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2日,《霾是故鄉濃》作者、邯鄲市詩詞楹聯協會會長、著名詩人、編劇王維中先生,走進石簡書店,做了以《詩意地棲居》為題的講座。這場講座近4個小時,在河北省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響。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給石簡投稿,抒發自己的感受。在這裡,我們選取其中部分文章公開發表,作為這一文化熱點事件的窺豹之管。
@張小童
張小童: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邯鄲市散文學會副主席,邯鄲學院客座教授。已出版散文集《女兒行》,長篇報告文學《么么的地震》《白沙人的太陽城》,長篇小說《O3》被中國少兒出版社列為金牌作家書系。
王維中是我很敬重的一位老師。二十多年前應《名品名流》之約採訪過維中老師,那時他在我的眼中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後來參加詩詞協會活動,讀到了他的一些詩作,他在我的眼中是一位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詩人。再後來,我聽過他的朗誦、唱歌,看到過他的鋼筆小楷,我就不知道他是一位什麼樣的人了。不知道他怎麼安排自己的時間,能又做企業又舞文弄墨外加唱念做打。這次聽王老師詩意棲居的講座,更領略到了他的別樣風採與內心世界,忍不住為他能在霾中穿行能詩意棲居點讚。
@甄豔芳
《心中的「詩意棲居」》
甄豔芳:邯鄲市詩詞楹聯副會長 河北省十佳青年詩人 燕趙好詩詞獲得者 《新建安詩刊》責任主編
周日下午的講座,座無虛席,好多人都想聽聽「霾」老師如何「詩意的棲居」。他曾說過:「我是個詩人,別人不知道我的詩。卻因為一篇破文章被大家熟知,是我的慚愧。」比起「詩意」,「霾」所帶給他的聲名,微不足道。老師的講座我聽過很多,每次都讓自己覺得,何其幸運,有師如此!何其不幸,有師如此!今生都難望其項背,還好,我的內心比較強大,追不上就不追唄,望不著項背,能跟著足跡也不錯。
聽完講座的人,都在寫著心中的感慨,我卻不敢多言。識來八年了,我極少有文寫給老師,主要是文採差,言多不能達意。今日,也且胡言幾句吧,不言不為快,言而不能表情之一二,深深苦惱,幸有家師不嫌我愚鈍。
2009年,棲身於鐵西的小店中,一本《唐詩宋詞鑑賞》伴我在天涯QQ群中肆意打油。在空間中寫著那些不算詩的句子,讓自己的心,在那艱難的歲月中從沒有失去過希望。直到那場雪來,拿到《非我齋主人小集》。一夜讀完,淚流滿面,一直以為,那些只有在古人筆下才有的句子,原來現在還有,竟然今人還有。「雲上一輪才舉,天涯兩處涕零。」「落葉休說春上事,畫橋折柳柳如煙,欲笑淚還先。」「小巷深深,曾識共留連。柳徑依稀相約處,頻顧首,辨紅顏。」「除非夢裡,誰與話從前,欲喚孤鴻傳尺素,唇未啟,淚還先。」我向友說,我一定要見到這個人,我想知道,怎麼樣的一個人,如何的情深,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句,那本是李煜、蘇軾、稼軒才能寫出的句子,怎麼會出自己一個現代人,一個做生意的老闆之手。
我把自己那些不算詩的詩發給了他,他居然同意和我見面了。見面後,他說了句:「你骨子裡就是詩人,寫不寫詩都是詩人!」,漫天的雪和著如雨的淚,這句話改變了我的人生。
此後的二年裡,我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交付給了詩詞格律的學習。他說:「詩人不能這樣活著。」所以他把我這一生的摯愛讓我當做了自己的事業。我便成了他的學生,我便有了機會近距離的認識他,我才慢慢知道,別人,「詩意」是態度,家師「詩意」是骨骼,是血脈,靈魂。
2010年,朗吟樓揭牌。邯鄲市詩詞楹聯協會自1988年成立以來,終於有了自己的辦公場所,詩友們大發感慨,「東借西租總到頭,初臨恍若夢中遊。」而他則曰:「喚取東風搔白頭,吟鞭指處意飈遊。誰人醉鼓趙時瑟,一夜星華望玉樓。」告訴大家,朗吟樓是大家的,這只是一個開始。
2011年,邯鄲市詩詞楹聯協會和邯鄲市教育局共同出資的《邯鄲市中小學生 經典朗誦讀本》面世,並免費下發到邯鄲全轄區的中小學。當時,各種聲音都有,有說他是為名,有說他是圖利。我十分的替他委屈,而他只說了句:「我做事從來不是為了讓他們看的,我只想儘自己的力,影響更多的孩子。」
此後,邯鄲市二十六中、邯鄲市四中、邯鄲縣一中、廣平一中、成安二中、成安四中、磁縣朝陽中學等十幾所中小學掛上了「邯鄲市詩詞楹聯協會教育培訓基地」的牌子,面對中小學生的詩聯教育培訓工作,成了協會最重要的工作。每次講課,他都帶頭去做,面對別人的不理解,他說:「我們的詩或許不會傳世,但給孩子們種下一顆詩的種子,早晚會長成參天大樹的。」是的,我們只是撒下了一顆種子,相信未來,會綠意滿邯鄲的。
2013年,「燕趙辭賦研究院」成立,他的《雅雨賦》獲全國辭賦最高獎「屈原獎」,他被選為中國辭賦家協會副會長。他牽頭舉辦了「涉縣〈女媧賦〉全國大賽」,他參加評審,全部盲選,他說:「好作品是唯一的標準」。
2014年,他提出對所有在年內獲獎的詩詞對聯作者進行分級獎勵,鼓勵大家參賽,為邯鄲詩詞楹聯界爭光。他常說:「我的詩已經這樣了,我相信,大家還有潛力。」當年,在北陳莊拆遷過程中寫作的歌劇劇本《遇見》,在捷克世界音樂節獲獎。2015年受北京現代音樂節邀請回國演出。他說:「在北京演出之前,先要在邯鄲演一場。」深情,他不是說出來的,是在他血脈深處的。
2016年,《霾是故鄉濃》被網絡瘋傳,並被改編成不同城市版本。很是奇怪,怎麼沒有人去傳《雪韻三篇》、《都江堰的霧》《大娘》呢,還有他的詩,他的詞,他的賦。唉,人都是有惡趣味的,於是,我便把他的《市罵》放到「新建安」微信公眾平臺上了。哈哈,哈哈。
真是胡言亂語了,把「詩意的棲居」寫成了工作匯報了。因為這一場講座,讓我想起了太多,太多。聽講的人,只聽到了他所講的王維中,我所說的是我眼中的王維中。他會在等飯的間隙抱把吉他練習一會,他會在聽工作中不自覺空中劃字,他會在每個困難時坦然面對。對家師,我只有一句:「識君用盡因緣故,何懼時光又一春」。還好,我認識了您!
@莊秋
莊秋:邯鄲市影視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趙文化研究專家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意的棲地》---王維中先生做客石簡書屋,我卻為俗事所羈,無法親臨聆聽,但卻能感受到王先生詩裡撲面而來的如歌氣息,如春風裡依依嫩柳,溫暖而又蓬勃!
接觸日久,始知王維中先生胸有萬壑,心無塊壘,始知先生文筆粲然,積澱博厚,故,《霾是故鄉濃》絕非一時快意,不過先生萬千心聲之一爾!
@張渭川
《那個老王》
張渭川:國內知名畫家、邯鄲市美協副主席
他具體講些什麼,
我覺得並不很重要。
昨天我去了,
就是想印證我的一種感覺,
——對他的感覺。
如鑑定大家看書畫,
是講究望其氣的,
那麼,
要想看懂老王,
大抵也需如此吧……
去前微信群裡開了幾句玩笑:
一杯水一支煙,
坐著娓娓道來,
站著慷慨激昂,
臺下萬箭齊發,
他自巋然不動……
(變成仙人球刺蝟篩子是找樂,藉此調侃他一下)
我料定以他的性格作風,
腹稿必是認真打了!
雖不至於滴水不漏,
至少綱舉目張。
前晚的失眠不只因為茶……
我期待也斷定:
他會做到勝似閒庭信步,
滿堂彩是他必須做到的。
因為他不允許自己
失誤和失敗!
我想換了是我來講,
首先是不屑於用稿子的,
但我肯定會精心設計:
整體框架,層次節奏,氣氛把握,莊諧搭配,突發應對,適度自嘲……
講臺如戰場,
勝負看手藝,
囊中之物是不能有漏兒的!
以老王的學識閱歷和手段,
這些不可能是問題……
客觀地說講座很成功,
如我所料!
事後一棵煙的時間我們聊了幾句,我的結論是:
前緊後松,
小有口誤,
比較理想,
真不容易……
他知道,我和他一樣不擅長誇人,我說的是真的。
年前我拍短片時用了他一句話點睛。
好吧,這次我也用一句話回贈他,也是我當時心裡泛起的那種強烈的感覺:
想做永遠不倒的旗幟,除了詩意和精神,你所剩無他,請繼續孤獨!!!……
老王,我此去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看看:
那個現在和你骨子裡有某些相似的我,將來,
是否也可能如你般倔強和無奈……(我承認他的某些地方令我視為榜樣)
其實昨天提前跟他說了,
我真的不想晚上一起去吃飯……
不因為別的!
你知道: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躊躇滿志之後我們,
終,歸,寂,寞!
但我,還是去了,
我知道你希望我去……
臥槽,又扯遠了……
最後說句靠譜的話吧:
是個大才,可惜了……
老王啊老王,
你若不是商人,
多好啊……
那樣我們可以離得更近些,
不遠不近的距離,
也許是現在最好的……
你懂,謝謝!
嗯,將來吧……
補充:我非常尊敬老王——王維中先生!其他不贅。
——木頭撓夜瞎說
@安衛華
《聽王維中老師「詩意地棲居」講座有感》
安衛華:邯鄲市圖書館副館長
一人,一茶,一桌,一凳,一枝小花,簡單潔淨。三個小時娓娓道來,出口成章,思如泉湧,汪洋恣意。圍繞詩意棲居談古論今,深入淺出,致遠大盡精微,把絲絲縷縷的詩心、詩意、詩情通過多維角度傳遞給聽眾,醉了石簡書店一屋的人。
這就是王維中先生,一個傳奇人物,一本耐讀、專業、精良、綜合的真人圖書。他經商,他創業,他風生水起,他波瀾壯闊……但他始終懷有一顆詩心,詩是他心中最純淨最美好最博大最柔軟的綠洲,也是他一生的追求與皈依之地。他講詩與愛,講人工智慧,講量子物理……一切都自然流露出他對人類、對國家、對宇宙萬物都有細緻關懷的愛心,這也正是詩心的具象化體現。
他說,詩的最高境界是自然。古人云,「詩者,天地之心」,天地山川,萬物草木,人的命運與人生的細微動靜,均可凝聚為詩,達到人的精神與自然融為一體。他說,那一年,與妻子中秋望月寄相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繼而吟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我淚眼婆娑,我說,講座的最高境界也是自然,更高還能把人說哭!
夜深人靜之時,細細回味詩意棲居的三小時時光,想起一句話,「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看著王維中先生,我深信不疑!
@高影新
高影新(又名:九霄雲心):作家,磁州窯研究學者
時間緩緩滑過石簡,三個小時,四杯清茶,一個人的詩意人生,一群人的詩意棲居。書香門第,家學淵源,源自骨子裡的詩的因子,左右著這個名字叫王維中的人走過的每一段路,做過的每一件事,說過的每一句話,當然,包括他作過的每一首詩。一個有著詩的情懷的人,是精神上的貴族,是長著翅膀的方向。無論是當詩人,當商人,當家長,都是這樣。
沒有一個字的講稿,坐著,站著,都是用靈魂在發聲。他講詩歌,講教育,講哲學,講人生,講成敗,甚至講笑話,最讓我意外的是講量子物理,講人工智慧,講四維空間,講一切我們所能想到和想不到的東西。他像一個巨大的資料庫,隨時能提取各種信息,他又不是資料庫,因為他的思想和精神任何資料庫也裝不下,任何程序也編不出來。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經歷,有的人淡如白水,而有的人波瀾壯闊,卻又深情無比。當他用詩一樣的語言講述辭職,下海,打拼,在「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中秋之夜,與千裡之外的家人仰望同一輪明月,遙寄祝福的時候,書架上的書噼啪墜落,有淚慢慢爬上我的雙眼。太討厭了,一定是那根眼睫毛又戳到我眼球了,對,一定是的。
@李春芳
《關於王維中,我有話要說》
李春芳:嘯虎手藝創始人
其實,在我周圍全是些舞文弄墨的作家、詩人、學者。一般來說,在他們面前,我從來都是欣賞著、拜讀者,而不會自不量力的碼文字。然而,前幾天在石簡書店參加了王維中老師《詩意地棲居》,我卻躍躍欲試,想要寫下來。在我看來,文字無非就是,有感而發,我手寫我心吧!
初始王維中老師,源於他那篇享譽中外的《霾是故鄉濃》。那時,《霾》文還沒有那麼風靡。我轉發到朋友圈。一向擇友清高的喜郎中不無得意地向我炫耀「這作者是我朋友,改天介紹你們認識。」我本沒在意,可後來在石簡讀書群裡,有幸結識王維中先生。
在我看來,王維中老師絕對是不可複製的神話。王老師出身書香門第,家學淵源。吟詩作賦、彈吉他、唱搖滾、打撞球……就連玩兒都極度認真,力求完美。一直懷疑王老師哪裡來的那麼大精力?「南海漁村」、「叢臺酒業」、「恆大房產」所到之處,奇蹟創下一片。身為人父,就連一雙兒女也被他培養得出類拔萃,令人豔羨不已。
《詩意地棲居》聽王老師娓娓道來,三小時,四杯茶過後,我突然明白了。支撐王維中先生如此精彩人生的源於他骨子裡的詩意。王老師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是啊,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詩人,但心中有詩意,無論生活給予你怎樣的磨難,都會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小魔妞說王老師是她的,在我看來,王維中老師是大家!是大家的!
@張家連
張家連:邯鄲地方文化藝聯秘書長,邯鄲作協會員
詩意的抵達:《霾是故鄉濃》作者、邯鄲市詩詞協會會長、著名詩人、編劇王維中先生,在石簡書店演講時說:「詩歌的最高境界是自然」
「詩歌也是最好的春藥」。
談到愛情婚姻王老師說「不是姑娘不懂愛,大約是你不可愛」。
「任何美貌都敵不過歲月。年輕時越漂亮,老了越寂寞」。
「你不能用此起彼伏的整容,來得到海枯石爛的愛」。
說到氣質,王老師說:「美人在骨不在皮,美重要的是氣質,而詩歌是最好的美容品」。
說到愛情心理,王老師說:「抓男人一定要抓心,不要抓荷爾蒙」。
談到藝術時,王老師說:「藝術從本質來說是直覺的」。
「藝術的本性是創新」。
談到詩歌時,王老師說:「文學領域中,詩是貴族」。
「詩言志,古代皇帝讓大臣寫詩就是考驗觀察他們的志向」,而且「偉大的詩人都是哲思的」。
談到文化,王老師說「有什麼樣的文化就有什麼樣的人民,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
王老師也在人工智慧、智能機器、量子理論等領域與大家分享。並且談到邏輯與理性,談到子女教育,談到創業與發展。
談到對故鄉的熱愛,王老師說「我生於斯,長於斯,我的生長,我的成長都與這篇土地有關,我不離開邯鄲,我認為離開邯鄲任何地方都等於流浪」。
我想這是《霾是故鄉濃》的情結所在吧!
「詩起到的作用,欲到艱難的時候就愈加堅強,欲到困難的時候愈加彰顯魅力」。
最後,王維中老師說「中國是詩意的國度」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我想中國是和平的、穩定的與詩意的!
感謝在文學和理性中跳躍的王維中老師!
@鈕格格
石簡書友
世事滄桑,幾行詩句。一簾風雨,人淡如菊。一篇風靡國內的《霾是故鄉濃》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在商界和文化界都是領軍人物的王維中。今天在石簡書店當面聆聽老師分享主題「詩意的棲居」,感受了他在金戈鐵馬的現實生活中堅守吹簫踏月的浪漫情懷。他說儘管生活有很多不如意,但也要理性詩意的棲居。要多體驗無用之事,因為無用之事能讓我們更好的成為人!人生更多的是一種體驗,知識是告訴我們該怎麼辦,而體驗能告訴我們想要幹什麼!體驗是一種美德,無用之用實為大用!
@鄭永濤
《人生無處不詩意》
石簡書友
什麼是詩意?
《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為:像詩裡表達的那樣給人以美感的意境。網絡上的解釋為:是詩人用一種藝術的方式,對於現實或想像的描述與自我感受的表達。
而我認為,詩意是從任何一種生活裡都可以發現的美和浪漫,是從每個人的人生中都可以升華出的人生況味。沒有詩意的生活是黯淡的生活,沒有詩意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詩意」這個詞雖帶「詩」字,但完全可以與詩歌無關,完全可以與詩人無關。因為詩意的範疇無限之廣,它遍布於生活的各個角落,存在於人生的每個階段。生活中時時處處有詩意,正如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所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是的,生活中時時處處有詩意。書房有書卷的墨香,家中有港灣的溫馨,遠方有如畫的風景;清晨有鳥語花香,正午有陽光燦爛,傍晚有夕陽西下,夜晚有明月清風;春天有百花爭豔,盛夏有熱情似火,秋日有紅葉熟果,冬季有雪花飄飄;童年有如水的純真,少年有蓬勃的朝氣,青年有沸騰的熱情,中年有厚重的成熟,老年有淡遠的閒適;轟轟烈烈的生活有激蕩的詩意,平平淡淡的生活有安然的詩意,即使是悲劇的人生也有與命運抗爭的悲壯的詩意……
生活中詩意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這就需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熱愛生活,修煉一顆細膩的心,隨時隨處留心,就能從平淡之中和細微之處發現美和浪漫,從曲曲折折的人生中體味出別樣的人生況味,發現無盡的詩意。
過詩意的生活,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浪漫的心,同時還要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自覺與主動。如若閒暇時光充裕,當然不用去「偷時光」。而如果工作繁忙,生活瑣碎,那就要去適度的「偷時光」了。有了一顆浪漫的心,有了這些閒暇時光,一個人獨處,兩個人生活,抑或是一群好友相聚,都是格外詩意的。一個人獨處時,沐浴一會兒暖暖的陽光,聽一段優美的音樂,品一盞淡淡的香茗,賞一朵偏僻角落裡開放的花,讀幾篇滋潤心靈的散文,憶幾位久未聯繫的故知,寫幾行只屬於自己的可以隨手撕去的文字,都能將身邊的詩意濃鬱。兩個人在一起,無論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還是不長不短、不遠不近的分離,抑或是一個溫馨的小驚喜,都會讓詩意降臨。約上三兩好友一同品茶談天,將凡俗事務統統拒之門外,這裡只有閒人閒事,只有閒散的時光。這情景,這情境,又是何等的詩意。而如果還嫌不熱鬧,那就多叫幾位好友選一處新鮮景點同遊,感受自然,品味人文,悠悠詩意便會縈繞左右……
如此種種,生活中的詩意是何等之多,何等易得。而歸根結底,要想擁抱充滿詩意的生活,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顆浪漫的心。只要擁有了一顆浪漫的心,人生,便會無處不詩意……
@韓房迪雅
《不似相逢好》
韓房迪雅:中學生,邯鄲市第一中學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王老師說,那個女子,在花中間就已經很美了。而我們這些人,在詩詞中就很愜意了。
其實當我聽到王老師講他離家打拼的時候,他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想到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那時候就覺得,有詩詞真好。
在那麼多年以前,有一個人或者不止一個人,和你有著相同的境遇與心境,替你一字一句吟出內心與情緒。你們不認識,卻在你讀起他詩句的一瞬比鄰相依——這是多麼奇妙的感受。
想來年紀不大,卻也讀過十幾年詩了。
小時候頗有「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懵懂,只覺詩詞音韻對仗措辭工整。覺得讀起來朗朗上口,好念,好背,好聽。當做歌謠來看。想想描繪的場景也是美的很。什麼春水碧於天,什麼千裡共嬋娟,什麼鳳凰臺上鳳凰遊,什麼落花流水春去也,我都喜歡。
正如王老師所說的無用之用,我的另一位老師也跟我提到過。而當年我看這些東西,一樣被看作不務正業的異類。我不是說別人正正經經的念英語寫數學有什麼不對。但也從沒有後悔過,選擇對詩詞的熱愛。一直慶幸於有詩詞陪我渡過人生的低谷。那是一個不同的,更加廣闊的世界。可以於此找到共鳴,幸甚至哉。同樣,我也感謝當年的自己去學了許許多多大人們所謂的「沒用」的東西,看了許多「沒用」的書。然而支撐我走到今天的卻真的是這些看似沒用的東西。
音樂,詩詞,手工,書籍,這真的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四樣東西。是他們讓我看到美的存在,以及學著去追求美。也是他們讓我從一個怯懦迷茫的人,漸漸找到自信和方向。
曾經看過一段話,講讀書的意義。非常喜歡。是這樣說的:「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你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你的骨血,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至於讀詩詞的妙處,大概也是如此,你面對美景可以信手拈來,面對愛人可以浪漫多情,面對成功可以心如止水,面對失敗可以一笑了之。它會讓你活得愈來愈平靜,像一汪清澈的湖水。也會讓你活得越來越滾燙,像一爐壁火。而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溫泉。好的溫泉不會太冷也不會太熱,它一直慢慢的溫著,千古恆常。
詩詞永遠是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句美詞真。一直信奉一句話,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感謝詩詞,讓我即使沒有富庶的生活,也有富庶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