,始建於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 。
  • 餘蔭山房是哪個地鐵站?餘蔭山房坐地鐵怎樣去?
    餘蔭山房是哪個地鐵站?餘蔭山房坐地鐵怎樣去?  餘蔭山房與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佛山的梁園一道,合稱為清代廣東四大名園,而且餘蔭山房是四大名園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園林,是典型的嶺南園林建築。  園中之磚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豐富多彩,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藝術創造力,盡顯名園古雅之風。更有古樹參天,奇花奪目,頓使滿園生輝。
  • 賞亭登閣,廣州「餘蔭山房」遊玩,可以提前看下這些
    餘蔭山房,始建於清同治時期,在當時是四大私家園林之一,距今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在官宣之中,餘蔭山房,如今被稱為廣東「四大名園」之一;園內的建築確實非常的精緻,猶如謙謙有禮、儒雅溫良的公子。「餘蔭山房」園林如果喜歡嶺南園林的景致,餘蔭山房,確實值得來走一走,如果時間寬裕,可以穿著「古風」服飾,在園林之中遊賞的同時
  • 廣州餘蔭山房,感受什麼才是嶺南園林的代表!
    眾所周知,中國園林分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嶺南園林三大體系,而廣州餘蔭山房是嶺南園林的代表,至今保存非常完整。在史書的介紹中,北方園林穩重氣派,江南園林含蓄秀美,嶺南園林直觀明快。如果你有機會造訪餘蔭山房,相信你會對嶺南那園林重新有一個新的認識。
  • 2020中秋十一廣州餘蔭山房活動安排一覽
    2020廣州餘蔭山房中秋國慶活動  歌曲快閃  表演者身穿漢服,演唱《我的祖國》《歌唱祖國》《我和我的祖國》《桃花笑》等愛國+古風歌曲串燒,讓古典與現代融合,在美妙樂音、穿越古今,引導更多的人深入學習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廣州番禺的清代園林,嶺南園林的典型代表,餘蔭山房
    餘蔭山房,建成於清同治六年,是嶺南園林的代表,每一座園林,幾乎都能代表造園者的思想,餘蔭山房也不例外,他的主人是鄔彬,《番禺縣續志》記載,「並同治六年舉人雙月選用員外郎籤,分刑部,以母老起假歸,闢餘蔭園以奉養。」看破世情的鄔彬,辭官歸田,興建了這座園林。為紀念先祖的福蔭,取「餘蔭」二字作為園名,同時期望子孫後代能永澤先祖的福蔭。
  • 廣州又一座私家古園林修繕完成,被譽「第二個餘蔭山房」
    大洋網訊 位於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的永思堂近日完成了修繕工作,這座被譽「第二個餘蔭山房」的私家古園林以全新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11月7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獨家探訪這座古園林,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和古園人家的故事。歷時三年,這座舉人私家古園完成修繕
  • 嶺南餘蔭山房,中國園林博物館
    穿過蘇州暢園,便是嶺南餘蔭山房餘蔭山房餘蔭山房之名,餘蔭取紀念和永澤先祖福蔭之意,山房表明園林地處山崗與寄託園主隱居之意餘蔭山房是嶺南園林的代表餘蔭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
  • 番禺餘蔭山房,與東莞可園等號稱嶺南四大園林,可體驗閨蜜照
    大家都知道,一提到廣州一日遊或者周末遊,於是在大家的腦海中會浮現出廣州塔,珠江新城,花城廣場,白雲山,長隆,陳家祠,沙面和聖心大教堂,上下九和北京路等一些在廣州家喻戶曉的大眾風景線景點。身在廣州的你,可能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去打卡,時間一長就覺得玩膩了。就像城裡有錢人家每天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的胡吃海喝,都感覺膩了。
  • 番禺餘蔭山房家風家訓廉潔文化基地啟動
    9月19日上午,廣州市番禺區餘蔭山房家風家訓廉潔文化基地正式啟動。據了解,餘蔭山房家風家訓廉潔文化基地現已形成「九個一」格局,成為充滿典型性、生動性、創新性,符合新時代氣息的沉浸式體驗教育基地。餘蔭山房家風家訓廉潔文化網上VR基地目前也同步建設完畢,「線上+線下」多項舉措助力番禺區廉潔文化建設開啟新篇章。
  • 2020廣州餘蔭山房端午節有什麼活動?
    餘蔭山房將在文昌苑內設置七個集卡點,由「仁誼號」七位茶藝師扮演七仙女,設七道茶席,恭候各位遊客,並介紹品飲團茶的方法。其中,紅衣仙女派送紅茶龍珠卡、橙衣仙女派送那罕龍珠卡、青衣仙女派送冰島龍珠卡、藍衣仙女派送福鼎白茶龍珠卡、紫衣仙女派送紫娟龍珠卡、黃衣仙女派送熟茶龍珠卡、綠衣仙女派送古樹白茶龍珠卡。
  • 品嶺南名園餘蔭山房的風雅樂趣
    餘蔭山房,嶺南四大名園之一,與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佛山的梁園一起,並列為清代嶺南四大名園。餘蔭山房亦是四大名園中迄今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古典園林。圖說:餘蔭山房 來源:網絡位於廣州番禺區的餘蔭山房,以其小巧玲瓏、布局獨特精巧的藝術特色著稱於世。縮龍成寸、藏而不露、景外有景,好一個曲徑幽深;園中庭軒鏤金畫彩、雕龍畫鳳,磚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豐富多彩。
  • 廣東旅遊好去處,番禺餘蔭山房,感受古代的私人花園
    之前小編介紹了順德的清暉園,還說過要集齊廣東的四大名園,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下番禺的餘蔭山房,雖然它的名字沒有園字,但是它的確是與順德的清暉園,佛山的良梁園和東莞的可園都是屬於廣東四大名園哦!而餘蔭山房相對於其他的來說,是把曾經的原來的樣子保存的比較好的一盒園林,而四處的建築當然也是一嶺南的風格為主 ,在這裡依然可以感受來自山水之間的美麗,園林的設計也是同樣地精緻,小編真的很佩服設計園林的那些設計師。作為廣東四大名園中,排名第一的餘蔭山房,自然有它的道理。其中,名字就已經顯示不一樣了。
  • 來餘蔭山房賞百年鳳凰木!
    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訪時了解到,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餘蔭山房內有三株百年鳳凰木,最長者有近150年的樹齡,如今鳳凰木正值花開,引來不少遊客觀賞。鳳凰木又名金鳳花、紅花楹樹、火樹、洋楹等,花色花開五瓣,花開時滿樹結花,火紅一片;花謝瓣落,樹下宛如鋪上一層紅毯,被譽為色彩最火紅的樹木之一。因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故得名鳳凰木,是著名的熱帶觀賞樹種。
  • 餘蔭山房重現流光溢彩之美
    餘蔭山房這些滿洲窗修復也是如此,跨越重洋從歐洲進口原版套色玻璃,玻璃內膽雕刻使用獨創藥水配方,不計損耗裁剪出漂亮玻璃花芯。下面就來了解下滿洲窗修復行當以及工匠群體鮮為人知的故事!三組窗戶:花了10多萬元餘蔭山房有100多年歷史了,是嶺南名園之一。
  • 《餘蔭紅雲》再現餘蔭山房百年前夜景
    作為中國荔枝的原產地,嶺南地區擁有兩千多年的荔枝栽培史。正如宋代顧文薦《負喧雜錄·荔枝》中所言「窗外四壁悉皆荔枝,望之如紅云然。」因此,荔枝又得名紅雲或紅雪。嶺南三伏天,蟬鳴荔熟,一片紅火。餘蔭山房內百年荔枝樹亦是生機勃勃,碩果纍纍,遠遠望去,如一片紅雲掛在枝頭,令人垂涎三尺。
  • 番禺餘蔭山房擴建 北新園明年「五一」開放
    這是餘蔭山房保護和開發工程的首個項目,佔地4.8畝,將於2005年4月竣工,「五一」節對遊客開放。  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餘蔭山房以小巧玲瓏、布局精緻、藏而不露、書香文雅、賞之無窮為主要特色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的典範。但是,餘蔭山房佔地只有2000多平方米,遠遠滿足不了廣大市民希望進園觀賞的需求。
  • 詩意的棲居與人生的幸福
    這麼多年,你有多久沒有真正聽到「蛙聲」了呢?這麼多年,你快樂、幸福嗎?如果快樂幸福,為什麼而感到快樂幸福呢?如果不快樂幸福,又是為什們呢?我最早聽到「詩意地棲居」是在我中學的時候。但那時候,我並不懂得其深刻真正的涵義。
  • 番禺區舉辦餘蔭山房家風家訓廉潔文化基地...
    9月19日上午,餘蔭山房家風家訓廉潔文化基地啟動儀式暨領導幹部集中教育活動在番禺區南村鎮餘蔭山房舉行。與會領導齊啟動餘蔭山房家風家訓廉潔文化基地與會領導聆聽餘蔭山房講解人員家風家訓廉潔文化的講解在活動中,區委書記何汝誠作了講話;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黃哲明致辭;相關領導一起啟動餘蔭山房家風家訓廉潔文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