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劉雪庵和他的名作《何日君再來》(下)

2020-08-27 上海故事周末茶座

劉雪庵家庭照

《何日君再來》給劉雪庵帶來悲哀悽慘

人的一生都有幾個重要歷史關頭,在這個時候的選擇往往決定人生的最終走向。

1949年國民黨政府敗退前夕,國軍空軍司令周志柔、海軍司令桂永清,都來請劉雪庵前往臺灣,飛機輪船隨他挑選。劉雪庵曾經應邀作曲《中國空軍軍歌》和《中國海軍軍歌》,它們成為激勵中國千千萬萬軍人奮勇殺敵的戰歌。

劉雪庵最終決定留在大陸。

中共新政權建立後,劉雪庵先後在無錫蘇南文教學院、江蘇師範學院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任教,擔任系主任、教務長甚至副院長。1956年華東師大音樂系撤銷,劉雪庵被調往北京藝術師範學院。他滿懷熱情地投入行政和教學工作,創作了《人民解放大合唱》《挖去千年老窮根》《翻身舞曲》和《全世界人民團結緊》等頌歌。

他的命運出現了轉折,悲劇的轉折,是他創作的《何日君再來》引爆的。

說來《何日君再來》惹禍已經由來已久。李明忠先生載文敘述:「1939年,《何日君再來》就流傳到日本去了。日本女歌手渡邊浜子後來到中國勞軍,帶著日本陸軍部的心戰武器《何日君再來》,在正面戰場用中文版對我軍放送,把『何日君再來』改為『賀日軍再來』,還把『賀』字唱得很重。日軍轟炸重慶,還空投這首歌的歌譜和唱片,作為對華心戰的軟性武器。蔣介石動了雷霆怒,把這首歌打成淫靡頹廢,麻醉同胞的漢奸歌曲,下令全國禁唱。」

歌星李香蘭

在抗日戰爭期間,《何日君再來》風行日本後,日軍司令部下達禁唱令,理由是「靡靡之音,渙散軍心」,同時認為這首歌是「召喚國軍回到上海」。李香蘭在上海舉辦獨唱音樂會時演唱《何日君再來》,警察衝進來打斷她的演唱,指責她以這首歌煽動抗日。

「這首歌在日本的暢銷只是一時的,沒有多久,《何日君再來》的唱片就被禁賣了。」李香蘭回憶道。

當時,有人篡改歌詞,把「何日君再來」改為「賀日君再來」,這樣歌曲的意思就全變了。

50年代,官方嚴禁傳播《何日君再來》,認為它是黃色歌曲,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候,宣揚消極頹廢的墮落的生活方式;《何日君再來》是出自漢奸文人的手筆。

劉雪庵驚恐不安,始終感到有一把利劍高懸在他頭頂。

1957年2月,毛澤東公開發表講話,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劉雪庵聽了毛澤東的講話錄音,深為感動,先後發表了《不怕跟內行吵架》和《一聲春雷之後》等文章,並在鳴放會議上發言,對某些領導和某些現象提出批評。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風向突變,「反右」運動來了,文化部和中國音協連續召開劉雪庵的批判會,《人民日報》《北京日報》《人民音樂》等各大報刊,連篇累牘地刊登聲討他的文章,批判《何日君再來》是「漢奸歌曲」,斥責他是「漢奸文人」,「黃色歌曲代言人」。

他成為音樂界的「大右派「,工資降三級,下放圖書館資料室任資料員。與劉雪庵在同一學院工作的妻子喬景雲,忍不住為丈夫辯解了幾句,也以「為右派丈夫辯護」為由被打成了右派。

儘管是「右派」,劉雪庵還是堅持創作,譜寫了許多革命歌曲和器樂曲,如毛主席詩詞《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七絕•為女民兵題照》《雷鋒組歌》等。他從新聞中獲知「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仍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當時儘管全家八口人生活並不寬裕,仍然決定節衣縮食,從每月不到150元的工資中拿出60元,以「劉世」的名義捐獻出來,該義舉一直持續到「文革」中他失去人身自由才停止。

「文革」來了,他被扣上「反動、黃色、漢奸」的大帽子。

劉雪庵是個2700度的高度近視眼患者,有一次抄寫歌詞,誤將「反帝」抄成「美帝」,揪著這一筆誤,他由此被宣判為「現行反革命」。他的家被查抄12次,多年珍藏的圖書、字畫、古董、照片,還有傾注他心血的作曲手稿,全部被抄走了。他不斷被揪鬥,在學校裡鬥,在家門口鬥,還要遊街,脖子上掛著30來斤重的鐵牌子;他被勒令掃街,紅衛兵動輒用棍子抽打,把他打得趴倒在地;他全家從三室一廳的教授樓裡被趕了出來,扔進了一間四面不見陽光的小平房裡;紅衛兵革命群眾看見他就戲弄地唱起〈〈何日君再來〉〉,劉雪庵驚恐地連連擺手,哀求地說「不要唱了,不要唱了」……

劉雪庵視之比生命還重要的音樂創作不能碰了,日以繼夜地寫了數百萬字「檢查交待認罪書」。身體孱弱的劉雪庵只求一死,幾次想自殺,都被日夜提防的妻子發現而阻攔了。

不久,劉雪庵被發配天津軍糧城炮兵農場勞動,妻子喬景雲拖著病體和他一起前往,她怕他想不通自殺。他們在農場整整待了兩年多,妻子喬景雲身體不行了,才被孩子們背上火車回到北京。由於是現行反革命他女,醫院拒絕收治,她只得在家裡捱著,1971年 11月18日,她含恨而死,劉雪庵悲痛欲絕,深感生不如死……

好消息還是來了,1979年3月,領導在一次會上口頭上宣布劉雪庵是錯案。不過,他的命運並沒有得改變。

1979年年底,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倪瑞霖和蘇州市文化局局長謝孝思來到北京,專程前來看望劉雪庵。他坐在一把特製的椅子上,椅子挖個洞,下面放著一隻馬桶;椅子兩個扶手中間用一根木棍橫著,以防劉雪庵朝前僕倒;扶手上掛著幾個饅頭,劉雪庵餓了就啃兩口……兩人感慨萬千——眼前這位老人就是當年與冼星海一起指揮《黃河大合唱》的音樂大師劉雪庵嗎?

歌星鄧麗君

1980年代初,港臺歌曲傳入大陸,臺灣歌星鄧麗君演唱的《何日君再來》更是風行一時,於是對《何日君再來》的批判捲土重來。那天會議上,音樂界的大佬怒斥「《何日君再來》這樣的漢奸歌曲沉渣泛起」。劉雪庵坐在會場裡,周身發抖,兒子緊緊地抱住他,最後把他扶回家。劉雪庵氣得眼底出血,視網膜脫離,從此雙目失明……

在上海的作曲家賀綠汀寫下《應該還他本來面目——從〈何日君再來〉談劉雪庵》的文章,於1980年8月20在報上發表,為劉雪庵鳴冤叫屈。作曲家賀綠汀指出:「錯劃右派得到改正的劉雪庵也只好默默無言地蹲在他的小屋子裡,忍受著繼續向他射來的冷箭。對一個人的評價必須實事求是,一棍子打倒和全盤否定都是錯誤的。」

當時,因為劉雪庵沒有得到徹底平反,一些人還不敢和他往來,只有一些老同學老朋友周小燕、江定仙、賀綠汀等,有時還來看望他;戲劇家金山釋放走出監獄,就來探望劉雪庵:人間的溫情好暖人呵!

1982年,劉雪庵收到平反的書面通知,但結論中仍然將《何日君再來》定為黃色歌曲。

1985年1月,劉雪庵病重被送進醫院,但一個多月就擠在觀察室裡,住不進病房;待到2月中旬他住進病房,病情已經惡化,終於在3月15日逝世,終年80歲。劉雪庵在彌留之際,留下遺囑將遺體捐獻給國家……

一代音樂大師就這樣結束了他的生命旅程!

一首名曲,居然讓作曲家一生悽慘,這是劉雪庵的悲劇,是我們民族的悲劇,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劇。

1937年11月2日,中國軍隊撤離上海,上海才告淪陷,〈〈何日君再來〉〉誕生於1936年,何來「漢奸歌曲」之說呢?溫馨柔和的生活本來就是生命的內容,又何來「消極頹廢的墮落的生活方式」之說呢?

美好的東西最終是遮掩不住其光輝的。《何日君再來》作為20世紀的經典名曲,雖然歷經劫難,被禁唱了半個多世紀,但仍然憑著自身的藝術魅力到處流傳,至今仍然受到人們的喜愛。朋友們相聚,常常會唱起這首歌,唱響對流逝歲月的懷想,唱響對故人的思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何日君再來》與時代同在,劉雪庵與〈〈何日君再來〉〉同在!

人物檔案:劉雪庵

劉雪庵(1905—1985)原名廷玳。四川(今重慶)銅梁人,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於1905年11月12日出生,1926年入成都私立美術專科學校,1929年轉入上海私立中華藝術大學1930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師範組,隨蕭友梅、黃自學習作曲與和聲學。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專主修理論作曲,1934年起先後在中央航空學校、上海音樂藝文社《音樂雜誌》任教或作編輯。抗戰時期創辦抗戰音樂刊物《戰歌》,並先後在重慶擔任中國電影製片廠音樂顧問、國立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組副教授和《音樂月刊》主編。1949年以後,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央音樂學院等院校任教。

劉雪庵一生創作了500多首歌曲,最為著名的就是《何時君再來》。

1985年3月,劉雪庵在北京逝世。

劉雪庵不但作曲水平高,他寫的歌詞也讓人讚賞水已。《踏雪尋梅》流行了幾十年,著名音樂家黃自先生作曲,歌詞就是出自劉雪庵的筆下:「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把橋過,鈴兒響叮噹……好花採得瓶供養,伴我書聲琴韻,共度好時光!」

1941年,重慶的著名編導、演員排演話劇《屈原》,當時在重慶國立音專任教的劉雪庵為全劇譜曲配樂。劉雪庵和導演陳鯉庭、演員金山和著名影人潘孑農經過3天3夜的創作、修改,完成了全劇音樂的創作。話劇《屈原》正式演出長達半月之久,震撼山城。

1980年9月23日,北京晚報主辦的新星演唱會在首都體育館開唱,全場輕歌曼舞,響徹鄭緒嵐、蘇小明等演唱的「靡靡之音」。她們根本不知道,臺下觀眾之中,有一個「靡靡之音」的鼻祖,一個九死一生的老人,一直在流淚。劉雪庵坐在臺下神情激動,他興奮得大小便失禁。

相關焦點

  • 作曲家劉雪庵和他的名作《何日君再來》(上)
    也許您不知道,但您知道《何日君再來》這首歌嗎?「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就是作曲家劉雪庵譜寫的。劉雪庵創作了《何日君再來》,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支風靡幾十年的名曲給他的人生帶來輝煌璀璨,但也帶來更多的是悲哀悽慘。
  • 把時代風雲化作筆底波瀾 ———訪《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
    原標題:把時代風雲化作筆底波瀾 ———訪《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作者李明忠 本報記者 陳廣慶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一曲《何日君再來》,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唱紅了鄧麗君等無數巨星,風靡世界,至今傳唱不衰。《何日君再來》的創作者劉雪庵善於把情感化為音符繞指為柔,也曾讓樂曲在戰火中勝過鋼槍,留下無數傳世名曲。
  • 劉雪庵:戰歌和「黃歌」,都是他的歌……
    原標題:劉雪庵:戰歌和「黃歌」,都是他的歌……   劉雪庵(左1)與郭沫若、於立群(左2、3)夫婦1940年間在重慶張家花園。  上周「城與人」專欄《名曲,原來是重慶人寫的》,說了誕生於1936年並流傳至今的流行金曲《何日君再來》,出自重慶銅梁籍音樂大師劉雪庵之手。
  • 你可知道歌曲《何日君再來》是什麼電影插曲?誰是原唱?
    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人生能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念白] 來,來,來,喝完這杯再說吧!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這熟悉的詞曲,配上熟悉的旋律,大家一定會想起,這首鄧麗君演唱的《何日君再來》。1979年發行的中國臺灣著名女歌手鄧麗君唱片專輯《一封情書》中的這首《何日君再來》,在播出後,立即在她的粉絲圈內掀起熱潮。
  • 為什麼國共雙方和日本人都批判過《何日君再來》?
    今年5月8日(也就是今天)是鄧麗君逝世20周年紀念日,王菲將鄧麗君生前僅完成一半的絕唱《清平調》重新錄製成隔空對唱單曲版本,將在下午5點08分發布。       鄧麗君唱過許多好聽的歌,但最傳奇的可能就是《何日君再來》。這首歌創作於抗戰期間,甫一誕生就不招國民黨、共產黨和日本人的待見。
  • 《長城謠》《何日君再來》曲作者是重慶人
    原標題:《長城謠》《何日君再來》曲作者是重慶人   曲作者劉雪庵。(劉學達供圖)《何日君再來 劉雪庵傳》書封。 (重慶出版集團供圖)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這首鄧麗君翻唱的《何日君再來》早已傳遍大江南北。可是,你知道嗎?這首歌的曲作者就是重慶銅梁人劉雪庵。
  • 鄧麗君歌曲禁唱 <何日君再來>被批"黃色歌曲"
    《何日君再來》誕生  《何日君再來》是由創作過無數愛國抗戰歌曲的作曲家劉雪庵一時戲作的探戈舞曲,導演方沛霖很喜歡,未經劉雪庵同意,就讓貝林(後經考證為編劇黃嘉謨的筆名)填寫了歌詞,作為新電影《三星伴月》的主題曲,由年僅17歲的主演周璇演唱。  1938年2月14日,《三星伴月》在上海新光大戲院上映。
  • 遊中國第四大古城,探訪《何日君再來》《長城謠》作曲者的紀念館
    這裡曾於隋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北宋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三度建縣,古城東起飛鳳山、南繞化龍山,西跨烏木溪,北面涪江河,蜿蜒高峻,壁立江岸,古建林立,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 他是「民國大師」,手下有「四大弟子」,創造過許多「中國第一」,對...
    黃自出生於1904年,字今吾,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他是中國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中國早期音樂教育影響最大的奠基人,早年在美國歐伯林學院及耶魯大學音樂學校學習作曲。1929年回國,先後在上海滬江大學音樂系、國立音專理論作曲組任教,併兼任音專教務主任,熱心音樂教育事業,培養了許多優秀音樂人才。
  • 紀念劉雪庵誕辰一百周年音樂會舉辦
    名為「萬裡長城萬裡長」劉雪庵誕辰一百周年紀念音樂會」於2005年11月25日在國家圖書館音樂廳。  劉雪庵是我國著名的愛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為紀念劉雪庵先生誕辰一百周年,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音樂史學會、中國音樂評論學會、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華東師範大學、蘇州大學、重慶市銅梁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音樂學院承辦了「劉雪庵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活動」。  劉雪庵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音樂史上一位具有影響力的音樂家。
  • 老照片:圖1郭沫若和他漂亮的日本妻子,圖6做夫妻的表姐弟
    圖:郭沫若與郭安娜和兒女們在一起。郭安娜,原名佐藤富子,原籍日本,出身日本望族,畢業於日本仙臺女校。是郭沫若的第二位夫人,與郭沫若生有四男一女。1916年8月,在日本郭沫若認識了年僅22歲的佐藤富子,當時郭沫若在岡山高等學校攻讀醫科,她是護士。
  • 2015年教師招聘考試:「中國近代音樂史」必知作曲家三
    早年曾在法國學習鋼琴修理和作曲,回國後從事歌曲創作及電影、戲劇配樂等工作。他創作的歌曲40多首大多是電影歌曲,當時被稱為著名電影作曲家。代表作是《漁光曲》、《打回老家去》、《王老五》、《母性之光》等,中國樂器合奏曲《彩雲追月》。★劉雪庵(1905—1985)四川銅梁人。曾在國立音專師從黃自專攻作曲。
  • 「何日君再來」曲目單曝光(組圖)
    1028、雲南省演出公司、上海輕音樂團聯合主辦的何日君再來「天籟重現」憶君演唱會東南亞巡演昆明站的演出,將在雲南藝術劇院華麗登場,昨天,主辦方正式對外公布了演出曲目,並透露現場將上演點唱環節,你想聽什麼歌,小鄧麗君青青小姐就將為你唱什麼。
  • 何日君再來 美文解讀鄧麗君
    這個表面上粗獷的,內心卻細膩的男人,覺得鄧麗君的光環,太過閃亮,而且,自己的缺點他是心知肚明的。在洛杉磯,是因為沒有當年的小弟兄鐵哥們在身邊,所以,他有大把的時間和鄧麗君相互廝守,當年他在香港拼搏的時候,最多的時候,是和自己那幫哥們一起狂歡。
  • 紀念劉雪庵誕辰110周年音樂會舉行(圖)
    (原標題:紀念劉雪庵誕辰110周年音樂會舉行(圖))   12
  • 劉雪庵誕辰110周年紀念音樂會
    &nbsp&nbsp&nbsp&nbsp音樂會現場&nbsp&nbsp&nbsp&nbsp重慶晚報訊 近日,紀念音樂家劉雪庵誕辰110周年音樂會
  • 紀念鄧麗君逝世17年之何日君再來
    《何日君再來》,這首歌幾乎可作為鄧麗君一生的微雕:對愛情的嚮往,對時光的悲嘆,做平凡人的夢想,和做歌女的哀傷,都蘊涵在這短短的三分鐘裡。最惹人憐的是,這首歌與鄧麗君一樣,雖然都紅遍了整個華人地區,卻不得其正門而入。
  • 重慶群星劇院舉辦「長城謠」音樂會 紀念劉雪庵誕辰110周年
    記者 林楠 攝    華龍網12月29日22時50分訊 (記者 林楠 實習生 劉露)「萬裡長城萬裡長,長城外面是故鄉……」今(29)日,重慶群星劇院內舉行了「長城謠」紀念劉雪庵誕辰110周年音樂會,《長城謠》、《踏雪尋梅》、《松花江上》等劉雪庵經典作品被唱響。    劉雪庵出生於重慶銅梁,是我國現代作曲家、音樂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