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這一天
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
太陽直射地球赤道
從此
日光夜色兩均長
暑退秋澄轉爽涼
秋分之後,秋天漸入佳境
在此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的好時節
食蟹、賞菊、沐浴一場「桂花雨」
八月桂花香
農曆八月又稱桂月,正是桂花開放的時候。桂花細嫩的花瓣從枝頭跌落,金黃的身影從 「桂子飄香遠」的空氣裡划過,輕輕點點,卻沁潤人心。
枝生無限月
花滿自然秋
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桂花,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十二月花卉杯是根據傳統花朝節的傳說,選取百花中代表農曆十二個月份的月令花卉繪製而成,多見於瓷器,尤其是清朝康熙年間的官窯瓷器,許多已經成為國寶。
「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尤為出彩,是名重一時的官窯製品。
清·雍正琺瑯彩芙蓉桂花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桂花是中國傳統的花卉之一,以它為原型的桂花紋有富貴之意。這件雍正年間的琺瑯碗,上面繪製著芙蓉與桂花的紋飾圖案。芙蓉和桂花色彩鮮豔,枝葉繪製細膩精美。
秋高蟹正肥
雖說一年四季皆有蟹可吃,但秋分時節,蟹肉才可謂是一年中最為肥美、滋補的。民諺曰「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
甕醅著意熟,籬菊盡情開。
浩浩長淮水,霜螯下閘來。
清·邊壽民《菊蟹秋熟圖》,現藏國家博物館
這是清代著名花鳥畫畫家邊壽民贈友人的一幅扇面。菊花從中,水墨寫意的大螃蟹肥美鮮活,似乎欲爬上酒甕變身醉蟹;酒甕著墨很少,稀疏勾勒,意猶未盡,有著文人墨客的雅趣,卻不乏充滿活力的生活氣息。
季秋之月 鞠有黃花
秋分平分秋色起,正是菊黃蟹肥時。秋分前後,不僅是蟹肉最為肥美時,也是賞菊品香好時節。秋風起,日漸濃烈的秋意,此花開盡更無花,所以在秋菊盛放之際,要珍惜。
金元·菊花飾件,現藏國家博物館
金元時期,玉器上非常盛行雕刻折枝花卉,如常見的海棠花、菊花等,多是當時北方諸山盛產的花卉。這件金元時期白玉菊花飾件,透雕、巧作、深挖、翻卷,白色的玉做花瓣,褐黃色做花蕊、花梗、花莖、花葉,要雕刻出這樣一株玉菊,可是不容易,處處都是匠心。
清·雍正十二色菊瓣盤,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十二色菊瓣盤是雍正官窯的名品,釉色飽滿,光澤瑩潤,精純至極。其輪廓呈現密而勻的凹凸,仿佛花瓣簇繞花心,頗富韻律感。據記載,雍正皇帝看過十二色菊瓣盤的樣品後,下令一次燒造四十套,看來是真愛!
你以為這就是古人對秋意審美趣味的全部了?還有更為精(奇)彩(葩)的——
清·乾隆畫琺瑯菊花紋壺,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隻銅壺像不像穿了一件菊花衣裳?菊花圖案是用琺瑯顏料畫上去的,稱為畫琺瑯。
乾隆時期的菊花壺當真是精彩,那我們有必要搬出一份今人的作品,來跟古人的秋意審美battle——
黃永玉《人有多大肚量世界就有多大螃蟹》
黃永玉老先生的畫作「人有多大肚量,世界就有多大螃蟹」,題字初看妙趣橫生,細品意味深長。一幅六尺整張,幾隻巨大的螃蟹,把人的肚量與螃蟹的大小拉扯到一塊,新鮮且饞人吶。
在古時,食蟹、賞菊、飲酒,可謂秋之大雅,缺一不可。在秋分時節,如果能約上三五摯友,在丹桂樹下品蟹賞菊,小酌幾杯,實為人生愜意之事啊!
恰今日、平分秋色
我們搜尋一番文物裡的秋意
看看古人對秋意的審美
共享一番詩情與意趣
珍惜桂子飄香日
不負菊黃蟹肥時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