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海味」特色校園文化育人之路 |
http://www.huaue.com 2014年5月29日 來源:中國海洋大學 |
青島市魚山路5號,中國海洋大學最具文化底蘊的校區。行走於這所鄰海而建的校園,吸引眼球的不僅有美麗的環境,還有瀰漫其中的濃烈海洋氣息。逸夫樓裡「飛翔的海鷗話劇周」正在上演、水產館裡養殖愛好者協會的同學們正在探討海豹的生活習性、六二樓裏海洋營養家協會的成員正在製作海洋美食、教學樓前海洋協會正在招募新成員、圖書館前海洋環保協會的志願者們正在宣傳海洋環保知識、運動場上成排成列的海軍國防生正精神抖擻的演練陣型……好一派「海味」十足的校園文化風景圖。 文化育人:海風勁吹,潮流歡湧 五月的中國海洋大學梧桐泛綠、海風習習。上世紀30年代,楊振聲、聞一多、梁實秋、趙太侔、老舍、洪深、沈從文等一批蜚聲學界的文學大師曾聚集於這所美麗的校園講學論道、以文會友,並積澱成就了這所大學的深厚文化底蘊。 如何把前輩們留下的良好文化傳統繼承下去,並有所創新突破,一度是擺在新時代海大人面前的難題。 「對於我們這樣一所理工見長的大學,要想在校園文化建設上異峰突起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國海洋大學校長吳德星毫不避諱這裡面的壓力。 「作為一所戰略性大學,在海洋強國建設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文化的薰陶至關重要。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還是主打『海洋』這張牌。」吳德星說道。 如何讓這股特色鮮明的海洋文化之風在校園裡吹拂起來,學校領導班子首先想到的是要固化於制,優秀的文化只有依靠完備的制度,才能真正做到外化於行,內化於心。 校訓乃一校之魂,最能反映一所大學的傳統和特色。經過廣泛徵集和深入研討,學校最終確立了「海納百川,取則行遠」的校訓,期許學子們既要有容納百川溪流之水的氣度和胸懷,也要有志存高遠、探索不已、勇攀高峰的精神追求。 「僅有這些還不夠,學校第九次黨代會確立了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戰略性工作來抓,由黨委統一領導,宣傳部牽頭負責,各單位齊心協力,全校師生廣泛參與,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中國海洋大學黨委書記於志剛道出了學校在文化建設上的力度和決心。 2012年12月27日,醞釀已久的《中國海洋大學關於實施文化引領戰略的意見》順利出臺。「我們主要圍繞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環境文化4個方面整體推進大學文化建設。如制定實施《中國海洋大學章程》、組織創作並發布《中國海洋大學校歌》、編纂《中國海洋大學校史》,依據「海洋·人類·和諧」的理念,製作海洋景觀、海洋名師塑像,深入挖掘「一多樓」等歷史優秀建築和文化名人故居的文化價值等。這一戰略是海大人集體智慧的結晶,飽含著我們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美好期許,是路線圖,也是指明燈。」學校文化引領戰略的主要組織者和推動者現任組織部部長丁林說。 「以前家在內陸,沒有機會接觸到大海,通過三年的學習,加深了我對海洋的認識,懂得了我們國家海洋權益的維護、海洋資源的開發、海洋環境的保護等許多工作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去開拓,去奉獻。這也更加堅定了我獻身國家海洋事業的信心和決心。」還有一年就要走出大學校門的學生張曉林滿眼期盼。 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道路上,制定出好的引領戰略只是開始,而如何把這些美好的構想落到實處,轉化為一件件喜人的文化成果,並發揮其文化育人的功能,還需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 氛圍養人:海味薰陶,潤物無聲 為了突出海洋特色,讓學生在「海味」文化的薰陶中學習成才,中國海洋大學多措並舉,屢出奇招,營造了一個「知海、愛海、懂海、學海」的育人氛圍。 位於該校嶗山校區的大學生活動中心是海鷗劇社排練和演出的舞臺所在,這一成立於1932年的學生社團,80多年來創作並演出了一批批以海洋為題材的經典劇目,如《海之魂》、《山海情》、《海之微塵》等。其中,《海之魂》就是以本校青年教師王成海在進行海洋資源調查時為營救同事而不幸犧牲的英雄事跡改編的,每次演出時都深受師生的喜愛,並激勵著青年學子獻身海洋事業、造福人類的鬥志。「因為故事講述的就是海大人自己的事,在舞臺上我與劇中人物心有靈犀、融為一體,走下臺來我將沿著自己老師從事的海洋事業繼續前進。」參與劇目演出的同學說。 鑑於該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的獨特育人功能,2006年教育部、團中央授予其「全國優秀高校學生社團標兵」稱號,2007年海鷗劇社網站被教育部授予「全國高校學生社團十佳網站」稱號。在中國海洋大學的校園裡像海鷗劇社一樣「海味」十足的學生社團還有很多,如大學生海洋協會、極地協會、海洋環保協會、海洋生物科技協會、海洋營養家協會、「觀海聽濤」大學生記者團、「視頻海大」學生社團等。「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在活躍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學生成才方面功不可沒。」校團委書記林旭升說。 「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裡有一個紮根南沙20餘年,守衛祖國藍色國土的大學生軍官李文波,他就是中國海洋大學「海味」文化薰陶出來的眾多優秀畢業生中的一員。2013年4月學校把這位校友請回了家,讓他登上了具有濃鬱海洋特色的「八關山講堂」,用他的英雄事跡感染這些正年輕的師弟師妹們,引導他們與海結緣,以海為伴。此外,一些參與北極科考、「蛟龍號」載人深潛的科學家也曾走上這一講堂為同學們講述那神奇而富含魅力的海洋世界。類似的海洋品牌類文化活動,中國海洋大學還有很多,如「科學·人文·未來」論壇、未來海洋講壇、海峽兩岸海洋海事大學藍海策略校長論壇、海洋文化哲學論壇、海之子講壇等,它們不僅是海大特色校園文化展示的窗口,也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支撐。 2011年6月8日適逢第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當天中國首個建在高校的海權教育館在中國海洋大學揭幕。開館3年來這座以「知我海權,建我海洋強國」為主題的教育館已經成了全國知名的青少年海洋觀教育培訓基地。總之,在文化育人的道路上中國海洋大學充分發揮了像中國海權教育館這樣海洋特色鮮明的科研場館、基地、院所的優勢,如中國海洋發展研究院、海洋文化研究所、生物標本館等,為學生知海、愛海、懂海、學海創造了良好的先決條件。 為了重振學校人文輝煌,學校聘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為學校顧問和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依靠他在文學界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陸續邀請了鐵凝、畢淑敏、余光中、張煒、遲子建、賈平凹、莫言等當代文壇明星來校講學論道,並創設了「名家課程體系」和「駐校作家制度」,還蓋起了作家樓,讓這些文化名人生活在學校、工作在學校。「此舉不僅提升了學校的人文氣息和學術氛圍,也給學生創造了與作家面對面交流學習的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和教化。」宣傳部部長陳鷟說。 2008年11月8日,校長吳德星為著名作家莫言、王海頒發了駐校作家聘書。他說,在王蒙先生的積極倡導下,在海大人的共同努力下,海大崇文尚文的文化氛圍已經逐步建立起來,海大重現上個世紀30年代文學光輝的時代也即將到來。 實踐立人:海水浸染,風吹浪打 在「海味」文化育人的探索中,中國海洋大學不僅提鍊形成了制度文化、環境文化,還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行為文化,讓學生在海水浸染、風吹浪打中磨練成才。 在中國的高校界,自己擁有科考船的很少見,更別提擁有一支科考船隊了。可中國海洋大學就有一支由「東方紅2」、「海大號」、「天使1」組成的船隊。多年來,依託這一硬體優勢,一批批熱愛海洋的學子們搭乘著一艘艘流動的海上實驗室巡海閱洋,茁壯成長為祖國的海洋棟梁。 海洋文化本就是一種頗具開放性、包容性、交流性的文化,為了把這一特性發揚好。中國海洋大學積極延伸校外實踐活動平臺,通過組織開展海洋知識進社區、進小學,海洋科普、環保宣傳,貴州支教、甘肅支教、西藏支教等系列海洋主題的志願服務、社會實踐活動,讓一批批海大學子學以致用,把這種「海味」文化帶出了校門、帶進大山、帶向高原,直至傳播的很遠很遠。 4月25日,2014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盛大開幕。在琳琅滿目、萬紫千紅的展館中,有一個以打造「海底森林」為特色的海洋植物展區,滄海桑田、潮間生境、珊瑚世界、蛟龍入海、深海漫步等如夢如幻的奇特景色吸引了無數遊客駐足。這一展區就是由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宮慶禮教授帶領學生設計建造的。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展示學校的海洋科技文化優勢,還為學生提供了鍛鍊提升的空間,同時也延伸了該校「海味」文化育人的鏈條。此外,在2008年奧帆賽、2012年亞洲沙灘運動會、2013中國·青島藍色經濟發展國際高峰論壇等海洋特色鮮明的大型賽事和活動現場也活躍著海大學子的身影。「讓學生參與大型賽事活動的志願服務工作,既可以讓學生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課堂所學,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交流學習的能力。同時,這也是學校對外展示育人成果,宣揚『海味』文化的示範性窗口。」中國海洋大學黨委副書記張靜闡釋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 學有所成日,即是遠行時。在學生的畢業環節上,中國海洋大學依然不忘對學生進行海洋文化的薰陶。據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巍然介紹:「每年學校都會在應屆畢業生中選取30多名同學聘任為教育教學信息員,他們不僅擔負著在工作地宣傳海大、展示海大畢業生良好形象的任務,還承擔著為學校收集就業信息、招生信息的職責。」此外,中國海洋大學還依託廣大校友的力量,陸續在祖國各地乃至海外組建了校友會,並使之發展成為聯接學校與社會各界的重要橋梁。 「成千上萬的畢業生猶如我們播撒在世界各地的一粒粒海洋的種子,即使他們不直接從事與海洋相關的職業,但四年『海味』文化的薰陶,已經使其領悟了海洋的精神,具備了海洋的品格,沾染了海洋的氣息,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會謹記一名海洋人的責任和擔當,心中永存那份海洋強國的夢想。」於志剛說。 多年來,在海洋氛圍的養育中,在「海味」文化的薰陶中,在浪花的拍打中,一批批青年學子在這裡學有所成,投身到祖國需要的地方,成長為國家海洋事業的領軍人才和骨幹力量。 記者:劉博智 通訊員:馮文波 |
關於中國海洋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