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文薈丨古時秋分 · 珍藏丨康熙桂花杯、雍正菊瓣盤...

2020-12-09 上遊新聞

秋分這一天

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太陽直射地球赤道

從此

日光夜色兩均長

暑退秋澄轉爽涼

秋分之後,秋天漸入佳境

在此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的好時節

食蟹、賞菊、沐浴一場「桂花雨」

八月桂花香

農曆八月又稱桂月,正是桂花開放的時候。桂花細嫩的花瓣從枝頭跌落,金黃的身影從 「桂子飄香遠」的空氣裡划過,輕輕點點,卻沁潤人心。

枝生無限月

花滿自然秋

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桂花,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十二月花卉杯是根據傳統花朝節的傳說,選取百花中代表農曆十二個月份的月令花卉繪製而成,多見於瓷器,尤其是清朝康熙年間的官窯瓷器,許多已經成為國寶。

「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尤為出彩,是名重一時的官窯製品。

清·雍正琺瑯彩芙蓉桂花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桂花是中國傳統的花卉之一,以它為原型的桂花紋有富貴之意。這件雍正年間的琺瑯碗,上面繪製著芙蓉與桂花的紋飾圖案。芙蓉和桂花色彩鮮豔,枝葉繪製細膩精美。

秋高蟹正肥

雖說一年四季皆有蟹可吃,但秋分時節,蟹肉才可謂是一年中最為肥美、滋補的。民諺曰「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

甕醅著意熟,籬菊盡情開。

浩浩長淮水,霜螯下閘來。

清·邊壽民《菊蟹秋熟圖》,現藏國家博物館

這是清代著名花鳥畫畫家邊壽民贈友人的一幅扇面。菊花從中,水墨寫意的大螃蟹肥美鮮活,似乎欲爬上酒甕變身醉蟹;酒甕著墨很少,稀疏勾勒,意猶未盡,有著文人墨客的雅趣,卻不乏充滿活力的生活氣息。

季秋之月 鞠有黃花

秋分平分秋色起,正是菊黃蟹肥時。秋分前後,不僅是蟹肉最為肥美時,也是賞菊品香好時節。秋風起,日漸濃烈的秋意,此花開盡更無花,所以在秋菊盛放之際,要珍惜。

金元·菊花飾件,現藏國家博物館

金元時期,玉器上非常盛行雕刻折枝花卉,如常見的海棠花、菊花等,多是當時北方諸山盛產的花卉。這件金元時期白玉菊花飾件,透雕、巧作、深挖、翻卷,白色的玉做花瓣,褐黃色做花蕊、花梗、花莖、花葉,要雕刻出這樣一株玉菊,可是不容易,處處都是匠心。

清·雍正十二色菊瓣盤,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十二色菊瓣盤是雍正官窯的名品,釉色飽滿,光澤瑩潤,精純至極。其輪廓呈現密而勻的凹凸,仿佛花瓣簇繞花心,頗富韻律感。據記載,雍正皇帝看過十二色菊瓣盤的樣品後,下令一次燒造四十套,看來是真愛!

你以為這就是古人對秋意審美趣味的全部了?還有更為精(奇)彩(葩)的——

清·乾隆畫琺瑯菊花紋壺,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隻銅壺像不像穿了一件菊花衣裳?菊花圖案是用琺瑯顏料畫上去的,稱為畫琺瑯。

乾隆時期的菊花壺當真是精彩,那我們有必要搬出一份今人的作品,來跟古人的秋意審美battle——

黃永玉《人有多大肚量世界就有多大螃蟹》

黃永玉老先生的畫作「人有多大肚量,世界就有多大螃蟹」,題字初看妙趣橫生,細品意味深長。一幅六尺整張,幾隻巨大的螃蟹,把人的肚量與螃蟹的大小拉扯到一塊,新鮮且饞人吶。

在古時,食蟹、賞菊、飲酒,可謂秋之大雅,缺一不可。在秋分時節,如果能約上三五摯友,在丹桂樹下品蟹賞菊,小酌幾杯,實為人生愜意之事啊!

恰今日、平分秋色

我們搜尋一番文物裡的秋意

看看古人對秋意的審美

共享一番詩情與意趣

珍惜桂子飄香日

不負菊黃蟹肥時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上遊•文薈丨古時秋分 · 習俗丨秋分祭月、秋分佔候···這些...
    秋分在氣候學上的意義與春分、夏至、冬至是一樣的,此時的太陽運行至黃經180 ,而春分、夏至、冬至分別位於黃經0 、90 、270 度。秋分的最神奇之處與春分一樣,晝夜平分,相反的是,秋分後白天將越來越短。對這樣的節氣,古人是充滿敬畏的,逐漸形成了「秋分祭月」、「秋後問斬」、「秋分佔候」、「早臥早起」等一系列「秋分現象」。
  • 上遊•文薈丨古時秋分 · 豐收丨皇室宴禮、民間賽神···古代...
    又是一年一度的秋分。「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從去年開始,每年的秋分被設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以此慶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其實,慶祝豐收的節日在我國古已有之,而且節日習俗也甚為豐富考究。一起來走近古人的生活,且看他們是如何「稻花香裡說豐年」的。
  • 高冷極簡獨愛菊花,雍正品味造就的單色釉菊瓣盤有多牛?
    」為美事,不過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尚有人能收藏齊全的,可雍正十二色菊瓣盤,從未見有全套收藏齊全的記錄,而且根據記錄現知至少還有另外其它六種釉色。馮老師機緣巧合,已入藏了三隻雍正菊瓣盤和兩隻乾隆菊瓣盤!太不容易了!為何收藏家都被菊瓣盤吸引?雍正乾隆時期的菊瓣盤到底有多牛?篇幅有限,我們今天只節選其中的幾個故事。
  • 十二色釉菊瓣盤
    「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單色釉器經年累代不斷發展在工藝上屢獲突破,至清代在繼承了明代單色釉瓷器製作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單色釉瓷器的燒制工藝更是達到了鼎盛時期。雍正色釉菊瓣盤十二色(目前僅知完整12色菊瓣盤) 故宮藏
  • 上遊•文薈丨古時秋分 · 秋情丨十首悽美古詩詞:帶你領略古人...
    今日秋分,恰好適合思念,在涼爽的秋夜,詩人們多賦詩以寄思念。十首秋分詩詞,窺見古人的秋分時節。快到秋分了,泉水聲入耳,風吹走了遮月的雲。踩著青苔,踱步走著,找尋著靈感,枕在石頭上想著文章。最喜歡這秋夜的清靜了。《中秋對月》唐·李頻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 上遊•文薈丨早讀丨秋分:秋意濃,念無恙
    回到家,三幾口,便吃完滿滿一碗,打幾個飽嗝,中午躺上搖椅,來個懶覺,才搖幾下扇子,便鼾聲響起,應該是秋分時節,無需人為即可盛享最美的況味,無需醞釀便可讓人與秋爽入夢。秋分,爽朗。能把人服侍得妥帖舒心。像似久別重逢的戀人,經過了漫長的煎熬,思念把對方瘋長在腦海,按捺不住的洶湧澎湃。
  • 上遊•文薈丨早讀丨這十首古詩詞,盡顯初夏之美
    齊安郡後池絕句唐丨杜牧夏日山中唐丨李白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約客宋丨趙師秀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山亭夏日唐丨高駢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秋分: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秋分被認為是晝夜均等,寒暑平衡的中間點,是「平分秋色」之時。但各地的溫涼更迭大不相同。秋分時節,北方已不是新涼,而是輕寒。而塞北秋分時已見初霜,「秋分前後有風霜」,所以「秋分送霜,催衣添裝」。 古人認為,秋分是一個分界。秋分之前暑有餘熱,所以秋燥還是溫燥;秋分之後寒意漸濃,所以秋燥已是涼燥。因此過了秋分,需要多吃清新、溫潤之物。《管子》:以夏日至始數九十二日謂之秋至,秋至而禾熟。
  • 經典|美輪美奐的清雍正十二色菊瓣盤
    演講 | Report | 報導雍正十二色菊瓣盤清宮舊藏的雍正十二色菊瓣盤,是雍正各釉色菊瓣盤中的上品,十二件一套,盤敞口,弧壁,圈足。每件菊瓣盤的 高度均為3.3釐米,口徑l7.8釐米,足徑ll.3釐米。通體菊花瓣式,有黃、紅、藍、綠、紫、白、醬、藕荷等十二種顏色,多數圈足白釉內有青花雙圈六字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少數圈足內滿釉,有釉下暗刻雙圈六字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菊瓣盤色彩豐富、釉汁瑩潤,菊瓣稜線堅韌有力,體現出雍正官窯顏色釉瓷器雅、秀、精、純的時代特徵。
  • 難得一見:瀋陽故宮珍藏的「清三代」瓷器精品
    清朝是中國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時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製造的頂峰品種繁多,千姿百態,造型古拙,風格輕巧俊秀,技術上講究精工細作,不惜工本。 接下來,一起來欣賞瀋陽故宮珍藏的康雍乾三代瓷器精品吧。
  • 節氣丨秋分:恰如其分,平分秋色
    節氣丨秋分:恰如其分,平分秋色 2020-09-22 0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雍正皇帝的神仙配色
    清宮舊藏的雍正十二色菊瓣盤,就是雍正各釉色菊瓣盤中的上品。十二件為一套,高度均為3.3釐米,口徑17.8釐米,足徑11.3釐米。通體菊花瓣式,有黃、紅、藍、綠、紫、白、醬、藕荷等十二種顏色。據檔案記載,雍正十二色菊瓣盤完全是按照皇帝的御旨專門為皇家燒制的,典雅端莊,超凡超俗,展現了雍正朝單色釉瓷器製作的最高水平。
  • 瀋陽故宮珍藏的「清三代」瓷器精品(58件)
    清朝是中國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時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製造的頂峰品種繁多,千姿百態,造型古拙,風格輕巧俊秀,技術上講究精工細作,不惜工本。接下來,一起來欣賞瀋陽故宮珍藏的康雍乾三代瓷器精品吧。清康熙款三彩花卉盤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故宮四季,絕色中國
    秋分水始涸,秋色盛於素採色。素採亦作素彩,指代月光色,詩人曾詠:「波間素彩涵秋淨,天際清光映樹低」。素秋最美,是清光月色落在秋水之上時。「書承文,美承色」,審美開端,自顏色始。學會品色,便學會審美第一步。學會了審美,才能真正從生存走向生活。
  • 雍正瓷器 圖片賞析
    清雍正 青花礬紅「水波雲龍」圖折沿大盤 雍正時期作為清朝盛世之一,其瓷器生產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這一時期的瓷器一改康熙時渾厚古拙之風,以造型娟秀、胎釉精細著稱於世。雍正瓷的總體風格輕巧俊秀,典雅精緻,構思別致,線條柔和圓潤,胎體選料極精,壁薄體輕。
  • 清代宮廷瓷器中的巔峰—雍正瓷
    清雍正 黃釉菊瓣盤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藏清雍正 祭紅釉菊瓣盤 ——玫茵堂藏雍正皇帝性格嚴謹有序,審美趣味極高,據說素雅高貴的單色釉顏色釉正是他最喜歡的瓷器品類。雍正年間的單色釉瓷器輕巧纖細,且注意構圖,有密集有留白,甚至還有規律的幾何形韻律紋飾。雍正在位期間最常見的單色釉釉色應該是紅釉、黃釉和青釉。紅釉是在康熙時期進行改制燒至巔峰的品類、黃釉和藍釉則可能更接近於雍正自身的審美趣味。
  • CCTV紀錄片丨康熙《皇輿全覽圖》
    其中既有漢文標註版本,也有滿漢雙文標註版本:漢地(參考長城以南大明兩京十三省)用漢文標註,其他地區則用滿洲文標註。推薦:錫伯紀錄片丨《ᡶ᠋ᡠᠯᡝᡥᡝ ᠵᠠᡳ ᡶᠠᠶᠠᡢᡤᠠ》4——漁獵遺風紀錄片丨阿魯科爾沁夏季移營紀錄片丨《人文承德》-《尋找逝去的契丹》滿洲丨康熙遺詔——滿蒙藏三文合璧版首次面世鄂倫春丨1992年紀錄片《最後的山神》(上)鄂倫春丨
  • 清康熙青花釉裡紅壽字菊瓣盤
    ■河北定州 段紅娟 本文要介紹的這件器物(圖1),就其形狀而言,應該是盤類的一種——菊瓣盤;從製作工藝和裝飾手法推斷,它應該屬於供盤,即盛放供品的器物。此盤口徑僅7.5釐米,難免有人稱之為盞託,其實其器雖小,但胎體特別厚重而略顯粗笨,再託起滿杯茶水,顯然不靈巧也不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