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棲居與人生的幸福

2020-12-04 思考者時光漫步

我曾經居於城市遠郊的一隅,那裡靠近一所大學,我覺得那裡環境似乎更幽靜,靜謐,有點像城鄉結合部的味道。在那裡你能看到高樓大廈,樓房遍布,車水馬龍,但也能看到阡陌小道,綠樹濃陰,桑梓農田。

春暖花開的時節,我常常站在樓房上面,看朝陽日出,山嵐霧氣,看遠山的繁花似錦......

夜晚的時候,我總是能聽到不知道從哪裡傳來的蛙聲。它們的聒噪聲不顯得吵鬧,常常伴著我入眠,進入美妙的夢鄉。

後來,我就尋思著,這到底是哪裡傳來的蛙聲呢?在這鋼筋水泥樓房遍布之處。我想知道。白天,我終於查找弄清了蛙聲的來源。原來,在我樓房下面是一塊空地。我猜想原來是一塊田地吧,而現在呢,似乎正要進行開發了,要打基礎建房子了。而在一個低洼的角落,春天漲水,就積滿了水。而那,正是青蛙們的生存樂園。只是它們不曾想到的是,它們最後的家園馬上就要消失了,它們馬上就要讓位給人們了。

我依然覺得,這詩意來的是那麼矜持、堅強。

這夜晚裡聒噪的充滿詩意的蛙聲也把我帶到了故鄉、鄉土童年。

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每年春天到來,在明媚的陽光下,在乾濕相間的田地裡,總能聽到陣陣的響徹村莊、田野的蛙聲。那蛙聲叫醒了春天,也叫醒了農民伯伯。那預示著農民,要開始一年的等待期盼豐收的辛勤勞作了。

夜晚,和親人懇談到很晚才睡覺。窗外月在中天,地上亮白如霜,當我躺下開始入眠的時候,只有那聒噪卻不覺得吵鬧的蛙聲,陣陣入耳,聲聲入耳,伴著我進入美好的夢鄉!我不經意想起辛棄疾的一句詩來: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但願,這良辰美景,一定是個豐收年!

你也曾經生活在農村,鄉土嗎?你也曾這樣聽過蛙聲嗎?這麼多年,你有多久沒有真正聽到「蛙聲」了呢?

這麼多年,你快樂、幸福嗎?

如果快樂幸福,為什麼而感到快樂幸福呢?

如果不快樂幸福,又是為什們呢?

我最早聽到「詩意地棲居」是在我中學的時候。但那時候,我並不懂得其深刻真正的涵義。

如今,我似乎更懂了!

我更覺得,詩意地棲居,就是一種幸福!就是一種人生的幸福!

「詩意地棲居」,這本是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哲學的思想。這句話更完整表達是「人,詩意地棲居」。這是海德格爾引述詩人荷爾德林的一句詩來表述闡述其哲學思想。

那麼,詩意棲居,如何詩意地棲居?詩意棲居,為何讓人感到幸福呢?詩意棲居有些什麼內涵要義呢?我想來談談。

首先,我想,所謂「人,詩意地棲居」,更多是一種精神性而不是物質性的棲居。

詩意地棲居,它需要物質,以物質財富為基礎,但不惟物質財富,否則就變味了。詩意地棲居,它更多的是尋找和獲得一種精神心靈的超然、慰藉、愜意、安詳,乃至歸依,是一種精神性的勝利和超越法則的一種棲居。一言以蔽之,詩意地棲居,就是尋找一種精神的家園。總之,詩意地棲居,是自我尋求精神超然、樂觀、愉悅和慰藉以及最重要的——超物質重精神的一種自我精神超越和勝利法則的棲居。

其次,詩意地棲居,就是一種藝術化的棲居。

詩意地棲居,藝術是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藝術,就缺少了靈魂、缺少了主體,更缺少了價值意義!藝術,對於詩意棲居的作用就在於——可以起到畫龍點睛、妙筆生花、錦上添花的作用。而這些藝術包括音樂、繪畫、思考寫作、舞蹈、手藝創作等等。藝術是什麼呢?藝術就是一種審美的、超現實的事物。審美,人人具備,即便一個乞丐也會懂得一朵花的美麗漂亮。所以藝術審美的作用在於讓人進入一種超現實主義、虛幻主義以及麻醉主義,它能夠升華人生,所以能夠給予人以愉悅、快樂、慰藉和幸福。總之,詩意地棲居,就是藝術化的棲居;而真正藝術化的棲居,又何嘗不是一種詩意的棲居呢?

第三,詩意地棲居,就是一種以孤獨為樂的棲居。

孤獨可能是享受,寂寞可能是無聊。什麼是孤獨呢?孤獨就是屏蔽異己的人和事,無須面對異己的人和事而去敷衍,附庸,做作和不快,卸下面具而保持率真、自在、從容、愜意、清淨及其獲得快樂。孤獨何以是快樂的?人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能真實體味自己的存在,才能找回自己、看清自己、認識自己;人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覺得萬物真切的存在,仿佛萬物有靈,仿佛萬物有情,仿佛萬物皆備於我,我與自然世界進行著某種交流、溝通、慰藉而充滿無限樂趣愉悅;人只有在孤獨的時候讓思想馳騁而又專一、專一而又馳騁而充滿了創造力進而使得生活變得有趣味、詩意。孤獨,就是遠離混雜、喧囂、熱鬧、大眾。所以嚴格來說,孤獨也不是絕對的獨處獨居,而是有可能志同道合相伴。總而言之,孤獨而詩意的棲居,就是獨樂樂,而不是眾樂樂。

詩意的棲居未必要回到「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故鄉,也未必是聽「蛙聲」那般刻板、膚淺了,詩意的棲居也不是硬要吟詩作對,或遊山玩水——但只要有詩意的心,幸福的情。如此即便身在都市鬧市也會有詩意,也會感到快樂幸福。正如所說「境隨心轉」。也恰如陶淵明所說「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當然了,有「地自偏」的桃花源和詩的遠方更好了。有詩意的心,幸福的情,如此一來,那麼何處不是桃花源呢?如何不快樂幸福呢?所以詩意的棲居,是一種幸福,是一種人生幸福!

相關焦點

  • 詩意的棲居
    詩意的棲居,阿爾瓦·阿爾託原創 橘之莧 莧說 今天慶祝一下 我寧願相信如藍天一般清澈神本是人的規尺人生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荷爾德林 人生的本質是詩意的, 人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海德格爾說:「本真的建造之發生乃是由於作詩者存在,也就是有那些為建築設計、為棲居的建築結構採取尺度的作詩者存在。」建築(Bauen)原本就是安居。安居是凡人在大地上與萬物同在的存在方式。我們通過建築達於安居之處。如果建造和詩這兩者都歸屬於棲居,兩者就能夠相互傾聽。「人詩意地棲居」更毋寧是說:詩使安居成其為棲居。詩是真正讓我們棲居的東西。而人的"庇護所"--建築則應是詩的物化。
  • 世間充滿勞碌,誰能詩意棲居?
    「棲居」是棲息,寄居的意思,一度在荷爾德林和海德格爾的筆下詩意起來,他們倡導「詩意地棲居」。人,應當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在享有充裕的物質生活的同時,精神家園也應該豐盈。就如同王小波所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 荷爾德林和海德格爾所倡導的「詩意地棲居」是什麼意思?
    每次看到這幾個字眼都深有感慨:精神家園、心靈家園、詩意棲居心靈歸宿、安放心靈、安頓靈魂只因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心靈無處安放,靈魂沒有歸宿,到哪裡都是流浪。多麼渴望有詩意棲居之所。「人,詩意地棲居」這句話就像聖物一樣讓人感動和敬畏。而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人,詩意地棲居》,是德國19世紀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的一首詩,後經海德格爾的哲學闡發,「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就成為幾乎所有人的共同嚮往。
  • 品味經典詩意棲居
    在空暇的時間,讀書學習,品味經典,詩意棲居,也可慰藉浮躁的心靈,得到精神的升華。何為經典?經典是經過時間的沉澱與千淘萬漉的洗滌後留存下來的精品,它們是對人生的感悟,對人性的詮釋。品味經典,好似品一杯芬芳的茉莉花茶,感受文人墨客的情懷,傾聽他們心底的聲音,吸取有益的養分,任心緒飄飛,心房意動,給自己注入感悟人生的思想,讓我們從此對生活有更深的認識。文之甘露簌簌落下,滋育著一束束心靈之花。品味經典,能夠充分體驗作者的心境,產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鳴。文採在不刻意中顯現,情調在不誇飾中滲透。
  • 北島:詩意地棲居在香港
    而我們能做的是,如何激發他們打開心靈的空間,詩意的空間,創造與想像的空間。什麼是詩意?「詩意地棲居」,如今幾乎已成了房地產開發商的廣告用語,甚至和「豪華典雅,高尚至尊,歐式風格」之類的陳詞濫調混同。我想在這裡有必要重溫經典,看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到底是怎麼說的。
  • 人如何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
    憨惄先生這裡所說的詩意人生的意思,並不是提倡身處困境卻一定要不切實際的痴痴妄想如何如何藐視困難、戰勝困難!而是要順應困難,知道這些困難的前因後果是什麼,知道這些困難的本質是什麼!荷爾德林《在柔媚的湛藍中 》寫道:「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現實生活中的人究竟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當然也就談不上了解別人,自然也就不會了解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
  • 長沙:夜憩民宿裡詩意棲居
    在長沙縣,在潤之和開慧夢開始的地方,有故事的皮青和她有故事的民宿主朋友們,離開城市,回歸鄉村,正把一個個美麗卻凋敝的村落,變成都市人嚮往的詩意棲居之所。 鄉下老農陪年輕人聊天,給他講書本之外、天地之間的樸素學問,這位高材生曾經因為只考了99分都不能原諒自己,卻被沒讀過幾天書的鄉下老農打開了心結,找到了人生的價值。「鄉村民宿作為一種旅遊產品是簡單的、易懂的,又是溫暖的,簡單是因為尊重傳統,易懂是因為就是換成鄉村的場景和方式吃飯睡覺,溫暖是民宿主和民宿客兩個陌生人因為一幢房子而分享人生故事、互相成就彼此。」
  •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多年前,在火車上看過幾頁別人丟棄在茶几上的雜誌,裡邊有一篇海德格爾《人詩意地棲居》的文章,文中,海德格爾引用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詩句>人詩意地棲居,」的重要性。​​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海德格爾在荷爾德林詩境的基礎上豐富了這句話的內涵。
  • 詩意棲居,與世俗共生(濰坊一中,王鵬飛)
    人當如蓮,與淤泥相依,與世俗共生,這樣的人生,才能詩意棲居。世俗,是棲居的依託,是詩意的基礎。擎豔出水,遠香芬芳。蓮花尚需從淤泥中汲取養料,何況於人?人類自演化以來就是社會動物,隱居世外的可行性,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降低。
  • 詩意的棲居——在我的家鄉
    回到家鄉小城,我想詩意地棲居在這裡。曾經有朋友問我:有沒有很後悔,有沒有一絲傷感與失落?這個問題我也問過自己,但看到家鄉的風景與變化,目之所及的青山綠水,琳琅滿目的特色商品,各種各樣的鄉土公園。與其在霧霾下掙扎著生存,何不在詩意的畫境裡徜徉呢?從妙道山的大峽谷到大觀園的春色裡;從黃尾美麗的瀑布到溫泉遍地的格桑花;從魏魏屹立的司空山到東營荷花池畔的農家院,到處都是我心靈安棲的所在,處處都是一副恬靜祥和的畫卷!大城市更多的是燈紅酒綠,行色匆忙的的人們,但在嶽西,你可以在工作之餘,真切體會到生命的美好與意義!
  • 貴州黔西南:詩意棲居
    詩意地棲居,應該是一種美好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狀態。仰望星空,凝視明月,泛波五湖,踏遍青山……  幸運的是,黔西南既有小城市的安逸,也有大城市的豐富多彩,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綠樹成蔭……現今黔西南城市的街道,讓每一個生活在這裡和過往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了城市越來越乾淨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業宜居宜遊。
  • 海德格爾誕辰 | 人,詩意的棲居
    心遠地自偏」,你為什麼能達到這個地方,是因為心遠了,地自然就偏僻了;「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此種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就是那種詩意棲居的狀態。王維的輞川別墅 國人心中的詩意棲息地所以,所謂詩意的棲居,本質上不是在一個特別寧靜的地方蓋一個房子,而是讓你的心找到一個安住的地方,反過來,當你的心有一個安住的地方了,周圍的世界就會為你綻放出一種你平時感受不到的詩意的狀態
  • 禪意中式詩意的棲居
    獨處一隅品淡淡茗香只需心境空靈一切皆成禪過廳空曠舒朗淡雅而安逸於水墨字畫中仿佛置身於青山綠水間入戶處禪意中式因其透露的內斂、務實的生活態度而越來越被儒雅人士所喜歡客廳詩意棲居妙趣橫生不求半世浮華但求一份恬淡人生。
  • 「雲山詩意」尋找詩意棲居,讚頌傳統美德
    尋找詩意棲居,讚頌傳統美德 ——「雲山詩意」著名詩人採風暨詩歌朗誦晚會在江門新會舉辦 廣東江門新會區,既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 當天的活動共有兩個主題,分別是「尋找詩意棲居,讚頌傳統美德」與「助力民間詩群,推動民間詩歌發展」,先後舉辦的三項活動則是詩人云山詩意創作採風、廣東珠西詩群創作交流基地掛牌與「雲山詩意」詩人作品朗誦晚會。
  • 在大美天地間詩意棲居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人的天性是自然的,在庸常的生活之外,必然需要有一座可以「相看兩不厭」的「敬亭山」來實現詩意的棲居。  每每讀到這則故事,就不由想起詩人那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人生短短數十年,只是在蒼茫大地的短暫寄宿。當面對生命的轉瞬即逝、歲月的白駒過隙、功名利祿的過眼煙雲、現實的聚散離合,我們何以承受這些情感之痛。蘇子曰:「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 讀寫共生,詩意棲居
    朱光潛在《最是讀詩使人美》中說:「詩是培養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賞詩的人們不但對於其他種種文學可有正確的了解,而且也絕不會覺得人生是一件乾枯的東西。」的確,讀詩使人聰慧,使人感到生命的趣味與單純的喜悅,學會詩意棲居。除了閱讀經典古詩詞,我與學生都甚愛現代詩,經常在課堂欣賞和交流,並嘗試多種形式的誦讀表演。
  • 一言天下動 ——文化界熱議王維中《詩意地棲居》講座
    這次聽王老師詩意棲居的講座,更領略到了他的別樣風採與內心世界,忍不住為他能在霾中穿行能詩意棲居點讚。周日下午的講座,座無虛席,好多人都想聽聽「霾」老師如何「詩意的棲居」。《詩意地棲居》聽王老師娓娓道來,三小時,四杯茶過後,我突然明白了。支撐王維中先生如此精彩人生的源於他骨子裡的詩意。王老師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是啊,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詩人,但心中有詩意,無論生活給予你怎樣的磨難,都會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小魔妞說王老師是她的,在我看來,王維中老師是大家!是大家的!
  • 【幸福花開新邊疆】詩意地棲居:風吹稻浪 在小木屋裡仰望星空
    (原標題:【幸福花開新邊疆】詩意地棲居:風吹稻浪 在小木屋裡仰望星空)
  • 讓我們詩意地棲居
    深知人生虛幻之後卻仍舊珍惜人生,心空而灑脫,從而進退有度、修身齊家,追尋道德自然的心靈境界。由理返回欲之後,承接我們的思想,就是「情」。這個世界啊,應該如海德格爾所言,該有「詩意地棲居」。劉曦林, 詩意地棲居
  • 清少納言的詩意棲居
    然而詩意地,人棲居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