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來用詩歌與歷史穿越千年「回到大唐」

2020-11-24 新華網客戶端

  走貴陽,講杜甫

  阿來用詩歌與歷史穿越千年「回到大唐」

4月27日上午,阿來走進貴陽孔學堂,做客傳統文化公益講座,主講詩聖杜甫。

  公元795年,古道西風殘照之中,詩人杜甫從甘肅同谷縣出發,顛沛流離,歷經坎坷,最終抵達成都。他渴望找到躲避風雨的安身之所。抵達成都之時,是冬天。第二年春天,他開始建草堂。阿來說,在此之前,杜甫其實有更遠大的理想,他曾寫詩言:「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但這個夢,在戰亂之中,在他被貶為華州參軍、並最終棄官而去時徹底放棄了。理想不斷被簡化,直到變成一座再具體不過的草堂。

  杜甫其人其詩,也成為千年不朽的文化琥珀,凝結著巨大的精神營養和信息。

  4月27日上午,阿來由川入黔,走進貴陽孔學堂,做客傳統文化公益講座,主講詩聖杜甫。以杜甫的詩歌作品為線索,阿來講述杜甫的命運歷程,闡發杜甫與成都、與其所處時代的關係,並勾勒其特別的人格魅力,以及其儒家為本的思想特質、人生境界。

  阿來談杜甫,但同時又不只是談杜甫。他以杜甫為主線索,延伸到歷史深處,在不同的知識點上橫向鋪展。對於杜甫在不同人生境遇中寫的詩,阿來娓娓道來。涉及到唐代歷史、古典詩歌的種種掌故,他也信手拈來。整臺演講,帶領現場的貴陽讀者猶如穿越千年歲月,回到唐朝。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此次有幸受邀與阿來一起走進貴陽,全程見證了阿來此次文化公益演講之旅。

  為何最愛杜甫?

  欣賞「剛健的現實主義精神」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在現場,阿來帶領著讀者讀杜詩,讀完他感慨:「杜甫的詩作裡,我們能發現他對自然、身邊的環境所進行的細緻觀察。杜甫到了成都以後,就開始觀察成都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他寫武侯祠,緬懷諸葛亮,寫得慷慨深沉。今天我們很多人到武侯祠,往往是走馬觀花。我們現在很多人擁有的知識,都是大而無當、言之無物的。對事物的聯繫,並不關心。」

  阿來又說,杜甫在成都,得到了周圍人的接濟,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寫出了千古流傳的詩句。「杜甫的生命歷程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一個人,感受到世界的美善,然後發展自己對真善美的追求,最終也激勵他人。」

  多年來,阿來讀杜甫、賞杜甫、愛杜甫,從杜詩中獲得了豐富的精神養分,簡直稱得上是杜甫的「迷弟」。在到貴陽孔學堂演講前,阿來透露,自己之前認真考慮過講哪位人物,「前段時間在四川,在名人大講堂上已經專門就蘇東坡演講過一場。我想還是講個新的主題,那就講講杜甫吧。」

  作為一位熟讀經典的學者型作家,阿來對中國諸多經典文化人物都非常熟悉和熱愛。但在眾多文化星辰之中,阿來對杜甫及杜詩的情感,是尤為特別的。「如果非要我說,哪一個歷史文化人物在我心中的位置更重一些,我的選擇很可能就是——杜甫。」那麼,到底杜甫那些特質,讓阿來如此看重?「就是其人其文傳達出來的,剛健的現實主義精神。」

  談對儒家的堅守

  「杜甫的人生,沒有攻守的策略」

  這種剛健的現實主義精神,跟杜甫對儒家思想的堅定追求分不開。談及此,阿來引述了杜甫、李白、高適三人的友誼故事,「這三位詩人曾一起壯遊。他們的旅行不像今天很多人外出旅遊,是為了吃喝玩樂,而是增長見識的人生歷練。後來,這三人的人生境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適成了高官,李白成了罪犯,杜甫無家可歸。」阿來感慨道:「這三位詩人,雖然境遇懸殊,但友誼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傷害。對比今天的很多人,是達不到這個境界的。在我的理解中,貧而不墜青雲之志,貧賤之時依然能保持住自己的志氣,這才是真正的儒家。」對比其他文人的精神背景往往儒釋道並存,杜甫對儒家的堅守,讓阿來格外敬佩,「杜甫的人生,沒有攻守的策略。他更純粹。」

  阿來此次入黔演講的場所——貴陽孔學堂,座落在貴陽市南郊,國家級溼地公園花溪十裡河灘,是貴州省一座高端文化學術交流平臺和傳習研修基地。據工作人員介紹,阿來此次講座也是孔學堂邀請名家講座的第690場。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是周末,但此次講座全場爆滿。

  (記者 張杰 攝影 劉陳平 李佳雨 貴陽報導)

  阿來:

  表達「故鄉」,要避免陳詞濫調、虛偽矯情

  走貴陽,除了講杜甫,還要談故鄉。4月27日下午,阿來從孔學堂出發,來到貴陽知名的實體書店「二十四書香」,受邀做了一場名為《靈魂沒有翅膀也可以啊去到任何地方》的演講。

  在這場演講中,阿來以自己的文學創作為線索,詳細闡述了他對「故鄉」這個概念的真實看法。他在一開場就尖銳地指出,「在我們的語言系統中,有一些詞彙顯得比較泛濫而空洞:鄉愁、懷念故鄉。聽到這些,坦白地說,我是持懷疑態度的。我不是懷疑熱愛家鄉,而是發現一些人,對自己的故鄉認知和表達不夠真實。我想說,不管是在文學上和生活上,對待故鄉這個概念,要儘量避免陳詞濫調,態度要真實,不要虛偽矯情。」

  阿來提到,很多人往往對事物的認識,只停留在大概念、口號的層面,卻對具體的一條街、自己腳下的土地,缺乏足夠的好奇心。「我20多歲開始寫作,就一直想弄明白,我的故鄉到底跟世界的關係是怎樣的。它到底跟別處有何不同。我想弄明白很多事物之間的聯繫,而不是故意渲染神秘。在我看來,文學應該是建立個人與世界的聯繫,我就去尋找這個聯繫。」

  阿來即將出版單行本的長篇小說《雲中記》,是以發生在他家鄉的一場大地震為背景的故事。阿來說,「我的寫作,其實是一直圍繞著我的故鄉。我一直從各個方面去表現我的故鄉。到今天為止,我很多作品,都是在圍繞以故鄉為核心的一組詞彙進行。那麼你說,我愛不愛我的故鄉?」

  「愛是複雜的,愛裡面可能也有怒其不爭的情感。故鄉的概念,也是從最小的家出發,由小到大,逐漸長大,成為更有意義的故鄉。」阿來坦言,自己的故鄉概念是不斷擴大的,「如果說,過去我的故鄉是一個村,現在我的故鄉,比我出生地大得多了。在我的心裡,我的故鄉範圍之大,差不多覆蓋整個青藏高原的東部。」

    (記者 張杰 攝影 劉陳平 李佳雨)

相關焦點

  • 阿來最完備詩歌作品集 《阿來的詩》面世
    【深圳商報訊】(記者 劉悠揚)很多人認識作家阿來的文學世界都是通過他的小說,比如《塵埃落定》,以及長篇歷史非虛構文學《瞻對》等。但了解阿來文學創作脈絡的讀者知道,阿來還是一個優秀的詩人。1982年,阿來以一首名為《母親,閃光的雕像》的詩歌斬獲他人生第一個文學獎。之後,他寫出了《草原迴旋曲》《梭磨河》兩組詩百餘首。
  • 《大唐長安城》:帶小讀者穿越歷史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卻詠梅)近日,新經典文化·愛心樹童書推出歷史幻想兒童讀物「甲骨文學校」系列新作《大唐長安城》,並舉行在線新書發布會。
  • 阿來開講「詩讀」成都:成都給了杜甫安寧 杜甫用詩歌回報
    從電影《攀登者》可以感受到,阿來對儒家入世剛健精神的推崇。而在阿來精神世界的形成過程中,離不開傳統文化經典對他的滋養。而這其中,首先就包括,在他心中最重的歷史文化人物:杜甫。9月27日下午,由封面新聞將聯手成都博物館推出的全新的文化品牌「封面開講了」,迎來茅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雙料得主、著名作家阿來登臺分享。
  • 萬裡千年話「大唐」
    前面不遠就是「唐縣北」高速出口,這裡的「大唐」當然不是穿越千年回到大唐盛世,而是回到我們的家鄉唐縣——這個西依太行、東瞰雄安的小小縣城。說起「唐」或者「大唐」,人們會想到華夏文明始祖之一的唐堯,想到中國歷史的巔峰大唐王朝,想到炎黃子孫的別稱「唐人」,想到遍布世界的華人的共同家園「唐人街」,等等。
  • 文風大唐 天之驕子_歷史頻道_鳳凰網
    這一次,我們的導遊是穿越到盛唐的時光偷渡客——唐離,這位現代社會的古代文學研究生,憑著胸中所藏後世一千年的詩詞,在盛唐混的風生水起,在【詩酒大唐】裡我們領略了唐代文人的悠閒生活,參觀了唐代的青樓楚館,見識了胡風鼎盛的大唐市井風氣。 大唐是詩歌的大唐,是文風鼎盛的大唐,那麼,唐代的士子文人們如何考科舉?
  • 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雙冠王」阿來:少看盜墓穿越,沒有益處
    1982年算是阿來正式開始投入創作的時間,不過剛開始是寫一些詩歌,後來才慢慢的轉到小說,因為寫出來的小說小有成就,也就被調到阿壩州文化局所屬的文學雜誌《草地》當編輯。1996 年的時候,阿來提出辭職,隨後應聘至成都《科幻世界》雜誌,從普通編輯幹起,1998 年成為主編,後來任社長。
  • 聽阿來講述對故鄉最深沉的愛
    語言純淨,有韻味,像詩歌一樣。關於土司,他寫了那麼多新鮮的、有趣的、深入人性的故事,非常觸動我!」張同道坦言,那時起,他就記住了阿來這個人。  「我曾說阿來是『自然之子』,他身上有一股原始而野性的力量,正如他喜歡的詩人惠特曼一樣。」在張同道眼中,阿來是天地間一旅人,「他用腳去丈量、去閱讀,草原、山川、河流……我們幾乎所有的訪談都在現場進行。」
  • 回到大唐過春節,華誼兄弟許你一場盛世合家歡
    今年,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將帶給你一場別開生面的新春盛典,我們一起回到大唐過春節,許你一場盛世合家歡!2月5日(大年初一)起至2月19日(正月十五)春節期間,坐落於人間天堂蘇州的華誼兄弟電影世界將正式推出「合家歡,回到大唐過春節」特別活動。屆時,電影世界將會完美還原唐代新年場景,現場更是豪邁發放百萬紅包,旨在將帶有大唐盛世傳統風貌的新春記憶帶至大家身邊,再一次掀起傳統年味熱潮。
  • 阿來:希望偉大的現實主義詩歌傳統,在這裡發揚光大
    老楠樹到了,但現實主義詩歌傳統仍代代相傳透過杜甫入蜀前後的詩風變化,阿來表示,「從杜甫的詩風轉變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現實主義文學那種寬廣的可能性。他可能是從個人的遭際出發,從個人意志的感受出發,來忠實地記錄自己的生活。再擴而言之,關係到這個時代,關係到整個人生。
  • 《大唐長安城》:給兒童讀的穿越小說
    最近,兒童文學作家黃加佳的歷史幻想兒童讀物「甲骨文學校」系列新作《大唐長安城》由新經典文化·愛心樹童書隆重推出,並舉辦了線上發布會。從第一部作品《甲骨文學校》到《絲綢之路歷險記》再到《大唐長安城》,作者黃加佳通過懸念迭起的故事情節和風趣的講述方式解鎖一次次的歷史穿越冒險之旅,讓孩子們在親歷歷史場景的同時了解古代文化。
  • 阿來有「新說」——名人是歷史之鏡
    阿來有「新說」——名人是歷史之鏡     聚焦阿來「阿來坦言,杜甫的詩,越到後世,越有價值。所以,他很想靜下心來為杜甫寫點什麼,致謝這位偉大的詩人,讓成都的歷史文化代代相傳。  評價李冰,阿來給出新的角度。「李冰是外地人,秦國派來的太守。李冰父子治水,都江堰至今還在造福四川,他治水的方法,值得後世去銘記。」他認為,李冰就是天府之國的創造者。「試想一下,如果成都平原洪水肆虐,民不聊生,誰還有心情去吟詩作賦?
  • 阿來首部真正意義的非虛構歷史作品重磅出版
    《瞻對》是阿來繼《塵埃落定》等作品之後最獨特的一部藏地史詩,「這部地方史正是整個川屬藏族地區,幾百上千年歷史的一個縮影。」阿來十幾次深入藏地,查閱大量漢藏史料,鉤沉瞻對一地兩百餘年的戰亂浮沉,輻射他所有藏地傳奇背後的大歷史。
  • 準備好接受文墨洗禮了嗎~~「幸福馬爾康」・第二屆阿來詩歌節...
    10月22日晚2020幸福馬爾康·第二屆「阿來詩歌節」原創詩歌大賽舉行頒獎晚會匯南北墨客,吟盛世長歌來自全國的詩人、作家以詩歌的名義匯聚嘉絨聖地馬爾康用詩歌金色的字詞點亮嘉絨大地的文學藝術之光獲獎作品中,省外作品23件、州外作品27件,更新了大賽紀錄,進一步擦亮了「阿來詩歌節」品牌。
  • 第二屆「阿來詩歌節」原創詩歌大賽頒獎典禮舉行 內蒙古詩人為馬爾康寫下的「筆記」拿下一等獎
    阿來2020年6月,「2020馬爾康·第二屆阿來詩歌節」原創詩歌大賽啟動。他說:「本來我已經來到了馬爾康,來參加詩歌節,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們這些得獎作家的、詩人的榮耀,也跟著我們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一起在故鄉的土地上行走、觀看、思考,也想得到一些新的啟示,給自己下一步的文學創作帶來一些新的驅動。」不得已離開的遺憾,讓阿來對詩歌節有更熱烈的期待。他特別錄製了視頻,祝福第二屆詩歌節的舉辦,期待它取得圓滿的成功,並向榮獲這次詩歌節各種獎項的詩人朋友們、詩人同行們表達了祝賀。
  • 《文學的故鄉》紀錄片開播 聽阿來講述對故鄉最深沉的愛
    語言純淨,有韻味,像詩歌一樣。關於土司,他寫了那麼多新鮮的、有趣的、深入人性的故事,非常觸動我!」張同道坦言,那時起,他就記住了阿來這個人。  「我曾說阿來是『自然之子』,他身上有一股原始而野性的力量,正如他喜歡的詩人惠特曼一樣。」在張同道眼中,阿來是天地間一旅人,「他用腳去丈量、去閱讀,草原、山川、河流……我們幾乎所有的訪談都在現場進行。」
  • 《文學的故鄉》今日開播 聽阿來講述對故鄉最深沉的愛
    語言純淨,有韻味,像詩歌一樣。關於土司,他寫了那麼多新鮮的、有趣的、深入人性的故事,非常觸動我!」張同道坦言,那時起,他就記住了阿來這個人。「我曾說阿來是『自然之子』,他身上有一股原始而野性的力量,正如他喜歡的詩人惠特曼一樣。」在張同道眼中,阿來是天地間一旅人,「他用腳去丈量、去閱讀,草原、山川、河流……我們幾乎所有的訪談都在現場進行。」
  • 大唐最高規格迎賓儀式等你跨越千年來體驗,附贈穿越秘籍
    早早趕來的遊客們,翹首期盼,等待千年的穿越!置身其中,您不再只是歷史的旁觀者,而是化身盛唐一角,閱盡盛世榮光。恢弘的舞美效果、波瀾壯闊的藝術詩篇、氣勢磅礴的大國氣度,再現「天下第一禮」 的盛世盛景,絲路文明的穿越之旅就此起航。
  • 第二屆「阿來詩歌節」落幕 詩與遠方在馬爾康相融
    遠處的青山,山腳的藏房……」10月22日晚,一曲由孩子們表演的情景經典誦讀拉開了2020幸福馬爾康·第二屆「阿來詩歌節」原創詩歌大賽頒獎晚會的序幕。第二屆「阿來詩歌節」原創詩歌大賽自今年6月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詩人、作家、文學愛好者的熱烈響應,收到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1125名詩歌愛好者踴躍投稿,還有來自新加坡
  • 西安大唐芙蓉園沉浸式水幕景觀秀《大唐追夢》首場試演完美亮相
    8月初,就有消息說,大唐芙蓉園《大唐追夢》即將上演,遊客雖未能一睹這場水舞光影秀真容,但從喻越越獻唱《大唐追夢》主題曲、MV上線到彩排花絮和精彩視頻的釋放,到全媒體轟炸式的報導,已經為《大唐追夢》蒙上了神秘的面紗,使《大唐追夢》成了西安城大街小巷熱議的話題,也成為西安演出市場聚焦的年度鉅制。
  • 邊地書、博物志與史詩 就是阿來的大半生
    除了用漢語寫作的作家之外,還有許多少數民族作家是用母語寫作的,這些創作是構成中國當代文學版圖多元性最有力的一種證明。作家對寫作語言文字的選擇,甚至在國際上都是一個極受關注的問題。由於從小對語言的學習和成長的環境,其中也有數量可觀的少數民族作家是用漢語來寫作的。不同文化間有機地交流互動,為語言的創造性使用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從這個角度來說,阿來就是這樣一位跨文化的卓越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