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中靈魂茶壺——紫砂名壺,知道的才能叫懂茶文化

2020-12-10 愛叔說史

茶具中靈魂茶壺——紫砂名壺,知道的才能叫懂茶文化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茶具中的靈魂茶壺——紫砂名壺。茶具有很多,因泡茶的步驟和手法而設置,這就表示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流程、用具等。一套茶具中有茶壺,茶碗,蓋碗,茶託等之類的茶具,都是泡茶之道所需要的。自古在文人日常活動中,有「常攜茶具竹間來」的佳話。在此可得知,茶藝在古代最常出現在文人雅士的聚會場所,因此被眾多的文人雅士所喜愛,極富有詩化特徵。在眾多茶壺中,想必大家最了解的就是紫砂壺吧,那麼紫砂壺中最有名的茶壺,你了解多少嘞?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一、魚化龍壺

構思巧妙的物件,總是會得到更多的人所欣賞。製作紫砂壺的名人名家們,往往是極盡畢生之喜愛,去打造一件足以傳世的名壺,這其中的玲瓏心思,巧奪天工的技巧有誰能共鳴呢?還有這紫砂壺的巧妙心思究竟體現在哪裡呢?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講講魚化龍壺。

魚化龍壺因受到茶壺功用的限制,稱不上一等的好茶壺,其最重要的實際功用是不能捨棄。其次就是壺身的樣式,壺身是繾綣的,象徵著吉祥如意的特徵雲紋,這雲紋線條流暢,渾然一體的貼服在紫砂壺身。在壺肚拐彎的地方,雲紋就會凸顯出祥龍的模樣來。龍行天下,祥雲隨身,極其巧妙的安排,極其費心思的雕刻,這就使得魚化龍壺顯得彌足珍貴了。而魚躍於淵,化身成祥龍的典故,在茶壺的一面展示出來了,並且和另一面的祥龍騰雲連在一起。因為魚躍龍門,就會化生而成祥龍,於是這魚兒就與這龍身聯合在一起,兩面相連接之後,就很巧妙的成了魚化龍壺的壺身。

然後就是魚化龍壺的壺柄,壺柄別具心思,是「龍尾執柄」。龍尾巧妙的在一片祥雲中顯現出來,順意成了壺柄,看上去果真顯得奇趣橫生,更添新意。最巧妙的構思,還在這個壺蓋之上,壺蓋鈕成一雲紋蜷浮在上面,然後在眾雲中露出了威武的龍頭,龍頭從雲紋中探出來,伸縮自如,妙趣全在這一設計上。並且在仔細觀賞之下,還有龍舌極其微小,卻栩栩如生。魚化龍壺的設計與新意,奇特的想法,讓很多玩壺藏家都對這一名壺讚不絕口,愛不釋手。最後來贅述一下這茶壺的巧妙之處,魚躍龍門,祥龍騰雲出水是整體。海浪,雲紋這些線條更是順滑簡練,明快又奪人心神的巧妙心思,全在這一片祥雲接水的全景中了。

二、供春壺

之前也說過,因為文人的追捧,茶具由簡單的實用價值,變得充滿了豐富內涵,其中寄託了很多豐富的情感在裡面。這一名壺「供春壺」,更是將文化的價值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明清時期,南方有個制壺伊人,他叫供春,是個先生的書童。這供春作為書童陪主人在金沙寺讀書的時候,看到寺裡的老和尚製作紫砂壺,他十分感興趣,就開始偷偷的學制壺的方法。又或許是供春真的具有制壺的天賦,沒有老師的他走了一條不尋常的路,因此他製作的茶壺顯得別具一格。

茶壺的製作不只是簡單的炫技,更為重要的是巧妙的心思。返璞歸真是歷代文人所推薦的想法和做法,供春的制壺想法也大概也來自於此吧。因為供春壺是依照著寺裡面一顆棵上的銀杏樹的樹癭樣子製作的,也就是樹上的樹瘤子的形狀,用來做的一把壺。並且在壺身上自然流暢的刻著樹癭的花紋,仿照著自然的模樣,就顯得別具一格了。這供春壺因古樸可愛,渾然天成的外表也引起了當時人們的追捧與喜愛,可以說供春本人,改變了當時的品鑑茶壺的標準和理念,是宜興茶壺的風格的開創者。

供春壺古樸自然的理念帶來的就是茶壺的本真展示。好的物件總會被眾人學習模仿,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後世,有很多的制壺名家都會去仿製供春壺,這些茶壺或是古樸純真,或是童趣橫生,或是自然流暢。形態各異帶來的就是風格迥異,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這供春壺的壺身有著很明顯的樹癭紋刻,是眾多制壺者對於供春的尊重,是供春壺的標識。

三、梅報春壺

臘梅報春,寒冬漫長卻是指日可期。在寒梅傲然盛放之下,成為比迎春花兒還要更早的迎接春天的到來,所以傲骨梅花最是受到文人的思念。於是梅花造型就引入了制壺的雕刻方法之中,這就有了後來久負盛名的朱氏作品。海報春壺至今仍然收列在江蘇宜興紫砂工藝廠,陳列室藏品裡面。報春壺結構簡單,就挺立著一枝盛放的寒梅。但是,卻不能小看這小小的一隻寒梅,他承載的卻是製作者與眾多喜愛他的文人的氣節。因寒梅挺立,有著春日可待的寓意,受到了文人情懷的青睞和追捧。而海報春壺的制壺者,本身就是以花貨造型出名的朱氏朱可心,所做名壺都是靈秀飄逸,帶有極具特色的禪法造詣,生動可愛,簡單卻又富含深意。

一壺香茗的促成,不只是好茶好水好手法,就可以決定的。多種因素的考量,更需要的是多個方面都要考慮到。今天的制砂名壺就分享到這了,喜歡的朋友記得收藏哦。

相關焦點

  • 中國紫砂名壺透靈氣 日本老鐵壺沉澱江戶年間往事
    中國紫砂名壺透靈氣 日本老鐵壺沉澱江戶年間往事   中新社深圳5月18日電 題:中國紫砂名壺透靈氣 日本老鐵壺沉澱江戶年間往事  中新社記者 鄭小紅  在第八屆文博會深圳古玩城分會場,18日開幕當晚舉辦的首屆國際名壺展,雲集了來自中國、日本、俄羅斯等國的名家名作:中國紫砂名壺透著靈氣,日本老鐵壺沉澱江戶年間往事,而來自捷克、愛沙尼亞、俄羅斯、德國、荷蘭等多個國家的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則在壺型上大膽創新
  • 紫砂的底蘊,茶文化的明珠
    用器的過程,即是茶的品飲過程,同時也是領受茶文化精神,內心深省民族傳統意識的過程。茶事中使用紫砂的記述可見於蔡司沾《霽園從話》所記:「餘於白下獲一紫砂罐(古時壺亦稱為罐),有『且吃茶清隱』草書五字,知為孫高士遺物。每以泡茶,古雅絕倫。」孫高士即孫道明,號清隱,元代人,曾以其居名「且吃茶處」。紫砂產於宜興。
  • 壺可謂茶具之王,茶壺在我國茶文化中的地位
    茶具中最重要也最顯赫的便是壺,壺可謂茶具之王。這原因也好理解。一是泡茶少不得容器,可以說衝泡是以壺為中心進行的:二是茶壺在造型上容易彩,古今中外的工藝師與藝術家們都發現,在所有茶具中,茶壺是最便於藝術表現的。
  • 喝茶不可或缺的6樣東西,你知道是哪些嗎?懂茶,必須先懂茶具
    在中國,茶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喜歡喝茶的朋友都知道,茶葉背後,不僅是茶葉本身的作用和功效博大精深,它所承載的悠久歷史和文化,也是值得人們去學習和回味的。對於品茶,不同的茶葉,品出來的味道也不同,而享受品茶的樂趣,也是需要花費一番功夫的。
  • 紫砂藏傳第一人,他的收藏成就香港茶具文物館
    ▲時大彬 仿供春龍帶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收集紫砂茶具文物。20世紀70年代中期,羅桂祥接受蘇富比前主席朱湯生的建議,在蘇富比一個宜興專拍中拍得一批紫砂宜興茶壺。▲時大彬 玉蘭花六瓣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當代宜興紫砂的收藏,羅桂祥則親自到宜興考察,並對宜興紫砂的歷史和燒造深加研究。
  • 茶具的一些精品以及瓷器茶具的品鑑
    茶具的一些精品以及瓷器茶具的品鑑清初陳鳴遠和嘉慶年間楊彭年製作的紫砂茶壺尤是具有代表性的精品。陳鳴遠製作的茶壺,線條清晰,輪啉明顯,壺蓋有行書」略遠「印章,至今在古玩市場都被視作珍寶。而楊彭年的製品。雅致玲瓏,不用模子,隨手捏成,天衣無縫,被人稱為「當世傑作」另有江蘇碟陽知縣陳曼生,解好茶壺,工於詩文、書畫、豪刻,特意到宜興和楊據年配合制壺。陳曼生設計,楊彭年製作,再由陳氏鐫刻書畫,其作品世稱「曼生壺」,一直為鑑賞家們所珍藏。上述名壺都以其製作精巧獨特馳名於世。
  • 茶具: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茶具中,魯迅先生獨愛帶蓋的小碗,認為用蓋碗喝茶,一手託盞,一手持蓋,既可免燙手之苦,又可用茶蓋來拂動漂在茶湯麵上的茶葉,增添一份喝茶品茗的情趣。茶具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具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漢王褒《僮約》中的「烹茶盡具」記載,意思是說烹茶前要將各種茶具洗淨備用。
  • 懂不懂茶先不說,那麼多茶具你能叫出幾個名字?
    經過一番交流,小麥才知道,這位茶友是剛接觸茶,有很多地方還不太懂,比如茶具的選擇,衝泡方式等等,有許多誤區。泡一杯好茶,需要泡茶者對茶性、水溫、水質、器具等諸多要素充分了解後,綜合運用後才能做到。今天小麥就先從茶具給大家介紹一下,下期再繼續講解在用對茶具的基礎之上如何泡出好茶。
  • 匠思丨中國十大紫砂名壺,你能說出幾個?
    作為一個喝茶玩壺的資深人士,你知道紫砂十大經典名壺是哪些嗎?能說出三個?五個?還是十個?《中國紫砂十大名壺》這本書便是對這十大經典壺型做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學習一下吧~1.供春壺供春壺是紫砂發展史上,開始有記載的第一件作品,是供春仿照金沙寺旁大銀杏樹的樹癭形狀製作,壺表滿布褶皺斑駁、繚繞的樹癭紋理,畢顯華章,當時人稱讚「慄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2.
  • 紫砂茶壺怎麼選你知道嗎?以形選壺簡單高效
    紫砂在古代的時候,並不是一種普通的工藝原料,它承載這中國傳統的茶禪文化,延續至今,紫砂茶具依舊是愛茶人士的心頭好,因為紫砂茶壺泡製的茶,保留了茶的原汁原味,色澤也是上乘!紫砂茶壺怎麼選你知道嗎?茶壺的造型有很多種,西施壺、方壺、石瓢壺、南瓜壺等等,每種造型都有它獨特的魅力所在,不同的線條,有著不一樣的情愫,當然,對不不同等級的飲茶人士來說,茶壺的造型也是需要挑選的!
  • 茶具那些事(二)茶具套裝都包含哪些?茶壺的重要作用!
    一套茶具正常情況下主要包含:茶壺,茶杯,茶葉罐,茶桌或者茶盤,講究一點的還有茶寵,只有提供水源和桌子就屬於輔助設施了,這裡不再講述,說起茶壺來應該說是茶具套裝中,主要角色,因為他不僅是茶水的主要來源很多時候也決定著整套茶具的風格,以及泡製茶葉的種類及特色。
  • 紫砂茶壺與鈞瓷茶壺
    原來的高端茶壺市場一直是紫砂壺一統天下,現在經過禹州市神垕鎮的一線鈞瓷大師的潛心研究鈞壺製作技藝,並創作出了系列鈞瓷茶具作品,觀賞之後,作者感到震驚和欣喜。震驚的是,這些作品汲取了南壺製作之精髓,造型別致,情趣盎然,釉色豐富,幻化多彩,製作精良,使用把玩皆佳,是鈞瓷創作的又一突破。
  • 酒籌令,紫砂茶具、多穆壺——清代宮廷茶具賞析
    網絡配圖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從唐代陸羽茶經始,茶滲透了宮廷和社會,深入中國的詩詞、繪畫、書法、宗教、醫學。幾千年來中國積累了大量關於茶葉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與茶相關的精神文化。網絡配圖清宮茶具的生產以康熙、乾隆時期最為繁榮,並以景德鎮瓷器和宜興紫砂器最為出色,所產茶具有壺、蓋碗、罐、茶盞、茶盤、茶船等。其中壺器種類最多,有扁平形、提梁式、竹節式、石榴式、佛手式、菊瓣式、瓜式、梨式、蓮子、方體式、人形、鳥形及做成福、祿、壽、喜字形的茶壺。
  • 常用茶具有哪些,作用是什麼?
    將茶具算作是茶文化的半壁江山一點也不為過,喝茶不僅僅是品茗,還是一個心、茶和諧的過程,茶具便是這個過程中最感官的部分。茶具之美不在價格的高低,而在與茶搭配的恰到好處,以及其中含蓄的寓意。常用茶具有哪些?
  • 紫砂器茶文化一壺在手自泡飲
    唐宋及以前,茶器具的使用多為陶瓷茶具與金屬茶具,達官貴人甚至盛用金、銀、銅製茶具,這裡一方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生產力,表現了豪門競奢的社會風尚;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茶器具生產發展的進步以及茶器具在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茶器具的存在,是為了完成飲茶過程的禮儀風尚。用器的過程,即是茶的品飲過程,同時也是領受茶文化精神,內心深省民族傳統意識的過程。
  • 收藏紫砂茶具必知的術語
    紫砂茶具市場越來越受歡迎,紫砂茶具的收藏者也越來越多,想要擁有最好的紫砂茶具,必須知道紫砂的相關知識,必須了解收藏紫砂茶具的術語。今天鎂澤藝品向你介紹有關紫砂茶具的知識,告訴你紫砂茶具收藏的術語,一起讓我們看看吧。
  • 喜歡茶文化的人,往往對茶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喜歡茶文化的人,往往對茶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有時甚至對茶本身反而不如對茶具熱心,大有買櫝還珠之意。茶具的世界裡,除了茶壺、茶杯之外,最普及也最有代表性的茶藝茶道用具,大概就是茶盤了。因此,現今人們公關送禮,上點檔次的,就常有送高檔茶盤的茶盤是功夫茶專用的,用來盛放茶壺、茶杯,在衝泡倒時,起到一個託盤作用,同時還可接棄水,以免滴得茶桌茶几到處都溼灌流的茶盤在古代茶書中未見記載,這也許是我孤陋寡聞,手邊有1936年商務即書館出的「叢書集成初編」,內有一冊收了明代芽一相的《茶具圖贊》,圖文並茂,記的是茶具十二先生姓名字號,也就是把十二種茶具擬人化
  • 從茶具上看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千百年來,茶在中國人的精神和物質生活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茶文化。這些茶文化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方方面面,而「品飲」是茶文化的核心。
  • 「一日禪」小壺回歸大眾視野,成為茶人中意的紫砂茶具
    如今,小壺,正在回歸大眾視野,進入更多的茶空間,成為茶人中意的紫砂茶具。蔡志君創作的思婷壺。國家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紫砂藝人歐詠,近日在廈門了解紫砂市場時,也驚訝於廈門的茶空間熱。歐詠廈門人喜歡利用各類場合和空間置景裝飾,布置出許多禪意、雅致的茶空間,隨之而來的,是紫砂小壺的需求量大增。
  • 新時代茶具的誕生
    源於這道詔令,確立了葉茶在中國茶藝史上的地位及沿用至今的飲茶方式,散茶大興,飲茶方式直接改為沸水衝泡,可以說從明 代至今,人們一直沿用那時起的茶具,而沒有太大的變動。茶及茶文化的發展開啟了中華文明的進程。