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生態優先,繪就濱江美麗畫卷

2020-12-19 新華網江蘇頻道

  花如海,綠如潮。9月30日,南通濱江景觀帶「生態花海」驚豔亮相。這是一場花團錦簇的綠色盛宴,大花瓣、中花瓣、小花瓣精彩紛呈,連綿不斷的各色鮮花將「生態優先」理念彰顯於各個角落、落實到每個細節。這些,正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重要指示精神,江蘇將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努力把長江江蘇段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良的特色示範段。「確保長江生態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差』」,南通踐行了江蘇人對於長江保護的莊嚴承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南通處在萬裡長江入海口,必須以『地處長江下遊、工作勇爭上遊』的擔當和追求,協調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讓綠色發展成為最鮮明特質。」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表示。

  系統化治理

  構築生態修復高地

  滾滾長江一路奔流,至南通段水面豁然開闊。這個擁有166公裡幹流岸線的城市,是長江入海前的「最後一站」,也是「長江大保護」的「最後一棒」。南通如何力破「化工圍江」,迎來「綠色蛻變」?

  近年來,南通市高度重視修復生態環境,突出「一張圖」管控,突出全方位整改,突出系統化治理,統籌推進沿江地區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奮力跑好長江大保護「最後一棒」,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作出新貢獻。

  響應長江大保護戰略部署,從2016年開始,南通下定決心還山以林、還江於民,優化長江岸線布局,市區段建設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生態綠肺」,不僅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一把手」牽頭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還專門成立「五山辦」,集中力量「猛藥去沉痾」,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體系。

  「高質量建設長江口綠色生態門戶,是必須堅決扛起的政治責任,要全力以赴攻難點、補短板、增優勢,努力創造長江大保護的過硬成果。」南通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暉的話語,擲地有聲而又催人奮進,「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決守牢底線,做足轉型文章,打造樣板示範,奮力走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前列。」

  破除「化工圍江」,「自我革命」護航綠色發展。南通對落後產能壯士斷腕、重拳出擊,先後組織實施整治船舶汙染、非法碼頭和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等20多項專項行動,區域內共關停並轉「散亂汙」企業203家,清理「小雜船」162條(戶),拆除河道周邊各類違建6.5萬平方米,截堵汙水直排口5處,退出沿江港口貨運功能,騰出修復岸線12公裡,長江狼山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抓好生態修復,進一步優化生態「綠心」。重點依託「江海第一山」的自然資源和「近代第一城」的人文稟賦,按照「園中園、景中景、林中林」、「顯山、露水、隱建築」的規劃理念,五山地區劃定為7個片區(狼山中心片區、軍山片區、濱江片區、植物園片區、嗇園片區、狼山古鎮片區、生態配套片區)和4條紅線(道路、水系、林網及景點),形成了功能明確、銜接順暢、聯繫緊密的生態保護系統。

  如今的五山及沿江地區,實現從「臨江」到「濱江」、從工業「鏽帶」到生態「秀帶」的蝶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在南通調研時連連感嘆:南通沿江也曾是碼頭林立、一片雜亂無序的景象,而今天看到的是美麗的江岸線,江城融合成了南通亮麗名片,這是南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重要指示精神取得的實實在在成效,南通經驗和做法值得沿江省市學習借鑑。

  高質量推進

  打造秀美城市客廳

  濱江片區是南通市2020年「突出做大做強做美中心城市,優化中心城市空間及功能布局」的重點片區之一,功能定位為「城市客廳、國際街區」。濱江片區建設指揮部緊緊圍繞「濱江景觀6月底開工,下半年片區全面進入施工期,年底初具形象」的年度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統籌推進濱江片區各項工作任務。

  在項目方案確定初期,指揮部多次組織中建八局、上海市政院設計人員步行探勘,反覆探討方案設計,力求實現長江多留「綠色」、少留「遺憾」。濱江景觀帶岸線長度約 3.8公裡,其中,約18.66公頃的生態花海區採用最少化設計,種植一串紅、孔雀草、粉黛亂子草等易養護、效果明顯的地被,將其改造為人們可以參與其中的花海,成為以長江為背景的浪漫取景地。

  排出時間表,立下「軍令狀」,參建隊伍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唱好建設美麗濱江這場「重頭戲」。南通城建集團貫徹落實城建重點工程「指揮部+平臺」模式,抽調26名骨幹充實指揮部工作組,內部制定43項工作規範,形成項目夜會、定期會商、專題研究、任務交辦等工作機制。一日一報告、一周一協調、半月一督查,倒排時序進度,全力攻堅克難,嚴把項目質量關和責任落實關,這在濱江片區建設指揮部,不僅是常態,而且是「鐵律」。

  「濱江花海國慶前能準時完工嗎?」「目前施工進展如何?」「安全文明施工抓得細不細、實不實?」南通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單曉鳴常常不打招呼、直奔濱江片區暗訪,檢查濱江景觀工程進展情況,在現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實做細各項工作。她諄諄告誡:濱江岸線系統修復是南通市長江大保護重點工作任務,要細化目標任務、重點舉措和保障條件,做到按圖施工、掛圖作戰,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確保年底明顯見效。

  參建各方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把責任記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以「釘釘子」精神合力攻堅,切實用實際行動打造生態樣板。50天時間,打造300畝花海土方造型、綠化種植、鋪裝園路、配套停車場以及花海周邊濱江路、濱江公園入口、花月路等系列工程,展現唯美靚麗風景。

  濱江景觀帶的「顏值」和「氣質」持續提升,「山水文化、濱江風貌」的城市客廳正在加速形成。一個集生態修復、文化展示、觀光遊覽等功能於一體的休閒勝地,讓市民和遊客盡享「近江親水」之樂、感受「生態福地」之美。連續3年來南通旅遊度假的上海遊客張維開心地說:「來到這裡年年有驚喜,今年的濱江花海更是美不勝收!」

  一盤棋創建

  擦亮江風海韻名片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經過幾年的建設,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卓有成效,生態環境明顯優化,從生態重災區邁向了生態示範區。軍山南麓,層林盡染,草木繁茂,這裡已成為800多種動植物休養生息的「世外桃源」。晚秋時節,上千隻灰面鵟鷹和蜂鷹在軍山和森林公園上空盤旋,蔚為壯觀,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景。

  「南通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生態環境越來越美,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幹部群眾保護和建設的成果。」南通狼山旅遊度假區黨工委書記、管理辦公室主任成賓說,精心保護好五山,奮力建設好濱江景觀帶,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是義不容辭又來不得半點閃失的重大責任,必須高度自覺、十分精心、紮實工作、不辱使命,使五山及沿江地區成為美麗中國的亮麗名片。

  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南通市是江蘇第一個將林木覆蓋率列入地方黨政主要領導任期資源環境責任審計、把城鄉綠化建設納入全市重點綜合考核內容的設區市。在生態機制保障和組織推進下,該市探索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平原地區綠化發展路徑,高質量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和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創建,「雙手聯彈」奏響綠色發展「交響曲」。

  拿出主城區黃金地段種森林!五山地區新建南通植物園、軍山綠野、劍山東、靜海、龍爪巖濱江風光帶等森林片區,改造提升狼山、軍山、劍山、嗇園等景區,形成綠園疊翠、海棠花塢、芝櫻倩影、荷香流雲、丹楓吟秋、玉蘭花谷、桃源謐境等一批景觀、景點,2018年成功獲批「江蘇南通狼山國家森林公園」,陸域森林覆蓋率達到80.83%。南通五山沿江特色示範段已成為長江大保護的典型示範工程,國家長江辦、省委省政府先後在五山及沿江地區召開現場推進會。

  樹生態品牌,江風海韻美如畫。近年來,南通市綠色發展指數全省第一,連續將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國字號」榮譽收入囊中。不難看出,這些「名片」都浸綠染碧,無一不是以綠作底色。

  「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更加紮實地推動綠色發展,更加自覺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美麗江蘇南通樣板,讓江風海韻的綠色名片更加光彩奪目!」徐惠民表示。(李汝賢)

相關焦點

  • 繪就更加美好的生態畫卷
    原標題:繪就更加美好的生態畫卷(人民時評) ——從生活變化感受全面小康④   我們揮毫潑墨,書寫生態畫卷,讓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之美從理想照進現實,讓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浸潤美麗家園
  • 【地評線】漫評:久久為功,共繪水清岸綠景美的絢麗畫卷
    時隔多年見驚喜,2020年11月24日上午,南通五山景區外江面再現江豚戲水。長江江豚作為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是長江生態的「晴雨表」,也被稱為「長江微笑天使」。近年來,江豚數量劇減的消息層出不窮。保護生物資源,修復生態環境。讓長江大保護的行動更加堅決,讓長江大保護的合唱更加嘹亮。大江奔流,一如千年,如今煥發新顏。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修復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是一項涉及面廣、系統性強的重大社會工程。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 黃河入海流|生態優先,共繪黃河美麗畫卷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一年間,山東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首要任務,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正在黃河兩岸展開。  沉沙池變身「天鵝湖」  畫舫推開波浪,在叢叢蓮葉中穿行。置身於秋日的天鵝湖溫泉慢城,時間仿佛靜止,景色令人沉醉。
  • 繪就更加美好的生態畫卷(人民時評)
    我們揮毫潑墨,書寫生態畫卷,讓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之美從理想照進現實,讓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浸潤美麗家園如今,綠色不僅在山川大地蔓延,更在人們心中延展,越來越多人開始養成綠色生活習慣北京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如火如荼
  • 共抓長江大保護 書寫南通更美畫卷
    如此美麗的長江,保護好她,是所有江海兒女的不變的心願,不舍的情緣。 而在長江保護工作上,曾經的「重經濟、輕生態」,曾經讓我們付出一定的代價,那就是:在幾年前的南通長江沿岸,一些高能耗貨運碼頭和不少「散亂汙」企業散亂分布,「美麗的天際線」因此蒙上塵垢。 生產岸線退、生活岸線進,成為保護長江南通段生態岸線的燃眉之急和重中之重。
  • 主城濱江,南通未來最美「城市客廳」
    近年來,一場圍繞長江生態保護和修復的綠色實踐,在加快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新門戶城市的南通展開,岸線騰退後還江於民,城市濱江岸線日新月異、鳥語花香,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15日,南通報業傳媒集團聯合長航公安南通分局共同主辦了一場「長江大保護巡航體驗日暨長江生態保護懇談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狼山旅遊度假區管理辦公室等相關部門單位代表、省人大代表以及市民代表共同乘坐長航公安巡航艇「乘風破浪」,親身體驗南通圍繞長江大保護的生態修復成果。
  • 用綠色畫筆,繪出大美江西「畫卷」
    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全省各地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切實保護好山脈、山體、森林、水系、溼地等生態資源,構築起綠色生態屏障。  綠色江西,魅力無限。
  • 江蘇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工業「鏽帶」變生態「秀帶」
    人民網南通11月16日電(翟玉標)15日,恰逢周末,在南通市五山地區濱江片區,74歲的狼山鎮居民劉桂林站在江邊棧道上看風景,面前大江東去,鳥群飛過,耳邊江風陣陣,汽笛長鳴……可在前些年,這裡卻無景可看。
  • 慄戰書:依法治理水汙染保護水環境 繪就新時代美麗中國新畫卷
    慄戰書:依法治理水汙染保護水環境 繪就新時代美麗中國新畫卷 2019-06-07 07:15:00來源:央廣網
  • 南通:高質量建設長江口綠色生態門戶 奮力跑好長江大保護「最後一...
    作為濱江臨海、擁江發展的城市,南通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化工圍江」、碼頭塵埃漫天、非法佔用岸線等問題成為歷屆黨委、政府的「心病」。壓力當前,南通選擇迎難而上。南通市在全省率先編制實施《沿江生態帶發展規劃》,對沿江3000平方公裡前沿區域進行整體規劃,將生產岸線佔比由48%調減到39%。
  • 武漢軍運會諸多場館濱江臨湖 生態環境優勢凸顯
    (武漢軍運會)武漢軍運會諸多場館濱江臨湖 生態環境優勢凸顯中新社武漢10月19日電 題:武漢軍運會諸多場館濱江臨湖 生態環境優勢凸顯中新社記者 徐金波>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簡稱「武漢軍運會」)19日相繼開賽,眾多比賽場館位於長江之畔,奔騰的江流、秀美的湖景,參賽中外選手如同在優美的畫卷中完成比賽,武漢大江大湖的生態環境優勢凸顯。
  • 江蘇宜興生態「覺醒」 繪就美好生活新畫卷
    地處蘇浙皖三省接壤地區的宜興市,擁有江蘇乃至長三角最優越的生態稟賦、最優美的自然環境。近年來,宜興堅持「生態宜居、生態惠民」的發展理念,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宜居生活的嚮往,繪就了一幅江南小城的美好生活新畫卷。俯瞰蓮花蕩,規劃有序。
  • 繪就美麗江西生態畫卷——江西省生態環境系統加大生態環境保護...
    繪就美麗江西生態畫卷——江西省生態環境系統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紀實2020-01-19 11:07:00  ,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一年來,江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聚焦八大標誌性戰役、實施30個專項行動,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守陣地、鞏固成果,協同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做到穩中求進、統籌兼顧,保持定力、強化落實,高質量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
  • 打造美麗生態馮河 繪出美麗鄉村畫卷
    秋日的清晨,站在北辛街道馮河居內的小橋上放眼望去:翠竹掩映的河道兩岸、綠樹環繞的農家院落、平坦整潔的村道街巷、煥然一新的居容居貌……一幅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目之所及的鄉村美景映襯出的是北辛街道積極貫徹落實我市第六號總河長令,全力推進美麗示範河湖的建設的實際行動。
  • 守護綠水青山 繪就生態畫卷
    通俗地講,就是要『兩座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成為廣安市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宗旨。「十三五」時期,廣安市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著眼補齊汙染防治短板,從大氣汙染防治到水環境治理、從汙染減排治理到淘汰落後產能,打出一系列治汙「組合拳」,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
  • 乘風破浪共鑑長江生態畫面,探索南通城市未來
    近年來,一場圍繞長江生態保護和修復的綠色實踐,在加快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新門戶城市的南通展開,岸線騰退後還江於民,城市濱江岸線日新月異、鳥語花香,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加強濱江生態保護,打造城市創新核「濱江片區是南通集中力量重點打造的板塊,定位標準高非常值得期待。」懇談會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詳細規劃處副處長陳思介紹了濱江片區規劃的來龍去脈,南通姚港河至濱江公園北沿江岸線原是姚港油庫碼頭和狼山港務碼頭,現已將產業岸線騰退出來。
  • 南通的「城市客廳」靚了
    家住狼山鎮街道的楊海鑫閒暇時喜歡帶著孫兒孫女來濱江片區散步,而在幾年前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以前,江邊有硫磺碼頭、水泥廠,有風的時候,水泥灰、硫黃粉煙塵到處飄散,令本地居民苦不堪言。2016年年底,南通市委、市政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示要求,下定決心推進五山和濱江地區生態修復工作。
  • 江蘇南通:唱響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最美樂章
    作為長江江蘇段最下遊的城市,也是長江入海前的"最後一站",南通為響應長江大保護戰略部署,通過系統打造沿江特色示範段,積極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沿江生態環境和發展質量得到明顯提升,現在這裡綠色植被連綿成片,沿途隨處可見靚麗的風景線。
  • 千年古城揚州生態回歸 繪就綠楊城郭新畫卷
    (長江經濟帶沿線行)千年古城揚州生態回歸 繪就綠楊城郭新畫卷  中新網揚州8月10日電 題千年古城揚州生態回歸繪就綠楊城郭新畫卷  記者 崔佳明  八月的揚州,驕陽似火。10日,「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活動走進揚州,踏進運河三灣風景區,卻好似進入一片美麗新天地,這裡空氣清新,風景如畫。誰也不會想到,過去這裡是一片雜亂不堪的城中村。  運河三灣風景區位於揚州古運河三灣段,總佔地面積3300畝,其中核心區佔地面積約152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