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天下動 ——文化界熱議王維中《詩意地棲居》講座

2021-02-28 石簡書店

2017年3月12日,《霾是故鄉濃》作者、邯鄲市詩詞楹聯協會會長、著名詩人、編劇王維中先生,走進石簡書店,做了以《詩意地棲居》為題的講座。這場講座近4個小時,在河北省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響。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給石簡投稿,抒發自己的感受。在這裡,我們選取其中部分文章公開發表,作為這一文化熱點事件的窺豹之管。

 @張小童

張小童: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邯鄲市散文學會副主席,邯鄲學院客座教授。已出版散文集《女兒行》,長篇報告文學《么么的地震》《白沙人的太陽城》,長篇小說《O3》被中國少兒出版社列為金牌作家書系。

王維中是我很敬重的一位老師。二十多年前應《名品名流》之約採訪過維中老師,那時他在我的眼中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後來參加詩詞協會活動,讀到了他的一些詩作,他在我的眼中是一位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詩人。再後來,我聽過他的朗誦、唱歌,看到過他的鋼筆小楷,我就不知道他是一位什麼樣的人了。不知道他怎麼安排自己的時間,能又做企業又舞文弄墨外加唱念做打。這次聽王老師詩意棲居的講座,更領略到了他的別樣風採與內心世界,忍不住為他能在霾中穿行能詩意棲居點讚。

 @甄豔芳

《心中的「詩意棲居」》

甄豔芳:邯鄲市詩詞楹聯副會長  河北省十佳青年詩人  燕趙好詩詞獲得者  《新建安詩刊》責任主編

周日下午的講座,座無虛席,好多人都想聽聽「霾」老師如何「詩意的棲居」。他曾說過:「我是個詩人,別人不知道我的詩。卻因為一篇破文章被大家熟知,是我的慚愧。」比起「詩意」,「霾」所帶給他的聲名,微不足道。老師的講座我聽過很多,每次都讓自己覺得,何其幸運,有師如此!何其不幸,有師如此!今生都難望其項背,還好,我的內心比較強大,追不上就不追唄,望不著項背,能跟著足跡也不錯。

聽完講座的人,都在寫著心中的感慨,我卻不敢多言。識來八年了,我極少有文寫給老師,主要是文採差,言多不能達意。今日,也且胡言幾句吧,不言不為快,言而不能表情之一二,深深苦惱,幸有家師不嫌我愚鈍。

2009年,棲身於鐵西的小店中,一本《唐詩宋詞鑑賞》伴我在天涯QQ群中肆意打油。在空間中寫著那些不算詩的句子,讓自己的心,在那艱難的歲月中從沒有失去過希望。直到那場雪來,拿到《非我齋主人小集》。一夜讀完,淚流滿面,一直以為,那些只有在古人筆下才有的句子,原來現在還有,竟然今人還有。「雲上一輪才舉,天涯兩處涕零。」「落葉休說春上事,畫橋折柳柳如煙,欲笑淚還先。」「小巷深深,曾識共留連。柳徑依稀相約處,頻顧首,辨紅顏。」「除非夢裡,誰與話從前,欲喚孤鴻傳尺素,唇未啟,淚還先。」我向友說,我一定要見到這個人,我想知道,怎麼樣的一個人,如何的情深,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句,那本是李煜、蘇軾、稼軒才能寫出的句子,怎麼會出自己一個現代人,一個做生意的老闆之手。

我把自己那些不算詩的詩發給了他,他居然同意和我見面了。見面後,他說了句:「你骨子裡就是詩人,寫不寫詩都是詩人!」,漫天的雪和著如雨的淚,這句話改變了我的人生。

此後的二年裡,我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交付給了詩詞格律的學習。他說:「詩人不能這樣活著。」所以他把我這一生的摯愛讓我當做了自己的事業。我便成了他的學生,我便有了機會近距離的認識他,我才慢慢知道,別人,「詩意」是態度,家師「詩意」是骨骼,是血脈,靈魂。

2010年,朗吟樓揭牌。邯鄲市詩詞楹聯協會自1988年成立以來,終於有了自己的辦公場所,詩友們大發感慨,「東借西租總到頭,初臨恍若夢中遊。」而他則曰:「喚取東風搔白頭,吟鞭指處意飈遊。誰人醉鼓趙時瑟,一夜星華望玉樓。」告訴大家,朗吟樓是大家的,這只是一個開始。

 2011年,邯鄲市詩詞楹聯協會和邯鄲市教育局共同出資的《邯鄲市中小學生 經典朗誦讀本》面世,並免費下發到邯鄲全轄區的中小學。當時,各種聲音都有,有說他是為名,有說他是圖利。我十分的替他委屈,而他只說了句:「我做事從來不是為了讓他們看的,我只想儘自己的力,影響更多的孩子。」

此後,邯鄲市二十六中、邯鄲市四中、邯鄲縣一中、廣平一中、成安二中、成安四中、磁縣朝陽中學等十幾所中小學掛上了「邯鄲市詩詞楹聯協會教育培訓基地」的牌子,面對中小學生的詩聯教育培訓工作,成了協會最重要的工作。每次講課,他都帶頭去做,面對別人的不理解,他說:「我們的詩或許不會傳世,但給孩子們種下一顆詩的種子,早晚會長成參天大樹的。」是的,我們只是撒下了一顆種子,相信未來,會綠意滿邯鄲的。

2013年,「燕趙辭賦研究院」成立,他的《雅雨賦》獲全國辭賦最高獎「屈原獎」,他被選為中國辭賦家協會副會長。他牽頭舉辦了「涉縣〈女媧賦〉全國大賽」,他參加評審,全部盲選,他說:「好作品是唯一的標準」。

2014年,他提出對所有在年內獲獎的詩詞對聯作者進行分級獎勵,鼓勵大家參賽,為邯鄲詩詞楹聯界爭光。他常說:「我的詩已經這樣了,我相信,大家還有潛力。」當年,在北陳莊拆遷過程中寫作的歌劇劇本《遇見》,在捷克世界音樂節獲獎。2015年受北京現代音樂節邀請回國演出。他說:「在北京演出之前,先要在邯鄲演一場。」深情,他不是說出來的,是在他血脈深處的。 

2016年,《霾是故鄉濃》被網絡瘋傳,並被改編成不同城市版本。很是奇怪,怎麼沒有人去傳《雪韻三篇》、《都江堰的霧》《大娘》呢,還有他的詩,他的詞,他的賦。唉,人都是有惡趣味的,於是,我便把他的《市罵》放到「新建安」微信公眾平臺上了。哈哈,哈哈。

真是胡言亂語了,把「詩意的棲居」寫成了工作匯報了。因為這一場講座,讓我想起了太多,太多。聽講的人,只聽到了他所講的王維中,我所說的是我眼中的王維中。他會在等飯的間隙抱把吉他練習一會,他會在聽工作中不自覺空中劃字,他會在每個困難時坦然面對。對家師,我只有一句:「識君用盡因緣故,何懼時光又一春」。還好,我認識了您! 

@莊秋

莊秋:邯鄲市影視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趙文化研究專家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意的棲地》---王維中先生做客石簡書屋,我卻為俗事所羈,無法親臨聆聽,但卻能感受到王先生詩裡撲面而來的如歌氣息,如春風裡依依嫩柳,溫暖而又蓬勃!

接觸日久,始知王維中先生胸有萬壑,心無塊壘,始知先生文筆粲然,積澱博厚,故,《霾是故鄉濃》絕非一時快意,不過先生萬千心聲之一爾!

@張渭川

《那個老王》

張渭川:國內知名畫家、邯鄲市美協副主席 

他具體講些什麼,

我覺得並不很重要。

昨天我去了,

就是想印證我的一種感覺,

——對他的感覺。

如鑑定大家看書畫,

是講究望其氣的,

那麼,

要想看懂老王,

大抵也需如此吧……

去前微信群裡開了幾句玩笑:

一杯水一支煙,

坐著娓娓道來,

站著慷慨激昂,

臺下萬箭齊發,

他自巋然不動……

(變成仙人球刺蝟篩子是找樂,藉此調侃他一下)

我料定以他的性格作風,

腹稿必是認真打了!

雖不至於滴水不漏,

至少綱舉目張。

前晚的失眠不只因為茶……

我期待也斷定:

他會做到勝似閒庭信步,

滿堂彩是他必須做到的。

因為他不允許自己

失誤和失敗!

我想換了是我來講,

首先是不屑於用稿子的,

但我肯定會精心設計:

整體框架,層次節奏,氣氛把握,莊諧搭配,突發應對,適度自嘲……

講臺如戰場,

勝負看手藝,

囊中之物是不能有漏兒的!

以老王的學識閱歷和手段,

這些不可能是問題……

客觀地說講座很成功,

如我所料!

事後一棵煙的時間我們聊了幾句,我的結論是:

前緊後松,

小有口誤,

比較理想,

真不容易……

他知道,我和他一樣不擅長誇人,我說的是真的。

年前我拍短片時用了他一句話點睛。

好吧,這次我也用一句話回贈他,也是我當時心裡泛起的那種強烈的感覺:

想做永遠不倒的旗幟,除了詩意和精神,你所剩無他,請繼續孤獨!!!……

老王,我此去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看看:

那個現在和你骨子裡有某些相似的我,將來,

是否也可能如你般倔強和無奈……(我承認他的某些地方令我視為榜樣)

其實昨天提前跟他說了,

我真的不想晚上一起去吃飯……

不因為別的!

你知道: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躊躇滿志之後我們,

終,歸,寂,寞!

但我,還是去了,

我知道你希望我去……

臥槽,又扯遠了……

最後說句靠譜的話吧:

是個大才,可惜了……

老王啊老王,

你若不是商人,

多好啊……

那樣我們可以離得更近些,

不遠不近的距離,

也許是現在最好的……

你懂,謝謝!

嗯,將來吧……

補充:我非常尊敬老王——王維中先生!其他不贅。

——木頭撓夜瞎說

@安衛華

《聽王維中老師「詩意地棲居」講座有感》

安衛華:邯鄲市圖書館副館長

一人,一茶,一桌,一凳,一枝小花,簡單潔淨。三個小時娓娓道來,出口成章,思如泉湧,汪洋恣意。圍繞詩意棲居談古論今,深入淺出,致遠大盡精微,把絲絲縷縷的詩心、詩意、詩情通過多維角度傳遞給聽眾,醉了石簡書店一屋的人。

這就是王維中先生,一個傳奇人物,一本耐讀、專業、精良、綜合的真人圖書。他經商,他創業,他風生水起,他波瀾壯闊……但他始終懷有一顆詩心,詩是他心中最純淨最美好最博大最柔軟的綠洲,也是他一生的追求與皈依之地。他講詩與愛,講人工智慧,講量子物理……一切都自然流露出他對人類、對國家、對宇宙萬物都有細緻關懷的愛心,這也正是詩心的具象化體現。

他說,詩的最高境界是自然。古人云,「詩者,天地之心」,天地山川,萬物草木,人的命運與人生的細微動靜,均可凝聚為詩,達到人的精神與自然融為一體。他說,那一年,與妻子中秋望月寄相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繼而吟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我淚眼婆娑,我說,講座的最高境界也是自然,更高還能把人說哭!

夜深人靜之時,細細回味詩意棲居的三小時時光,想起一句話,「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看著王維中先生,我深信不疑!

 @高影新

高影新(又名:九霄雲心):作家,磁州窯研究學者

時間緩緩滑過石簡,三個小時,四杯清茶,一個人的詩意人生,一群人的詩意棲居。書香門第,家學淵源,源自骨子裡的詩的因子,左右著這個名字叫王維中的人走過的每一段路,做過的每一件事,說過的每一句話,當然,包括他作過的每一首詩。一個有著詩的情懷的人,是精神上的貴族,是長著翅膀的方向。無論是當詩人,當商人,當家長,都是這樣。

沒有一個字的講稿,坐著,站著,都是用靈魂在發聲。他講詩歌,講教育,講哲學,講人生,講成敗,甚至講笑話,最讓我意外的是講量子物理,講人工智慧,講四維空間,講一切我們所能想到和想不到的東西。他像一個巨大的資料庫,隨時能提取各種信息,他又不是資料庫,因為他的思想和精神任何資料庫也裝不下,任何程序也編不出來。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經歷,有的人淡如白水,而有的人波瀾壯闊,卻又深情無比。當他用詩一樣的語言講述辭職,下海,打拼,在「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中秋之夜,與千裡之外的家人仰望同一輪明月,遙寄祝福的時候,書架上的書噼啪墜落,有淚慢慢爬上我的雙眼。太討厭了,一定是那根眼睫毛又戳到我眼球了,對,一定是的。

@李春芳

《關於王維中,我有話要說》

李春芳:嘯虎手藝創始人

其實,在我周圍全是些舞文弄墨的作家、詩人、學者。一般來說,在他們面前,我從來都是欣賞著、拜讀者,而不會自不量力的碼文字。然而,前幾天在石簡書店參加了王維中老師《詩意地棲居》,我卻躍躍欲試,想要寫下來。在我看來,文字無非就是,有感而發,我手寫我心吧!

初始王維中老師,源於他那篇享譽中外的《霾是故鄉濃》。那時,《霾》文還沒有那麼風靡。我轉發到朋友圈。一向擇友清高的喜郎中不無得意地向我炫耀「這作者是我朋友,改天介紹你們認識。」我本沒在意,可後來在石簡讀書群裡,有幸結識王維中先生。

在我看來,王維中老師絕對是不可複製的神話。王老師出身書香門第,家學淵源。吟詩作賦、彈吉他、唱搖滾、打撞球……就連玩兒都極度認真,力求完美。一直懷疑王老師哪裡來的那麼大精力?「南海漁村」、「叢臺酒業」、「恆大房產」所到之處,奇蹟創下一片。身為人父,就連一雙兒女也被他培養得出類拔萃,令人豔羨不已。

《詩意地棲居》聽王老師娓娓道來,三小時,四杯茶過後,我突然明白了。支撐王維中先生如此精彩人生的源於他骨子裡的詩意。王老師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是啊,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詩人,但心中有詩意,無論生活給予你怎樣的磨難,都會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

小魔妞說王老師是她的,在我看來,王維中老師是大家!是大家的!

 @張家連

張家連:邯鄲地方文化藝聯秘書長,邯鄲作協會員

詩意的抵達:《霾是故鄉濃》作者、邯鄲市詩詞協會會長、著名詩人、編劇王維中先生,在石簡書店演講時說:「詩歌的最高境界是自然」

「詩歌也是最好的春藥」。

談到愛情婚姻王老師說「不是姑娘不懂愛,大約是你不可愛」。

「任何美貌都敵不過歲月。年輕時越漂亮,老了越寂寞」。

「你不能用此起彼伏的整容,來得到海枯石爛的愛」。

說到氣質,王老師說:「美人在骨不在皮,美重要的是氣質,而詩歌是最好的美容品」。

說到愛情心理,王老師說:「抓男人一定要抓心,不要抓荷爾蒙」。

談到藝術時,王老師說:「藝術從本質來說是直覺的」。

「藝術的本性是創新」。

談到詩歌時,王老師說:「文學領域中,詩是貴族」。

「詩言志,古代皇帝讓大臣寫詩就是考驗觀察他們的志向」,而且「偉大的詩人都是哲思的」。

談到文化,王老師說「有什麼樣的文化就有什麼樣的人民,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府」。

王老師也在人工智慧、智能機器、量子理論等領域與大家分享。並且談到邏輯與理性,談到子女教育,談到創業與發展。

談到對故鄉的熱愛,王老師說「我生於斯,長於斯,我的生長,我的成長都與這篇土地有關,我不離開邯鄲,我認為離開邯鄲任何地方都等於流浪」。

我想這是《霾是故鄉濃》的情結所在吧!

「詩起到的作用,欲到艱難的時候就愈加堅強,欲到困難的時候愈加彰顯魅力」。

最後,王維中老師說「中國是詩意的國度」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我想中國是和平的、穩定的與詩意的!

感謝在文學和理性中跳躍的王維中老師!

 @鈕格格

石簡書友

世事滄桑,幾行詩句。一簾風雨,人淡如菊。一篇風靡國內的《霾是故鄉濃》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在商界和文化界都是領軍人物的王維中。今天在石簡書店當面聆聽老師分享主題「詩意的棲居」,感受了他在金戈鐵馬的現實生活中堅守吹簫踏月的浪漫情懷。他說儘管生活有很多不如意,但也要理性詩意的棲居。要多體驗無用之事,因為無用之事能讓我們更好的成為人!人生更多的是一種體驗,知識是告訴我們該怎麼辦,而體驗能告訴我們想要幹什麼!體驗是一種美德,無用之用實為大用!

 @鄭永濤

《人生無處不詩意》

石簡書友

什麼是詩意?

《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為:像詩裡表達的那樣給人以美感的意境。網絡上的解釋為:是詩人用一種藝術的方式,對於現實或想像的描述與自我感受的表達。

而我認為,詩意是從任何一種生活裡都可以發現的美和浪漫,是從每個人的人生中都可以升華出的人生況味。沒有詩意的生活是黯淡的生活,沒有詩意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詩意」這個詞雖帶「詩」字,但完全可以與詩歌無關,完全可以與詩人無關。因為詩意的範疇無限之廣,它遍布於生活的各個角落,存在於人生的每個階段。生活中時時處處有詩意,正如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所說:「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是的,生活中時時處處有詩意。書房有書卷的墨香,家中有港灣的溫馨,遠方有如畫的風景;清晨有鳥語花香,正午有陽光燦爛,傍晚有夕陽西下,夜晚有明月清風;春天有百花爭豔,盛夏有熱情似火,秋日有紅葉熟果,冬季有雪花飄飄;童年有如水的純真,少年有蓬勃的朝氣,青年有沸騰的熱情,中年有厚重的成熟,老年有淡遠的閒適;轟轟烈烈的生活有激蕩的詩意,平平淡淡的生活有安然的詩意,即使是悲劇的人生也有與命運抗爭的悲壯的詩意……

生活中詩意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這就需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熱愛生活,修煉一顆細膩的心,隨時隨處留心,就能從平淡之中和細微之處發現美和浪漫,從曲曲折折的人生中體味出別樣的人生況味,發現無盡的詩意。

過詩意的生活,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浪漫的心,同時還要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自覺與主動。如若閒暇時光充裕,當然不用去「偷時光」。而如果工作繁忙,生活瑣碎,那就要去適度的「偷時光」了。有了一顆浪漫的心,有了這些閒暇時光,一個人獨處,兩個人生活,抑或是一群好友相聚,都是格外詩意的。一個人獨處時,沐浴一會兒暖暖的陽光,聽一段優美的音樂,品一盞淡淡的香茗,賞一朵偏僻角落裡開放的花,讀幾篇滋潤心靈的散文,憶幾位久未聯繫的故知,寫幾行只屬於自己的可以隨手撕去的文字,都能將身邊的詩意濃鬱。兩個人在一起,無論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還是不長不短、不遠不近的分離,抑或是一個溫馨的小驚喜,都會讓詩意降臨。約上三兩好友一同品茶談天,將凡俗事務統統拒之門外,這裡只有閒人閒事,只有閒散的時光。這情景,這情境,又是何等的詩意。而如果還嫌不熱鬧,那就多叫幾位好友選一處新鮮景點同遊,感受自然,品味人文,悠悠詩意便會縈繞左右……

如此種種,生活中的詩意是何等之多,何等易得。而歸根結底,要想擁抱充滿詩意的生活,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顆浪漫的心。只要擁有了一顆浪漫的心,人生,便會無處不詩意……

 @韓房迪雅

《不似相逢好》

韓房迪雅:中學生,邯鄲市第一中學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王老師說,那個女子,在花中間就已經很美了。而我們這些人,在詩詞中就很愜意了。

其實當我聽到王老師講他離家打拼的時候,他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想到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那時候就覺得,有詩詞真好。

在那麼多年以前,有一個人或者不止一個人,和你有著相同的境遇與心境,替你一字一句吟出內心與情緒。你們不認識,卻在你讀起他詩句的一瞬比鄰相依——這是多麼奇妙的感受。

想來年紀不大,卻也讀過十幾年詩了。

小時候頗有「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懵懂,只覺詩詞音韻對仗措辭工整。覺得讀起來朗朗上口,好念,好背,好聽。當做歌謠來看。想想描繪的場景也是美的很。什麼春水碧於天,什麼千裡共嬋娟,什麼鳳凰臺上鳳凰遊,什麼落花流水春去也,我都喜歡。

正如王老師所說的無用之用,我的另一位老師也跟我提到過。而當年我看這些東西,一樣被看作不務正業的異類。我不是說別人正正經經的念英語寫數學有什麼不對。但也從沒有後悔過,選擇對詩詞的熱愛。一直慶幸於有詩詞陪我渡過人生的低谷。那是一個不同的,更加廣闊的世界。可以於此找到共鳴,幸甚至哉。同樣,我也感謝當年的自己去學了許許多多大人們所謂的「沒用」的東西,看了許多「沒用」的書。然而支撐我走到今天的卻真的是這些看似沒用的東西。

音樂,詩詞,手工,書籍,這真的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四樣東西。是他們讓我看到美的存在,以及學著去追求美。也是他們讓我從一個怯懦迷茫的人,漸漸找到自信和方向。

曾經看過一段話,講讀書的意義。非常喜歡。是這樣說的:「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你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你的骨血,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至於讀詩詞的妙處,大概也是如此,你面對美景可以信手拈來,面對愛人可以浪漫多情,面對成功可以心如止水,面對失敗可以一笑了之。它會讓你活得愈來愈平靜,像一汪清澈的湖水。也會讓你活得越來越滾燙,像一爐壁火。而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溫泉。好的溫泉不會太冷也不會太熱,它一直慢慢的溫著,千古恆常。

詩詞永遠是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句美詞真。一直信奉一句話,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感謝詩詞,讓我即使沒有富庶的生活,也有富庶的生命。

相關焦點

  • 詩意的棲居與人生的幸福
    我最早聽到「詩意地棲居」是在我中學的時候。但那時候,我並不懂得其深刻真正的涵義。如今,我似乎更懂了!我更覺得,詩意地棲居,就是一種幸福!就是一種人生的幸福!「詩意地棲居」,這本是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哲學的思想。
  • 北島:詩意地棲居在香港
    而我們能做的是,如何激發他們打開心靈的空間,詩意的空間,創造與想像的空間。什麼是詩意?「詩意地棲居」,如今幾乎已成了房地產開發商的廣告用語,甚至和「豪華典雅,高尚至尊,歐式風格」之類的陳詞濫調混同。我想在這裡有必要重溫經典,看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到底是怎麼說的。
  •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人詩意地棲居,」的重要性。讀著先哲精闢而詩意的論述,饒有興趣地跟著文字的意境反覆品讀了幾遍,此時的腦袋越發的清晰,安靜,仿佛忽略了車輪疾馳的雜音,閉上眼睛,滿腦子都是「詩意」的幻象,沉醉一路風塵。​​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海德格爾在荷爾德林詩境的基礎上豐富了這句話的內涵。
  • 詩意的棲居
    詩意的棲居,阿爾瓦·阿爾託原創 橘之莧 莧說 今天慶祝一下 只要心靈良善純真就會欣喜地神性自度神莫測而不可知?我寧願相信如藍天一般清澈神本是人的規尺人生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人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 荷爾德林和海德格爾所倡導的「詩意地棲居」是什麼意思?
    每次看到這幾個字眼都深有感慨:精神家園、心靈家園、詩意棲居心靈歸宿、安放心靈、安頓靈魂只因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心靈無處安放,靈魂沒有歸宿,到哪裡都是流浪。多麼渴望有詩意棲居之所。「人,詩意地棲居」這句話就像聖物一樣讓人感動和敬畏。而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人,詩意地棲居》,是德國19世紀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的一首詩,後經海德格爾的哲學闡發,「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就成為幾乎所有人的共同嚮往。
  • 人如何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
    憨惄先生這裡所說的詩意人生的意思,並不是提倡身處困境卻一定要不切實際的痴痴妄想如何如何藐視困難、戰勝困難!而是要順應困難,知道這些困難的前因後果是什麼,知道這些困難的本質是什麼!荷爾德林《在柔媚的湛藍中 》寫道:「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現實生活中的人究竟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當然也就談不上了解別人,自然也就不會了解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
  • 旅遊楠說丨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10月底,演員江一燕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獲得「美國建築大師獎」上了微博熱搜,引起熱議。
  • 「評論」城市,如何「詩意地棲居」
    城市,如何「詩意地棲居」許海兵「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曾幾何時,人們對城市的美好生活滿懷憧憬、趨之若鶩,以為可以如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言「詩意地棲居」。然而,在諸多「城市病」的困擾之下,那些曾經對城市生活的美好嚮往,似乎都成為空中樓閣、鏡花水月。「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的價值在於為人服務,只有以人為本,城市發展才能合乎規律。
  • 達日汗散文:《詩意地棲居在塵世》
    那場景,就像初戀的女子,每次夢醒時分,都讓我怦然心動。也正是那個早晨,我忽然發現這個世界很美,這個世界很純,美得像一葉青草,純得象一顆露珠,並且因此有了寫詩的心情。這些年,詩意棲居在塵世,依然初心未改。我曾經無數次告誡自己,活要活得坦蕩自然,就像童年那一葉頭頂露珠的小草,連夢都是透明的。誰知道這份心情,竟是當農民的父親給我的?
  • 詩意地棲居,走近施託姆詩意小說
    可是,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懼,在一位德國作家筆下譜寫出了一篇篇詩意的小說。如果你嚮往詩意地棲居,如果你常與內心對話,如果你覺得一景一物總關情,如果你愛閱讀,那麼走近施託姆的詩意小說世界吧。可是寸有所長,施託姆詩意小說在我心中的地位,猶如宋詞在中國文學中地位。
  • 在神秘意境中詩意地棲居
    (原標題:在神秘意境中詩意地棲居) 現代工業社會與人性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衝突
  • 品味經典詩意棲居
    在空暇的時間,讀書學習,品味經典,詩意棲居,也可慰藉浮躁的心靈,得到精神的升華。何為經典?經典是經過時間的沉澱與千淘萬漉的洗滌後留存下來的精品,它們是對人生的感悟,對人性的詮釋。品味經典,好似品一杯芬芳的茉莉花茶,感受文人墨客的情懷,傾聽他們心底的聲音,吸取有益的養分,任心緒飄飛,心房意動,給自己注入感悟人生的思想,讓我們從此對生活有更深的認識。文之甘露簌簌落下,滋育著一束束心靈之花。品味經典,能夠充分體驗作者的心境,產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鳴。文採在不刻意中顯現,情調在不誇飾中滲透。
  • 李裴:詩意地棲居——散讀劉華長詩《天弈》
    散讀數遍,釋然,感到的是閱讀的輕鬆和內心的激情,詩人筆下,已將描寫對象和內容,龐大而繁複的時空,轉化為一種富有個人特色和性格的詩意的體悟和文字,用審美心態融化了個人人生經歷和際遇,在「亂花漸欲迷人眼」中嘗試以「天弈」的閃光尋覓精神的家園,追尋著「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 北大中文系教授陳保亞:理性地生存,詩意地棲居
    那你說,我寧願做一個不用擔當的普通人,在母語寫作中,像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所說的那樣,詩意地棲居。你做不到。北大人的北大精神正在被期待。 什麼是北大精神?自由、包容、民主、科學、獨立、愛國等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我所理解的北大精神,是對理性的認同。 這裡的理性是針對愚昧而言。
  • 人,當詩意地棲居
    人當詩意地棲居我很喜歡詩人顧城的一句話:「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這種喜歡幫助我悲憫地觀察自己和四周的生命,更何況這種觀察的方向和態度是如此的具有鼓勵的意義。詩歌和哲學都是相通的,它們試圖做出某種巨大的持續的努力,為了詩歌的精神和哲學的本質,詩人做出的貢獻和哲學家的付出都值得我們敬仰。
  • 讓我們詩意地棲居
    這個世界啊,應該如海德格爾所言,該有「詩意地棲居」。劉曦林, 詩意地棲居, 25*23cm, Ink on rice paper 紙本水墨, 2005所謂存在的奧秘,正是中國的哲學傳統——詩意地生存呀。
  • 越·聚黃金一代 | 紅樓的寶黛,詩意地棲居在那個世界
    越·聚黃金一代 | 紅樓的寶黛,詩意地棲居在那個世界 2020-12-15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黔西南:詩意棲居
    詩意地棲居,應該是一種美好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狀態。仰望星空,凝視明月,泛波五湖,踏遍青山……  幸運的是,黔西南既有小城市的安逸,也有大城市的豐富多彩,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綠樹成蔭……現今黔西南城市的街道,讓每一個生活在這裡和過往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了城市越來越乾淨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業宜居宜遊。
  • 王維的輞川別墅 心中詩意棲居地
    原標題:王維的輞川別墅 心中詩意棲居地   後人摹寫的王維《輞川圖此後苦心經營為一片山水勝地,成為他「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浪漫,是嗎?但誰知當年王維在登高四顧,放眼丘山的時候,心中是喜是悲,是樂是苦。   用今天的話說,王維就是那種天縱英才。歷史書上說他長得非常漂亮,文才學識就不用說了。他是當科狀元,更是詩學大家,後代風流人物蘇軾等,又奉他為中國文人畫之濫觴,千年文脈之源流。
  • 秋白讀書會之經典文學 |《人,詩意地棲居:超譯海德格爾》
    讀郜元寶教授編譯的《人,詩意地棲居:超譯海德格爾》,最大的收穫,就是在紛繁的生活中找到哲學提倡的詩意和一顆恬靜的心。哲學其實是人類的一個夢吧?是人類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足,進而產生的更深層次的思考。換句話說,哲學應當能為人插上可以飛天遁地的翅膀,用思維的強度和快感,把人從現實庸常的生活中拉升起來,獲得痛苦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