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半島記者 黃靖斐
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社交平臺陌陌和亞馬遜中國通過大數據的方式發布了「2020 閱讀報告」。根據報告顯示,讀者們對於電子書的喜愛越來越高,疫情期間31.6%網民讀書量超上一年總和。青島的書香氣也逐漸氤氳起來,市圖書館發布了島城讀者的閱讀報告,推出「我在青島 閱享旅程——老舍與青島」專題,並開啟了一波「雲操作」。青島書城等實體書店則加入了「直播」大軍,策劃「漫威」等主題直播。
處處有書店時時能閱讀
青島市圖書館給出的數據來看,2019年市圖新發展讀者27014人(含數字資源證13896人),有效持證讀者總數達258802人(含數字資源證19992人)。青島市圖書館工作人員介紹,2020年雖然讀者借還人次和借還冊次有所下降,但人均借閱冊次和人均還回冊次均有所提升,通過青圖U書的借閱冊次增幅明顯。「大眾閱讀氛圍濃厚,中青年讀者願意利用圖書館的多種借閱渠道借閱圖書」。自去年6月份開始,青島市公共圖書館聯合社會力量共同建設了館外微閱讀空間「青圖驛站」。50個「青圖驛站」為讀者們送書上門服務102次,共計借還圖書47260冊。
對於青島市民李女士來說,2019年的感受是「處處有書店,時時能閱讀」。她告訴記者,自己家住在延吉路萬達附近,「近水樓臺先得月」,出門散步就能走到青島市圖書館,還有一樓的24小時的自助書店,孩子可以去參加「花樣閱讀」公益閱讀推廣活動。「有時候孩子住在李滄區的爺爺奶奶家也很方便,去年李滄區圖書館新館開館,簡直是高顏值加高科技。」李女士介紹,館內有瀑布流電子圖書借閱機,可以直觀立體地看到館藏圖書,並可以掃描二維碼在線閱讀,非常方便。」
線上圖書《明朝那些事兒》受歡迎
去年,青島市圖書館少兒館到館讀者共計205897人次,新辦證同比增長5.71%。讀者借閱最多的童書分別是《尋寶記》系列《讓路給小鴨子》等。市館少兒讀者借閱排行第一名借閱次數284次,是一名8歲女生,借閱書目多以學校推薦書目、世界名著、中國傳統故事為主,科學類童書也有涉獵。讀者借閱排行前十名,年齡最小的6歲,最大的12歲,7-8歲最多。少兒館自2020年1月24日閉館,1月至4月底,舉辦了22場線上活動,參加人數同比增長234.10%,可以看出參與度傳播度方面線上活動優勢更明顯。
市圖書館濃鬱的書香也隨著春風走上了「雲」端,「青圖邀您共讀一本書」,「微信、微博留言贈書」等活動,春節以來開展線上活動場130場,包括雲答題、雲贈書、雲講座、雲展覽、雲傾聽、雲閱讀、閱讀打卡、雲直播等,合計參與人數3.5萬人次。而市圖書館線上的圖書、期刊種類豐富,最受讀者歡迎的電子圖書前三位是《明朝那些事兒》、《解憂雜貨店》、《白夜行》。此外,市圖微信公眾號影響力排名始終保持在全國公共圖書館前十,微博影響力也首次進入到全國前十,至第七位。
做「漫威」主題直播圈粉
青島書城發布的1-4月份文藝類圖書排行榜中,麥家的小說《人生海海》排名第八,而這本書之前在「薇婭直播間」5秒3萬冊售罄,這也刺激了很多為銷售頭想盡方法的實體書店負責人。新華書店青島書城也破天荒開起了直播,從推薦圖書、逛書城到現場「帶貨」,天貓、一直播等多個平臺同時直播,工作人員忙得不亦樂乎。
青島書城副總經理張蕾告訴記者,青島新華書店旗下的書城,在停業期間破天荒地開啟了淘寶直播,引起多方關注。「線上直播我們介入得比較晚,青島書城的定位一直是線下零售賣場,因為疫情書城停業了一個月,有很大的經營壓力。」但張蕾發現,因為居家時間較長,大家對讀書的需求反而更加強烈,尤其是中小學生的教輔圖書,可以說是剛需。「之前我們在淘寶、天貓、京東也都有店鋪,還開了微店,也用微信群和讀者進行不定期的的分享,有了前期的線上活動鋪墊,也看到其他城市的書店直播做得風生水起,就加入到這個領域。」
張蕾介紹,青島書城的直播從零開始,目前一周做2-3場直播,在天貓、一直播、抖音三個平臺,「我們線下每周日有個針對兒童的故事會,就把講繪本故事搬到了線上,大家可以跟主播讀繪本、做手工;開始也做一些圖書推薦,但有點像上網課,感覺不太吸粉,就增加了帶大家逛書城等各種環節。」張蕾說,青島書城的直播也是在摸索中,「現在我們越做越西,針對更加明確的人群做主題閱讀,比如三八婦女節做女性專題,有一次做了漫威主題,受到很多粉絲的歡迎。」青島書城在23日19:30,為「世界讀書日」專門做一輪直播。
不少業內認識認為,大型連鎖書店,很難與顧客產生太多羈絆,但獨立書店不一樣,也更適合做線上活動。方所書店、如是書店、良友書坊紛紛在開各類讀書分享,甚至包括線上籤售,青島如是書店創始人之一的安東則定期給讀者做「薦書視頻」,「我向讀者推薦的每一本書都是自己讀過的,在拍攝的薦書短視頻中,可以講自己看書的心得體會。」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