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共雙方和日本人都批判過《何日君再來》?

2021-01-10 澎湃新聞
       今年5月8日(也就是今天)是鄧麗君逝世20周年紀念日,王菲將鄧麗君生前僅完成一半的絕唱《清平調》重新錄製成隔空對唱單曲版本,將在下午5點08分發布。

       鄧麗君唱過許多好聽的歌,但最傳奇的可能就是《何日君再來》。這首歌創作於抗戰期間,甫一誕生就不招國民黨、共產黨和日本人的待見。日本方面認為,這是一首抗日歌曲,「何日國軍再回來」;國民黨認定這是召喚共產黨返回上海;而中共則把這首歌看成是上海墮落生活方式的寫照。

鄧麗君

       鄧麗君曾在大陸風靡一時,但也曾長期被禁。1980年,中國音協在北京西山召開會議,專門展開對鄧麗君歌曲的討論與批判。正統學院派的專家認為,鄧麗君的一些歌曲內容比較灰暗、頹廢,屬於「靡靡之音」、「黃色歌曲」。並特別對她翻唱的《何日君再來》這首歌曲的主題指向,進行了猛烈批判。

       其實,對於《何日君再來》這首歌的批評早在其誕生之初就出現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很快讓這首歌處於嚴密的政治審查之下,無論是日本、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對這首歌大加撻伐。原唱周璇,翻唱者李香蘭、鄧麗君,都因此遭受到了不同的批判。為何一首悽婉的愛情歌曲,會遭到各種政治勢力不約而同的「圍追堵截」呢?

《何日君再來》歌曲的誕生

當年的劉雪庵與家人 

       《何日君再來》是創作過無數愛國抗戰歌曲的作曲家劉雪庵一時戲作的探戈舞曲,導演方沛霖很喜歡,未經劉雪庵同意,就讓貝林(後經考證為編劇黃嘉謨的筆名)填寫了歌詞,作為新電影《三星伴月》的主題曲,由年僅17歲的主演周璇演唱。

       1938年2月14日,《三星伴月》在上海新光大戲院上映。「金嗓子」周璇對《何日君再來》的精彩詮釋,甫一誕生便大受歡迎,幾乎沒有哪家舞廳可以抗拒它的魔力。

       當時幾乎每一個生活在上海的中國人的情緒都被這首歌喚醒了:日本人佔領了上海華界,殺害了成千上萬同胞,政府撤退到重慶,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情緒空前低落。誰心中不是充滿苦痛?誰不因離別愛人或親友而感到孤獨?誰能確定何時可以回家,與愛人共飲?

       無疑,《何日君再來》迎合了戰時的普遍情緒,表達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當時在上海,所有廣播聽眾都能收聽到它,人們也能在每一個咖啡館、百貨商場和舞廳感受到它渲染的氣氛。不過,這個旋律不僅在上海和南京流行,盧溝橋事變後的北平,也到處都是「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的歌聲。由於這首歌的唱片是由中國最大的唱片公司上海百代所錄製,所以它得以分銷到全亞洲。但在此過程中,它的原意逐漸被忽略,卻被附加上許多其他的意義,造成了它別樣的命運。

因為一部抗戰電影被染上左翼色彩

       1939年9月,《何日君再來》出現在蔡楚生導演的電影《孤島天堂》中。影片中黎莉莉飾演的愛國舞女在一群漢奸流氓的逼迫下唱了《何日君再來》,這激起了同為地下抗日組織成員的民族主義感情,於是他們把漢奸流氓抓了起來並處死。這樣一個場景,改變了《何日君再來》的含義。

       黎莉莉在1995年接受採訪時說,電影選這首歌完全是因為它廣為人知,與左翼批判思想無關。但是《何日君再來》出現在一部進步電影中,並且和《義勇軍進行曲》、《松花江上》等革命歌曲同列,這使它被認為具有了不同意義——一位僅為找點娛樂的觀眾要求電影重放,就被認為是愛國行為了。

       儘管在渡邊浜子和山口淑子(李香蘭)的演唱下,這首歌在日本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日本在中國的審查機構還是認為,《何日君再來》是一首明顯的抗日歌曲,歌詞暗指「何日國軍再回來」、「何日中國恢復統治」。

       國民黨也從「君」字出發,認定這是召喚共產黨返回上海的暗號。而在共產黨方面則把這首歌看成是上海墮落生活方式的寫照——歌曲中的舞女勸她的情人多飲酒,以此來阻止他投身於與日本人和國民黨的戰爭。

       所以,當時社會上的各種勢力,不顧這首歌的受歡迎程度和它愛情歌曲的本質,不約而同阻止它的公開演唱。1940年,李香蘭在上海舉辦的一場音樂會上唱了這首歌,中途就被衝進來的警察以煽動抗日為名打斷,李香蘭更被指控為國民黨或共產黨的間諜。

在改革開放之初,被重點批判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但對《何日君再來》的批判並沒有結束,並擴大到了人身上。歌曲中涉及的借酒澆愁的內容,被當作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腐朽產物而受到輪番攻擊,作曲家劉雪庵在1957年反右派鬥爭和「文革」中都遭到批判。

       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港臺和歐美的流行音樂一下子湧入了中國大陸。由鄧麗君演唱的全新現代版本的《何日君再來》,再一次引起了公眾的注意。鄧麗君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翻唱了一大批在臺灣和香港等地傳唱了30多年的老流行歌曲,給它們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快替代了此前佔據大陸的革命歌曲和戲劇。

       這一次,鄧麗君這個「君」,再次讓大陸的文化部門感到為難。僅在1980年,《北京晚報》就發表了9篇關於《何日君再來》的批判文章。文中說,這首歌在以前「腐蝕了人們反抗國民黨和日本人的戰鬥力」,如今,它又很有針對性地直接指向中國大陸:它是以破壞社會主義的精神基礎和「四個現代化」建設路線為目標的。

       1982年到1984年,中國大陸發起了「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和清除精神汙染運動」,《何日君再來》首當其衝,受到猛烈攻擊。在這場運動的最初階段,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為《怎樣鑑別黃色歌曲》的60頁小冊子,10篇文章中就有不同作者的2篇文章明確針對《何日君再來》而寫。

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怎樣鑑別黃色歌曲》

民國78轉百代老唱片 周璇《何日君再來》

周璇和鄧麗君的歸來

       正當公眾和官方圍繞如何界定《何日君再來》的政治解釋而爭論不休時,周璇這個名字再次進入到了公眾的視野中,她的歌曲又一次流行起來。人們經常談起周璇,並非因為《何日君再來》,而是她的個人經歷和遭遇:抗日運動中很活躍,又為建設社會主義新國家,回到解放後的上海,更為重要的是,她去世前幾個月,表達出想見毛澤東主席的強烈願望。

       從1983年到1987年這5年間,對於周璇和她歌曲的官方批評,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轉變。從一場官方批判開始,緊接著是歌曲磁帶的發行,之後又是個人傳記的出版。究其原因,是文化部門在批評歐美和港臺音樂的同時,提倡更為「健康」的通俗風格音樂。加上流行樂恰好是國營唱片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周璇被作為平衡點被積極推介。隨著周璇政治上的平反,1987年一下子成了全亞洲的「周璇年」。

       隨後,鄧麗君也被解禁。在其1995年突然辭世之後,人們以和她聯繫最緊密的歌曲來表達深切懷念,臺灣著名雙語雜誌《光華》就以《何日君再來——永遠的鄧麗君》為題發表紀念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字裡行間暗示《何日君再來》是鄧麗君最成功的歌曲之一,卻不曾提到周璇的名字。顯然,鄧麗君已經取代了周璇,成為《何日君再來》的主體,是人們期盼歸來的「君」。

       (本文根據丹麥學者史通文《周璇:「何日君再來?」——20世紀中國流行音樂裡的傳統、政治和意義》整理,收錄於《上海學》第二輯)

       【延伸閱讀】

       《何日君再來》歌詞(節選)

好花不常開

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

淚灑相思帶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喝完了這杯

請進點小菜

人生能得幾回醉

不歡更何待

(白)來,來,來,

喝完這杯再說吧!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停唱陽關疊

重擎白玉杯

殷勤頻致語

牢牢撫君懷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喝完了這杯

請進點小菜

人生能得幾回醉

不歡更何待

(白)哎!

再喝一杯,幹了吧!

今宵離別後

何日君再來

相關焦點

  • 鄧麗君歌曲禁唱 <何日君再來>被批"黃色歌曲"
    其實,對於《何日君再來》這首歌的批評早在其誕生之初就出現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加上抗日時期的敏感社會背景,很快讓這首歌被過度解讀,繼而處於審查之下。無論是日本、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對這首歌大加撻伐。原唱周璇與翻唱者李香蘭、鄧麗君,各自因此遭受到了不同的批判。為何一首悽婉的愛情歌曲,會遭到各方不約而同的「圍追堵截」呢?
  • 作曲家劉雪庵和他的名作《何日君再來》(下)
    他滿懷熱情地投入行政和教學工作,創作了《人民解放大合唱》《挖去千年老窮根》《翻身舞曲》和《全世界人民團結緊》等頌歌。他的命運出現了轉折,悲劇的轉折,是他創作的《何日君再來》引爆的。說來《何日君再來》惹禍已經由來已久。李明忠先生載文敘述:「1939年,《何日君再來》就流傳到日本去了。
  • 作曲家劉雪庵和他的名作《何日君再來》(上)
    何日君再來。人生能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來來來,再喝一杯,幹了吧。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於是,《何日君再來》誕生了。2014年,李明忠先生在《中國藝術報》撰文認為,《何日君再來》詞曲都是劉雪庵創作的。
  • 《長城謠》《何日君再來》曲作者是重慶人
    原標題:《長城謠》《何日君再來》曲作者是重慶人   曲作者劉雪庵。(劉學達供圖)《何日君再來 劉雪庵傳》書封。 (重慶出版集團供圖)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這首鄧麗君翻唱的《何日君再來》早已傳遍大江南北。可是,你知道嗎?這首歌的曲作者就是重慶銅梁人劉雪庵。
  • 日本藝人李香蘭去世 偽滿時期演唱《夜來香》《何日君再來》紅極一時
    《夜來香》《何日君再來》兩首歌曲在華語地區廣為傳唱,可多少人知曉歌曲的原唱是誰?不是蔡琴,也不是鄧麗君,原唱者的名字叫李香蘭,本名山口淑子。9月7日,李香蘭去世,終年94歲。   偽滿時期,李香蘭紅極一時,但這位女歌星卻始終隱瞞著自己日本人的身份。
  • 把時代風雲化作筆底波瀾 ———訪《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
    原標題:把時代風雲化作筆底波瀾 ———訪《何日君再來———劉雪庵傳》作者李明忠 本報記者 陳廣慶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一曲《何日君再來》,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唱紅了鄧麗君等無數巨星,風靡世界,至今傳唱不衰。《何日君再來》的創作者劉雪庵善於把情感化為音符繞指為柔,也曾讓樂曲在戰火中勝過鋼槍,留下無數傳世名曲。
  • 你可知道歌曲《何日君再來》是什麼電影插曲?誰是原唱?
    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喝完了這杯,請進點小菜,人生能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念白] 來,來,來,喝完這杯再說吧!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這熟悉的詞曲,配上熟悉的旋律,大家一定會想起,這首鄧麗君演唱的《何日君再來》。1979年發行的中國臺灣著名女歌手鄧麗君唱片專輯《一封情書》中的這首《何日君再來》,在播出後,立即在她的粉絲圈內掀起熱潮。
  • 高畑充希演唱電影《何日君再來》主題曲 向井理感言被打動
    人民網東京3月10日電 日本頻道綜合日本時尚娛樂網站Modelpress報導,電影《何日君再來》將於6月24日上映。高畑充希將演唱電影主題曲《何日君再來》。這是她首次挑戰日本原創電影的主題曲。 《何日君再來》簡介 活躍於螢屏的男演員向井理曾寫作《何日君再來》一書,紀錄自己祖母蘆村朋子的生平,該片正是根據此書改編而成。向井理借著著書回顧往昔歲月,描寫了在難以維持溫飽並且混亂的戰後困難時期,吾郎(向井理的祖父)和朋子(向井理的祖母)夫婦沒有失去骨氣,掙扎於時代的漩渦之中,拼死生存、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 鄧麗君,何日君再來?
    到了60年代,世界經濟分化,歐美、日本等國開始大力發展資本與技術,因此將勞力密集型產業外移,臺灣地區躬逢其盛。而此時臺灣也從「進口替代」轉向「出口擴張」,積極擴大海外市場,並於1965年在高雄成立了亞洲第一個「加工出口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臺灣,締造了第一個經濟奇蹟,並與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並稱為「亞洲四小龍」。
  • 何日君再來 美文解讀鄧麗君
    這個表面上粗獷的,內心卻細膩的男人,覺得鄧麗君的光環,太過閃亮,而且,自己的缺點他是心知肚明的。在洛杉磯,是因為沒有當年的小弟兄鐵哥們在身邊,所以,他有大把的時間和鄧麗君相互廝守,當年他在香港拼搏的時候,最多的時候,是和自己那幫哥們一起狂歡。
  • 通訊:何日君再來 鄧麗君故鄉復原民國風貌
    中新社邯鄲4月18日電 題:何日君再來 鄧麗君故鄉復原民國風貌  中新社記者 肖光明 王天譯 崔濤  「以前的鄧麗君故鄉鄧臺村荒涼破敗,現在看到這裡復原了民國時期村落古貌,仿佛回到了那個時代。」從山東淄博來參觀鄧麗君故裡的「君迷」王先生說。  「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
  • 46年淚水和情懷,費玉清告別舞臺,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46年淚水和情懷,費玉清告別舞臺,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你要走,正如你輕輕的來。在許多人看來,告別的到來甚是過於無情無義,但人並不如那龜蛇般冷血,我們有著懷中的熱血,有著盈眶的熱淚。今朝的告別,其實不必有幾滴難捨難分的血淚,縱有,那也是回首過往充滿幸福的難自製。
  • 「何日君再來」曲目單曝光(組圖)
    首席記者黃舒婷 本周五、周六,鄧麗君的歌迷將迎來期盼已久的時刻,由本報和昆明電臺私家車
  • 何日君再來:鄧麗君的一生
    由於隨老蔣來臺灣的軍隊裡面是來自祖國各地的兵丁,所以在小小的眷村裡面天南海北哪裡的人都有,簡直就是一個中國的縮影,各地的方言小調、民謠俗曲隨處可以聽到,不用出眷村就可以了解整個中國的風土人情,所以裡面出來的人才也很多,裡面的人基本上都會講幾種方言,現在還活躍的如王偉忠、吳宗憲、林青霞和瓊瑤阿姨等等也都是出自眷村,不過最早成長起來的還是鄧麗君。
  • 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紀念鄧麗君小姐011985年12月15日,華語歌手鄧麗君站在了日本東京都澀谷區NHK大會堂的舞臺中央。現場座無虛席,日本的歌迷手捧鮮花和禮物與這位來自中國臺灣的女士見面。在日本,鄧麗君雖是異鄉人。自此無論是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還是日本及東南亞國家,除去短暫的登臺,再沒有完完整整的鄧麗君表演。演唱會返場之時,鄧麗君換上了白色的婚紗。白色頭蓋在民間的寓意是「白頭到老」,而圍繞在Teresa Teng身邊的只有音樂和有些空蕩蕩的舞臺。白霧飄起,她唱《傑魯索米娜走過的道路》。那是首關於一個女人的很悲傷的歌曲。如泣如訴,卻不失堅強。
  • 蔡誠俊單曲《何日君再來》(25周年紀念版)上線致敬經典歌曲
    為紀念鄧麗君逝世25周年,蔡誠俊重唱單曲《何日君再來》(25周年版)已於5月11日0:00在網易雲正式推出。蔡誠俊用自己的方式演唱這部經典作品,表達他對鄧麗君的深深嚮往,用歌聲追逐憶往昔。《何日君再來》是鄧麗君的經典之作,也是當代最受歡迎的中文歌曲經典之一。這首歌一發行,立即在樂壇掀起了波熱潮。「人若蘭花 聲似天籟」的意思是鄧麗君。她是代表一個時代的歌手。她的作品經過多年的演唱,至今仍是人們心目中的經典。憑藉其南方人骨中特有的浪漫與溫柔,蔡誠俊生動演繹了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經典作品。「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
  • 蔡誠俊單曲《何日君再來》(25周年紀念版)上線用歌聲致敬經典
    為紀念鄧麗君逝世25周年,蔡誠俊重新演繹的單曲 《何日君再來》(25周年紀念版)已於5月11日零點在網易雲音樂正式上線。蔡誠俊用自己的方式獻唱這首經典作品,表達了他對鄧麗君深切的思念,用歌聲追憶往昔。《何日君再來》是鄧麗君的經典作品,也是中國近代最受歡迎的經典中文歌曲之一,此曲一出立即在歌壇掀起了一波熱潮。「人若蘭花 聲似天籟」說的就是鄧麗君,她是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歌者。她的作品經過多年的傳唱,仍然是人們心中的經典。蔡誠俊帶著他南方人骨子裡獨有的浪漫和溫柔,動情地演繹了鄧麗君的經典作品《何日君再來》。「人生難得幾回醉,不歡更何待。
  • 今朝別君去,何日君再來
    舊人越走越遠,新的人不斷地填補進來,就像有一個貪婪的小偷,在不斷地竊取著我的記憶。每個人都有一段童年的記憶,在那段記憶裡有純真的小夥伴,有溫柔和藹的姥姥、姥爺,有永遠爬不到頭的大樹,有摘也摘不完的果子,記憶的長河在我們的腦海裡奔流不息,直到有更加有意義的事漸漸代替回憶,曾經的那些人、那些物也將漸漸消失在記憶裡。我們不想忘記,便拼命的回憶,回憶那青煙靄靄,青山巖巖,我們逆水行舟,拾撿那被時間與世事衝刷的聚散無常,拾撿往昔的每一段記憶。
  • 揚州文匯閣,何日君再來?
    編輯整理而成的圖書,棄用雕版印刷,按統一格式,手抄完成四套,藏於北京(紫禁城和圓明園各一套)、承德和瀋陽。後來,乾隆又覺不妥,下令再抄寫三套,分藏於江南鎮江、揚州和杭州三地,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和南三閣。七套完整的皇皇巨著,命運各不相同。有的為避禍遷徙,最終支離破碎;有的因戰亂殃及,悉數被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