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玉器的鑑定要點

2020-12-18 無相有道

本文由無相有道原創並獨發百家號,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

中國新石器時代是指距今大約1萬年前開始,結束在距今5000至2000年前的這段歷史時期。

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古人通過長期的實踐和摸索,總結出玉器與石器的區別,於是玉器與石器經過漫長的共存發展,終於在這一刻脫穎而出,徹底與石器分化,從此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

據考古和歷史研究證實,中國玉器誕生於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期,至今已有8000餘年的歷史,其間創造出了無數璀璨的玉文化歷史遺存,尤其是舉世矚目的紅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玉器,更是為新石器時代的中國玉器譜寫了燦爛光輝的篇章。

浙江反山遺址出土良渚文化神獸紋玉琮

新石器時代不同文化區域的古人在選石制器的過程中,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製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由於當時人們製作玉器的經驗不足,琢玉工具尚不完備,再加上藝術欣賞能力較低,製作不規整,所以器形較簡單,器身多無紋飾。一般僅採用琢打磨光的方法。

在古代玉器的收藏實踐中,我們偶爾可以見到一些新石器時代的玉器遺存,這些距今時隔久遠的古代玉器,雖然受到當時生產力水平的制約,處於中國玉器生產的簡單玉雕時期,但原始社會那種粗獷奔放的藝術表達卻依然生動而強烈。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豬龍

總體上講,由於新石器時代屬於玉器生產的初期階段,因此玉器的數量還比較稀少,製作工藝也相對簡單。

新石器時代玉器的造型多傾向於工具原型或小件裝飾品,而且基本沒有裝飾紋樣,其代表品種是玦、璜、珠、琀、墜。

內蒙古興隆窪遺址新石器時代玉玦

新石器時代早期,當時還沒有發明砣機,更沒有金屬工具,工藝痕跡特徵特殊、原始,但是正因為新石器時代玉器具有原始玉器獨特的工藝特徵,所以並不是現代治玉容易掌握和仿製的,尤其是有幾個重要特徵很難被造假者突破,這也是新石器時代玉器鑑定的判斷重點,主要如下:

首先,新石器時代玉器的工痕特徵。

受生產力水平的制約,新石器時期尤其新石器時代早期,玉器生產過程中尚無金屬工具的出現,因此當時的玉器生產是一項異常艱巨的工作。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勾雲紋玉佩

根據痕跡推測,新石器時代玉器的加工方法主要是:玉石開片使用皮筋、繩索醮解玉砂磨鋸;細加工使用玉石料、骨頭等中介物醮解玉砂研磨而成;拋光使用槙物、獸皮等醮解玉砂經揉、擦、磨等方法完成。

原始社會的解玉砂為比玉硬的石英類礦物搗碎加工而成的細沙。由於到當時工具、方法落後等因素的限制,製成一件玉器十分不易,需要經年累月長時間的緩慢琢制。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人踏獸形玉神像

由於新石器時代玉器的精細加工均為漸進緩慢地進行,所以很少會在玉器上留下類似快速機器打磨而留下的「小平面」,而現代高速電動工具仿製的新石器時期玉器,往往圓雕面不夠圓潤、光滑,而古代的細加工是一點一滴完成,不會在圓面留下稜面的特徵。

新石器時代玉器的陰刻線是古人用解玉砂逐漸琢磨而成,溝槽邊稜圓潤、光滑,不會出現尖銳稜面、蹦碴現象。

陰刻線的蹦碴現象通常在鐵器發明的戰國以後才出現。常見蹦碴是鑽孔時由管鑽從一端鑽至另一端即將穿透。捅破時留下的,開始鑽的一端反而無蹦碴現象,此後的玉器的單向穿孔常有此現象。而對鑽的孔則無蹦碴現象。由現代電動工具鑽孔常在兩端皆有微小蹦碴現象。

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的打孔
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管狀玉玦

其次,新石器時代玉器的拋光特徵。

新石器時代玉器的拋光進行緩慢,由於解玉砂的粗細不均,手工拋光方向不一致,玉器表面出現粗細不等、方向不一、長短不同的線條痕跡,新石器晚期的玉器平面或溝槽處的拋光痕方向較有一致性。

這種痕跡有的肉眼可看出,鑑定時需用10~20倍放大鏡,因偽品特徵需結合放大鏡觀察才能細緻入微看得清楚。

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勾雲紋玉佩
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勾雲紋玉佩局部

而現代工藝拋光主要有兩種現象:一是鋼絲砣輪拋光,此法拋光痕跡特徵是玉器表面線形痕跡疏密均等,方向一致、粗細、深淺均勻,無玻璃光現象。

另一種拋光用電動遙光、砂箱拋光法。此法拋光出來的玉器表面呈現出類似戰國、漢代的「玻璃光」工藝,但放大鏡下觀察玉器表面、甚至溝槽處皆無古法拋光的線痕,類似瓷器表面。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鴞

同時,新石器時代玉器的氧化特徵。

由於新石器時代玉器距今年代久遠,最少也有四千多年的時間,經過如此漫長的歲月洗禮,玉器在地下或地表長期與空氣或水土中其它物質接觸,絕大多數都存在氧化、腐蝕現象。

如良渚文化、凌家灘的玉器,幾乎沒有一件玉器表面是玉質晶瑩、顏色新豔的。通常古玉器氧化的現象有輕微、稍重、重度、極重這四種。輕微氧化不太明顯,在玉器尖角、稜角處常呈現白色或灰白色小斑點,平面也常見,這種白斑通常在玉器表面,雖入玉內但很淺,表面光澤無變化。

新石器時代凌家灘遺址玉鷹

稍重一點的氧化在玉器稜角處是大片灰白或白色類似雞骨白現象,並深淺不等進入玉質內,平面或圓面呈現分布不均的局部泛白現象,但皆入玉機理內。

新石器時代玉器的氧化與未氧化之間界限在放大鏡下觀察白色呈絮狀,重要一點是:這種氧化斑點處的表面拋光痕、亮度與整個玉器表面是一致的,唯有受腐蝕或侵蝕形成的小孔洞、小斑點處看不到拋光痕。

古玉重度氧化就是整器被氧化呈雞骨白狀,強白燈光照射下,局部仍可見玉質、玉色,器型薄小的看不到玉質玉色。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

但贗品玉器用石灰燒制或酸性物質燒出的仿古玉上的白斑通常呈粉狀、無光澤,放大鏡下觀察白斑呈凹陷狀,原因是化學急速腐蝕而致,非氧化所致,此法用燒開的食醋一洗就會掉下白漿。

古玉氧化這種狀況常伴有腐蝕形成的蝕孔、蝕斑現象,但這種氧化現象的玉器表面,仍保留當時細加工、拋光的工藝特徵,表面線紋清楚、光潤度依然如故,仍可按上述方法鑑定真偽。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

最後,新石器時代玉器的藝術特徵。

新石器時代玉器雖然受生產力水平的制約,存在客觀上的原始簡單的藝術特徵,但新石器時代玉器的藝術水平卻已經達到了很高層次,古代玉器的神韻和藝術表現力遠非今人能夠簡單仿製。

從藝術層面理解,玉器的技術水平不代表藝術水平,藝術只有手法而無方法,這種技巧也不能傳達,正所謂「簡約不簡單」。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勾雲紋玉佩

智慧的古人對玉的理解與現代玉器造假者大相逕庭,具體體現在古代玉器整體呈現出古拙、質樸、神韻十足的特點,古玉線條優美流暢、形神兼備,不像贗品那樣有形無神、線條遲鈍、呆滯。

這種被我們像地稱為玉器神韻的特徵,需要要鑑賞者在長時期的觀摩實踐中不斷積累和總結,但卻又是古代玉器最難模仿的特徵之一,因此可以說,古代玉器的藝術水平是最難以仿製的。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神人紋玉飾

新石器時代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這時的石器以磨製石器為主,隨著新石器時代早期玉器與石器的分化,標誌著人類開始從事農業和畜牧,並不再只依賴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食物的來源變得穩定。

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人類生活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改善,開始關注文化事業的發展,人類開始出現更高層次的文明。

相關焦點

  • 新石器時代還有哪些原始文化的玉器,鑑定的要點是什麼?
    一、新石器時代玉器是中國遠古新先民最初的藝術品,它不同於近代玉器藝術品,具有歷史、民族、雕刻、造型、美學、哲學、宗教、科技的內涵與特點,是人類藝術品起源的過渡環節,它既是實用品,又是藝術品,黑格爾名其為:「藝術前的藝術。」
  • 紅山文化玉器的特點和鑑定要點
    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玉器發展進程中,紅山文化玉器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於紅山文化分布的地域廣(內蒙古、遼寧、河北均有發現),所以在民間流傳的紅山玉器雖大量是贗品,但也有不少是真品。鑑定紅山玉器首先看材質,古時由於交通運輸不便,紅山玉器都是舊地取材,所用材質就是當地產的岫玉,其中也有老岫玉,玉的顏色主要為深綠色,也有黃色的。也有少量當地產的瑪瑙煤玉和玉髓。現在仿紅山文化玉器的材料有一部分是和田青玉也有青海玉,碰到這種材料的紅山玉器基本不要在多考慮就基本可以判定是仿品了。
  • 新石器時代出土玉器賞析
    由於我國新石器時代出現了很多玉器文化,玉器收藏愛好者很難記住這其中的規律,通過這一篇章,紫色百合香以規律性的方法帶您走進新石器時代,快速了解新石器時代的玉器出土情況,加深您之前的玉器知識。
  • 為什麼玉器鑑定不能忽視「原料鑑定」
    玉器收藏作為一項主流收藏門類,歷來受到廣大藏家的推崇和熱愛。在古代玉器收藏過程中,真偽鑑定始終是無法迴避的重要環節,並由此洐生出古玉鑑定的專業學科,而如何準確判斷古代玉器的真偽,也成為每個玉器收藏者的必修課題。
  • 新石器時代玉器全面收藏知識與精品鑑賞
    新石器時代是玉之起源時代,這時期的玉器樸素、簡潔、美觀大方,是世人所追求和崇尚的返璞歸真,古樸之美。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新石器時代玉器的全面收藏入門知識,通過玉器的精品賞析,讓您鑑賞我國古老的玉器文化。
  • 商代裝飾玉器的鑑定要點
    寫了多篇商代玉器的各種特點和文化背景,也介紹了商代禮儀用玉的特點和形制,今天我們就來溝通一下商代玉器作為裝飾玉的那些配飾件,主要的製作特點和鑑定的細節。與禮器中的大型玉器不同,商代玉器中的裝飾品,幾乎都是小件玉料和製作大型玉器時候的邊角餘料再利用製作的。
  • 北京故宮博物館:新石器時代的玉器
    新石器時代,是考古學家設定的一個時間區段,大約從一萬多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新石器時代指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璜玉料材質較好,黃褐色,較薄。近似半圓形,直弦,中部下凹,兩側各有一孔,底部兩角略向外伸。璜的一面有弧形凹槽,是對玉料開片時留下的切割痕,這類切割痕在新石器時代玉器上時有出現,從痕跡上可以看出,玉器加工中採用的是線切割的剖料方法。
  • 紅山文化的玉器基本鑑定方法
    首先,要熟悉新石器時代各個考古學文化,以及歷史時期各個階段玉器的材質特徵。此外分布在遼寧省西部及內蒙東南部地區的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查海到興隆窪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紅山文化以及進入早期青銅時代的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先人所使用的玉器材質,絕大多數為岫巖閃玉石。
  • 玉器鑑定證書查詢要點
    玉器鑑定證書查詢查詢看以下幾個要點:  一,看檢驗機構。國家對珠寶玉石質量鑑定機構有嚴格的資格認定,只有通過認定,頒發的鑑定證書才有效。
  • 新石器時代玉器:原始圖騰的宗教思想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其玉料為淡綠色老岫巖玉。龍體較粗大,捲曲,呈倒「C」形,長吻微翹起,有圓鼻孔二,雙目橄欖形凸起,頭頂至頸背有長鬣後披,末端翹起,額及顎下有陰刻稜形網紋。龍軀光素扁圓,背部有一鑽孔,可繫繩穿掛。
  • 紅山文化玉器鑑定的基本方法
    如果有條件和機會能夠經常上手觀摩到經過正式考古或專家認可的館藏玉器,則是增強感性認識的最佳途徑。更重要的是,在前人以及當代被普遍認可的專家的經驗基礎之上,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科學、實際的紅山文化玉器鑑定的基本方法。  首先,要熟悉新石器時代各個考古學文化以及歷史上各個時期玉器的材質特徵,對常用玉材的質地、顏色、硬度、透明度、光澤以及其他物理特性準確理解和掌握。
  • 玉器起源——神秘的巫玉時期,新石器時代玉器的發展歷程和特點
    新石器時代凌家灘文化玉立人中原和陝甘地區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玉器的出土量很少,如在西安地區的半坡遺址、姜寨遺址中,僅出土幾件玉器,均屬墜珠之類的裝飾品,器形小,加工粗放,稍加琢磨、鑽孔而已。在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中,有較多玉器出現,以陝北神木縣石峁龍山文化較為典型,玉器的製作工藝也比較進步。
  • 新石器時代玉器精品賞析
    新石器時代,玉器終於脫穎而出,徹底與石器分化!
  • 中國古代玉器鑑定的基本方法
    (作者與人合著的《紅山文化玉器鑑賞》封面)   首先,要熟悉新石器時代各個考古學文化以及歷史上各個時期玉器的材質特徵,新石器時代晚期紅山文化,以及進入早期青銅時代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先民們所使用玉器的材質,絕大多數為岫巖閃石玉。
  • 新石器良渚玉器
    良渚玉器很多器型後世沒有流傳,目前卻仿的熱火朝天。多看到代真品,對收藏良渚玉器有益無害。浙江餘杭新石器時代瑤山墓葬發掘出土了上千件精美玉器。浙江省餘杭反山出土,新石器良渚玉璧。玉璧,良渚文化玉器中重要器型之一,在玉璧表面上多見故意留下的解玉工具痕跡,工具包括鯊魚牙。
  • 新石器時代的典型玉器——玉璇璣
    玉器是從舊時器時代的石器中逐漸分離出來的經考古發掘出土的玉器考證,目前,中國玉文化主要代表有以東北地區遼河流域為中心的查海文化、紅山文化;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黃河下遊山東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這些文化遺址中都有發掘和採集的玉器。
  • 如何通過玉器的「造型」來進行玉器鑑定
    古代玉器的鑑定方法簡單來說可以概括為五個字,即:料、工、型、紋、沁。今天我們就談談玉器的「型」,以及如何從「型」的角度對玉器進行鑑定和斷代。玉器的「型」是指玉器的「造型」或「形制」,也可以理解為不同時期玉器外在的風格特徵。
  • 簡述新石器時代玉器的工藝成就
    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的峙峪村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件用水晶製成的小石刀,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一件玉器。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北方含有細石器的諸文化遺址中,已能見到水晶、瑪瑙、翡翠、碧玉雕琢而成的石鏃、石葉,說明人們已經由毫無意識地使用這種石料,轉向開始有目的地選擇和加工。後來,隨著人們對裝飾品和祭祀品需求的增多,玉石開始主要用於這一方面。
  • 新石器時代玉器
    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 中國古代玉器鑑定的基本方法:多讀玉器考古報告
    (作者與人合著的《紅山文化玉器鑑賞》封面)  首先,要熟悉新石器時代各個考古學文化以及歷史上各個時期玉器的材質特徵,對常用玉材的質地、顏色、硬度、透明度、光澤以及其他物理特性準確理解和掌握(附脊玉雕龍)  此外分布在遼寧省西部及內蒙古東南部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查海—興隆窪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紅山文化,以及進入早期青銅時代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先民們所使用玉器的材質,絕大多數為岫巖閃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