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諸多個省份中,作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主要發祥地之一的河南,總是有著很高的曝光度。國人以「炎黃子孫」自稱,黃帝生長在河南。經常聽到的「中原」,指的也是河南一帶。而小學就開始接觸「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又有三大發明,發明於河南。也正是因此,不少驢友都有「尋根問祖,等什麼時候有時間,帶孩子去河南看一看」的想法。

從理論上來說,鄭州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旅遊城市選擇。第一、鄭州是河南的省會,在某種程度上,對於河南的風土人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二、筆者所了解到的主要評價,都是消費適中,氣候溫和,這意味著適合出行。第三、當地的旅遊資源很有特色,鄭州有「兒時夢想」少林寺,有華誼兄弟新開的電影小鎮,還有終於被選為春晚分會場的,築有炎黃二帝雕像的黃河風景區。

從實際出發,鄭州的交通非常方便,到時候玩得不開心,可以隨時「轉戰」其他城市。開個玩笑,自鄭州被選為國家中心城市之後,這幾年的「聲音」都非常大。第一,春晚的分會場是非常講究的,而鄭州成為了 「東西南北」之後的那個「中」,也就是國家中心城市的「中」。第二、鄭州的GDP雖然在一線城市中不突出,很容易被「小看」。但是在過去的5年裡,鄭州的流入人口,僅次北上廣深東莞天津。

這裡對鄭州的流入人口稍作補充,數據來源於河南省統計局在2019年6月發布的河南人口發展報告:2018年年末,河南總人口為10906萬人,排在全國第三。人才往省會跑已是各地可見的常態,然而鄭州尤其突出。報告顯示,鄭州吸收了來河南發展外省人才的36.8%,和省內跨市流動人口中的59.8%。古人有千金買馬骨,葛優有21世紀人才最值錢,而處於高速發展中期的鄭州,則屬於瞌睡碰到了枕頭。

第三、鄭州的「米」字形高鐵建設進程,走在全國前列,準確來說,是全國第一。很多讀者喜歡看裡程長度,所以很容易忽略河南,並且忽略鄭州。但客觀事實卻是,各個省份之間的高鐵裡程相差並不大,以至於誰多修了一條高鐵,排名就會發生很大變化。比如上一次的榜一是安徽,2019年12月底的榜一又變成了廣東,光是通過這個表,能看出來的東西很有限。

所以筆者就帶大家順時針數一次鄭州的高鐵:去北京,有京廣高鐵;去濟南,有鄭濟高鐵;去徐州,有鄭徐高鐵;去合肥,有鄭合高鐵;去武漢,有京廣高鐵;去重慶,有鄭萬高鐵;去西安;有鄭西高鐵;去太原,有鄭太高鐵。而筆者之所以能夠透過河南「平凡」的排名,看到鄭州的「米字型高鐵」。還是因為2019年12月1日,鄭州在同一天時間,宣布鄭渝高鐵鄭襄段、鄭阜高鐵和京港高鐵商合段已開通。

在這些城市中,比較遠的是重慶和西安,鄭州距離西安大概478.9公裡。很簡單的數學,取一個高鐵的折中時速300公裡,鄭州完全可以做到兩個小時內,抵達上面提到的八個城市。非但如此,當時間延長到三個小時時,鄭州可以抵達的城市數量,更是完成了對北京上海的反超。到這,筆者已經介紹過了鄭州的「春晚分會場」、「人口流入數量」和「米字型」高鐵進程,相信細心的朋友,已經看出了這三者暗合「天時地利人和」。(李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