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收藏家王良傑提供的94件展品今早開箱,圖為四不像部分骸骨化石。記者徐世經/攝影
由聯合晚報主辦,在中正紀念堂的長毛象展覽,島內收藏品今早開箱,圖為長毛象象牙化石。記者徐世經/攝影
史前四不像 數萬年仍閃閃動人
「沉睡18000年的冰原巨獸─長毛象特展」第一批展品今天正式進展場。收藏家王良傑提供的94件展品,今天開箱上架,各式各樣的史前人類和動物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開箱的工作人員驚呼連連。
王良傑提供的展品一共裝運了六大箱,包括來自臺南左鎮和澎湖水道的史前生物骨骼、牙齒和角化石。主辦單位之一的國立臺灣博物館表示,王良傑是島內知名的古生物學者,他也是臺灣數一數二的古生物化石收藏家,這次他提供大量展品參與長毛象特展,也讓臺灣民眾大飽眼福,更進一步認識史前時代的臺灣。
今天上午10時,六大箱展品正式開箱,包括多種史前動物的骨骼、牙齒和角化石,每一件都保存得非常完整,也維護得光亮潔淨,工作人員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的取出,不時發出驚呼,直說:「哇!好漂亮!」
例如一組史前生物四不像的角化石,儘管已有數萬年歷史,卻無損於它們的美麗,深褐的色澤閃閃發亮,工作人員打開包裝的海棉,一剎那間,數萬年前的臺灣生物,盡現眼前,非常動人。
左鎮人臼齒 一顆價值上百萬
除了從西伯利亞遠道而來作客的阿基與空空,這次長毛象特展中,也難得收集「地主臺灣版」的珍貴化石。由島內私人收藏家提供,像是距今至少一百六十萬年前的乳齒象象牙、還有臺灣古老史前人類左鎮人的臼齒,因為十分稀少,估計一顆就要百萬元,也提供了臺灣史前生活的軌跡。
許多人想到長毛象等史前動物,腦袋中就浮現外國叢林的景象,其實臺灣也曾是多種史前動物的樂園。家中有高達八萬件化石的私人收藏家王良傑,這次就提供近百件的珍藏品。
猛獁象下顎帶齒 距今三萬多年
以象展品來說,臺灣曾經有多種的象,王良傑在臺南左鎮找到的化石中,有一副古菱齒象的下顎帶齒,距今約40到90萬年前,還有猛瑪象的下顎帶齒,距今三萬多年前。
王良傑說,象一生中會換齒六次,從牙齒可以看出年紀,幼象的牙齒特別珍貴,因為臺灣撿到的人很少,這次就展出兩顆象的幼齒,其中一顆顏色黝黑,是因為浸過海水,上面還附著牡蠣。
同時,展品中有一顆左鎮人的臼齒,左鎮人被認為是臺灣最古老的人類,證明三萬年前,臺灣已有人類居住,王良傑也說,人的警覺性高,不像動物易死在水邊,更難形成化石,加上過去發現的人類化石多屬頭蓋骨,也讓這顆完整臼齒身價不凡,估計高達百萬元以上。
另外還包含犀牛、老虎、象、鹿、河狸等史前化石,王良傑說,象和犀牛的化石,證明當時生活環境為大草原或沼澤,鯊魚牙齒化石則指出在堆積當時曾為開闊海域,鹿化石更證明臺灣環境自古便適合鹿的生存,可以建構出臺灣古早時候生物生存的環境。
144公分乳齒象牙 220萬~160萬年
另一位藏家王鎮炎提供兩件藏品,也是彌足珍貴,分別是乳齒象的臼齒及象牙。王鎮炎說,乳齒象早已絕跡,比起長毛象年代更為久遠,距今約兩百二十萬年到一百六十萬年前。
象牙就是象的門牙,而猛瑪象、非洲象等都是兩根象牙,不過乳齒象卻有四根象牙,上下門牙都形成大象牙,王鎮炎在大甲溪拾得的乳齒象牙,約有144公分長,而大象的牙齒則是鑑定大象種屬的最好證明,在臺灣的考古史上相當具有意義。
【2008/07/07 聯合晚報】
責任編輯:包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